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濤,楊 蓉,高 娜
(延安市人民醫(yī)院腎內(nèi)科,陜西 延安 716000)
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可引起局部腎小球基底膜組織受損,可誘導自身免疫性補體成分激活,進而使患者發(fā)生毛細血管內(nèi)增生性腎小球腎炎(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EPGN)合并HBV抗原沉積的風險性明顯升高[1]。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不僅是刺激血管內(nèi)皮增生的主要誘導因素,而且可促進間質(zhì)成分發(fā)生代償性改變[2-3]。為此,本研究選取延安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EPGN伴HBV抗原沉積患者,通過分析患者血清Ig含量及其與肝、腎功能、細胞因子水平是否存在相關(guān)性,旨在探究Ig在EPGN伴HBV抗原沉積患者中的臨床意義。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延安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46例EPGN伴HBV抗原沉積患者為研究組,選取同期延安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40例單純腎小球腎炎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研究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7.98±5.16)歲。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59.24±4.78)歲。2組患者性別和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對照組符合單純腎小球腎炎的診斷標準,研究組符合EPGN、HBV抗原沉積的診斷標準[4-5];年齡>18歲;既往無其他嚴重急慢性疾病;獲得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伴有免疫功能異常、血液系統(tǒng)疾病、血糖或血壓控制不佳、惡性腫瘤、重癥感染、預計生存期低于6個月、認知功能障礙、視覺障礙、聽力障礙、精神性疾病等。
取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肘前靜脈血8 mL,分為兩份血標本,其中一份置于枸櫞酸鈉抗凝管內(nèi),通過膠體金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白細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濃度,試劑盒購自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另一份標本經(jīng)常規(guī)抗凝,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希森美康醫(yī)用電子有限公司,型號為Sysmex-180)檢測血清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腎小球濾過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肌酐(serum creatini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M,IgM)、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試劑盒購自武漢伊萊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嚴格根據(jù)試劑盒指示進行檢測。
記錄2組患者細胞因子(IL-12、IL-10、IL-6)、肝功能指標(Tbil、AST、ALT)、腎功能指標(GFR、Scr、BUN)及免疫學指標(IgM、IgA、IgG)。
研究組患者血清IL-12、IL-10、IL-6含量分別為(55.86±8.27)ng/mL、(34.86±6.13)pg/mL、(35.78±6.25)pg/mL;對照組患者IL-12、IL-10、IL-6含量分別為:(27.07±6.14)ng/mL、(18.95±5.85)pg/mL、(18.84±4.11)pg/mL。研究組較對照組均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2組患者血清細胞因子含量的比較
研究組TBil、AST、ALT濃度分別為:(26.84±4.17)U/L、(41.88±7.93)U/L、(52.75±9.01)U/L;研究組TBil、AST、ALT濃度較對照組均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2)。
表2 2組患者肝功能指標的比較
研究組GFR(108.95±18.53)mL/min,對照組GFR(121.96±17.08)mL/min,研究組GFR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Scr、BUN分別為:(207.84±23.17)mol/L、(14.42±2.86)mmol/L,對照組Scr、BUN分別為:(184.76±19.05)mol/L、(9.96±2.15)mmol/L。研究組Scr和BUN濃度較對照組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3)。
表3 2組患者腎功能指標的比較
研究組血清IgM、IgA、IgG分別為(174.76±15.97)mg/dL、(527.86±35.13)mg/dL、(1863.75±59.04)mg/dL;研究組血清IgM、IgA及IgG含量較對照組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4)。
表4 2組患者血清Ig含量的比較
經(jīng)Pearson相關(guān)性分析發(fā)現(xiàn),EPGN伴HBV抗原沉積患者IgM、IgA、IgG與GFR均存在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與IL-12、IL-10、IL-6、TBil、AST、ALT、Scr、BUN均存在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P<0.05,表5)。
表5 EPGN伴HBV抗原沉積患者血清Ig與細胞因子、肝腎功能指標的相關(guān)性
EPGN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自身免疫性因素、炎癥所引起血管內(nèi)皮損傷性增生密切相關(guān)[6]。HBV相關(guān)性腎炎是基于乙型肝炎所引起的繼發(fā)性腎小球腎炎,目前其具體的發(fā)病機制仍未完全明確,但有關(guān)研究認為其與HBV直接感染和抗原、抗體結(jié)合物堆積等因素相關(guān)[7-8]。直至目前,有關(guān)EPGN伴HBV抗原沉積的研究報道并不多見,更是缺乏相關(guān)免疫學指標與此類患者肝腎功能、細胞因子的相關(guān)性分析。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血清IL-12、IL-10及IL-6含量較對照組均顯著升高。IL-12、IL-10及IL-6等多種炎性細胞因子的水平可作為評估EPGN伴HBV抗原沉積患者預后情況的獨立影響因素,多種炎性細胞因子的高含量可能與機體繼發(fā)性炎性反應(yīng)密切相關(guān)。其次,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TBil、AST及ALT濃度均顯著升高。此外,研究組GFR較對照組顯著降低,Scr和BUN濃度較對照組均顯著升高。結(jié)果表明,EPGN伴HBV抗原沉積患者往往伴有明顯的肝細胞損傷、腎小球濾過和重吸收功能障礙。
IgM、IgA及IgG均為人體內(nèi)重要的體液免疫因子,可通過促使下游細胞因子IL-10、IL-6等激活,加重下游中性粒細胞等炎性細胞對腎小球基底膜組織的浸潤,誘導間質(zhì)成分發(fā)生代償性增生[9-10]。相比對照組,研究組血清IgM、IgA及IgG含量均顯著升高。結(jié)果表明,相比單純腎小球腎炎患者,EPGN伴HBV抗原沉積患者血清IgM、IgA及IgG含量均明顯升高,提示高水平的IgM、IgA及IgG可能在EPGN伴HBV抗原沉積的病理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以下幾點密切相關(guān):①免疫學指標IgM、IgA及IgG的高水平可通過誘導HBV表面抗原識別,進一步影響足細胞形態(tài),使得足細胞表面形成免疫復合物的幾率升高;②免疫學指標IgM、IgA及IgG的高水平可通過經(jīng)典途徑促使補體成分激活,促進免疫復合物在血管基底膜、系膜側(cè)和內(nèi)皮側(cè)組織等多處部位的沉積[11]。既往研究報道,通過檢測EPGN患者血清學體液免疫功能指標后發(fā)現(xiàn),IgG等指標的升高較明顯,可為疾病的早期診斷和預后評估提供臨床依據(jù)[12]。本研究經(jīng)Pearson相關(guān)性分析發(fā)現(xiàn),EPGN伴HBV抗原沉積患者IgM、IgA、IgG與GFR均存在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與IL-12、IL-10、IL-6、TBil、AST、ALT、Scr、BUN均存在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結(jié)果表明,EPGN伴HBV抗原沉積患者體內(nèi)IgM、IgA、IgG等多種免疫因子與炎性細胞因子、肝腎功能指標存在一定關(guān)系,進而可反映IgM、IgA、IgG的水平與患者病情程度的相關(guān)性。
綜上所述,EPGN伴HBV抗原沉積患者血清Ig含量較高,且與細胞因子、肝腎功能均存在一定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