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香燕 沙靜濤 杜勝花 劉慧敏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2019級碩士研究生,陜西 咸陽 712046)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xiàn)C)是門診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 FC長期不愈,會給患者帶來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雖然不會威脅患者生命,但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飲食、藥物、行為方式、生活習慣,內分泌疾病、代謝性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精神科疾病、胃腸道閉塞等多種疾病,以及反復使用藥物等,都可導致便秘發(fā)生,排除這些原因、疾病,就可診斷為FC[2]。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們應用撳針聯(lián)合生物反饋治療FC 74例,并與單純應用撳針治療73例、生物反饋治療73例對照,觀察臨床療效及對癥狀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病例選擇
1.1.1 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2013,武漢)》[3]中FC的診斷標準,有下列2項或2項以上可確診。①至少25%的排便為干球糞或硬糞;②每周排便<3次;③排便感到費力達至少25%;④排便需手法輔助至少25%;⑤排便有不盡感至少25%;⑥排便時肛門直腸伴梗阻感和(或)堵塞感至少25%。
1.1.2 納入標準 符合以上診斷標準;年齡18~70歲,性別不限;無腹部及盆腔手術史;近1個月內未接受便秘相關治療;電子腸鏡檢查無結直腸器質性病變;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1.3 排除標準 伴心、腦、肝、腎、血液系統(tǒng)等疾??;甲狀腺功能異常者;結腸、直腸器質性病變所致便秘者;合并腫瘤、嚴重感染病、肛門潰瘍者;內分泌、代謝性、神經性及藥物所致便秘者;遺傳、外傷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神經損傷;因便秘曾行手術或其他介入方法治療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嚴重精神障礙者。
1.2 一般資料 全部220例均為陜西省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肛腸科門診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3組。撳針組73例,男26例,女47例;年齡31~78歲,平均(53.51±13.78)歲;病程6個月~43年,平均(6.99± 9.09)年。生物反饋組73例,男28例,女45例;年齡22~81歲,平均(54.26±13.48)歲; 病程1~45年,平均(6.54±8.96)年。聯(lián)合組74例,男31例,女43例;年齡21~78歲,平均(50.90±13.28)歲;病程5個月~40年,平均(5.93±8.29)年。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掀針組 予撳針治療。針具為一次性無菌撳針(ZM2-6DL型,杭州卓脈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耳穴取雙側便秘,體穴取雙側天樞、大腸俞、脾俞、大橫、支溝。操作方法:排空小便后,碘伏棉球消毒穴位皮膚,針刺入穴,得氣后留針。埋針持續(xù)24 h,每日按壓3~4次,每次按壓1 min,以患者耐受為度,2次按壓間隔4 h,24 h后取出,左右兩側穴位交替進行撳針埋針治療,每周5次。
1.3.2 生物反饋組 予生物反饋治療。操作方法:首先讓患者排空大便,仰臥位,應用生物刺激反饋儀(南京偉思醫(yī)療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醫(yī)護人員將電極感受器進行潤滑后,輕柔插入患者肛門,再將另一個電極片放置于患者一側腹前斜肌,通過提示音提示患者,從而進行治療,鍛煉肛門的收縮、放松及其他功能。每次治療30 min,每周5次。
1.3.3 聯(lián)合組 予撳針聯(lián)合生物反饋治療,方法同1.3.1+1.3.2。
1.3.4 療程 3組均2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①比較3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評分[4],評分方法見表1。②參照英文版便秘患者生活質量自評量表(PAC-QOL)[5],結合中文版PAC-QOL[6],從生理不適(1~3條目)、社會心理不適(5~12條目)、擔憂(4、13~23條目)、滿意度(24~28條目)4 個方面測評3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越低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表1 主要癥狀評分
1.5 療效標準 顯效:便秘有明顯改善,間隔時間及糞質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排便間隔時間<48 h;有效:排便間隔時間縮短1 d,或便質干結改善,其他癥狀均有好轉;無效:便秘及其他癥狀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4]??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3組病例脫落情況 撳針組73例,治療好轉后拒絕治療脫落4例,服用其他藥物脫落3例;生物反饋組73例,自行中斷治療脫落4例;聯(lián)合組74例,未按療程治療脫落4例。
2.2 3組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3組療效比較 例(%)
由表2可見,聯(lián)合組總有效率高于撳針組、生物反饋組(P<0.05),撳針組與生物反饋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3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3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 分,
由表3可見,3組治療后主要癥狀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聯(lián)合組治療后主要癥狀評分均低于撳針組、生物反饋組(P<0.05);撳針組與生物反饋組治療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3組治療前后PAC-QOL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3組治療前后PAC-QOL評分比較 分,
由表4可見,3組治療后PAC-QOL各項評分及總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聯(lián)合組治療后PAC-QOL各項評分及總評分均低于撳針組、生物反饋組(P<0.05);撳針組與生物反饋組治療后PAC-QOL各項評分及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FC病程久,且臨床病因不明確,大部分患者為快速緩解痛苦,選擇服用瀉藥排便,瀉藥雖可快速軟化大便,但長期服用會導致電解質紊亂、結腸傳輸功能減退及大腸黑變病等[7]。因此,探究外治法治療FC具有積極意義。
中醫(yī)學認為,F(xiàn)C病位在大腸,與脾胃、腎、肺等臟腑密切相關,五臟六腑協(xié)調配合,使氣機的升降出入正常、從而保證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8]?!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氛f“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素問·舉痛論》謂“熱氣留于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干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吨T病源候論》指出“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臟不和,冷熱之氣不調,熱氣偏入腸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結,壅塞不通也”??梢姳忝鼗蛞蛲飧辛葌咔?、飲食不節(jié)、勞倦內傷等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大腸傳導失常,或腸內燥屎不通,或氣滯郁積不行,或氣虛傳送無力,或血虛腸道干澀,或寒邪侵凝,陰寒凝結而發(fā)生大便秘結,排便不暢。中醫(yī)治療FC方法多樣,其中針刺應用較廣,本研究選用撳針治療。五臟皆通于耳,選耳穴便秘穴[9],通過耳部相應穴位刺激調節(jié)五臟功能,達到陰陽調和效果,亦可通過刺激耳部穴位,持續(xù)調節(jié)人體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活動,進而改善胃腸道活動。天樞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募穴,是大腸之經氣在腹部聚集之處,對于腸道氣機郁滯、通降失常、傳導失職導致的便秘,臨床療效良好;大腸俞為大腸之背俞穴,主治腹脹、便秘、腹瀉等胃腸疾病[10],俞募穴配伍,一陰一陽,在平衡狀態(tài)下,恢復腸道正常傳導功能,使腑氣得通,大便得下[11];脾俞益氣養(yǎng)血,健脾和胃;支溝為治療便秘的常用穴位[12],大橫為脾經之穴,與天樞相配,調理腸道氣機。各穴位相互配合,對穴位進行持久刺激,促進經絡氣血運行,協(xié)助腸道排便。撳針較常規(guī)針刺留針時間久,長久刺激可調節(jié)全身氣血津液,從而激發(fā)胃腸道功能。有研究表明,撳針治療可增強便秘患者腸道平滑肌的張力及興奮性,促進腸道蠕動[13];也可通過刺激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加速腸蠕動,改善腸道傳輸功能,增強腸動力[14]。腸道中水分減少也是便秘的重要因素之一,針刺可通過減少結腸水分重吸收,調節(jié)水分轉運并修復結腸黏膜超微結構,從而增加糞便含水量,改善便秘癥狀[15]。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F(xiàn)C主要是由于結直腸轉運功能降低、盆底功能障礙所致[16]。生物反饋療法作為新型治療FC的方法,因其非侵入性、易耐受、無依賴性、無不良反應被廣泛應用于臨床[17]。生物反饋是一種行為療法,結合了運動、重復和模擬排便,正確協(xié)調腹部和盆底肌肉收縮[18],從而促進腸道傳輸功能,改善便秘。
FC雖不危及患者生命,但排便困難、腹脹、排便時間久、排便間隔時間長、便不盡感等癥狀出現(xiàn)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3組治療后主要癥狀評分和PAC-QOL各項評分及總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聯(lián)合組治療后主要癥狀評分和PAC-QOL各項評分及總評分均低于撳針組、生物反饋組(P<0.05);撳針組治療后主要癥狀評分和PAC-QOL各項評分及總評分與生物反饋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撳針聯(lián)合生物反饋治療FC對患者癥狀的改善優(yōu)于單純應用撳針、生物反饋治療,隨著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其生理、社會心理不適、擔憂、滿意度均得到相應改善,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撳針聯(lián)合生物反饋治療FC,能克服傳統(tǒng)藥物療法產生的依賴,提高臨床療效,緩解患者便秘癥狀,進而改善生活質量,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