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劉銘,劉嵐錚,白愛英,關恒云,劉輝
(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 濟南 250000)
瘧疾是瘧原蟲通過按蚊傳播的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寄生性傳染病[1],全球最為流行的是惡性瘧和間日瘧,近年來,由于耐藥蟲株和耐殺蟲劑蚊的出現(xiàn),瘧疾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全球防瘧形勢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2]。安全有效的瘧疾疫苗仍是現(xiàn)階段控制乃至根除瘧疾的重要手段,因此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和支持瘧疾疫苗的研制和開發(fā)[3]。由于間日瘧配子體在患者出現(xiàn)臨床癥狀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外周血液中,這就使得間日瘧的傳播更難以控制[4],因此對于防控間日瘧來說,有效的傳播阻斷疫苗的研制開發(fā)顯得尤為重要。Pvs48 是間日瘧原蟲傳播阻斷疫苗的新型候選抗原,它更早的出現(xiàn)在感染宿主體內(nèi)[2],對其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表位疫苗是現(xiàn)階段疫苗研究的焦點[5-7],通過基因工程手段,體外表達并人工合成病原體相關抗原表位(包括T 細胞表位和B 細胞表位),并作為一種疫苗使用即表位疫苗,它可以得到更加高效的提呈,并且能克服傳統(tǒng)疫苗毒力回復與擴散的缺點,然而,研制表位疫苗的基礎是尋找變應原的T 細胞表位和B 細胞表位,傳統(tǒng)的確定T.B 細胞表位的方法是重疊肽法,而這種方法耗時、耗力,若我們先利用生物信息學技術對其與MHC 分子結(jié)合的可能性進行預測從而篩選出最有可能的一些肽段,這樣不僅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節(jié)約研究成本[5-7]。
從NCBI GenBank 數(shù)據(jù)庫中查詢Pvs48 的基因編碼序列(GenBank 登錄號為JX667762.1)。
1.2.1 T 細胞表位預測軟件
SYFPEITHTI
(http∶//www.syfpeithi.de/bin/MHCServer.dll/EpitopePrediction.htm)
1.2.2 B 細胞表位預測軟件
表位數(shù)據(jù)庫IEDB
網(wǎng)址http://tools.immuneepitope.org/tools/bcell/iedb_input
通過SYFPEITHTI 在線預測程序的HLA-A*02∶01分析,Pvs48 共含有7 個細胞毒性T 淋巴細胞(CTL)表位(臨界值為21)見表1;通過SYFPEITHTI 在線預測程序的HLA-DRB1*0401 分析,Pvs48 含有7 個輔助性T 細胞(Th)表位(臨界值為21),見表2。
表1 Pvs48 潛在的的CTL 表位
表2 Pvs48 潛在的的Th 表位
圖1 f Pvs48 蛋白的B 細胞線性表位的預測示意圖
分別采用 Kolaskar &Tongaonkar 方法(圖1A)(默認閾值=1.000)、Emini 方法(圖1B)(默認閾值=1.000)、Karplus &Schulz 方法(圖1C)(默認閾值=1.000)、Parker 方法(圖1D)(默認閾值=1.788)和Chou &Fasman 方法(圖1E)(默認閾值=1.028)預測Pvs48 的抗原性、表面易接近程度、柔韌性、親水性及β 轉(zhuǎn)角,圖中顯示高于閾值的肽段部分可能參與了Pvs48 變應原線性B 細胞表位的功能。綜合上述預測結(jié)果,最終確定了6 個Pvs48的B 細胞表位(圖1F),見表3。
表3 Pvs48 的B 細胞抗原表位
T 細胞表位是指抗原通過抗原提呈細胞加工再由MHC 分子提呈給T 細胞表面受體的短肽[8]。隨著對MHC 分子構象和抗原提呈的逐步了解,T 細胞表位的預測也越來越精確。其中,細胞毒性T 淋巴細胞(CTL)表位是指能與MHC Ⅰ類分子結(jié)合的內(nèi)源性抗原T 細胞表位;輔助性T 細胞(Th)表位是指能與MHC Ⅱ類分子結(jié)合的外源性抗原T 細胞表位。大量研究資料證實,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表位預測方法已經(jīng)成功預測到了一些病原體的抗原表位。SYFPEITHI是較早的基于已知的能和MHC 類分子(包括 MHC Ⅰ類分子和MHC Ⅱ類分子)結(jié)合槽結(jié)合的T 細胞表位肽段所建立的網(wǎng)絡平臺,具有一定的精確性和實用性,是發(fā)展起來的用的比較多的預測軟件[9,10],通過SYFPEITHI 對Pvs48 進行表位預測,成功預測了Pvs48 中的7 個細胞毒性T 淋巴細胞(CTL)表位及7個輔助性T 細胞(Th)表位。
B 細胞表位是指可被B 細胞表面受體或抗體特異性識別并相互結(jié)合的片段[11]。IEDB 數(shù)據(jù)庫是于2004 年建立起來的使用最為廣泛并最有權威性的表位數(shù)據(jù)庫,該數(shù)據(jù)庫中儲存了大量的通過實驗室確定的B 細胞抗原表位并且通過生物學方法開發(fā)了一些B 細胞表位預測工具,B 細胞表位的預測需要綜合考慮變應原的抗原性、表面易接近性、親水性、柔韌性及蛋白質(zhì)的β 轉(zhuǎn)角[12]。變應原的抗原性與分子量大小及其化學組成有關,抗原的分子量越大、化學組成越復雜其抗原性就會越強[13]。表面易接近性是指抗原中的B 細胞表位與B 細胞受體(BCR)識別并接近的難易程度,表面易接近性越大,表示抗原中的B 細胞表位越容易與B 細胞受體(BCR)接近并識別;抗原的柔韌性高低代表其與BCR 結(jié)合的難易程度,即抗原柔韌性越高,則其與BCR 越容易結(jié)合,反之則越不容易與BCR 結(jié)合;抗原B 細胞表位的多少則是由抗原親水性的大小決定的;另外,β 轉(zhuǎn)角和無規(guī)則卷曲的多寡決定了其與BCR 的結(jié)合程度高低;綜合Pvs48 這五個方面的特征成功預測了6 條Pvs48 的B 細胞抗原表位肽。
本研究應用生物信息學方法預測分析了Pvs48的T、B 細胞表位,為研究Pvs48 蛋白免疫學機理及研制多肽疫苗和基因疫苗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對于瘧疾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