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芬 唐力瓊 林家貴 林延慧 林 力 白翠云陳新慧 朱紅林 徐 靜 鐘海菊 侯本軍
(1.海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海南省農作物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71110;2.昌江黎族自治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海南昌江572700)
作物合理的種植密度,可以使植株各性狀互相調整、合理發(fā)展。在不同的種植密度條件下,各性狀隨著密度的增減在變化。韓德賢[1]等研究大豆合農60認為,隨著密度的增加(45~55 株/m2)單株莢數(shù)和單株粒數(shù)在增加。呂桂華[2]等研究玉米浙糯玉5 號認為,隨著密度的增加(3.70 萬~5.55 萬株/hm2),株高和穗位高在降低。曾川[3]等研究萬油27 認為,隨著密度的增加(1.5 萬~2.5 萬株/hm2),單株莢果數(shù)在增加。薛志偉[4]等研究安麥1241 和安麥9 號認為,小麥株高越冬期和返青期隨密度增加 (180 萬~300 萬/hm2)而增加,單株分蘗數(shù)越冬期和拔節(jié)期隨著密度的增加而減少。
海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選育的毛豆品種‘瓊鮮豆15’,2016 年通過海南省認定(認定編號:瓊認鮮食大豆2016001)。其莢大、粒飽、產量高、品質好,抗倒伏,耐旱,耐熱,較抗病毒,適應性廣[5],深受農戶和消費者的喜愛。為進一步探索本品種在不同種植密度下各性狀的變化,本研究以‘瓊鮮豆15’為材料進行試驗,為該品種高效種植提供技術參考。
試驗材料:毛豆品種‘瓊鮮豆15’。試驗地點:海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試驗基地,位于海南省澄邁縣永發(fā)鎮(zhèn)永靈村,北緯 18°10′、東經 108°37′,海拔高度 6 m。
試驗于 2019 年 4月16日播種,7月12日采收。試驗設置 5 個種植密度,分別為 D1:1.1 萬株/畝;D2:1.3 萬 株 /畝 ;D3:1.5 萬 株/畝 ;D4:1.9 萬 株/畝 ;D5:2.4 萬株/畝。行距 40 cm,株距分別為 15 cm、13 cm、11 cm、9 cm、7 cm。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每處理3 個重復。小區(qū)面積 15.6 m2,行長 6.5 m,每小區(qū) 6 行。
試驗的前茬作物為玉米,產量中等。種植前用旋耕耙耙3 次,人工平整起畦。按試驗設計劃線開溝,用標有株距的竹竿做標尺,進行精確播種。播后施用除草劑進行封閉式除草,間苗時,進行人工除草,并培土。開花時追施花肥,每畝施用復合肥25 kg。整個生育期如遇蟲害,使用螺蟲·啉噻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吡蟲啉和啶蟲啉等藥劑防治。
調查‘瓊鮮豆15’的株高、主莖節(jié)數(shù)、分枝數(shù)、單株莢數(shù)、單株莢重和鮮百粒重。
株高:在毛豆成熟時,從每個試驗小區(qū)隨機取樣20 株,用卷尺測量子葉節(jié)至主莖生長點的長度,取其平均數(shù),精確到0.1 cm。
主莖節(jié)數(shù):在毛豆成熟時,從每個試驗小區(qū)隨機取樣20 株,調查從子葉節(jié)到主莖頂端的節(jié)數(shù),取其平均數(shù),精確到0.1 節(jié)。
分枝數(shù):在毛豆成熟時,從每個試驗小區(qū)隨機取樣20 株,采用目測的方法,調查具有2 個以上莖節(jié)并有1 個以上成莢的主莖上的第一級分枝數(shù),取其平均數(shù)。
單株莢數(shù):在毛豆成熟時,從每個試驗小區(qū)隨機取樣20 株,調查單株實有的結粒莢數(shù),取其平均數(shù),精確到0.1 個。
單株莢重:在毛豆成熟時,從每個試驗小區(qū)隨機取樣20 株,調查單株實有的結粒莢的質量,取其平均數(shù),精確到0.1 g。
鮮百粒重:在菜用大豆鮮莢采摘時,隨機抽取完好籽粒100 粒,用1/100 的電子天平稱重,3 次重復,取其平均值,精確到0.1 g。
采用DPS 7.0 進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
從表1 的株高3 次重復的平均值可以看出,隨著密度的增大株高也增加,由密度D1 時的61.2 cm增加到D5 時的76.3 cm。不同密度間,株高的差異水平不同,D1 和 D2 密度及 D3,D4 和 D5 密度下,株高差異不顯著;D1 與 D3 及 D4 和 D5 相差異顯著,D2與D3 及D4 和D5 差異顯著。
第一重復、第二重復和第三重復的D1 到D5,隨著密度的增加,株高都在增高。
表1 不同種植密度對株高的影響
從表2 的主莖節(jié)數(shù)3 次重復的平均值可以看出,隨著密度的增大,主莖節(jié)數(shù)先增加隨后又降低,從密度D1 的8.7 節(jié)增加到 D3 的 9.5 節(jié),達到最大;隨著密度的繼續(xù)增加,主莖節(jié)數(shù)減少,從9.5 節(jié)減少到9.1 節(jié)。由此可見,主莖節(jié)數(shù)增加或者減少的幅度都不大,差異不顯著。
表2 不同種植密度對主莖節(jié)數(shù)的影響
第一重復的主莖節(jié)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和平均值的變化規(guī)律一致;第二重復也是遵循隨著密度的增加,主莖節(jié)數(shù)先增加后減少,但是最高值不是在D3 而是在D4;而第三重復呈現(xiàn)波浪線的變化,整體趨勢是隨著密度的增加主莖節(jié)數(shù)在增加。
從表3 的分枝數(shù)3 次重復的平均值可以看出,隨著密度的增大,分枝越來越少,從D1 密度的3.6 個降到D5 的1.7 個。不同密度間,單株分枝數(shù)的差異水平不同,密度D1 到D4 的分枝數(shù)差異不顯著,D4 和D5 差異不顯著,D5 與 D1、D2、D3、D4 差異顯著。
表3 不同種植密度對分枝數(shù)的影響
第一重復和第三重復的分枝數(shù)遵循先增加后減少的規(guī)律,只是第一重復的最高值在D2(4.5 個),第三重復的最高值在D3(3.9 個),整體趨勢是在減少;第二重復分枝數(shù)隨著密度的增加而減少。
從表4 的單株莢重3 次重復的平均值可以看出,隨著密度的增加,單株莢重逐漸降低,從D1 的44.2 g 降低到D5 的25.8 g。不同密度間,單株莢重的差異水平不同,在密度 D1、D2 和 D3 及密度 D4 和D5 下,單株莢重的差別不顯著,D1 與 D4、D5 密度及D2 與D4、D5 密度下,單株莢重存在顯著差異。
表4 不同種植密度對單株莢重的影響
第一重復的單株莢重隨著密度的增加,單株莢重逐漸降低;第二重復整體趨勢是隨著密度的增加,莢重在降低,但是降到D4 的22.9 g 時,又突然增加到 26.1 g;第三重復從 D1 降到 D2 的 33.7 g 時,突然又增加到D3 的41.8 g,然后又開始降低。3 次重復的整體趨勢是隨著密度的增加,單株莢重逐漸降低。
從表5 的單株莢數(shù)3 次重復的平均值可以看出,隨著密度的增加,單株莢數(shù)在減少,從密度D1 的32.6 個降低到D5 的18.3 個。不同密度間,單株莢數(shù)的差異水平不同,密度 D1 和 D2、D2 和 D3 及 D3、D4和 D5 的單株莢數(shù)差異不顯著,D1 與 D3、D4 和 D5的單株莢數(shù)差異顯著,D2 與D4 和D5 的單株莢數(shù)差異顯著。
表5 不同種植密度對單株莢數(shù)的影響
3 次重復的單株莢數(shù)整體趨勢是隨著密度的增加在降低,第一重復和第二重復降到D3 時又增加,然后再降低。第三重復降到D2 時又增加,然后再降低。
從表6 的鮮百粒重3 次重復的平均值可以看出,隨著密度的增大,鮮百粒重先變重后又變輕,從49.5 g 增加到52.6 g 達到最大,隨后隨著密度的增加鮮百粒重在變輕,從52.6 g 減少到46.9 g。由此可見,鮮百粒重增加或者減少的幅度都不大,不同密度下的鮮百粒重差異不顯著。
第一重復的鮮百粒重從D1 的51.8 g 增加到D2的55.3 g,然后逐漸降低;第二重復的鮮百粒重先降低直到D5 時才增加;第三重復先從45.3 g 增加到57.3 g 達到最大,隨后隨著密度的增加鮮百粒重在變輕。
表6 不同種植密度對鮮百粒重的影響
海南毛豆種植面積30 萬畝,主要分布在東方市、昌江黎族自治縣、儋州市等市縣。在本研究中,‘瓊鮮豆15’隨種植密度的增大株高在增加,與劉衛(wèi)國[6]對夏大豆的研究結果相似;密度增加時,單株分枝數(shù)在減少,與周衛(wèi)國[6]、楊新田[7]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瓊鮮豆15’不同密度對鮮百粒重的影響較小,與杜世坤[8]等人、陳永杰[9]等人的結果相似;‘瓊鮮豆15’不同密度對單株莢重影響較大,與安興耀[10]等人的結果相似;‘瓊鮮豆15’ 主莖節(jié)數(shù)隨著密度的增加變化不大,與樊海潮[11]等人的結果相似;‘瓊鮮豆15’隨著密度的增加單株莢數(shù)減少,與武新艷[12]等人的結果相似。
隨著種植密度的不斷增加,與產量有關的單株莢數(shù)及單株莢重在下降。這與毛豆植株之間對肥、水、光照等各類資源的競爭有關,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不利于生成花莢,在結莢階段又因為爭奪到的營養(yǎng)成分滿足不了自己的需求,使得結莢效果差。
本試驗設置了5 個密度,并且這5 個密度相差不大,主莖節(jié)數(shù)和鮮百粒重隨密度的增加差異不顯著。本試驗只對1 年的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了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種植密度對‘瓊鮮豆15’的影響還需做進一步的探討。
隨著‘瓊鮮豆15’種植密度的增大,株高增加,分枝數(shù)減少,單株莢重變輕,單株莢數(shù)減少,而主莖節(jié)數(shù)和鮮百粒重變化不大。因此,密度的增加對株高、分枝數(shù)、單株莢數(shù)和單株莢重有影響,對主莖節(jié)數(shù)、鮮百粒重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