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學春 王歡慶 栗忱
摘 要:以配方施肥處理、無氮處理、無磷處理、無鉀處理4個不同施肥處理對玉米生育性狀、產(chǎn)量、養(yǎng)分吸收及化肥利用率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不施肥玉米生物量影響最大,其次是不施氮肥,再次是不施磷肥,不施鉀肥影響較小;克拉瑪依市配方施肥的氮、磷、鉀肥的利用率分別為55.7%、17.5%、70.4%。
關鍵詞:配方施肥;化肥利用率
1 材料和方法
1.1試驗概況
試驗安排在克拉瑪依市(N45°27′52″,E84°55′9″),氣候類型屬溫帶大陸性干旱型氣候,年均降水量109 mm,蒸發(fā)量3345 mm。年均氣溫8.6℃,≥10℃有效積溫2300℃。無霜期115天。玉米供試品種為先玉1331,行距配置25+40+25+40cm,株距25 cm,小區(qū)面積48 m2。5月17日播種,5月25日出苗。土壤為黏壤土,播種前土壤養(yǎng)分狀況見表1。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3次重復,即:(1)配方施肥處理(OPT);(2)配方施肥無氮處理(OPT-N);(3)配方施肥無磷處理(OPT-P);(4)配方施肥無鉀處理(OPT-K);(5)空白處理:不施肥(CK)。
供試肥料:尿素(N≥46%)、三料磷肥(P205≥46%)、硫酸鉀(K20≥50%)。各處理區(qū)磷肥的全部、鉀肥的50%、氮肥的25% 做底肥,在玉米播種前結合犁地施入,鉀肥的剩余50%和氮肥的剩余75%在玉米苗期至灌漿期分5次追施。各處理施肥量見表2。
1.3 測定方法
土壤理化性狀測定:玉米播種前,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guī)范”要求,采集0-20 cm 混合土,放室內(nèi)自然風干,過0.25 mm孔徑篩充分混勻后,測定pH值、有機質、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鉀。
玉米生育性狀測定:成熟期在每個小區(qū)采集10株具有代表性的玉米,測定株高、莖粗、穗長、禿尖長。
生物量和養(yǎng)分測定:成熟期在每個小區(qū)采集3株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將采集的植株按秸稈和籽粒分開,烘干、稱重、記錄玉米生物量,之后粉碎,分析植株不同部位N、P、K養(yǎng)分含量。
養(yǎng)分利用率(%)=(施肥區(qū)養(yǎng)分吸收量-缺肥區(qū)吸收量)×100 /施肥量
產(chǎn)量:每個小區(qū)選取有代表性的20.8m2,計算株數(shù)和收獲穗數(shù),計算畝收獲株數(shù)和收獲穗數(shù)。在每個測定區(qū)收獲10穂作為樣本測定穗粒數(shù),計算平均穗粒數(shù)。
產(chǎn)量(公斤/畝)=畝收獲穗數(shù)×平均穗粒數(shù)×百粒重×(1-含水量)×10-5。
2 結果與分析
2.1玉米生育性狀分析
由表3可知,配方施肥處理(OPT)的玉米株高和莖粗明顯大于其它處理,缺素處理(OPT-N、OPT-P、OPT-K)和不施肥處理(CK)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OPT-N和CK減少最多。缺磷和缺鉀素對玉米穗長沒有明顯影響,但缺氮和不施肥明顯降低了玉米穗長。缺氮處理和不施肥處理的玉米禿尖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缺磷和缺鉀素對玉米禿尖長沒有明顯影響。
2.2玉米生物量分析
由表4可知,缺素處理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玉米生物量,與OPT相比,OPT-N的相對生物量為62.3%,OPT-P的相對生物量為65.6%,OPT-K的相對生物量為79.6%,CK的相對生物量為47.5%,表明不施肥玉米生物量影響最大,其次是不施氮肥,再次是不施磷肥,不施鉀肥影響較小。從收獲指數(shù)來看,OPT收獲指數(shù)為0.44,小于缺素和空白對照處理收獲指數(shù)。
2.3玉米產(chǎn)量分析
由表5可知,缺素處理和不施肥處理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玉米穗粒數(shù)、百粒重,最終減少了玉米理論產(chǎn)量,其中CK和OPT-N對玉米產(chǎn)量影響最大,其次是OPT-P。OPT理論產(chǎn)量最高,達到879kg/畝。
2.4玉米養(yǎng)分吸收分析
由表6可知,不施肥和OPT-N明顯降低了玉米的氮素吸收量,同時也降低了玉米的磷、鉀吸收量,表明不施肥和OPT-N明顯限制了玉米的養(yǎng)分吸收。OPT-P和OPT-K也降低了玉米的養(yǎng)分吸收量,其中OPT-P降低了玉米的養(yǎng)分吸收量影響較大。
2.5玉米肥料利用率分析
由表7可知,在克拉瑪依市配方施肥(OPT)的氮、磷、鉀肥的利用率分別為55.7%、17.5%、70.4%。
3 結論
3.1 缺素處理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玉米養(yǎng)分吸收、生物量和產(chǎn)量,其中缺氮影響最大,其次是缺磷,缺鉀影響最小。
3.1在克拉瑪依市配方施肥(OPT)的氮、磷、鉀肥的利用率分別為55.7%、17.5%、70.4%
3.3耕地地力對玉米產(chǎn)量的貢獻為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