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婷
[摘? ? 要]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講究人情的民族,非常關注對人自身、人與人之間關系以及由此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的探討,因而修身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的修身文化強調將“智、仁、勇、誠”的優(yōu)秀品格內化于心,以達到“內圣外王”的境界。而管理從本質上講,就是關于“正人正己”的學問。因此管理者從儒家的修身文化中學習,做到敏而好學、克己內省、推己及人、謹言慎行,能夠實現良好的管理,促進個人和組織的進步。
[關鍵詞] 儒家;修身;管理
1? ? ? 儒家的修身文化
《說文解字》中指出:“修者,飾也”,有“修正、整治”等含義,“身”指身體、軀干,可引申為心,指人的德行等。修身,也稱正身,即不斷提高內在的德行修養(yǎng)。正所謂誠于中而形于外,內在的心性往往會通過外在的行為表現出來。我們要通過不斷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德行,端正自己的心性,使之自然滲透到人的四肢百骸,最終實現內在美的外在彰顯,達到“正其衣冠,尊其瞻視”的“威而不猛”的境界。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修身乃立身處世之本。而儒家文化正是指導人們如何更好地為人處世的學問。先秦儒家常常從自身出發(fā)來思考人生中的哲理,他們的修身文化以“止于至善”為最高目標,其文化內涵主要包括:
“智”,即明。明智即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理智的態(tài)度?!爸卟换蟆?,明智要求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明是非、辨善惡、曉厲害、通事理。明智還要求我們要善于知人。荀子指出:“知者知人,知者自知?!敝挥姓_認識自己,學會給自己定位,才能做到在其位、謀其政;才能認識到自身的長短,不斷提高自己的心性能力。而“知人”即要我們要善于識別奸賢,擇友而交?!罢勑τ续櫲?,往來無白丁”,于無形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節(jié)操。
“仁”,即愛人。這里的愛人就是要求以愛己之心來愛護、尊重和關懷他人,推行忠恕之道。愛人,首先要自尊自愛。一個懂得愛的人才能被愛?!拔从胁蛔詯?、敬而人愛、敬之者也?!睈廴?,還強調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能以自己做比,考慮到自己的身體和內心能否承受,再以此推己及人,善于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凹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要獲利也要充分考慮到他人權利和愿景,不要因己之利而損人之私。
“誠”,信也。誠信即要求人們在立身處世時真誠端方,表里如一?!睹献印るx婁上》有云:“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真誠是事物的發(fā)端和歸宿,是萬物存在的根本,而人道效法天道,因此追求誠信是立身之本。誠信不僅要求我們端正心態(tài),人前誠以待人、誠以辦事,還要求我們在獨處之時謹慎不茍,善于約束自己的行為,克制自身的情緒。君子,必不愧屋漏!
“勇”,氣也?!坝抡卟粦帧?,要胸有氣節(jié),身懷傲骨,勇于面對。善勇要求我們不論身處何種情況都要勇于追求真理。在荊棘叢生的求真之路上,要胸懷求真之心,“朝聞道,夕死可矣”,咬定原則不放松,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善勇還要求我們敢于承認錯誤,并勇于改正,做到“知過不諱,改過不憚”,從中汲取經驗教訓,不斷提升自我?!熬又^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2? ? ? 管理者的修身之道
管理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正人正己”的學問,而正己是正人的前提?!墩撜Z》云:“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從!”這里的“君”可引申為上級管理者,“百姓”則為下級的被管理者,強調管理者自身的品德是否端正會對被管理者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管理者要十分重視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先從自身做起,以免上行下效,敗壞風氣。管理者的修身之道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敏而好學。管理者只有擁有較高的知識能力和道德水平才能服眾,而學習是管理者明德廣識的根本途徑。圣賢有云:“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敝挥袕V泛的學習,才能擁有廣博的學識,才能明辨是非善惡以保持高尚的節(jié)操。而好學就是要有一顆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心,積極進取。那么如何學習?《大學》有言:“格物致知”。對于管理者而言,“格物”的物主要包括書本、政策環(huán)境以及人類社會。
管理者要堅持從書本中學習。要廣泛涉獵,積極主動地學習,不斷夯實自身理論基礎,努力成長為“山”字型人才。同時要順應市場和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優(yōu)化知識結構,“茍日新,日日新,做新民”,不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和文學素養(yǎng)。
管理者要堅持從政策中學習,時刻關注政策變化,準確把握政策內容,認真領會政策精神,及時跟進政策發(fā)展。培養(yǎng)自己的大局觀和宏觀意識,培養(yǎng)自己寬闊的眼界,善于從整體上把握事物,關注事物的長遠發(fā)展。
管理者還要關注日常,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向實踐學習,向先進學習?!八雌浯笾才c?舜好問而好察邇言?!备呙鞯墓芾碚咭朴谟^察和傾聽,并從中分析隱含的奧秘。管理者還要善于向周邊優(yōu)秀的人請教,取長補短,不斷進步?!叭诵?,必有我?guī)熝伞薄?/p>
(2)克己內省?!叭f方有罪,罪在朕躬”。一個高明的領導者要堅持克己內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要不定期地進行自我檢討,反思總結和提煉升華,不斷提升自我境界。
克己要求管理者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學會端正自己的內心,控制自己的情緒。管理者要事事嚴格要求自己,時刻堅守道義,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使自己的行為合乎禮節(jié)規(guī)范。管理者要時刻端正內心,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為私心所左右,堅持以公利為先的原則。管理者還要學會管控自己的情緒,不要隨意遷怒于人。
內省即要求管理者要學會反思,凡事多從自身找原因,“躬自厚而薄責于人”。遇事不要一味苛責他人,要學會自我反思,查缺補漏。管理者要階段性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定期進行自我匯報,對自己這一階段的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總結,提出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不斷進步。反思的過程就是自我不斷發(fā)展、完善的過程。
(3)推己及人。推己及人,就是要善于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從員工的角度看問題。推行仁義之道,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關愛他人。
推己及人要求管理者待人寬和?!昂<{百川,有容乃大”。管理者要能容人之過。在沒有觸犯到原則的情況下,管理者要盡可能以一顆包容之心待人,給予他人改過自新的機會,讓其從失誤中獲得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為組織服務。管理者要能容人之諫。要廣開言路,善于傾聽,合理采納。管理者要能容人之才。“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出口?!惫芾碚咭膊皇鞘赖?,要能容忍員工有勝于自己的一面,這樣既能激勵自己不斷進取,也能促進組織的進步。
推己及人要求管理者一視同仁,任人以賢。管理者要以賢能和功績而不是以個人喜惡來任免員工,做到德能配位。要理性對待員工,做到“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全面考慮員工的個人情況,合理安置。推己及人還要求管理者尊重下級員工的人格,與人為善。管理者要充分信任員工,為他們提供發(fā)展平臺,尊重員工的勞動成果并給予適當的激勵與肯定。管理者還要關注員工的精神需求,積極與他們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發(fā)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4)謹言慎行。謹言慎行就是要做到“敏于事而訥于言”,言行相符,以身作則。
謹言慎行要求管理者貴行不貴言,因為言多必失。管理者身居高位,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組織產生深刻影響。管理者要珍惜自己的言語和號令,也不要隨便給予別人承諾,要做到一諾千金,言行一致。同時,管理者要十分重視“垂范之威”,身體力行,充當榜樣。
謹言慎行要求管理者成事機敏。堅持“義以為上”的原則,懂得“貨悖而入者必悖而出”的道理,不取不義之財。要把組織和員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不為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放棄自己的原則,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不以權謀私,謹慎行事。同時,在成事中還要堅持內方外圓,即堅持根本原則不動搖,善于變通,靈活應對,因時而動,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
3? ? ? 管理者修身之道的價值
修身對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的發(fā)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管理者修身之道的主要價值體現在:
(1)修身正己,健全自身人格。良好的德行從來就不是與生俱有的,而是在后期不斷地學習和自我完善中逐步培養(yǎng)和鍛煉出來的。修身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自律。個人特別是管理者嚴于律己,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我,將儒家提倡的仁義禮智信內化為自身的品德,健全自身的人格,能夠造就一個更加完美的自我。
(2)正己正人,形成不嚴之教。正己是正人的前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币粋€人首先要端正自身,在此之后才能去影響他人進而影響整個組織乃至社會。管理者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待人寬和,上行下效,整個組織就會形成良好的風氣。
(3)形成和諧的組織文化,實現長遠發(fā)展。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當一個組織受到管理者的以人為本思想的影響,整個組織就會呈現出一種和諧的氣氛。大家各自發(fā)揮所長,相互勉勵和學習,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組織合力,這樣就會實現組織的長遠發(fā)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卓小青.淺談《大學章句》中的修身之道[J].求知導刊,2015(1).
[2]葛榮晉.中國管理哲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王歡歡.儒家修身之道及其當代價值[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