趙 婷
(安慶醫(yī)藥高等??茖W校,安徽 安慶 246052)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學習方式,展示了世界發(fā)展的前景[1]。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要以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為先導,以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為核心,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2]。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高職高專在進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將網絡化、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融入其中,搭建網絡學習平臺,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局限性。外語教育教學應探索符合其特點的教學方法,真正幫助學生有效訓練聽、說、讀、寫、譯5項基本技能,提升語言交際能力。適當的教法加上現代化的學習平臺,才能有效地加快外語教育教學進程,實現教育部規(guī)定的“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本文以護理英語教學為例,通過創(chuàng)設護理職業(yè)場景,將護理專業(yè)詞匯和會話融入語言技能的訓練中,使枯燥的護理專業(yè)詞匯和會話變得相對生動、易懂,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最終實現護理英語教學目標??紤]到現階段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以及外部環(huán)境,引入iSmart外語智能學習平臺,將課堂教學和網絡學習有機結合,既能引導學生正確、高效地使用網絡資源,又能通過外語智能學習平臺進行在線考核,檢測學生對護理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將情景模擬教學法與“iSmart平臺”相結合,能有效提升護理英語口語教學效果,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情景”一詞源于英文“Situation”,也有人將其翻譯為“情境”。情景模擬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基于授課內容,按照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模擬情景,并通過學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擬情景過程,創(chuàng)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讓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教學方法[3]。這種教學方法將學習和興趣相結合,采用角色扮演、對話練習等方式和情景教學融為一體[4],具有操作性強、趣味性強、實效性強的特點,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及課堂教學與社會需求的接軌。該教學方法適用于語言教學,尤其是語言教學中的口語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景,鼓勵學生開口說、放松說,從而實現讓學生想說、敢說的教學效果,達成讓學生使用英語進行流利交流的教學目標。
“iSmart平臺”全稱為iSmart外語智能學習平臺,是專門針對外語教學的智能平臺[5]。該平臺融合線上自主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教+學+考”三元一體的外語環(huán)境,平臺融入了英語綜合教材、聽說教材、閱讀教材、等級考試等線上學習內容,還融入了微課、慕課和其他海量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為師生雙方提供了涵蓋教學設計、課堂互動、教師輔導、學生練習、作業(yè)反饋、學習評估以及在線考核的完整教學體系。該平臺資源庫豐富,可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實現外語教育與學習的個性化及智能化。
2.1.1 學情與就業(yè)渠道分析
1)學情分析。對比某校臨床、藥學專業(yè)學生的入學英語成績,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入學英語成績普遍較高,英語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因此,護理專業(yè)開設的英語類課程內容的專業(yè)性與難度較大,尤其是護理英語專業(yè)詞匯與句式的表達,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的。這就對護理英語口語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同時也為新教學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契機。
2)就業(yè)渠道分析。高職高專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渠道不僅局限于國內各級各類醫(yī)院、診所或其他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一些涉外醫(yī)院或大型綜合醫(yī)院的國際部對優(yōu)秀護理專業(yè)畢業(yè)生的需求也在逐年遞增。擁有良好的護理英語口語能力為學生獲取更優(yōu)就業(yè)渠道增加了一道保障,并有利于促進畢業(yè)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提升其業(yè)務水平。因此,護理英語口語教學對于高職高專護理專業(yè)的學生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2.1.2 情景模擬教學內容
選用《新職業(yè)英語行業(yè)篇——醫(yī)護英語》(第二版)中6個單元的Speaking作為護理英語口語教學內容,涉及到的護理職業(yè)情景較為典型,具備實驗教學的可操作性。具體教學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情景模擬教學內容
選取護理專業(yè)兩個班級學生作為教學實驗對象,其中一個班級為實驗班,另一個班級為對照班,實驗班有57名學生,對照班有56名學生。兩個班級除了教學方法不同之外,其他自變量如學習時間、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基本一致。實驗班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進行護理英語口語教學,按照每單元Speaking主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扮演,通過模擬醫(yī)護場景來完成口語練習。如第1單元的Patients′Registration Procedure(患者掛號流程),實驗班授課時,采用分組練習方式,5人一組,設定場景為醫(yī)院,設定人物為患者、導醫(yī)、掛號處/藥房工作人員、醫(yī)生和值班護士5種身份,學生抽簽決定自己扮演的角色,根據本單元學習的有關掛號流程重點詞匯、短語和句式自由編制對話進行練習,完成練習后當堂展示小組成果。教師根據每組成員的實際情況指出各自在發(fā)音、詞匯用法及句式表達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每單元口語課結束后布置一次視頻作業(yè),以鞏固所學的口語內容。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口語教學模式進行護理英語口語教學,主要強調對教材口語內容的重復朗讀和記憶,根據原文聽力糾正發(fā)音錯誤,著重單詞、短語與句式的講解,強化學生背誦。教師將每單元的重點單詞、短語與對話的聽力原文上傳至“iSmart平臺”建立護理口語語音庫,供兩個班級學生課后在線自主練習。
課程開始前,利用“iSmart平臺”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進行測試,測試內容為一些基礎英語詞匯、句型及對話的表達,系統(tǒng)從發(fā)音準確度、流暢度等方面進行評判,自動生成成績。課程前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課程前測試結果
課程中期對兩班學生進行分組,當堂完成一次情景對話演練任務,教師從單詞發(fā)音、詞匯和句式選擇正確率、表達流暢程度及組員配合程度4個方面觀察學生的情景對話完成情況,并做好課堂觀察記錄。
課程結束后,利用“iSmart平臺”對學生進行英語口語水平測試,測試內容為一學期所學的護理英語口語常用詞匯、句式及對話,由系統(tǒng)自動判定成績。課程后測試結果如表3所示。將兩個班級課程前后英語口語測試成績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再結合課堂觀察記錄得出教學實驗對照結論。
表3 課程后測試結果
3.2.1 學習動機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驗,情景模擬教學法用于護理英語口語教學能調動學生練習口語的積極性,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意識。根據前期的調查問卷數據以及學生個別訪談結果,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相較于本科學生而言較低,其對英語基礎知識點的掌握與運用尤其薄弱,加之高中階段對英語口語訓練普遍不太重視,導致學生存在能力弱、自信心不足的雙重問題,這使英語口語教學開展更加困難。護理英語不論內容廣度還是深度都比公共基礎英語更上一個臺階,用傳統(tǒng)的“輸入-輸出”強化訓練法進行口語教學難以調動大部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設與學生未來職業(yè)場景相結合的情景,并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為學生留出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作的空間,這種方法符合學生年齡段的特點,可以迅速調動積極性、提升專注度,提高英語口語教學的效果。如在Patients′Registration Procedure(患者掛號流程)學習中,有的小組在模擬場景對話時,還穿上了自己的護士服并準備了道具,盡量還原真實場景中的人物形象;有的小組編制對話時,不僅較為全面地用上本單元所學的相關專業(yè)詞匯和句式,還加入了一些教材中未提及但現實中會發(fā)生的情節(jié),例如模擬患者身處大型綜合性醫(yī)院掛號,在掛完號前往醫(yī)生辦公室看病途中迷路了,這時出現值班護士幫忙指明了方向,實現了典型的專業(yè)英語與基礎英語的完美結合,口語演練效果非常好。
3.2.2 口語能力
經過一學期的情景模擬教學,實驗班學生整體英語口語能力明顯提高。相比對照班學生,實驗班學生的自信心顯著提高,敢于說、主動說的學生人數增多。正是由于自信心的提升和學習主動性的增強,使得實驗班大部分學生不論是在詞匯發(fā)音、句式表達還是交際反應度方面,都比對照班學生出色,口語能力提升明顯。但情景模擬教學 法與傳統(tǒng)口語教學法對兩個班級中英語能力較強的學生影響并不顯著。另外,傳統(tǒng)口語教學法對英語能力差的學生幫助更大,這些學生由于原本知識儲備少,在口語訓練時幾乎沒有輸出,而強化朗讀、記憶與背誦才是他們這個階段必須完成的任務。因此,在今后的護理英語口語教學中,應注重結合兩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力求幫助絕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得到提高。
3.2.3 考核方式
對于高職高專公共英語課而言,英語口語教學環(huán)節(jié)僅為整個英語課程教學的一個方面,以往并沒有針對口語能力的專項測試和評估,一般由授課教師憑借自身的經驗和業(yè)務水平主觀判斷學生口語能力的高低,科學性與客觀性不強。使用“iSmart平臺”可以彌補這一不足。教師可以使用該平臺自帶的語音庫或上傳添加新的語音庫來編制口語測試題,對學生進行測試,將平臺判定的成績與教師課堂觀察記錄相結合,由此得出的綜合成績更為公正、客觀。
將情景模擬教學與“iSmart平臺”相結合在護理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實踐,實現了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實時共享,打破了課堂教學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避免了教材內容與實際工作相脫離,實現了教學目標。英語教師在這一教學實踐中可掌握最新、最前沿、最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不斷提升探索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學生融入職業(yè)場景中進行學習,完成口語訓練,使枯燥乏味的口語練習變得生動,便于提高其語言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