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新,孟 艦,武小娟,魏會會,劉 娜,劉 艷
膿毒癥是一種因感染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常見危急重癥,多由嚴重燒傷、休克、感染、外科手術等引起,具有病情變化快、預后差等特點[1]。膿毒癥機制復雜,重癥者可致凝血功能障礙、多器官功能障礙、循環(huán)障礙等,若未及時治療可造成患者死亡,調查顯示膿毒癥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為30%~50%[2]。臨床治療膿毒癥多以“病因治療”為原則,控制炎癥反應、保護器官功能是救治關鍵,但有研究顯示,僅給予上述對癥支持、抗感染治療較難獲得理想效果[3]。病理狀態(tài)下細菌易位進入血液大量繁殖是膿毒癥發(fā)生發(fā)展的病理基礎,后可進一步激活全身炎癥反應[4]。微小RNA-223(miR-223)、高遷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體內調控炎癥反應激活的重要途徑,miR-223能靶向抑制核因子κB抑制因子(IκB)并削弱其對核因子κB(NF-κB)的抑制作用,進而活化NF-κB、啟動HMGB1表達并介導全身炎癥反應[5]。血必凈注射液是近年研制成功的具有抗菌、抗毒素、調節(jié)免疫反應、保護內皮細胞作用的中藥注射液,有利于膿毒癥的病情控制[6]。本研究旨在分析血必凈注射液輔助治療對膿毒癥患者病情轉歸及外周血HMGB1、miR-223表達的影響,旨在明確其具體作用機制,為臨床治療提供有力依據(jù)。
1.1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符合膿毒癥診斷標準[7];預計生存期>7 d;急性生理學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condition score system Ⅱ score, APACHEⅡ)評分>12分;年齡30~70歲,性別不限;無藥物過敏史;臨床資料完整者。②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急性腦卒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嚴重軀體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有抗感染治療史者;有精神病史者;臨床資料欠缺者。
1.2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10月收治的符合上述納入及排除標準的膿毒癥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齡32~64(44.23±6.05)歲;基礎疾病:糖尿病17例,高血壓病32例;病程12~48(30.4±5.2)h;病因:肺部感染43例,腹腔感染12例,燒傷13例。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2組性別、年齡、基礎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2組膿毒癥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3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積極控制原發(fā)病、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yǎng)支持,并根據(jù)病情給予護肝、營養(yǎng)心肌等[7]。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血必凈注射液(天津紅日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20040033)100 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2/d。2組均治療5 d。
1.4觀察指標及方法
1.4.1病情指標檢測: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1 d 比較2組APACHEⅡ評分、全身感染相關器官功能衰竭評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 lureassessment,SOFA)。APACHEⅡ評分包括急性生理學評分、年齡評分、慢性健康狀況3個維度,滿分71分,得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8]。SOFA評分包括呼吸、凝血、肝臟、循環(huán)、神經(jīng)、腎臟6個維度,滿分24分,得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9]。
1.4.2炎性因子、HMGB1和miR-223檢測: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1 d采集2組空腹靜脈血20 ml,2000 r/min、離心5 min取血清待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內毒素含量及HMGB1水平。采用mirVanamiRNA試劑盒提取血細胞RNA并純化,使用PrimeScript RT reagent Kit行逆轉錄并測定miR-223表達水平。上述試劑盒購自武漢伊萊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1.4.3不良反應:觀察并記錄2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1病情指標比較 2組治療前APACHEⅡ、SOF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APACHEⅡ、SOFA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2組膿毒癥患者治療前后APACHEⅡ和SOFA評分比較分)
2.2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2組治療前CRP、PCT、內毒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CRP、PCT、內毒素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2組膿毒癥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3血清HMGB1及miR-223表達比較 2組治療前血清HMGB1及miR-223表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血清HMGB1及miR-223表達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4。
表4 2組膿毒癥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MGB1及miR-223表達比較
2.4不良反應比較 2組治療過程中均未發(fā)生明顯不良反應。
膿毒癥是由感染所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重癥感染、大面積燒傷、重大外科術后菌群移位發(fā)生菌血癥是其發(fā)生的基礎[10-12];多伴有水電解質紊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癥狀,隨著病情發(fā)展可危及患者生命健康。血必凈注射液是近年被用于膿毒癥治療的中藥注射液,具有抗菌、抗毒素、調節(jié)免疫反應、保護內皮細胞作用,有利于控制膿毒癥病情,輔助應用價值高[13]。血必凈注射液以血府逐瘀湯為基礎,主要成分包括赤芍、丹參、紅花、當歸、川芎,可起到清熱解毒、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作用[14]?,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血必凈注射液不僅能抑制內源性炎性因子分泌、減輕機體炎癥反應,還能改善機體內微循環(huán)、保護血管內皮細胞、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有利于保護和修復機體損傷的器官[15]。黃彩英等[16]報道,血必靜注射液輔助治療膿毒癥效果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治療后APACHEⅡ、SOFA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血必凈注射液輔助治療能顯著改善膿毒癥病情及預后,與上述文獻報道結果相符[15-16]。
全身炎癥反應的放大激活是膿毒癥病情變化的核心環(huán)節(jié)。CRP是肝細胞在促炎因子刺激下合成和分泌的急性時相蛋白,能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程度[17];PCT是無活性的降鈣素前體,正常情況下極少釋放入血,細菌感染后能刺激全身多個實質臟器細胞分泌PCT[18];內毒素可在細菌裂解過程中大量釋放,具有極強的促炎活性[19]。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治療后CRP、PCT、內毒素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血必凈注射液輔治能顯著抑制膿毒癥患者炎性因子釋放、有利于減輕機體炎癥反應程度。
HMGB1具有促炎活性,能激活多種炎性細胞及促進炎性因子釋放[20]。Alpkvist等[21]指出,膿毒癥大鼠miR-223高表達且能增強NF-κB活性,進而激活體內炎癥反應。馬斌等[22]研究發(fā)現(xiàn),HMGB1作為炎癥介質與膿毒癥密切相關,能促進炎性細胞活化,刺激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等分泌多種炎性因子,加速炎癥反應進程,參與機體氧化應激反應。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miR-223/HMGB1在炎癥反應激活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膿毒癥大鼠miR-223高表達所致HMGB1表達增強介導了大鼠體內炎性因子的級聯(lián)釋放[23]。miR-223能靶向抑制IκB并削弱IκB對NF-κB的抑制作用,進而活化NF-κB、啟動HMGB1表達并介導炎癥反應[24]。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治療后血清HMGB1及miR-223表達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血必凈注射液輔助治療能夠增強膿毒癥患者體內miR-223/HMGB1途徑抑制的程度,可能是通過抑制miR-223/HMGB1途徑,減少機體炎性因子分泌,減輕機體炎癥反應程度來發(fā)揮治療作用的。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治療期間并未產生明顯不良反應,提示血必凈注射液治療膿毒癥安全性好。
綜上所述,血必凈注射液輔治可以有效改善膿毒癥病情、減少機體炎性因子及炎癥反應程度,抑制miR-223/HMGB1途徑可能是其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