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琴
摘要:閱讀教學不僅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之一,由于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和水平呈現(xiàn)年齡特點和成長背景特點,對于融合了綜合英語知識的文章閱讀和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所以利用深度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在了解深度閱讀的積極價值基礎之上,實現(xiàn)正確閱讀路徑的選擇,轉變傳統(tǒng)的知識觀念。
關鍵詞:初中英語;深度學習;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深度學習是學生在閱讀中對于文本有本質上的解讀,從客觀的、表面的文字含義生成為自我的認知含義,并逐步形成學生分析英語語篇、鑒賞英語文學美的個人能力,實現(xiàn)了知識的符號性特征向邏輯性特征、向意象特征的升級。深度學習活動也是對于傳統(tǒng)的淺層次認知活動、習慣的打破,是對于學生定式英語學習思維的轉變,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形成語境類英語知識,在實踐應用時更加流暢自如。
一、初中英語閱讀中深度學習的價值
(一)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能力
深度學習可以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習能力不斷提升。如不只是讓學生理解文本中包含的文字性內容,更可以運用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實現(xiàn)舊知識的聯(lián)動和創(chuàng)新知識的生成,讓學生形成較為高階的思維品質,逐漸提高自己的深度文字解碼能力,并轉換為自己的語言學習系統(tǒng)。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就感逐步提高,會生成終身學習觀念和發(fā)展意識。
(二)激活英語閱讀課堂的生命力
傳統(tǒng)英語課堂,尤其是閱讀課堂上,教師習慣性輸出知識,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或興趣需求,但實現(xiàn)深度學習之后,學生能夠一方面理性的看待文本中的單詞、句子等知識內涵,另一方面可以在此基礎之上深度的審視文字美和語言美,更可以實現(xiàn)行文美、人物形象美的綜合感知。積極的認知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深度,點亮知識的不同層級,激活英語閱讀課堂的生命力。
二、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多維度
1.知識的個性生成
教學中,教師除讓學生記憶各知識點之外,還應當進行語篇教學,引導學生挖掘每個不同語篇中所包含的價值和情感類內容,不只學習客觀知識,還能夠給學生提供個性化感悟的機會,讓其形成理性認知,從多角度把握文本內容。
如在教學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一課時,除讓學生要分析文本中所包含的重點單詞、詞組和句型結構之外,還要引導學生來思考vacation地點的轉變又反映了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哪些轉變?或生活方式的哪些轉變?如假期的短途出行和周邊游活動反映了人們生活方式的哪種轉變?或中西方人們在選擇vacation地點時間時又有哪些文化性支持因素?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感想來重新解讀文章,形成個性認知。
2.知識的動態(tài)生成
動態(tài)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知識是綜合考慮知識的情境性意義和特征,如單詞在不同語境中的看法,單詞在時代變遷中的意義等等,引導學生結合不同的知識生成環(huán)境獲得知識,解讀文本內容。
如在教學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請學生集中討論一下watch TV、read books、use the internet、exercise等詞組知識有哪些時代性特征?或如果在過去的教材和背景之下,學生可能較為常見哪些知識點?哪些內容可能是在時代發(fā)展進程中添加進來的,如use the internet;又體現(xiàn)了生活方式的怎樣轉變?讓學生將自己對于生活思維、習慣、價值觀念、文化特征改變的內容引入到文本閱讀之中,看到教材或知識的時代性發(fā)展意義,也引導學生動態(tài)性的來了解不同的知識結構。
3.知識的層次生成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還要體現(xiàn)知識的層次性發(fā)展特征,如應當從關注文本的語言知識逐漸向文本形式和文本形成過程方面進行轉化,讓學生多層次把握知識符號的聯(lián)動性內容。如教學食物單詞,除讓學生將其應用在特定句型之中外,還要對該單詞產生的文本、體裁、構思、寫作手法等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多層次進行文本解答和剖析。
如在閱讀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一單元的閱讀材料Who is Got Talent?一部分時,教師可以請學生逐步提煉出三個段落中的重點單詞、詞組,再來分析該篇文章選擇了怎樣的描寫結構,實現(xiàn)了知識的怎樣層層遞進?如果讓自己選擇該寫作手法,可以用于表述除talent以外的哪些思維特質或事物特征?讓學生從單一知識中走出來,分析文章的行文手法、寫作題材,利用讀寫相結合的方式提煉學習要點。
(二)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1.對話教學
對話教學更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平等民主互動,能夠就知識進行語言交流,本質是實現(xiàn)閱讀思維的交流互動,共同激活彼此的情感認知和文化價值,帶動學生對于文本內涵的挖掘和深層次認識。
如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單元section B中的文章內容闡釋了對于good friend的不同理解,教師可以請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回應文章中的潛在問題,即何為good friend,你對good friend的定義又是什么?用對話學習的方式補充文章內容,并在解釋和反思之中認知到文本的實際內涵。
2.回應教學
回應教學是教師要回應學生對于文本傳遞文化價值的思考,引導學生了解、尊重不同的文化,形成多元文化觀念,并樹立民族文化自信。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確定一個比較主題,讓學生從多角度來分析不同事物所折射出來的文化性內容,能夠形成較為辯證和客觀的認知。如從banana milk shake引發(fā)中外文化中餐點或小吃的不同認知,讓學生從生活理念或文化環(huán)境入手進行闡釋。
三、結語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開展深度學習模式是從個性生成、層次生成和動態(tài)生成知識中讓學生深入挖掘閱讀文本的內涵,從而實現(xiàn)基于基礎知識向思維模式的轉變,最終讓學生形成較為完善的知識結構和認知體系,需要教師在對話教學、回應教學以及后續(xù)開展的反思教學中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范曉晶.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中小學外語教學,2020,43(7):5.
[2]李楠.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國際公關,2020(11).
[3]黃建林.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