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華 譚宗舫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一種常見血液性惡性腫瘤,其主要的發(fā)病機制是患者的外周血白細胞明顯出現(xiàn)異常增多、髓系增生[1]。主要病理特征為脾臟出現(xiàn)腫大[2]。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有:出現(xiàn)乏力、發(fā)熱、淋巴結腫大、骨痛、消瘦[3]。目前,臨床醫(yī)學上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控制[4]。由于該病的死亡率較高,有效的為患者延長生存時間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羥基脲屬于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常用藥物,雖然能夠緩解患者的病情,但是長期服藥會使患者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耐藥性,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5]。相關研究顯示,解毒破瘀湯聯(lián)合羥基脲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提高治療效果[6]。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索解毒破瘀湯聯(lián)合羥基脲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效果,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9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5 例。實驗組男12 例,女13 例;年齡35~67 歲,平均年齡(46.32±6.90)歲;病程1~38 個月,平均病程(12.81±9.62)個月。對照組男14 例,女11 例;年齡36~66 歲,平均年齡(46.72±6.53)歲;病程4~37 個月,平均病程(12.50±9.57)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同意參加研究,其中精神異常者或有不良住院記錄的患者已被排除在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患者符合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西醫(yī)以及中醫(yī)證型的診斷標準;此次研究符合藥物臨床實驗質(zhì)量管理(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的相關規(guī)定,同時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接受研究的患者以及家屬知情同意,患者志愿受試,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患者伴有惡心高血壓、繼發(fā)性高血壓,或者其他中醫(yī)分型的高血壓;心肌梗死或者心力衰竭的患者;伴隨有糖尿病并且血糖控制的不理想的患者;腎、肝、造血系統(tǒng)嚴重的原發(fā)性疾病的患者;患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礙、肢體不全的殘疾患者;伴有耳聾、眼盲、溝通存在障礙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在用藥期間避免接種死或活病毒疫苗,一般停藥3 個月~1 年才可考慮接種疫苗。
1.3.1 對照組 患者進行羥基脲西藥治療:羥基脲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289,)口服,1.5~4.0 g/次,2~3 次/d;根據(jù)患者的白細胞數(shù)量進行合理的用量,若患者的白細胞數(shù)量減少至<4.0×109/L,則停藥觀察。
1.3.2 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解毒破瘀湯治療。其中羥基脲西藥治療的方法同對照組一致。解毒破瘀湯中藥藥方為:黃芪50 g、白花蛇舌草40 g、女貞子30 g、半枝蓮20 g、莪術20 g、龍葵15 g、黃藥子15 g、川芎15 g、三棱15 g。將150 ml 的水煎至90 ml 即可,2 次/d,早晚溫服。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藥物進行適量的調(diào)整。對貧血的患者可在藥方中適當?shù)募尤朦h參、當歸;經(jīng)常出現(xiàn)低熱癥狀的患者可以適當?shù)脑黾鱼y柴胡、白薇;若患者伴隨出血的癥狀可以增加茜草、卷柏;出現(xiàn)肝脾腫大的患者可以增加水蛭、鱉甲、虻蟲。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為4 個月。在治療期間禁止使用其他藥物,若患者出現(xiàn)感染時可采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若患者出現(xiàn)嚴重出血的癥狀時,可使用止血芳酸等止血藥物進行治療。患者有嚴重貧血時,需進行及時的輸血處理。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經(jīng)過為期4 個月的治療后,患者的臨床不良癥狀,貧血、出血、感染、白細胞浸潤消失,血象表現(xiàn)正常和骨髓象正常,幼稚細胞消失,屬于完全緩解(CR);上述評判指標有1~2 項沒有達到完全緩解則評定為部分緩解(PR);上述評判指標均未完全緩解則評定為未緩解(NR)??傆行?(CR+PR)/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8.00%,高于對照組的64.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n(%)]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0%(1/25),低于對照組的24.00%(6/2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53,P<0.05)。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一種血液性惡性腫瘤。慢粒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另一種叫法,作為一種常見的骨髓增生性疾病,臨床存活率較低,慢粒主要為血液、骨髓和脾內(nèi)充滿大量幼稚粒細胞,由于其腫大的脾臟、正常結構為髓外造血細胞所取代,有粒細胞、幼紅細胞和巨核細胞,可發(fā)生梗死,這種疾病在青壯年中較為常見[7]。目前臨床醫(yī)學上尚未研究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發(fā)病機制,因此患此病的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使其疾病痊愈[8]。目前的主要治療方法是依靠藥物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控制,長時間單一的西藥治療使患者的身體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耐藥性的同時還會引起一系列的并發(fā)癥,嚴重的阻礙了其治療效果,影響了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zhì)量[9]。羥基脲則是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主要西藥,其作用機制為:羥基脲為核苷二磷酸還原酶抑制劑,可阻止核苷酸還原為脫氧核苷酸,干擾嘌呤及嘧啶堿基生物合成,從而抑制癌癥[10]。除此之外,可以選擇性地阻礙DNA 合成,同時對RNA及蛋白質(zhì)合成無阻斷作用。中醫(yī)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歸于“積聚”、“血證”、“虛勞”的范疇。主要是由患者的機體臟氣缺乏、肝脾失健運、氣血運行受阻、氣滯血瘀導致。因此,在中醫(yī)治療上主要以活血化淤、補氣通氣、清熱解毒為主。此次研究主要分析解毒破瘀湯聯(lián)合羥基脲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實施解毒破瘀湯聯(lián)合羥基脲治療。其中羥基脲是臨床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常見藥物,療效較好,但存在較大的毒副作用,使得患者的不良反應增加。解毒破瘀湯中的每種藥物作用分別為:黃藥子清熱解毒、祛痰;龍葵活血祛瘀、消腫;白花蛇舌草抗癌;半枝蓮清熱解毒;川芎消腫;三棱破血止痛;莪術通氣;黃芪補氣;女貞子滋養(yǎng)肝脾。將上述藥物聯(lián)合使用,能夠有效的滋陰補氣、解毒消腫、活血祛瘀、緩解疼痛,還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減少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治療的預后效果較好,毒副作用較低。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實施解毒破瘀湯聯(lián)合羥基脲治療的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解毒破瘀湯聯(lián)合羥基脲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治療效果較好,能夠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解毒破瘀湯聯(lián)合羥基脲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提高治療效,增強患者的耐受力。
綜上所述,針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實施解毒破瘀湯聯(lián)合羥基脲治療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還能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促進治療的預后效果,延長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因此,此種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方法適合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