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孫翌,陳幼華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上海 200240)
在2018年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明確指出了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強調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1]。該會議的召開吹響了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zhàn)的集結號[2],作為“大學的心臟”,高校圖書館有必要調整工作重心向支撐本科教育教學轉移,轉變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服務形式、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能力,充分發(fā)揮圖書館在學校人才培養(yǎng)、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高校圖書館歷來在提供資源支持學習與教學以及為學生學習技能提供指導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高校圖書館已從簡單的提供資源轉變?yōu)楦臃e極和整合的教學角色[4],這要求圖書館員要像教育者一樣思考,而不只是單純的服務提供者[5],圖書館服務被定義成為學習、教學和研究提供廣泛的服務和支持,并嵌入到整個大學使命中,以在全球市場中競爭并改善學生和研究人員的成果[6]。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編制的《大學圖書館服務本科生指南》中指出,為了幫助本科生取得學術成功,高校圖書館需為本科生提供參考和咨詢服務、信息素養(yǎng)技能教學計劃、廣泛且權威的信息資源、不斷更新的軟硬件和其他資訊科技資源等[7],支持本科生科研被認為是高校圖書館本科生服務的重要內容[8]。數字人文科學、數據管理和開放科學的發(fā)展為圖書館員提供了在學生研究領域中發(fā)揮作用的機會,高校圖書館正在將服務重點轉向研究和獎學金、信息素養(yǎng)、教學設計、同伴輔助學習和開放式教育資源等方面[9],而本科生則認為圖書館需提供的最重要服務是信息獲取、計算機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10]。
但在國內相關研究文獻中,卻較少從支撐本科教育教學的角度來總結圖書館服務,更多是與研究生教育一同作為服務對象整體予以討論,或對以本科生為目標的單一服務實踐的研究。關于圖書館服務本科教育教學的議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向:
(1)國內高校圖書館服務本科生教育教學的案例研究。包括面向本科生開展的學科服務[11]、科研服務[12]、新生入館服務[13]、畢業(yè)論文服務[14]、閱讀推廣服務[15]等服務案例分享,并討論高校圖書館在本科教學評估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16]等。
(2)國外高校圖書館服務本科生科研教育的案例研究和經驗分享及其給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啟示。如總結世界一流大學圖書館本科教學服務的主要做法[17];歸納美國高校館本科生研究支持服務的經驗[18];對比中美高校圖書館在本科服務項目上的差異[19]等。
(3)圖書館學專業(yè)本科生的培養(yǎng)。包括對圖書館學專業(yè)需求現狀的調查[20]、圖書館學專業(yè)本科生專業(yè)認同現狀研究[21]、對圖書館學專業(yè)本科生轉專業(yè)原因深度探析[22]及對圖書館學專業(yè)本科生就業(yè)認知的研究[23]等。
2019年11月29—30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主辦的2019年全國高校圖書館服務本科教育教學研討會暨創(chuàng)新案例大賽(以下簡稱“案例大賽”)在四川大學舉行,是近些年第一次如此大規(guī)模且全面展示國內圖書館服務本科教育教學現狀的討論會。本文將圍繞此次研討會的創(chuàng)新案例主要內容,聚焦本科人才培養(yǎng),基于支撐本科教育教學的角度對當前國內高校圖書館服務體系進行歸納,概括當前圖書館支撐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服務現狀及特點,并就典型服務案例做進一步分析與思考,梳理與總結出可供高校圖書館參考借鑒的服務模式與實踐經驗。
本次大賽面向全國高校圖書館征集服務本科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案例,最終評出“最佳案例”20 項、“特色案例”30項、“優(yōu)秀案例”92項[24]。本文以獲獎的142個案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內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對所有獲獎案例標題進行統一編碼,內容包括:案例服務內容分類、服務對象、是否基于具體課程開展服務、圖書館所在地域、圖書館所屬高校類型等,并以此歸納總結案例基本情況和整體特點。
表1 案例大賽最佳案例
通過對所有案例進行梳理后,大致將案例主題按照各高校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內容分為7 個大類,包括:閱讀推廣服務、信息素養(yǎng)教育、實踐育人服務、思政德育服務、嵌入學科服務、資源保障服務及服務體系創(chuàng)新。其中,以建設書香校園、提升讀者人文素養(yǎng)為目的的閱讀推廣服務和以加強學生信息素養(yǎng)及科研能力為目的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服務占比最大,二者幾乎占據所有案例總數的六成;服務體系創(chuàng)新則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不側重于某個具體的服務方向,而是基于全局對本館服務模式的總結歸納,相關的案例數量約占總數的13%;此外,滿足讀者資源需求的資源保障服務、提供信息保障的嵌入學科服務、充分展示圖書館作為“第二課堂”發(fā)揮育人功能的思政德育服務和實踐育人服務在案例中占比較小但均有體現。從案例的主體類型分布上,也可以大致看出近年來高校圖書館支撐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和亮點。
圖1 案例主題類型分布
參照我國七大地理分區(qū)來劃分,參與本屆案例大賽的院校圖書館中,來自華東地區(qū)和西南地區(qū)的案例數量最多,華南地區(qū)的案例數量最少。結合案例主題類型進行交叉分析,可以發(fā)現,華東地區(qū)和西南地區(qū)的整個主題分布構成較為相似,均以閱讀推廣服務和信息素養(yǎng)教育服務為主,其他服務類型亦有涉及,其中資源保障服務在華東地區(qū)的高校圖書館中占比最高,而實踐育人服務則在西南地區(qū)最突出。此外,華北地區(qū)的案例中各類型服務分布較為平均,東北、西北地區(qū)以信息素養(yǎng)教育為主,華中地區(qū)則以閱讀推廣服務為主。
圖2 獲獎案例地域分布
對參與本屆案例大賽的所有圖書館所在院校進行分類,其中綜合類高校圖書館的案例最多,其次是理工類和師范類院校,再次是醫(yī)藥類院校,而其他類型高校因案例數量較少在本研究中不做具體討論。結合案例主題類型進行交叉分析,綜合類院校圖書館的服務案例以信息素養(yǎng)教育為重心,其他服務類型均有分布且案例數量較為平均;理工類院校圖書館相較于其他院校圖書館而言,其閱讀推廣服務和信息素養(yǎng)教育服務占比最重;師范類院校圖書館更為重視服務體系的歸納及開展閱讀推廣服務;而醫(yī)藥類院校圖書館則更加偏重信息素養(yǎng)教育。
圖3 獲獎案例院校類型分布
案例大賽所有獲獎案例中約有47%的服務案例與本科生課程直接相關。其中圖書館開辦的各類信息素養(yǎng)課程及資源檢索培訓班約占37%,在該類課堂中圖書館主要承擔“第一課堂”的職能,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為核心目標;而基于本科生通識教育課程開展嵌入式閱讀推廣活動或提供資源及學科服務的約占36%,在該類課程中圖書館更多扮演的是“教學輔助者”的角色,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升教學質量為要義;此外,兩類課程均有涉及的案例約占27%,該情況主要是在服務體系創(chuàng)新的案例中被討論。
圖4 獲獎案例基于課程開展服務情況
縱觀所有獲獎案例,圖書館服務教育教學中以本科學生為直接服務對象的案例約占74%,充分發(fā)揮了圖書館的育人功能,包括德育、實踐育人、人文素養(yǎng)及信息素養(yǎng)培育等方面;以教師為直接服務對象的案例約占8%,主要是為其提供資源保障服務和學科服務;而二者均有的情況則占18%,主要出現在圖書館資源建設和服務模式總結的相關案例中。
圖5 獲獎案例服務對象構成
對于高校圖書館而言,開展服務本科教育教學的工作,必須要明確服務的特定對象,根據服務對象的特點和需求,將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嵌入其中,才能實現精準服務、有效服務和優(yōu)質服務。因此本文從圖書館服務對象及其需求的視角切入,在對所有案例進行內容聚類分析的基礎上,以獲得“最佳案例”的20個案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各高校圖書館服務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特色,并總結梳理出一般性規(guī)律,為圖書館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提供保障。
本科生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也是各高校圖書館支撐本科教育教學的核心服務對象。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幾乎涵蓋了大學本科生生涯的各個階段,并參與學生從入學到畢業(yè)全過程育人環(huán)節(jié)。在本次案例大賽中,以本科學生為直接服務對象的案例約占74%。從時間維度上看,本科生在入學、在學及畢業(yè)的整個求學階段對圖書館直接或潛在的需求各有不同,其對應的圖書館所能提供的服務也會有所側重,而在這個過程中,圖書館更應該根據本科生的不同特點需求,主動提供高效服務、積極融入育人環(huán)節(jié)。
圖6 高校圖書館服務本科生流程圖
對于本科生而言,其大學生涯基本圍繞課業(yè)、科研和課余生活展開,對圖書館的需求則與知識獲取、能力培養(yǎng)等密不可分。從案例情況來看,不少圖書館都系統梳理了其服務本科生教育教學的工作,并歸納出各具特色的服務模式。如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建立了多元泛在的育人模式,通過多維度支持本科教學模式改革和文化育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綜合性人才,“一體兩翼”全方位支撐人才培養(yǎng),通過德育、智育、美育等方式促進學生全人格培養(yǎng)和全生涯培育;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圖書館則打造了“四促學三促教”服務模式,提出“以資促學、以用促學、以管促學、以創(chuàng)促學”,將服務融入“學”的環(huán)節(jié),提出“以資促教、以享促教、以研促教”,將服務融入“教”的環(huán)節(jié)。
課程是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yǎng)質量。為此,教育部2019年10月提出經過3年左右時間,建成萬門左右國家級和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簡稱“雙萬計劃”),全面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25]。“雙萬計劃”的實施,對本科課程的課程質量和教學效果提出了更高標準,對授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方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此同時,圖書館在提供服務時也面臨更大挑戰(zhàn)。在新時代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過程中應發(fā)揮怎樣的作用,這是各高校圖書館未來要進一步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梢钥隙ǖ氖?,未來圖書館服務將更加聚焦于課程本身,加強與院系和教師的緊密聯系,把在課程不同階段中教師的不同需求與圖書館所能提供的服務進行對應。
圖7 高校圖書館服務任課教師流程圖
(1)圖書館應是教學任務的輔助者。在授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教研工具及教學平臺的使用上提供更多資源建設和使用推廣服務。如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建立了“四位一體”的本科教學綜合服務支持體系,包括:打造東師教學資源網、運維服務BB 教學平臺、自主搭建東師網課平臺、共建基地人教數字校園、全方位服務教學全過程。
(2)圖書館應是教學過程的參與者。信息素養(yǎng)教育和嵌入式課程是目前圖書館參與教學過程、提供服務的最常見形式,此外,為教師提供前沿研究情報,針對性地保障教學參考資料,也是圖書館參與教學過程的體現。如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圖書館打造融入教學課程管理系統的教參服務平臺,以各院系的教材大綱為依托,結合教務系統,直接融入教學過程。
(3)圖書館還應是教學成效的評估者。對于教學成效最直觀地體現在學生科研能力表現上,例如其論文發(fā)表情況、科研競賽參與情況、課程作業(yè)完成情況及課程考核分數等。河北金融學院圖書館展示了基于課程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嵌入式課程跟蹤實踐,引入生命周期概念,將課堂階段進行劃分,提供相應的資源解決方案和知識服務,在課程后期提供科研論文服務,并在課程結束后提交課程跟蹤服務報告。
信息素養(yǎng)是所有本科生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而開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則是所有高校圖書館必不可少的基礎服務。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是為了幫助其學會甚至熟練掌握信息檢索工具,了解并遵守一定的信息倫理道德,培養(yǎng)其文獻檢索技能、信息獲取技能和資源使用能力,從而更好地開展學術研究;而從圖書館的角度出發(fā),開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也是為了讓讀者了解圖書館,學會使用館內外的各類資源,以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在眾多案例中,與信息素養(yǎng)教育相關的案例數量較多,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1)從教學內容上看,各院校圖書館開展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因面對學生群體不同或教學目的不同,而形成各有側重、內容豐富的教學課程,包括:新生入館教育、知識產權教育、文獻檢索教育、學術引征教育等。其中新生入館教育是信息素養(yǎng)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圖書館面向本科生開展服務的第一環(huán)。如清華大學圖書館以“愛上清華圖書館”為主題,采用線下參觀圖書館+線上“定制”推送的形式開展新生入館教育,形成“體驗-反饋-互動”的閉環(huán),以達到了解圖書館、用好圖書館、愛上圖書館的目的,更進一步促進學生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此外,與具體學科相結合的信息檢索教育也頗受各圖書館的重視,尤其是在特殊專業(yè)院校圖書館中,如中國藥科大學圖書館開展的藥學類本科生文獻檢索課、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圖書館的科技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教學、山東大學圖書館新工科背景下信息素養(yǎng)教學等。
(2)從教學形式上看,“線上+線下”的組合是較為常見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教學形式,線上教學方式包括慕課等在線直播網課、微信公眾號、教學資源平臺、微課平臺等,線下教學方式則有通識學分課程、嵌入式教學環(huán)節(jié)、講座培訓、訓練營、跨區(qū)域合作項目、教學互動實踐、教學成果展示等。依托互聯網開展的線上平臺教學,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線下模式的時空局限,是未來開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一個方向,如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圖書館的“i 小嘉”項目、石河子大學圖書館基于“優(yōu)慕課”與“雨課堂”的移動教學都是較典型的案例。線下教學中跨區(qū)域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項目并不多,如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參與的歐盟Erasmus+計劃資助項目就是一個特別的案例,其目標是在高等教育機構中開展信息素養(yǎng)(IL)研究,以提升信息獲取、信息利用、信息交流與科技寫作的能力。
(3)從教學目的上看,大致可以將圖書館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分為幾類:①以支持競賽和科研實訓為目的;②以服務畢業(yè)論文寫作為目的;③培養(yǎng)與專業(yè)課程結合的技能;④拓展專業(yè)信息素養(yǎng);⑤了解信息素養(yǎng)道德與倫理。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開設的《競賽、雙創(chuàng)與信息素養(yǎng)》通識課為例,該案例中圖書館通過及時有效掌握競賽信息,有針對性地舉辦講座,實現對參賽同學的精準輔導。而南京醫(yī)科大學圖書館開展的“課題跟蹤式”教學同樣是以科研實踐來達到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和科研素養(yǎng)的目的。
(4)從教學模式上看,部分圖書館總結了各自開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服務模式,如深圳大學圖書館提出“O2O 創(chuàng)新實踐”,安徽大學圖書館則通過“企業(yè)培訓模式”來助力,東南大學圖書館采用“嵌入PBL教學法”,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基于終端多樣化形成混合教學模式等。
圖書館是開展育人活動的“第二課堂”,相較于教、學關系十分明顯的“第一課堂”來說,圖書館的育人平臺往往具有趣味性、多樣性、潛在性和互動性等特點。通過開展共讀、展覽、講座、征文、朗誦等形式的閱讀推廣活動,勤工助學、志愿服務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及嵌入課堂、特色育人空間、特色精神文化傳播等形式的思政德育活動,實現以文育人、以德育人、以空間育人、以實踐育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大學生。
(1)以文育人,提升人文素養(yǎng)。高校圖書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中心陣地,圖書館要開展本科教育教學服務,首先便是要發(fā)揮其文化建設和文化傳播的功能,其中以閱讀推廣為最常見的服務形式。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推廣和經典閱讀是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永恒的主旋律。如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建立國學工作坊,圍繞國學的整體性知識與技能,創(chuàng)設情境化學習,形成以品牌化、體系化、常規(guī)化形式推行的通識教育模式,包括“樂道”模式、“尚藝”模式和全媒體推廣;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舉辦中華經典誦讀大賽,通過“深閱讀+創(chuàng)作+藝術化”的模式,以讀促創(chuàng)、以創(chuàng)促演、以演帶讀,推動以人文素養(yǎng)為基礎的師范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此外,還有共讀活動、名著推介、古籍修復等其他活動形式,及對醫(yī)學生人文精神培育和師范生師道精神傳承的探討,這些形式多樣、積極健康的閱讀推廣活動和許多其他校園活動一起,構成了本科生豐富多彩的大學課余生活。
(2)以德育人,實現價值引領。依托豐富的文獻資源、開闊的公共空間和涵養(yǎng)的大學精神,圖書館天然就具有開展德育實踐的優(yōu)勢。許多高校圖書館都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開展國防教育、紅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如四川大學圖書館以紅色文化主題服務為重要的切入點,打造以傳承“紅色基因”為目標的新時代高校圖書館紅色文化教育新體系,包括紅色文化空間服務、紅色文獻書目服務、紅色文獻專題展覽、紅色文化閱讀推廣和紅色文獻專題編研;內蒙古大學圖書館則發(fā)起了“桃李湖畔·書香內大”文化育人項目,構建思想教育、知識傳授、能力發(fā)展、經驗共享4種生態(tài)子系統組成的“第二課堂”文化育人生態(tài)體系。
(3)以空間育人,傳播精神文化。圖書館的特色育人空間建設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通過空間和環(huán)境的設計、氛圍的營造、實物的陳列等方式發(fā)揮閱讀空間、展覽空間、學習空間和互動交流空間的功能,承載大學校園文化、傳統優(yōu)秀文化、主題教育文化或其他特色文化的內涵。如同濟大學圖書館構建“聞學堂”平臺,聚焦院系培養(yǎng)計劃和本科生通識教育,以優(yōu)秀傳統文化為媒介,致力于實現“傳播優(yōu)秀文化,服務教學科研”目標;四川師范大學圖書館建設的“獅語堂”,則以“共享、交流、創(chuàng)新、服務”為目標,打造融才藝交流、閱讀推廣陣地和空間服務為一體的特色文創(chuàng)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
(4)以實踐育人,強化知行合一。圖書館作為高校實踐育人平臺之一,為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工作機制,包括學生館員、助管等勤工助學崗,志愿學生講解員、活動志愿者等志愿服務崗,創(chuàng)客空間及創(chuàng)業(yè)支持等。如四川警察學院圖書館基于本校學生的特殊性創(chuàng)建了學生輪值館長制度,招募學生參與到圖書館管理服務的各項工作中,有效提升參與者的信息素養(yǎng)和管理能力;安徽大學圖書館在“雙創(chuàng)”時代背景下,通過舉辦運營創(chuàng)意大賽的形式,為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提供支持,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通過會議創(chuàng)新案例的研究與分析,凝煉出6項當前國內高校圖書館面對本科教育教學的特色服務項目和實踐經驗,包括:信息素養(yǎng)教育、嵌入學科服務、資源保障服務、閱讀推廣服務、思政德育服務、實踐育人服務。受限于案例樣本數量及案例主題分布,該分類并不能完全覆蓋圖書館面向本科教育的全部服務內容,如借還書、讀者咨詢、情報服務等一些基礎性、未展示的服務內容就難以完整呈現。在今后的發(fā)展中,怎樣將基礎業(yè)務做出特色、做出新意,這也是高校圖書館未來需要思考的問題。此外,關于圖書館服務是否達到預期成效以及圖書館價值是否得到真正體現,同樣是目前所有案例中所缺乏的部分,因此對本科生服務進行系統性、持續(xù)性的評估也將是未來高校圖書館亟待解決的重要難題。
通過案例分析,可以看出2019 年國內高校本科教育教學的服務內容整體上缺乏與新技術的融合實踐,在數字人文、數據支持、數據管理等領域的服務案例略顯薄弱。但突如其來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快各高校圖書館數字化腳步,在實體圖書館關閉期間,讀者幾乎完全無法獲得紙質書籍,對數字形式的學術、知識和文化的需求激增,教師和學生需要對課程資料進行數字訪問,研究人員依賴遠程協作以及數字出版物和數據,利用虛擬會議室及其他線上工具、線上資源為本科生提供研究和課程的支持成為各高校圖書館當前服務實踐的熱點。除此之外,各高校圖書館正在探索或未來大有可為的技術領域還有很多。美國圖書館協會(ARL)在新技術研究報告中指出,信息技術與研究型圖書館的融合主要體現在促進信息發(fā)現、管理學術和文化記錄、推進數字學術、促進學生學習和成功、創(chuàng)造學習和協作空間這5個核心服務領域,而機器學習、虛擬現實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fā)展和實踐為圖書館推進其在讀者研究和學習事業(yè)中的貢獻提供了強大幫助[26]。新技術的使用必然帶來更多相關問題的討論,包括技術導向趨勢導致的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轉變及新技術使用帶來的數據隱私、技術倫理等問題,這些都是未來高校圖書館需要探究和關注的重點。創(chuàng)新永遠是圖書館改革與發(fā)展之根本,圖書館的數字化變革為學習、教學和研究的創(chuàng)新鋪平了道路,圖書館的服務也必須與時俱進,才能不被淹沒于時代變革之中甚至可以引導新的變革。在以支撐本科教育教學為中心的服務工作中,各高校圖書館需以學生為本,以師生需求為導向,立足于本科教學課程,在遵循大學生成長規(guī)律與課堂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尋求創(chuàng)新。善于體驗和使用新技術與新平臺,時刻追蹤學術新突破與新發(fā)現,敢于嘗試并接受新事物與新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理念、服務模式、服務形式和服務內容,才能實現圖書館工作的良性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