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煌,謝紅珍,吳 蓓,夏 青,黎蔚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護理部,廣東 廣州 510010,564176308@qq.com)
突發(fā)傳染病事件屬于公共衛(wèi)生事件[1],應急醫(yī)療救援體系是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醫(yī)務人員是核心,一線護理人員的直接照護對象是確診患者,即使做好了防范措施,心理仍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目前,對于護理人員心理壓力的研究更多的是使用諸如癥狀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等進行量性研究,質性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通過對抗疫一線的護理人員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挖掘他們內心真實體驗,分析他們存在的心理問題,探究其原因,為后期的心理干預、應急預案的完善、公共衛(wèi)生管理等提供參考。
2020年2月20日—2020年3月5日采用目的抽樣法抽取在抗疫一線的臨床護士進行深度訪談,研究對象均自愿參加,且愿意表達內心真實感受。納入標準:①在抗疫一線工作;②直接照護確診患者;③工作時間超過10天。樣本量以受訪者資料出現飽和不再有新的主題為標準。共訪談了15名對象,編號依次為N1~N15,詳見表 1。
表1 受訪者的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用現象學研究法,通過微信視頻通話的方式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訪談者從訪談對象的內心感受出發(fā),并進行有效溝通。訪談前告知訪談者訪談的內容需錄音保留并征得其同意,同時詳細說明研究的目的、意義和方法。訪談時雙方均在舒適、不受干擾的環(huán)境中進行。
預訪談。本研究在正式訪談前,結合目前疫情進展、查閱相關文獻、咨詢醫(yī)院前線專家意見,初步制定訪談提綱,對4名抗疫一線護士進行預訪談后,根據結果對訪談提綱進行修改。
訪談方法。按照事先約定的在安靜環(huán)境下進行一對一微信視頻,并現場錄音,為避免耽誤受訪者休息時間,談話時間盡量控制在 20~30分鐘,且每天只訪談1名護士,以便于資料整理和分析。鼓勵護士根據提綱自由發(fā)言,注意護士的語氣、語調、動作和表情等非語言性資料,做好詳細記錄。訪談過程中不誘導、不評判、不打斷,但在訪談過程中要對護士表達的觀點、感受及時進行確認、澄清和證實,保證資料的準確性。訪談直至不同護士之間沒有新的主題出現便停止收集資料。
訪談內容。正式訪談提綱如下:①疫情發(fā)生后,作為一名臨床護士,您的第一反應是什么?②您接到馳援任務的心情和出發(fā)時您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③到達疫區(qū)和剛進入隔離病房時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④救援過程中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或者您最大的體會是什么?⑤您在抗疫過程中有無遇到過什么困惑?
資料分析方法。訪談結束 12小時內研究者應完成每份錄音資料及記錄資料的轉錄與整理,將錄音轉化為文字。研究者反復聆聽錄音材料,并仔細回憶受訪者當時的表現,從受訪者的角度深入理解資料的含義,挖掘有重要意義的陳述,采用 Colaizzi 7 步分析法[2],對反復出現的觀點進行編碼,最后將這些編碼進行歸類,歸納出主題概念。
通過對訪談資料整理分析,歸納總結提煉出六個主題:①緊張、焦慮、擔心、恐懼的心理反應;②工作負荷大,身心疲憊;③防護知識與技能欠缺,防護經驗為“零”;④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自我價值滿足感;⑤個別患者的不尊重、不理解;⑥頻繁的問卷調查。
本次受訪者除了2名本就是武漢三甲醫(yī)院工作的護士,其余均是援鄂醫(yī)療隊的護士,均沒有傳染病科工作經驗,過往防疫經驗為零。因此,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尤其在疫情剛開始暴發(fā)的時候,在武漢的醫(yī)護人員承受了巨大的身體和心理上的壓力。N7:“在醫(yī)療隊沒有來支援前,心里無比恐懼,從來沒見過的場面,太多人了,真的好崩潰。”馳援的護士到達新建的醫(yī)院后,由于物資和床位還未完全到位,使得救援工作不太順利。N1:“我們剛到的時候,病床還沒有,我們一部分人準備物資,一部分人開始接收患者,所有的工作流程還未理清,工作部署幾乎都是在微信群里進行,我進去病房了,也不能帶手機,所以無法及時得到信息,回去后朋友圈大量的信息,加上對疫情新聞的關注,不停地刷手機,看到那么多新聞,精神更加緊張了?!盢2:“在重癥監(jiān)護室精神會高度緊繃,不僅是因為這里的患者癥狀比普通病房(的)患者重,更是因為在這里侵入性操作更多,對技術的要求更高,我擔心我不能勝任?!盢8:“患者隨時可能出現狀況,呼吸困難、心臟停搏……”N13:“腦子里不斷縈繞著有關患者被病毒感染后的各種重癥救治場景,不能擺脫?!盢9:“不停地在手機上查詢消息,過分關注疫情信息,睡眠障礙,我每天就睡兩三個小時,經常需要吃安眠藥?!?/p>
N7:“防護服從上班穿上到下班脫下,剛開始都是十幾個小時,為了節(jié)約防護服,舍不得中途脫下一套防護服去喝一口水,害怕浪費時間也浪費防護服。其實我們上班前兩三個小時就不敢喝水了,因為喝水了上班途中要上洗手間怎么辦?既浪費資源,也增加自身感染的風險。后來有醫(yī)療隊過來支援,緩解了一下我們的壓力,但是至少也是6個小時。”N4:“我們全副武裝,為了保證零感染,我們都是在二級防護的前提下,又加強了一層,我們都很認真得把自己包裹起來。”N10:“護目鏡都是‘霧里看花’,我們都是趁霧氣結成水珠留下來的痕跡進行穿刺,臉、耳朵、鼻子都痛到麻木,脫下手套發(fā)現手已經泡得腐白?!盢12:“每天下班后感覺全身酸痛,我覺得我下班干的最多的事就是抬高下肢,然后捶腿。”N8:“每天都像打仗,我(把)所有的看家本領都拿出來了,呼吸機、動脈采血、血濾,穿著防護服干這些都不算啥,關鍵是這里都是重癥的患者,基本都是不能自理的,我們給患者翻身、清理大小便,換床單,我一男生平常也有健身鍛煉,也年輕,都覺得累得直不起腰,可想而知那些女生,想到這些真的挺難受的?!盢11:“辛苦都不算啥,印象最深的是來這兒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見過了頻繁的生離與死別,這種心情沒法用言語來形容,我在監(jiān)護室待過8年,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場面,就算有時候一天好幾個,上完夜班休息回來又是好幾個,身邊沒有一個家屬,就這樣安靜地走了,心情無比的壓抑,有時候困到了極點,也難以入睡”。
N4:“你知道戴著三層手套抽動脈血的感覺嗎?加上護目鏡的‘霧里看花’,完全憑自己的感覺了?!盢13:“我是臨時接到任務(的),第二天大清早就出發(fā)來的武漢,隨身物品都還沒準備好,來到這兒的第二天就直接進了隔離病房,說實話,我連防護服都還不確定是否能穿好,以前在單位的時候完全沒有過此方面的經驗,培訓都沒有過,所以內心真的好恐慌?!盢14:“雖然我是自己報的名,但是真的沒想到任務來得這么快,我還沒好好學習防護知識,更別說疾病相關知識了,就這樣讓我上戰(zhàn)場,我內心七上八下的,在來的路上趕緊看手機,抓緊時間學習防控指南,但是沒找到護理方面的,也是自己根本沒心思,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勝任?!盢15:“我們醫(yī)院以前沒有這方面的培訓,我只覺得空氣中到處都充滿了病毒,害怕極了。”N10:“我們都隨時面臨可能被感染的風險,幾乎所有帶呼吸機的患者都需要吸痰,而飛沫、氣溶膠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最可怕的是我們很多人都沒有過護理傳染患者的經驗,都是摸著石頭過河”。N11:“來我們重癥的都是很嚴重的,我以前沒有用過血濾、ECMO,所以還是很心虛,現學現賣(用)。”
N1:“一切都跟做夢一樣,有史以來第一次,但也許是這一切的發(fā)生讓我更真切地感受到祖國的強大?!盢2:“在這里每個人都成了彼此的依靠?!盢6:“那天護士長發(fā)出需要護士調配到感染病區(qū)支援的通知,我猛然意識到疫情的嚴重,一下子緊張起來,但在那一瞬間,從未有過的堅定和執(zhí)念,立馬報名強烈要求去支援,但是由于科室比我有經驗、業(yè)務強的老師也報名了,那一次沒有讓我上,其實我內心還是挺失落的,但接下來我們所有報名的人都參與了這場戰(zhàn)斗,大家都在努力想為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做點什么?!盢14:“出征那天,我們院長親自送行,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成了電影里的英雄,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自己把自己感動得稀里嘩啦。”N5:“我覺得自己在干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等以后我的孩子長大了,我可以把我的這些經歷拿出來跟他講,你的媽媽曾經也是上過戰(zhàn)場的英雄,我們坐過專機、省里的領導親自送行、央視報道、收獲無數的點贊與鼓勵……”N11:“我來的時候也沒想那么多,也不覺得自己做的事有多么偉大。但是得到如此的殊榮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N3:“那天我給那個患者扎留置針,戴著護目鏡模模糊糊的,又是三層手套,有個患者血管完全找不到,我扎了兩針都沒扎到,那個患者就開始‘罵’了,也可能是他輾轉很多醫(yī)院才收治進來,所以脾氣特別火爆,我其實也理解他,但是還是覺得委屈?!盢13:“有個患者說‘你就是一個小護士,你懂不懂啊’。”N15:“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你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幫助他們。但是到了現在,患者內心開始很躁動了,不像剛開始,大家都在努力,相互理解,現在不一樣了,有的人不是很理解你,可能也是住的時間比較長,也可能是語言不通,心情很煩躁,其實我們自己也很疲憊,患者這樣子真的讓我感到很挫敗,為什么不能相互理解一下呢?”
本研究發(fā)現抗疫一線護理人員的心理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表現為緊張、焦慮、擔憂、恐懼,這與徐明川等[3]的研究一致。研究表明,高負荷的心理應激反應會影響患者的安全與護理質量[4],也給護士本身造成心理應激創(chuàng)傷。通過分析其心理應急源主要歸納為:①對被感染的預期焦慮,對生命受到威脅的焦慮。此次突發(fā)疫情護理任務重,感染風險大,防護物資缺乏,疾病傳染性強,另外,防護用品使用過程中意外破裂,發(fā)生職業(yè)暴露,都是護士出現心理應激反應的因素;②隔離病區(qū)內的工作強度與難度大。參與救援的護士女性占絕大多數,身體到負荷極限,加上生理期,上班要穿2~3層不透氣的防護衣,戴2~3層口罩和手套、鞋套,工作量大,導致缺氧。眼罩和帽子影響護士的視覺和聽覺,手套降低了手的觸覺,增加了護理操作的難度,降低護士的信心;③防疫經驗欠缺、專業(yè)知識技能不足。由于此次支援任務緊急,大部分醫(yī)院未建立完善的系統評估機制,對支援護士能否勝任此次任務缺乏系統的評估。本次支援護士中年輕護士占大多數,60%以上的人都是“90后”,缺少防疫經驗,容易畏懼,增加心理負擔;④面對危重癥患者產生的焦慮、恐懼。多項研究也證明護士工作負荷大、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等因素是護士工作中主要的壓力源[5];⑤與家人分離的焦慮和牽掛。護理人員大多數為年輕母親,對年幼孩子的牽掛與思念成為她們工作之余的另一種壓力。
本研究發(fā)現,所有人員在接到任務后,均主動申請支援護理工作。但由于高強度的工作、經驗缺乏、自身能力不能應對、外界輿論壓力等問題,護理人員很容易出現焦慮、厭倦,增加心理應激水平,出現疲乏、恐慌感[6]。
從精神和物質兩方面加強情感支持。根據不同的心理應激水平,制定個性化的干預措施。護理學專家認為,物質及精神的獎勵對提高一個專業(yè)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自尊心及專業(yè)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7]。本次抗擊疫情,社會各方面給予援鄂醫(yī)務人員相應的獎勵,各省市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最高規(guī)格的禮儀接送、最優(yōu)質的服務保障、最貼心的問候、最溫暖的祝福,這些無一不觸及每個人的心靈,這些精神食糧也成了前線人員的制勝法寶。因此,醫(yī)院管理部門除了對前線人員進行心理疏導外,還應加強對前線人員家庭的關心,使其能夠全身心投入戰(zhàn)斗。
重大信息公開化、及時化。隨著現代信息網絡的發(fā)達,發(fā)生重大事件后如果沒有官方的第一時間通報,很多謠言就容易傳播,引起公共恐慌。因此,管理者應該引導護士,不要信謠傳謠,所有的信息以官方發(fā)布的為準,同時保障信息暢通,及時公布相關信息,引導抗疫人員不要恐慌和猜疑。
科學研究要適時開展。科學研究往往與實踐并行,隨著疫情的不斷發(fā)展各種調查研究等爭相而至,有調查心理的、睡眠的、防護相關知識的、應急救援能力的等,大多數研究很有必要,對目前也對今后很有指導意義。
在應對突發(fā)大規(guī)模衛(wèi)生事件中,護理人員的緊急科學調配是保障緊急救援工作有序開展的基礎。文獻顯示,很多單位采用應急救援人才庫的形式,即按照規(guī)定的條件挑選護理人員,組成應急救援護理人才庫,進行相關培訓后作為突發(fā)緊急事件的一級響應人員[8-9]。這種形式保證了護理人員的資質和救援能力。而本研究發(fā)現絕大多數救援人員上前線前均沒有做好心理準備,這就說明大多數醫(yī)院沒有建立應急救援梯隊,沒有一級響應人員。吳群紅等[10]對我國應急醫(yī)療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關鍵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指出缺乏專業(yè)的應急醫(yī)療救援隊伍是當前我國應急醫(yī)療救援體系建設亟須解決的問題。王志銀[11]研究發(fā)現,被調查人員中有66.4%的人沒有參加過應急醫(yī)療救援培訓,大批人員知識陳舊、專業(yè)技能無法適應突發(fā)事件的實際需求。因此,建議醫(yī)院管理部門盡快完善護理應急救援梯隊,提高護理人員面對突發(fā)事件的心理應對水平。
本研究發(fā)現護士群體整體年輕,經驗不足。有研究[12-13]在分析傳染病突發(fā)事件(如“非典”)應對經驗教訓時,指出缺乏經驗豐富的醫(yī)護人員是有效應對傳染病突發(fā)事件的主要阻礙因素。在2003年之后,我國開始修訂并建立了應急體制、機制和法制的“一案三制”體系預案,但是其內容主要指導救援的組織與開展,針對醫(yī)護人員的工作說明較少并且較寬泛。有研究表明[14],我國大多數醫(yī)務人員仍缺乏專業(yè)的應急救援培訓。因此,建立持續(xù)常態(tài)化的培訓機制,對護士進行常態(tài)化的專業(yè)、系統的培訓顯得尤為重要。建議有關部門加大這方面的投入,盡快完善應急培訓體系,建立健全常態(tài)長效的培訓機制和詳細的管理制度,探討護士核心應急能力指標體系,針對護士的核心應急能力進行培訓;同時,采用多種培訓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將會更快、更好地提高護士的突發(fā)事件應急救護能力和綜合素質。
以往的培訓往往注重應急救援基本知識和技能[9]。本研究發(fā)現,對批量救援工作流程的掌握和實踐非常重要,尤其是救援開始階段,沒有合理的工作流程,救援工作忙亂不僅浪費時間,還容易出錯,這與夏哲遠等[15]的研究結果一致。建議醫(yī)院管理部門應該建立不同突發(fā)事件的應急預案,做好醫(yī)院頂層設計,聯合醫(yī)護一起,定期進行突發(fā)事件實戰(zhàn)化應急救護演練。演練的形式包括:緊急集合、模擬搶救批量傳染病患者、意外事故現場、模擬啟動各級應急預案、護理工作流程等,通過應急演練可使小組成員直觀了解應急預案的內容、預案是否科學可行、存在的問題有哪些,根據演練結果及時做好補充、修改和完善;通過演練也可進一步檢驗應急救護小組成員的應急救護能力,從而為調整訓練計劃提供參考。
通過對抗疫一線15名護士的深入訪談,挖掘出他們內心的真實體驗,雖然有自我價值的高度滿足感等的正性體驗,但更多的是緊張、焦慮、擔憂、恐懼等心理應激反應以及工作強度大、頻繁的生離死別等負性體驗。因此,采取人性化的科學管理,通過多措并舉,保障護士的身心健康,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使他們以更佳的狀態(tài)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