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樂
摘? 要:“一帶一路”發(fā)展戰(zhàn)略為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擴大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供了新的機遇,對我國的外語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該文首先深入分析了“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高職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的基本策略:提高教師雙語文化素養(yǎng);更新教材編寫理念;注重課內(nèi)課外結合;發(fā)揮英語測試的反撥作用。
關鍵詞:一帶一路? 高職英語教學? 中國文化? 導入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1(c)-0133-03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promoting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and expanding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t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This paper firstly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introducing Chinese culture into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on this basis, it gives the basic strategies of introducing Chinese culture into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mprove teachers' bilingual literacy; Update the textbook compiling concep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in-class and out-of-class; Give play to the backwash effect of English test.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hinese culture; Introduction strategy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B&R)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不僅有利于全球經(jīng)濟的互聯(lián)互通,而且有利于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擴大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高等職業(yè)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發(fā)展倡議,努力培養(yǎng)既具有精湛的職業(yè)技能,又具備傳播中國優(yōu)秀文化能力的高素質(zhì)綜合性人才。英語作為國際化的語言交流工具,在傳播和弘揚中國優(yōu)秀文化過程中所承載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職英語也被設置為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無疑會是培養(yǎng)高職學生傳播和弘揚中國文化能力的一種非常有效和直接的方式與途徑。
1? 高職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導入的重要性
1.1 提升國家軟實力,實現(xiàn)民族復興
近年來,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國力不斷提升,GDP總量僅次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隨著國產(chǎn)航母的成功下水,先進洲際導彈、戰(zhàn)略核潛艇和隱形五代戰(zhàn)機等高科技軍事武器的不斷問世,我國在軍事實力也進入了世界前三。而在現(xiàn)代國際關系中,除了經(jīng)濟、軍事實力外,文化、教育等軟實力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xiàn),在習近平同志“一帶一路”發(fā)展倡議下,要深化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國際合作和交流,就必須不斷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國民的文化素養(yǎng),增強文化自信,提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語言作為思想文化交流傳播的工具,是傳播國家或民族思想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載體。英語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了解西方文化,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如何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為傳播優(yōu)秀民族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1.2 克服“文化失語癥”,增強文化自信
2000年從叢教授在《光明日報》發(fā)表了《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一文中提出了“中國文化失語癥”這一概念,文中指出國內(nèi)許多青年學者,雖然有著扎實的英語基礎和比較深厚的中國文化修養(yǎng),但當他們在與西方人交往過程中用英語談及中國文化時,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在教學中我們也時常發(fā)現(xiàn),學生可以流利地說出hamburger(漢堡)、Coca-Cola(可口可樂)、ice cream(冰激凌)、Big Ben(大本鐘)、Statue of Liberty(自由女神像)等,但卻常常無法說出饅頭(steamed bun)、油條(Deep-Fried Dough Stick)、豆?jié){(soybean milk)、兵馬俑(Terracotta Warriors)、孔子(Confucius)等的英語表達。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傳統(tǒng)英語教學忽視文化教學,尤其是中國本土文化的教學。由于學生在語言習得過程中缺乏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機會,在跨文化交際中就很難用英語表達有關中國文化元素的內(nèi)容,無法實現(xiàn)有效的雙向跨文化交流。因此,只有在英語教學中不斷增加中國文化元素的導入,而非片面介紹和導入英美文化,才能提高學生的雙向跨文化交際能力,克服“中國文化失語癥”現(xiàn)象,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自覺意識和文化自信。
1.3 深入學習中西方文化,促進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補充中國文化元素,可以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理解,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時,通過對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中西方語言文化各自的特點及其差異,也可以幫助學生透過紛繁復雜文化現(xiàn)象,看清其本質(zhì),從而去理性地評判中西方文化,而不是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缥幕浑H能力涉及到交際主體多個層面的能力,除語言能力外,還包括文化感情、交際能力、反思能力等??缥幕浑H障礙一方面可能來自語言知識的匱乏,另一方面也可能來自對本族語或目的語文化知識的欠缺所導致的語用問題。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向?qū)W生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和英語文化外,還需培養(yǎng)其漢語文化意識與表達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導入策略
2.1 提高教師雙語文化素養(yǎng),強化中國文化輸出意識
教師是人類文化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領路人,其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和教學理念會對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英語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僅要具有扎實的英美文化知識,同時也要加強對本土文化的學習和研究,能夠準確地使用英語對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文化進行介紹。此外,英語教師要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提高文化敏感性,不斷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另一方面,要在教學中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強化中國文化的輸出意識。教師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英美文化在英語教學中唱主角,漢語文化邊緣化的現(xiàn)狀,強調(diào)以平等的文化意識看待英語國家文化與本族語文化,教師要積極挖掘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和精髓,通過語言和文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用英語表達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能力。
2.2 更新教材編寫理念,加強中國文化輸入
高職英語教材是高職英語教學內(nèi)容的主要載體和工具,也是學生獲取知識與信息的重要途徑,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首先要從教材的編寫入手。目前我國多數(shù)高職院校采用的英語教材雖有文化知識內(nèi)容的滲透,但主要以英美文化為主。產(chǎn)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職英語教材的編寫理念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對文化教學的定位不準確,過分強調(diào)外來文化的地位和重要性。高職英語教材的編寫應注重中西方文化并舉的理念,將兩者放在平等的地位上。例如,在教材精讀文章的選擇上應安排一定比例的有關中國文化的文章,如中國的儒家思想、節(jié)日習俗、文學藝術、飲食文化、歷史名勝等;在拓展閱讀部分也可以節(jié)選一些適合于高職學生閱讀能力的中國古典或近現(xiàn)代文學作品的英文譯本。此外,在有條件開設文化類選修課的高職院校可開設一些有關中國文化或中西文化比較的選修課程,這些選修課程的教材編寫上可采取中英文對照或英文加漢語注解的方式,讓學生的文化知識和語言知識都有所收獲。
2.3 注重課內(nèi)課外結合,培養(yǎng)學生中國文化表達能力
提高高職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不僅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同時也要利用好課外時間不斷擴充學生的中國文化知識。一方面,英語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導入中國文化: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抓住有利契機,滲透中國文化,例如在學習有關英語國家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適當加入一些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相關內(nèi)容,讓學生說一說中國有沒有和西方國家類似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及各自的節(jié)日起源、風俗習慣、文化內(nèi)涵,如the Spring Festival(春節(jié))與Christmas Day(圣誕節(jié))、the Double Seventh Day(七夕節(jié))與Valentine's Day(情人節(jié))、Zhongyuan Festival(中元節(jié))與Halloween(萬圣節(jié))等的對比學習和研究等;教師也可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與中國文化或鄉(xiāng)土文化有關課堂任務,如安排學生在做Duty Report時介紹一下自己家鄉(xiāng)極具特色的風景名勝、人文歷史、地域風俗等。另一方面,英語教師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擴充自己的中國文化知識:教師可向?qū)W生推薦中國大學MOOC(慕課)、iCourses(愛課程)等在線學習網(wǎng)站中有關中國文化、中西方文化對比的課程講座;布置課外閱讀任務,如中國文學名著英譯本(A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紅樓夢》、The Journey to the West《西游記》、The Water Margin《水滸傳》、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三國演義》);引導學生收看中央電視CGTN英文節(jié)目學習有關中國文化的準確英語表達方式。
2.4 發(fā)揮英語測試的反撥作用,推動中國文化融入英語教學
測試作為教學的組成部分,對教學起到一定反撥作用,它對教材的開發(fā)、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采用、學習策略的選擇等多方面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在過去很長時間,國內(nèi)的各類英語測試考察的重點基本是學生的聽、說、讀、寫、譯5項語言技能,對學生文化知識的考察重視不夠,造成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片面強調(diào)學生英語詞匯和語法知識的學習與語言技能的提高,忽視文化知識在語言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英語測試的內(nèi)容和方式必須改革,在各類英語水平測試及等級考試中增加文化知識、文化意識和文化技能的考核比重,尤其是增加中國文化內(nèi)容的比重,例如,在筆試的作文或翻譯部分設計一些與中國文化內(nèi)容有關的題目,在口語考試中設計一些介紹中國文化的問題或討論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話題,測試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表達能力。通過發(fā)揮英語測試對英語教學的導向作用和反撥作用,積極推動中國文化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去。
3? 結語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是新時代中國發(fā)展的需求,與“一帶一路”的發(fā)展戰(zhàn)略思想相呼應,將中國文化導入高職英語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使英語教學不僅成為幫助學生了解和學習英語語言與文化的窗口,同時也要成為傳播和弘揚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與渠道。
參考文獻
[1] 高志娜.高中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
[2] 曠章紅.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導入及其教改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39):41-42.
[3] 王寧.再談中國文化走出去:外語學科的作用[J].中國外語,2019(2):10-12.
[4] 王守.談中國英語教育的轉(zhuǎn)型[J].外國語,2016(3):2-4.
[5] 楊季行.文化教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J].英語教師,2016(3):107-109.
[6] 張磊,楊浩然.論外語教育的文化和諧共生[J].湖北社會科學,2017(11):17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