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山,吳煦東
(1.三峽大學醫(yī)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2. 三峽大學人民醫(yī)院,湖北 宜昌 443000)
呃逆是由于膈肌或膈神經(jīng)受到刺激,導致膈肌出現(xiàn)不自主的強力痙攣性收縮,進而使患者在吸氣期突然發(fā)生聲門關閉,并伴有不能自主發(fā)出的怪聲[1]。呃逆若持續(xù)發(fā)作超過48 小時,稱為頑固性呃逆。大多數(shù)的頑固性呃逆是由器質(zhì)性病變所導致的,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身心健康。在治療頑固性呃逆的方法中,針灸療法具有不良反應少、效果好等特點。本文對近年來用針灸療法治療頑固性呃逆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唐何勇等[2]將90 例頑固性呃逆患者隨機分為A 組、B組和C 組,并采用針刺胃俞穴的方法對A 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針刺中脘穴的方法對B 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針刺胃俞募配穴的方法對C 組患者進行治療。結果證實,采用針刺胃俞穴、中脘穴、胃俞募配穴的方法治療頑固性呃逆均可取得一定的療效。但采用針刺胃俞募配穴的方法治療該病可更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其胃動力學指標,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方先均等[3]認為,肺氣不宣可導致胃氣上逆為噦,通肺氣則呃逆可止。其采用針刺尺澤穴的方法對23 例頑固性呃逆患者進行治療,總有效率達95.7%。張紅梅等[4]采用通調(diào)腑氣針刺法(選取中脘穴、下脘穴、足三里穴、人中穴、合谷穴、內(nèi)關穴、天樞穴、太沖穴和上巨虛穴為治療穴位)對15 例頑固性呃逆患者進行治療,總有效率達86.7% 。謝建謀等[5]運用醒腦開竅法對36 例頑固性呃逆患者進行治療。治療的方法為:對內(nèi)關穴、水溝穴、三陰交穴、太沖穴、膈區(qū)(位于胸腔區(qū)與胃區(qū)前后正中線的中間,從發(fā)際向上、下各引2 ~3 cm 與正中線平行的直線)進行針刺。這36 例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達100%。毛蘭平[6]采用針刺雙側魚腰穴的方法治療頑固性呃逆,療效良好。俆仲卿[7]采用針刺足三里穴、公孫穴、胃俞穴、內(nèi)關穴、膈俞穴的方法聯(lián)合壓眶止呃法對30 例頑固性呃逆患者進行治療,取得良好的療效。李康[8]采用雀啄法針刺2 例持續(xù)呃逆患者的水溝穴,達到立即止呃的效果。劉烈[9]對26 例腦卒中后頑固性呃逆患者進行針刺治療(選取足三里穴、膻中穴、內(nèi)關穴、攢竹穴、人中穴、中脘穴為治療穴位),總有效率達92.31%。馮勝奎[10]采用針刺左側止呃穴(位于陽白穴上方1 寸)的方法對120 例頑固性呃逆患者進行治療,有效地改善了其臨床癥狀。李偉洪等[11]采用針刺攢竹穴、天鼎穴的方法對30 例頑固性呃逆患者進行治療,總有效率達96.7%。王曉程等[12]將52 例頑固性呃逆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并采用針刺雙側足三里穴、關元穴、三陰交穴、內(nèi)關穴、膻中穴的方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針刺上述穴位+ 支溝穴的方法對治療組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支溝穴為手少陽三焦經(jīng)俞穴。三焦為氣機運行之通道。針刺支溝穴可調(diào)節(jié)三焦的氣機,故支溝穴為治療呃逆的要穴。
楊秀珍等[13]采用針刺第3、第4、第5 頸夾脊穴法聯(lián)合丁香柿蒂散合旋覆代赭湯加減對25 例頑固性呃逆患者進行治療,總有效率達88.0%。周學文等[14]等采用針刺雙側內(nèi)關穴、膈腧穴、中脘穴、關元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的方法聯(lián)合旋覆代赭湯對40 例頑固性呃逆患者進行治療,總有效率達97.50%。周偉黎[15]采用針刺翳風穴的方法聯(lián)合自擬的中藥方(包含丁香柿蒂散、旋覆代赭湯及橘皮竹茹飲加減)對30 例呃逆患者進行治療,取得顯著的療效。翳風穴為手少陽三焦經(jīng)俞穴。針刺該穴位可寬胸、理氣、利膈?,F(xiàn)代醫(yī)學研究的結果表明,翳風穴所在的部位迷走神經(jīng)較為豐富。通過針刺該穴位可有效地抑制迷走神經(jīng)的興奮性,緩解膈肌痙攣的癥狀,進而可改善呃逆的癥狀。
馮小劍[16]采用針刺療法(取穴:公孫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下脘穴、間使穴、內(nèi)關穴為主穴,隨癥加減)聯(lián)合耳穴埋籽法(取穴:腎穴、腦點穴、神門穴、內(nèi)分泌穴、枕穴、胃穴、膈穴)對30 例顱腦術后頑固性呃逆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這 30 例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達94.7%。田亞亞等[17]將58 例頑固性呃逆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并采用針刺水突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三陰交穴、膈俞穴、內(nèi)關穴的方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針刺上述穴位的方法聯(lián)合耳穴壓豆法(取穴:單耳十二指腸穴、下腳端穴、交感穴、神門穴、膈穴、胃穴)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病情的總緩解率(96.55%)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病情的總緩解率(82.76%)。
穴位注射療法也叫水針(與針刺療法中所使用的金針相對應)療法。張建忠等[18]采用向足三里穴、膈俞穴注射山莨菪堿、維生素B6的方法治療頑固性呃逆,取得良好的療效。余翔[19]采用向雙側足三里穴注射2% 利多卡因(劑量為2 mL)的方法對化療所致頑固性呃逆患者進行治療,獲得良好的療效。姚會敏等[20]采用向中脘穴注射氯丙嗪的方法對腦梗死后呃逆患者進行治療,有效地緩解了其病情。
何光[21]將28 例化療所致頑固性呃逆患者隨機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并采用腹針療法(取穴:滑肉門穴、外陵穴、中脘穴、下脘穴、氣海穴、關元穴)聯(lián)合穴位注射療法(取5 mg 的山莨菪堿注射液,向足三里穴、膈俞穴進行注射)對治療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穴位注射療法(方法與治療組患者相同)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范瑞華等[22]將56 例頑固性呃逆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并采用肌內(nèi)注射甲氧氯普胺(劑量為1 mL)的方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針刺療法聯(lián)合穴位注射療法對治療組患者進行治療。治療組患者具體的治療方法為:用毫針直刺太沖穴、內(nèi)關穴、三陰交穴、膻中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得氣后留針20 min。然后,分別向雙側的足三里穴注射甲氧氯普胺(劑量為1 mL)。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其呃逆癥狀改善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劉少鋒等[23]將100 例頑固性呃逆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并采用針刺中脘穴、下脘穴、肢體兩側的天樞穴、足三里穴、內(nèi)關穴的方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針刺上述穴位的方法聯(lián)合穴位注射療法(方法為:向雙側的足三里穴分別注射1 mL 的維生素B12注射液)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
茍娟平[24]采用針刺療法(方法為:用毫針直刺足三里穴、中脘穴、內(nèi)關穴、攢竹穴,得氣后留針約30 min)聯(lián)合閃罐療法(方法為:將罐按在肺俞穴、膈俞穴、胃俞穴后,留罐約10 min)對30 例頑固性呃逆患者進行治療,總有效率達90.00%。辛善棟[25]采用針刺療法(方法為:用毫針直刺膻中穴、攢竹穴、內(nèi)關穴、足三里穴、太沖穴,得氣后留針約30 min)聯(lián)合刺絡療法(方法為:對膈俞穴進行局部刺絡拔罐放血治療)治療中風后頑固性呃逆,取得顯著的療效。
李琛[26]將64 例寒凝氣滯型頑固性呃逆患者隨機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并采用艾灸中脘穴、膈俞穴、一側足三里穴、對側內(nèi)關穴的方法對治療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肌內(nèi)注射胃復安的方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楊音等[27]采用艾灸療法配合穴位貼敷療法對28 例尿毒癥所致頑固性呃逆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為:取中脘穴、膈俞穴,先對這兩個穴位進行艾灸(每日灸1 次,每次灸20 min),再取陳皮6 g、五味子、麥冬各2 g、半夏5 g、太子參、茯苓各10 g,將其研成細末后,用生姜汁調(diào)成糊狀,貼敷在上述的兩個穴位上。結果顯示,這28 例患者發(fā)生呃逆的頻率顯著降低,其呃逆持續(xù)的時間明顯縮短。
董建平等[28]將90 例中風后頑固性呃逆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并采用針刺療法對對照1 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巴氯芬片(口服)對對照2 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頭針療法〔取穴:四神聰穴、百會穴、頭部雙側的胃區(qū)(瞳孔正中直上入發(fā)際平行于前后正中線的直線)〕配合穴位埋線法(取穴:足三里穴、內(nèi)關穴、中脘穴、膈俞穴)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86.7%)顯著高于對照1 組、對照2 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依次為63.3%、56.7%)。陳晶晶[29]采用按壓合谷穴配合刺激懸雍垂法對20 例胃癌術后呃逆患者進行治療,總有效率達90.0%。詹煌金[30]采用咽部催吐法治療腦科呃逆,取得一定的療效。
通過進行本次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用針灸療法治療頑固性呃逆的效果良好,治療期間患者的不良反應較少,其對治療的接受度也較高。在對該病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前,應先對其病情進行辨證分型,再對其進行選穴及治療。用多穴位聯(lián)合的方法治療該病的效果要優(yōu)于單一選穴治療的效果。用針灸療法聯(lián)合其他療法(如穴位注射療法、耳穴壓豆法、頭針療法及口服中藥等)治療該病也可取得良好的療效。今后,我們將加大研究的樣本量,設計開展更為完善的臨床試驗,從而為臨床上治療頑固性呃逆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jù)與實踐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