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久晴 姚小喃 寇彧
[摘 要] 兒童理解和運用情緒詞匯的水平對其情緒理解與表達有重要影響。本研究運用自編的用于描述高興、悲傷、憤怒、恐懼四種基本情緒的詞匯表(共59個情緒詞匯),通過準實驗研究測量5~6歲幼兒對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情況。結果發(fā)現,5~6歲幼兒能理解描述這四種基本情緒的詞匯約33個,其中“高興”12個、“悲傷”9個、“憤怒”7個、“恐懼”5個;能運用描述這四種基本情緒的詞匯約6個,其中“高興”2個、“悲傷”2個、“憤怒”1個、“恐懼”1個。5~6歲幼兒理解描述高興的情緒詞匯顯著多于描述悲傷、憤怒和恐懼的情緒詞匯;運用描述高興的情緒詞匯顯著多于描述憤怒和恐懼的情緒詞匯;運用描述悲傷和憤怒的情緒詞匯顯著多于描述恐懼的情緒詞匯;運用描述高興和悲傷的情緒詞匯不存在顯著差異。5~6歲幼兒對這四種基本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教師和家長應關注幼兒對情緒詞匯的理解與運用,并通過為幼兒創(chuàng)設支持性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其情緒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 情緒詞匯;基本情緒;情緒能力
一、問題提出
情緒理解(emotion understanding)是指個體理解情緒與引發(fā)該情緒的情境及所表現的行為之間關系的能力,[1]主要包括最基本的情緒識別(如對不同相關人員表情的識別)、情緒線索的理解(如理解情境中什么因素引發(fā)了人物的情緒)、情緒策略的辨別(如識別該情境的情緒表達規(guī)則和人物所隱藏的情緒)等。[2][3][4]情緒詞匯的理解屬于情緒理解的內容,本研究結合前人相關研究[5]將其定義為,個體面對情緒詞匯時,能夠領會其含義,能將其與對應的人物情緒或與引發(fā)該人物情緒的情境線索進行匹配的能力。情緒表達(emotion expression)指與情緒體驗相關的行為表現,是個體通過語言、表情、行為等將內部情緒體驗表現出來的過程。[6][7]具體來說,情緒表達就是個體通過口語或書寫的方式,使用情緒詞匯表達人物所體驗的情緒的能力,我們結合前人相關研究,[8]將其界定為情緒詞匯的運用能力。當幼兒具備一定的情緒理解和表達經驗時,隨著語言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對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也將會得到發(fā)展,而且情緒詞匯作為一種語言符號,既可以抽象概括感知覺、愿望和判斷,[9]又能脫離具體情境獨立存在。所以,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會使幼兒對情緒的理解與表達更為準確和深刻。
幼兒的情緒理解和表達能力以及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都與個體的心理理論能力密切相關?!靶睦砝碚摗钡膬沙煞帜P驼J為,心理理論包括社會認知(social-cognitive)成分和社會知覺(social-perceptual)成分:前者和認知加工系統(tǒng)(如言語能力)關系密切,個體需要在頭腦中表征和推理加工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而要理解他人的心理表征又需要言語能力的參與;后者指通過他人的面部表情、聲音和動作等信息迅速判斷他人的意圖、情緒等心理狀態(tài)的知覺過程,這個過程可能主要和情緒系統(tǒng)有關。[10]已有研究發(fā)現,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可以正向預測其心理理論能力,[11]部分原因是他們言語能力的發(fā)展為其用詞匯來表達愿望、想法和情緒提供了保障。[12]由此可見,幼兒的“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與其“情緒理解和表達”能力共同影響著其心理理論的發(fā)展。
前人的研究指出,幼兒的“情緒理解和表達”能力和“情緒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隨年齡增長而發(fā)展。[13][14]孩子9個月大時可以初步識別他人的面部表情,[15]2~3歲時隨言語能力的發(fā)展可以命名一些表情并使用情緒詞匯表達一些情緒,[16]3~5歲時能根據他人所處的情境來理解他人的情緒。[17][18]薩門托-恩里克 (Sarmento-Henrique)等人還發(fā)現,幼兒3歲時的情緒理解能力通過影響其4歲時的語言能力,進而影響其5歲時的心理理論能力。[19]此外,4~5歲幼兒表達積極情緒時已能熟練使用“高興”這個情緒詞匯,但對描述消極情緒的詞匯則相對生疏,[20]75%以上的4~6歲幼兒能夠理解快樂、悲傷、憤怒、恐懼等情緒詞匯,[21]且能在理解他人信念的基礎上決定自己的情緒反應。[22]6歲時已初步習得了情緒表達規(guī)則,在特定情境能夠用壓抑或夸大的面部表情表達情緒。[23]7歲后能夠正確識別“驚奇”“厭惡”等復雜情緒。[24]可見,5~6歲幼兒的情緒理解和表達能力以及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都還局限于基本情緒,二者在發(fā)展中也相輔相成,因此本研究將關注5~6歲幼兒對高興、悲傷、憤怒和恐懼四種基本情緒相關詞匯的理解和運用。
如上所述,盡管已有研究涉及幼兒情緒詞匯的理解與運用,但是,以往該領域的研究要么采用面部表情識別或情緒理解測驗(The Test of Emotion Comprehension, TEC)任務,[25]讓幼兒將表情圖片或情境故事與情緒類別匹配,這樣做只能簡單測查幼兒對情緒類別的理解,不能考察幼兒對某個情緒類別下的具體情緒詞匯的理解;要么采用家長報告法[26]探究幼兒情緒詞匯的運用,這樣做會受到家長對幼兒關注程度的影響,不能得到幼兒情緒詞匯理解與運用能力的準確結果。本研究依據心理理論兩成分模型,采用既包含情緒系統(tǒng),又依賴言語能力的情緒詞匯為主要研究載體,并通過準實驗研究方法,結合面部表情識別和情緒情境理解任務,測查5~6歲幼兒對四類基本情緒相關詞匯的理解與運用能力。這樣不但能得到幼兒對各情緒類別下的具體情緒詞匯的理解情況,而且可以了解他們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情緒詞匯的能力,同時,還可突破家長報告法帶來的家長關注度差異的限制。鑒于已有研究發(fā)現幼兒的情緒理解和表達能力不存在性別差異,[27][28][29]且幼兒對消極情緒(如悲傷和憤怒)的識別更加困難,[30]本研究也將探究幼兒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是否存在性別差異及情緒類別差異。
總的說來,5~6歲幼兒情緒理解和表達能力以及口頭言語能力已得到較好的發(fā)展,[31]這為探討其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情況提供了條件。因已有研究很少直接關注幼兒的情緒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本研究通過編制5~6歲幼兒情緒詞匯表,直接測查他們對該詞匯表中的情緒詞匯的理解程度和運用具體情緒詞匯的能力,而不是停留于他們是否能理解和表達的情緒基本類別層面。所以,本研究結果不僅能豐富有關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方面的現有研究結果,為幼兒情緒詞匯理解與運用能力的定性研究結果提供量化補充,而且能為編制幼兒情緒繪本,培養(yǎng)幼兒情緒命名、情緒識別與調控能力等提供參考。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綜上,本研究首先編制高興、悲傷、憤怒和恐懼四種基本情緒的相關詞匯表,然后通過準實驗法探究5~6歲幼兒在面對一定的情緒線索時,能夠理解和運用描述四種基本情緒的詞匯數量和具體詞匯,并考察其在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方面是否存在情緒類型和性別差異。具體的研究假設為:5~6歲幼兒可以理解和運用諸多描述四種基本情緒(高興、悲傷、憤怒、恐懼)的詞匯,且對情緒詞匯的理解程度優(yōu)于對情緒詞匯的運用程度;5~6歲幼兒理解和運用描述積極情緒的詞匯優(yōu)于理解和運用描述消極情緒的詞匯;5~6歲幼兒在理解和運用描述基本情緒的詞匯方面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樣法,并考慮了樣本的代表性,從北京、青島兩地普通幼兒園中取樣5~6歲幼兒70人(其中10人因未認真作答或未完成全部實驗被剔除),有效樣本60人(N男=30,N女=30;M年齡=5.5,SD年齡=0.50)。所有被試均沒有經歷過專門的情緒課程學習,其理解與運用情緒詞匯的能力處于一種自然發(fā)展的狀態(tài),且均無學習困難、聽說語言障礙及視力問題;而且被試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無顯著差異,對實驗結果不存在干擾。
(二)實驗材料編制
隨機選取未參加正式實驗的來自北京某普通幼兒園的4名幼兒(N男=2,N女=2;M年齡=5.5歲,SD年齡=0.50歲)為被試。他們均無學習困難、聽說語言障礙及視力問題。
1. 編制情緒詞匯表。
依據國內外研究者使用和整理的情緒詞匯列表搜集到情緒詞匯共80個,[32][33]但經過與4名幼兒進行訪談,以及與心理學專業(yè)人員討論后,發(fā)現有34個詞匯幼兒“完全沒聽過”“不知道”,這些詞匯多為比較書面化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少的、對5~6歲幼兒而言難度較大的詞匯,并且其中有些詞匯不屬于四種基本情緒類型(高興、悲傷、憤怒、恐懼),所以刪除了它們。具體刪除的詞匯有:仇恨、煩躁、焦躁、厭倦、消沉、焦慮、迷惘、愁悶、厭煩、煩悶、憂慮、惘然、焦急、煩惱、難受、憋悶、氣餒、煩亂、別扭、疑慮、抵觸、熱切、激昂、昂揚、心痛、懊悔、哀怨、幽怨、疑懼、內疚、遺憾、憎惡、驚愕、心煩意亂。我們又將原詞庫中“坐立不安”“心神不安”合并為“不安”,并再次與幼兒訪談,并和專業(yè)人員討論,發(fā)現幼兒除了能理解已有文獻和材料庫中的情緒詞匯外,還可以理解和運用的詞匯有14個,分別是:幸福、欣喜、振奮、喜悅、興高采烈、難過、悲觀、哀痛、低落、沮喪、怒氣沖沖、發(fā)怒、盛怒、受驚,所以將它們添加到本研究的情緒詞匯理解材料中,形成最終情緒詞匯表。最終確定幼兒描述高興(18個)、悲傷(18個)、憤怒(13個)、恐懼(10個)四種情緒的情緒詞匯共59個(見表1)。
2. 改編情緒情境故事。
從TEC材料庫中選取描述高興、悲傷、憤怒、恐懼的四種基本情緒的故事各一個,對4名幼兒進行訪談,詢問他們是否理解所選故事材料中表達的人物情緒,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體驗情境,進行改編,最后由課題組成員共同確定。
3. 選擇情緒圖片。
從TEC情緒圖片中選取描述高興、悲傷、憤怒、恐懼的四種基本情緒圖片各一張,[34]經過與4名幼兒訪談和研究團隊成員反復評定,最終確定四張能明確表達四種基本情緒的標準化情緒圖片,具體如下:
(三)研究過程
將所有被試隨機分配至情緒詞匯理解組和情緒詞匯運用組。主試先與幼兒互相熟悉。情緒詞匯理解組的被試先進行面部表情識別任務,再進行情緒情境理解任務;情緒詞匯運用組的被試只進行情緒詞匯命名任務。
1. 面部表情識別。
在幼兒面前同時呈現四種面部表情圖片各一張,主試隨機說出某種情緒類型(如憤怒)下的一個詞語(如,生氣),要求幼兒指出與該詞匯相對應的圖片,如此循環(huán),直至主試將情緒詞匯表中的所有詞匯逐個說完,其中詞匯的情緒類型的呈現順序進行了拉丁方設計平衡。
2. 情緒情境理解。
在幼兒完成面部表情識別任務后,主試使用中性語調,按隨機順序給幼兒講述表達主人公四種基本情緒的四個情境故事,每講完一個故事,就說出四個情緒詞匯選項,請幼兒選出一個與情境故事相對應的詞匯,直至所有的情緒詞匯都一一說完,其中對四個情緒詞匯選項的呈現順序進行拉丁方設計平衡。例如,主試對幼兒說:“這個小朋友剛剛收到了一份心愛的生日禮物,你覺得他/她是高興的、恐懼的、憤怒的還是悲傷的呢?”其他三種類別的情緒情境與情緒詞匯的匹配以同樣方法測查。
幼兒如指認錯誤,就計0分;指認正確,計1分;指認正確并正確匹配情境故事,計2分。主試記錄幼兒情緒詞匯理解得分和所理解的情緒詞匯。
3. 情緒詞匯命名。
每次隨機呈現四種情緒類別圖片的一張,并問幼兒:“圖片上這個人的心情是什么樣呢?請你盡可能多地用詞語描述一下。”幼兒命名錯誤或不知道,就計0分;只正確描述了表情(笑、哭;好、不好等)而沒有說出相關的情緒詞匯,計1分;能夠正確說出相關情緒詞匯,則每個計2分。例如,對“高興”的圖片回答為“不知道”就計0分,回答為“笑”就計1分,回答為“快樂”,就計2分,回答為“快樂”“開心”,就計4分,以此類推。主試記錄幼兒的得分和運用的詞匯。其他三種類別的情緒詞匯命名以同樣方法測查。
4. 事后觀察與訪談。
選取未參與預實驗和正式實驗的5歲和6歲幼兒各一名(其中一名為男孩),觀察并詢問幼兒及父母,幼兒在日常交流和講故事等活動中能夠理解和運用哪些情緒詞匯,對本實驗的結果進行進一步驗證。
5. 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
使用SPSS 22.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因變量以及計算方式為:詞匯個數是指被試在所給情緒詞匯列表中能夠識別和理解以及看到情緒圖片能夠運用的情緒詞匯的數量;情緒詞匯理解得分=正確指認情緒圖片但未正確匹配情境故事的情緒詞匯數量×1+正確指認情緒圖片且正確匹配情境故事的情緒詞匯數量×2;情緒詞匯運用得分=正確描述情緒圖片但未說出正確情緒詞匯數量×1+正確說出情緒圖片對應的情緒詞匯數量×2;情緒詞匯理解得分率=該情緒類別下情緒詞匯理解得分/該情緒類別下情緒詞匯理解總分。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能夠理解和運用四種基本情緒詞匯數量與得分情況
研究發(fā)現5~6歲幼兒已經基本可以理解和運用描述高興、悲傷、憤怒、恐懼四種基本情緒的詞匯,能夠識別、理解和運用的高興情緒詞匯的平均數量分別為11.57、11.50和1.80個,能夠識別、理解和運用的悲傷情緒詞匯的數量分別為10.00、9.20和1.70個,識別、理解和運用的憤怒情緒詞匯的數量分別為7.93、6.77和1.23個,識別、理解和運用的恐懼情緒詞匯的數量分別為5.20、5.30和0.97個。(見表3)
(二)具體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情況
通過計算幼兒能夠理解和運用各類情緒詞匯的人數百分比,發(fā)現超過80%的5~6歲幼兒能夠識別和理解的高興類的情緒詞匯主要有快樂、高興、開心、幸福、滿意、興奮,能夠運用高興類的情緒詞匯主要有開心;識別和理解悲傷類的情緒詞匯主要有不快樂、傷心、難過、悲傷,能夠運用悲傷類的情緒詞匯主要有傷心;識別和理解憤怒類的情緒詞匯主要有生氣和憤怒,能夠運用憤怒類的情緒詞匯主要有生氣;識別、理解和運用恐懼類的情緒詞匯只有害怕,且更容易將恐懼表情與驚訝相混淆。(見表4和表5)
(三)情緒詞匯理解和運用的差異分析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幼兒能識別的情緒詞匯數量顯著高于能運用的情緒詞匯數量(t=15.29, P<0.001),能理解的情緒詞匯數量也顯著高于能運用的情緒詞匯數量(t=12.26,P<0.001),(見圖5)說明相對于情緒詞匯的運用,幼兒情緒詞匯識別和理解任務完成得更好。
(四)對于不同類別情緒詞匯理解和運用的差異分析
以四種情緒類型為自變量,分別以被試情緒詞匯理解的正確率、情緒詞匯運用的得分為因變量,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幼兒對不同類別情緒詞匯理解的正確率存在顯著差異,F(3,87) =8.40,P<0.001,ηp2=0.23,對高興類情緒詞匯的理解顯著優(yōu)于對其他三類情緒詞匯的理解,而對其他三類情緒的理解程度沒有顯著差異;不同類別的情緒詞匯的運用得分也存在顯著差異,F(3,87)=21.86,P<0.001,ηp2=0.43,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幼兒能更好地使用與高興相關的情緒詞匯來表達情緒,而對恐懼和憤怒類情緒的詞匯運用相對較弱,悲傷和憤怒類情緒的詞匯運用能力又顯著優(yōu)于恐懼類情緒的詞匯運用,其他類別情緒詞匯的運用沒有顯著差異。(見表6)
(五)情緒詞匯理解和運用的性別差異
以性別為自變量,以情緒詞匯理解和運用得分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被試在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任務中的得分均無顯著的性別差異。但是,女孩比男孩能夠運用稍多的高興類情緒詞匯,呈現邊緣顯著。(見表7)
(六)觀察與訪談結果
另外,鑒于實驗環(huán)境與日常生活有差異,本研究在正式實驗后,隨機選取5歲和6歲幼兒各一名,通過對其及家長的訪談,進一步考察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詞匯理解和運用情況。通過觀察及與家長的訪談,發(fā)現幼兒日常運用的描述自己心情的詞主要有:心情好/不好、開心/不開心、傷心、生氣、害怕;但高興、快樂、難過、怒等詞匯在幼兒日常生活的表達中使用極少,如果出現(如,講故事),也可以理解。該訪談結果進一步驗證了本研究的結果。
四、討論
本研究基于幼兒情緒理解和表達的相關研究,進一步探討了5~6歲幼兒對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通過預研究、準實驗研究以及事后訪談,揭示了幼兒能夠理解和運用的具體情緒詞匯,并發(fā)現了幼兒理解與運用這些情緒詞匯的差異。研究假設基本得到了驗證,對已有的幼兒情緒理解和表達的定性研究結果進行了量化補充。
(一)幼兒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差異
本研究基于編制的四種基本情緒詞匯表(共59個情緒詞匯)發(fā)現,5~6歲幼兒可以理解其中的33個情緒詞匯,能夠運用四種基本情緒詞匯6個。幼兒的情緒識別能力優(yōu)于情緒命名能力,[35]本研究也發(fā)現幼兒對情緒詞匯的理解能力優(yōu)于對其的運用能力,這可能與幼兒思維的相對具體性有關。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5~6歲幼兒正處于前運算階段,對事物的認知仍依賴于符號游戲和繪畫等具體表象,抽象思維能力仍相對較弱。[36]在本研究中,幼兒在提供相對具體的圖片、情緒情境故事的任務中的理解情緒詞匯的能力,確實要優(yōu)于幼兒需要主動生成相對抽象的情緒詞匯的情緒詞匯運用能力;還有研究者發(fā)現兒童最早使用動詞來表達情緒,緊接著是形容詞,最后才是相對抽象的名詞、副詞等詞匯的運用,[37]這也進一步佐證了幼兒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受到思維抽象性發(fā)展水平的制約。
(二)情緒類型對幼兒理解和運用情緒詞匯的影響
在高興類情緒詞匯中,幼兒能夠理解的詞匯主要有快樂、高興、開心、幸福、滿意、興奮,而對其他12個高興類情緒詞匯沒有普遍理解,這可能與詞匯的使用頻率有關。在日常生活中,上述6個情緒詞匯的出現頻率相對較高。已有研究發(fā)現,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如果某詞匯出現的頻率越高,兒童對其的理解也就越好。[38]但是本研究也發(fā)現,能夠被理解的情緒詞匯并不都能被幼兒主動提取和運用,這說明幼兒對情緒詞匯的運用能力比理解能力的發(fā)展要滯后一些,這與幼兒在其他類型的詞匯理解與運用過程中表現的規(guī)律是一致的。個體通常需要積累一定數量的詞匯后,才可能進行詞匯的主動運用。[39]本研究中,幼兒能夠運用的高興類情緒詞匯是開心,這一方面是因為幼兒已經能夠理解該情緒詞匯,另一方面也因為該情緒詞匯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的頻率較高。此外,本研究發(fā)現5~6歲幼兒對高興類情緒詞匯的理解顯著優(yōu)于對其他三類情緒(悲傷、憤怒、恐懼)詞匯的理解。情緒識別和體驗是理解和運用情緒詞匯的基礎。已有研究發(fā)現兒童最早能夠識別高興的面部表情,對其他類型面部表情識別的發(fā)展相對較晚,幼兒面部表情識別能力的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40]這可能也是幼兒情緒詞匯理解和運用表現出情緒類別差異的原因之一。
幼兒對高興類詞匯的運用也優(yōu)于對憤怒、恐懼類情緒詞匯的運用,對恐懼類詞匯的運用能力相對較差。以往研究認為幼兒對于積極情緒的理解和表達優(yōu)于消極情緒的理解和表達,[41]但本研究只發(fā)現了幼兒運用高興類詞匯相對優(yōu)于運用憤怒類和恐懼類詞匯,未發(fā)現幼兒在高興類和悲傷類情緒詞匯運用上的差異,這可能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高興和悲傷類情緒詞匯使用頻率都較高導致的,具體來說,通常個體多用開心(高興)或不開心(不高興)來表達情緒;而憤怒類和恐懼類情緒詞匯的運用相比高興類詞匯的運用而言,表達比較單一,多用生氣、害怕詞匯表達。此外,幼兒對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多習得于父母及周圍人的情緒表達,父母在幼兒面前更多表達和引導的是積極情緒,回避了憤怒等負性情緒的表達,所以使幼兒對憤怒等負性情緒詞匯接觸較少,[42][43]也因幼兒多受家長的保護,受驚嚇的情緒體驗或經歷相對較少,[44]對于憤怒和恐懼類情緒的體驗以及相應情緒詞匯的使用可能也就相對較少。[45]
總的來說,本研究發(fā)現幼兒對于高興類中使用和體驗頻率較高的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相對較好,而對于較少體驗到的情緒詞匯和使用頻率較低的情緒詞匯的運用相對較弱。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發(fā)現幼兒容易混淆恐懼情緒與驚訝情緒,這也與已有研究一致,[46][47]可能是因為這兩種情緒的面部表情存在相似性,[48]或者是因為這兩種面部表情加工過程所激活的腦區(qū)存在重疊,而5~6歲幼兒區(qū)分外部表現相似表情的能力還相對較弱。[49]
(三)性別對幼兒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的影響
5~6歲幼兒在四類基本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上沒有明顯性別差異,與多數幼兒情緒理解和表達的研究結果一致。[50][51][52]這可能與當今社會中男孩和女孩能夠接觸到相同的社會環(huán)境、受到同等教育有關。此外,已有研究表明,男女生的行為表現差異主要緣于其大腦結構、功能等方面存在差異,而在幼兒階段這種差異并不明顯。[53]另外,該階段幼兒言語能力有一定發(fā)展,男孩女孩都能理解和運用較為簡單的情緒詞匯,對于復雜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普遍比較生疏,因而男女表現出較高的同質性。但是,女孩比男孩能夠理解相對多的高興情緒詞匯,其差異呈現邊緣顯著。我們猜測可能是由于女孩言語表達能力相對較強,而高興類情緒又是經常被鼓勵表達的一種情緒類型,加之此階段的男孩和女孩對于其他消極情緒詞匯掌握都相對較差,能運用的情緒詞匯都比較少,所以在其他情緒類型的詞匯運用上并沒有表現顯著的性別差異。關于幼兒理解與運用情緒詞匯的性別差異及其機制,我們認為還需要進一步的追蹤研究或腦機制研究來進行探索。
(四)研究不足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第一,5~6歲幼兒的情緒詞匯量正在發(fā)展階段,其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有限,所以本研究無法讓幼兒直接對情緒詞匯進行語義解釋,未來研究可對研究材料進行改進,例如尋找更精細、有區(qū)分度的情緒圖片來測查幼兒對具體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第二,本研究的被試均來自經濟水平較發(fā)達地區(qū),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擴大樣本以便獲得更全面的結果。第三,準實驗方法雖然獲得了比較可靠的結果,但未來還可采用操縱變量的實驗室實驗,獲得更為精確的研究結果。最后,本研究主要關注5~6歲幼兒的情緒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但未考察5~6歲幼兒情緒詞匯理解和運用的發(fā)展特點,也未控制幼兒的語言能力。盡管有研究發(fā)現幼兒對情緒的理解不受言語能力的影響,而主要是跟心理理論能力有關,[54]但對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可能仍會受到言語能力的制約,未來研究可以使用更加精確的年齡記錄單位(如,月),在控制幼兒言語能力的情況下進一步研究其情緒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及發(fā)展情況。
五、教育建議
本研究在情緒理解和表達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5~6歲幼兒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情況,并提出如下建議。
(一)有效溝通情緒,創(chuàng)設情緒詞匯學習環(huán)境
5~6歲幼兒正處于情緒理解和表達的發(fā)展時期,他們已經能夠理解諸多情緒詞匯,但是運用情緒詞匯的能力明顯落后于其理解情緒詞匯的能力。因此,父母和教師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可注意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增加幼兒接觸情緒詞匯的機會,以刺激他們主動采用情緒詞匯來準確表達自己的情緒體驗。具體來說,首先,父母和教師要鼓勵幼兒表達各種情緒,尤其要鼓勵并引導他們使用已經理解的情緒詞匯,接納他們的負性情緒表達和負性情緒詞匯的運用,比如在幼兒出現低落情緒時,引導他們通過“我現在很難受/難過/傷心……”等語言來表達并調節(jié)情緒;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幫助他們提升對情緒的感知及運用相應的情緒詞匯。其次,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可以采用圖片、視頻、小故事等形式,讓幼兒學習相關情緒詞匯。例如,選擇帶有插畫的書本,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主人公的情緒狀態(tài)和他們運用的情緒詞匯;也可以綜合運用多媒體,通過刺激幼兒聽、說、讀、寫等多感覺通道來進行教學。例如,先讓幼兒模仿情緒詞匯的發(fā)音,再指導他們理解多媒體材料中的情境信息和相應的詞匯,并進一步指導幼兒在生活中運用情緒詞匯。除此之外,教師和家長也應注重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情緒體驗機會,提供寬松和鼓勵的情緒表達環(huán)境,使幼兒能夠學習體驗豐富的情緒,并能夠大膽表達各種情緒,在此基礎上逐步發(fā)展出更高級和精確的情緒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進而促進幼兒的情緒理解和表達能力,以及語言能力和情緒勝任力的全面發(fā)展。
(二)促進幼兒情緒繪本的編制
本研究發(fā)現,5~6歲幼兒雖然能夠理解和運用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的情緒詞匯,但對相對復雜的情緒詞匯理解和運用仍具有一定困難。因此,相關教育部門和機構可以根據5~6歲幼兒情緒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的發(fā)展特點,開發(fā)、編制適合此階段幼兒心理發(fā)展水平的情緒繪本,可以在繪本中描述更多的情緒詞匯和情境故事,這樣幼兒不僅可以欣賞生動有趣的圖畫,還可以逐漸接觸和了解到相對復雜的情緒詞匯,也可以在繪本后增加一些故事中出現過的情緒詞匯的趣味測試題,比如,通過讓幼兒對詞匯和圖片進行匹配、簡單地重述故事主人公的情緒等方式,來加深其對相關情緒詞匯的理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CAMRAS L A.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facial expressions used during conflict encounters[J]. Child Development,1980,51(3):879-885.
[2][25][34]PONS F, HARRIS P L, DE ROSNAY M. Emotion comprehension between 3 and 11 years: developmental periods and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4,1(2):127-152.
[3][19][30][41]SOUTHAM-GEROW M A, KENDALL P C. Emotion regulation and understanding: implications for child psychopathology and therapy[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2,22(2):189-222.
[4][29]刁潔.3~6歲兒童情緒理解的發(fā)展及其與同伴接納的關系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8:2-19.
[5]寇彧,倪霞玲,徐華女,等.小學中高年級兒童情緒理解力的特點研究[J].心理科學,2006,29(4):976-979.
[6]HUBBARD J A. Emotion expression processes in childrens peer interaction: the role of peer rejection, aggression, and gender[J]. Child Development,2001,72(5):1426-1438.
[7][8]孟昭蘭.情緒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72-76.
[9]DEWAELE J M, PAVLENKO A. Emotion vocabulary in interlanguage[J]. Language Learning,2002,52(2):263-322.
[10]TAGER-FLUSBERG H, SULLIVAN K. A componential view of theory of mind: evidence from Williams syndrome[J]. Cognition,2000,76(1):59-90.
[11]WEIMER A A, SALLQUIST J, BOLNICK R R. Young childrens emotion comprehension and theory of mind understanding[J].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12,23(2):280-301.
[12]CONTE E, ORNAGHI V, GRAZZANI I, et al. Emotion knowledge, theory of mind, and language in young children: testing a comprehensive conceptual model[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9(2144):1-11.
[13]ORNAGHI V, GRAZZANI 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state language and emotion understanding: a study with school-age children[J]. Cognition & Emotion,2013,27(2):356-366.
[14]ILARIA G, VERONICA O, ELISABETTA C, et al. The relation between emotion understanding and theory of mind in children aged 3 to 8: the key role of language[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8(9):
1-10.
[15]TERMINE N T, IZARD C E. Infants responses to their mothers expressions of joy and sadness[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8,24(2):223-229.
[16]王異芳,何曲枝,蘇彥捷.2~5歲兒童情緒理解能力發(fā)展及其與語言能力的關系[J].幼兒教育(教科版),2010(01):70-74.
[17][28][50]陳英和,姚端維,郭向和.兒童心理理論的發(fā)展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1,17(3):56-59.
[18]HARRIS P, JOHNSON C, HUTTON D, et al. Young childrens theory of mind and emotion[J]. Cognition & Emotion,1989(3):379-400.
[19]SARMENTO-HENRIQUE R, QUINTANILLA L, LUCAS-MOLINA B, et al. The longitudinal interplay of emotion understanding, theory of mind, and language in the preschool yea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19,11(1):169-179.
[20][24][26][37]張瑋娜.2~12歲漢語兒童情緒詞使用情況的研究[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2011:21-23.
[21]SIMON B C, OFER G, SALLY W, et al. Emotion word comprehension from 4 to 16 years old: a developmental survey[J]. Frontiers in Evolutionary Neuroscience,2010(2):109.
[22]BRADMETZ D J, SCHNEIDER R. Is little red riding hood afraid of her grandmother cognitive vs. emotional response to a false belief[J].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9,17(4):501-514.
[23]SAARNI C.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childrens attempts to monitor their expressive behavior[J]. Child Development,1984,55(4):1504-1513.
[27]王玲.學前兒童心理理論、情緒理解、分享行為的發(fā)展及其關系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17-19.
[31]姚婷婷.4~6歲幼兒詞匯水平和會話能力的相關性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6:32-38.
[32]希爾.助人技術:探索、領悟、行動三階段模式[M].胡博,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87-102.
[33]王細燕.小學生情緒表情識別特點及其與情緒詞掌握量的關系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1:45.
[35][51]田博.3~6歲幼兒情緒理解與心理理論發(fā)展特征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9:21-27.
[36]紐曼,等.發(fā)展心理學(第八版)[M].白學軍,等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286-291.
[38]王艷霞,KIM HA-KYUNG,過月,等.刺激頻率與詞匯類型對不同語言能力兒童新異詞匯理解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18,278(02):27-36.
[39]李建花.言語詞匯的積累在小學第一學段口語表達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19,815(05):62-63.
[40]王振宏,田博,石長地,等.3~6歲幼兒面部表情識別與標簽的發(fā)展特點[J].心理科學,2010,33(2):325-328.
[42]李燕,朱晶晶,賀婷婷.母親情緒調節(jié)與幼兒情緒理解能力:母親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學,2016,39(5):1130-1136.
[43]BARIOLA E,GULLONE E, HUGHES E K. Child and adolescent emotion regulation: the role of parental emotion regulation and expression[J].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2011,14(2):198-212.
[44]SCHERER K R, WRANIK T, SANGSUE J, et al. Emotions in everyday lif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risk factors, appraisal and reaction patterns[J].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2004,43(4):499-570.
[45]AVERILL J R. Everyday emotions: let me count the ways[J].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2004,43(4):571-580.
[46][49]HENNENLOTTER A, SCHROEDER U. Partly dissociable neural substrates for recognizing basic emotions: a critical review[J].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2006,156:443-456.
[47]ELFENBEIN H A, AMBADY N. On the universality and cultural specificity of emotion recognition: a meta-analysi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2,128(2):203-235.
[48]GORDILLO F, MESTAS L, PREZ M A, et al. The priming effect of a facial expression of surprise on the discrimination of a facial expression of fear[J]. Current Psychology,2019,38(6):1613-1621.
[52]劉安慶.幼兒情緒理解的發(fā)展及其與社會行為、同伴地位之間關系的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17-18.
[53]COSGROVE K P, MAZURE C M, STALEY J K. Evolving knowledge of sex differences in brain structure, function, and chemistry[J]. Biological Psychiatry,2007,62(8):847-855.
[54]陳英和,崔艷麗,王雨晴.幼兒心理理論與情緒理解發(fā)展及關系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28(3):527-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