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
包倬兄:
近日看到網(wǎng)店售賣一個酒瓶,造型稀奇,竟是魯迅先生懷抱雙臂,倚靠著一塊石頭。瓶嘴就在石頭上,沒有蓋子。早想搜尋幾尊自己喜歡的作家塑像,奈何所見極少。魯迅先生雕像,好歹還有兩尊。其中一尊是瓷的,當(dāng)年在北京潘家園購得。后來曉得一個朋友非常喜歡魯迅先生,便把那尊瓷像贈給他了。另一尊是銅的,得來很不便宜。那雕像雖無編號,但輪廓分明,盡顯魯迅神韻,估計是某位雕塑家的手筆。這尊雕像就擺在我的書桌上面,兄前次過來,還見過。我試圖尋找沈從文先生像,竟然多年未能如愿。倒是有一次,見到有店家出售趙樹理和丁玲雕像。店主顯然不知底細(xì),沒有認(rèn)出是誰的雕像,我卻曉得那是雕塑家的作品小樣。那兩尊銅像,畢竟擺在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館和魯迅文學(xué)院共用的院落里。
貴州是出名酒的地方,我卻從不沾酒,大家都覺得這是身體上的問題,其實尚不至于。少年時代,我在姑媽家寄讀。有一天放學(xué)回來,連灌兩碗苞谷甜酒,然后攆著豬到山上去放。沒想到,竟醉倒在坡上。幾頭豬失去監(jiān)管,全都跑到地里,拱壞十幾棵白菜。自那件事后,凡是含酒精的東西,我一概不沾。雖然不喝酒,我卻幾番想買那個魯迅先生的紀(jì)念酒瓶,想著裝點好酒,文友來訪的時候,拎出來喝也有意思。只是店家咬定,非要五百塊錢。這個價格并不算高,但我終究沒有舍得。兄知道我的喜好,這個錢我寧愿用來收藏陶俑。這幾天逛網(wǎng)店,發(fā)現(xiàn)那個酒瓶還在。哪天突發(fā)興致,將它買下也未可知。
我家有一個地窖,原本沒有打算用來放酒,只是覺得有這樣一個空間,應(yīng)當(dāng)把它利用起來。后來察覺地窖有些濕潮,面積也不算寬,除開放酒,似乎再無用處。得出這樣的觀點,便把兩瓶酒放進去了。半年后打開,原先裝酒的紙盒竟然腐爛,連貼在酒瓶上的紙,也生出霉衣。后來宴請朋友,我拿出一瓶來喝,竟都稱贊不已。也許這樣存放幾年,酒更能增加味道。剩余那瓶,我撿出來放在廚房。幾個月不在家,前幾日回來,發(fā)現(xiàn)瓶蓋被老鼠啃過。我沒有細(xì)看,但估計那瓶酒已經(jīng)走氣了。那兩瓶酒,還是我的忘年交張友文所贈。
張友文兄是杜康門生,稱得上土豪,卻不是劣紳。他熱情豪爽,往后有機會,當(dāng)引你認(rèn)識。十年前我去魯院,他設(shè)宴踐行。宴后剩下一瓶好酒,他隨手便塞到我的手里,說拎到北京給鐵凝喝。到京城當(dāng)晚,就拎出來給同學(xué)喝了。我們的鐵凝主席,自然酒香都沒能聞到。某次見面,張友文兄提出要送我一百瓶酒,并在包裝上標(biāo)注我的私藏酒。我著實嚇了一跳,當(dāng)即拒絕,上百瓶酒,實在沒有地方堆放。張友文兄商量說那就五十瓶。我滴酒不沾,仍不敢領(lǐng)受。張友文性格慷慨,讓我拎著送給作家朋友。就在我開始盤算,怎樣處理五十瓶酒時,卻出了意外。制造包裝的廠家,要求五百瓶起印。那五十瓶私藏酒雖未收到,張友文兄卻專門定制一壇刻著名字的好酒送來。那壇私藏酒,以前就擺在客廳那個雞翅木桌下層。
兄上次來的時候,那個木桌上層擺放的是一尊唐代佛身。那尊唐佛缺失較多,只有半截軀體,卻線條流暢,有著極高的藝術(shù)水準(zhǔn)。我常在佛前,喝茶看書。我的朋友古宴臣是茶道行家,收藏著許多昂貴的茶葉與紫砂壺。宴臣經(jīng)常給我送茶,他每次過來,總說那個佛像不能擺在家里。書房擺放歷代陶俑百余,我尚無忌諱。宴臣幾次提到那尊唐佛,我卻漸漸感到別扭。終于尋個機會,將它恭送出去。就連那壇私藏酒,也被我搬到別處去了。我知道兄的喜好,那壇酒卻舍不得給你喝的。我估計兄的酒量,無非就是幾兩,但那壇卻有二十斤。若不一次喝完,封口恐怕并不容易。
說到喝酒,我無端想起一件事來。幾年前《走火》聚會,大家喝酒讀詩,暢快淋漓。我素來不喜歡喧囂,卻又無法抽身,只得在一角枯坐。燈光明暗不定,周圍飄著酒香。我聞著酒香,莫名想嘗味道。屋里陡然放亮,李晁見我端著酒杯往嘴邊送,大吃一驚,臟話也便脫口而出:狗日的,怎么勸都不沾酒,原來是躲著喝!李晁能喝,但據(jù)我猜測,酒量必不如兄。兄有劉伶風(fēng)范,那次若是在場,酒量當(dāng)可稱王。
記得前年兄來貴陽,晚飯過后,我們各端一杯清茶,暢快坐談。周圍只有一架雜書,三面白墻。聊天到深夜,兄幾次提出要喝一盅,都被我阻止了。在我的老家,幾個酒鬼喝壞了身體。我的一個堂兄,某晚醉后失去蹤影。村里的糞坑都用竹桿挑過,仍然搜尋無果。數(shù)月過后,方在山上尋見尸體。原來堂兄醉后,在自家附近迷路,走到山上,被一根樹藤所絆倒,因無法掙扎起來,最終憋死……在我的認(rèn)知里,喝酒是比較糟糕的事情。
去年我到昆明,徐興正兄也趕來了。晚上吃飯,兩位兄長喝得似乎不少。飯后到兄臨時居住的地方,喝茶閑聊。凌晨時分,興正兄回家去了。兄好像也有急事,安排我到客房休息,然后匆匆出門。我失眠嚴(yán)重,服下安眠藥,希望好歹能夠睡上一陣。也不曉得過了多久,兄進屋開燈,坐在旁邊接上之前的話題。我不知兄是長談,還是短聊,昏昏沉沉地靠在床頭。清談期間,兄拿來一瓶啤酒獨飲,這讓我相當(dāng)驚訝。據(jù)我猜想,那瓶啤酒喝完,總該收場。未曾想,兄竟然拎出第二瓶。我陡然感到自責(zé),兄在貴陽幾次想喝都被我制止,實在不通情理。
前些時間,兄提出以后不喝酒了,真是讓我吃驚。我猜想肯定遇到問題了,但兄不愿細(xì)講。嗜酒到這步田地,突然表示要戒,換成別人我當(dāng)然不信。但兄的堅毅,我卻非常清楚。既然說往后不喝,那必定是真的了。我只是有些遺憾,世間難得有幾樣自己喜歡的東西,就這樣戒掉,真是有點可惜。倘再見面闊談,我們便只能各端一杯茶了。
關(guān)于飲茶
宴臣幾次約到他家喝茶,回來都沒能睡著。別人失眠,似乎第二天就能好轉(zhuǎn)。我卻有些奇怪,失眠還有連鎖反應(yīng),硬要折騰十天半月才能恢復(fù),簡直糟糕透了。說起茶葉,我并無什么研究,不能解其妙理,雖然平時也喝,也無非習(xí)慣而已。摯友曾送一盒梅家塢龍井茶,打開喝過幾回,實在沒有覺得特殊,隨手就給父親了。老人除掉吃飯睡覺,總是抱著一個大茶杯,但他聽說那盒龍井價格昂貴,竟舍不得喝了。上次回到老家,發(fā)現(xiàn)茶葉已經(jīng)放得發(fā)霉。
在宴臣家里,昂貴的紫砂壺起碼有幾十把。茶室四周,還置放著許多壽山、青田、昌化,還有巴林之類的名貴石頭,看起來奢華雅致。宴臣煮茶用的水,專門裝在一個紫砂大甕,據(jù)說這樣止水不腐。黔靈山上有一眼山泉,水質(zhì)極佳。清晨五六點,總有人跑到山上背水回來泡茶。因工作關(guān)系,宴臣起居規(guī)律,否則以他對茶葉的癡迷,早起上山取水的閑人里面,恐怕有他一個。
在城里,喝茶是一種格調(diào)。二三好友,品茶嘗水,過得相當(dāng)愜意。但在農(nóng)村,茶葉的功效,差不多只剩解渴了。至于茶具和用水,更談不上講究。記得早些年,經(jīng)??吹接腥吮持痔諢频耐凉?,擺在街上販賣。那些土罐銀光閃爍,異常顯眼。大個的那種叫砂鍋,大家往往買去煮紅豆,或者燉雞和豬腳之類的東西。中等的土罐,通常是生病時熬藥用的。剩余那種只有拳頭大,腰更鼓,頸更細(xì),嘴也更尖,我們稱之為“茶燒”。前面兩種,都是一兩個地買,茶燒卻是成串拎回家里。
在黔西北農(nóng)村,堂屋必有火塘。無論走到哪家,邁進門檻,主人就遞來一個茶燒。自己抓茶進去,隨后放在火上烘烤。烤茶考驗技術(shù),每隔片刻要抓起茶燒,根據(jù)火候強弱,以適當(dāng)?shù)氖至舛秳?。茶葉半焦,注入滾水,隨著噗的一聲,白色的水汽撲騰而起,茶香也隨即飄滿四周。放在火爐上,重新煮沸后,才傾倒在杯里。這樣烤出來的茶水,顏色澄黃,勁道十足。老家的村民喝慣這種茶水,晌午從地里回來,進門就要烤上幾杯灌到肚里。下午扛著鋤頭出門,也要事先把茶喝足。倘若哪天有事耽擱,未能喝上茶水,必定要喊沒精神。
無事讀《茶經(jīng)》,里面說煮茶用的水,以山水最佳,江河里的水次之,而井水最差。早些年,老家飲水非常困難。還沒有搬到鎮(zhèn)上時,母親每天早起,走上兩三里路,到一個叫砂鍋窖的地方挑水。那口水井在草地上,比臉盆大不了多少,四周滿是牲口足跡。后來我家搬到鎮(zhèn)上,吃水的難題仍然未能解決。我們往往坐到凌晨,然后拎著桶去打水。先到的總要跳進去,踩得里面盡是亂七八糟的足跡,見井里蓄到一點水了,趕緊拿瓢去舀。井底的石板,刮出響聲來。拎著水桶出來時,井邊早就圍滿一圈排隊的。這樣的水用來泡茶,連衛(wèi)生都成問題,跟生活品質(zhì)實在不沾邊。
《茶經(jīng)》講得透徹詳細(xì),種茶的土壤,以巖石風(fēng)化處最好,其次是砂礫地,最差的是那種黃色黏地。那些年,村民手里并不寬裕。家里所放的茶葉,多半自己到山上摘來的,顏色醒目,葉片肥碩。黔西北山風(fēng)粗礪,土地貧瘠,似乎應(yīng)合了茶葉的生長條件。大家用土罐把茶葉烤焦,離多遠(yuǎn)也能聞著香味。以滾水煮沸后,他們噘著嘴,吸出響聲來,偶爾把茶葉吸到嘴里,順勢就嚼來吃了。見他們喝得酣暢,我忍不住嘗試,竟比中藥還苦,再也不敢沾染。
寫作的頭兩年,崇拜縣里一位作家。幾乎每次進城,都要跑到他家。村民喝釅茶,無非是止乏解渴。城里人多半不從事體力勞動,有閑情逸致,細(xì)品清茶。那位作家的書房里,就擺著一套精致的茶具。我總跟他喝著茶水,徹夜長談。那段時間,聽他說過不少稀奇的事情。他從部隊退伍回來,憑著精明,謀得一個體制內(nèi)的工作??h城擴張,他曾率隊拆遷過許多墳?zāi)埂?jù)說扒開一座古墓,發(fā)現(xiàn)棺材竟釘入鐵棍。由于年代久遠(yuǎn),差不多銹得只剩棺木上的鐵柄了。我非常震驚,不明白墓主生前有何種惡劣行徑,以至死后仍不得安寧,招來這種極端的報復(fù)。天亮過后,我?guī)е鴿M腦袋故事,告辭離開。估計我的體質(zhì)不適合飲用綠茶,回來后依然精神亢奮,難以入眠。我現(xiàn)在嚴(yán)重失眠,也許和以往的積習(xí)有點關(guān)系。
自認(rèn)識以來,這個作家總是晝伏夜出。起初我以為這是生活習(xí)慣,后來才聽他講晚上不敢休息。以前還用呼機的時候,家里的座機居然自動撥打他的號碼。關(guān)鍵在于,他家里無人。還有一次,他開門回家,看到地板上赫然有一個血手印。然而最殘酷的是,這個作家朋友曾有個兒子,某次帶著睡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只手捂住孩子嘴鼻,已將其捂死。他身家千萬,希望有個兒子能夠繼承家業(yè),但硬是求而不得。這些事情未向其求證,尚不知真假。但多年前我和他去省城,偶遇一個和尚。那個修行人說,他的身邊跟著許多邪物。
這個作家打算臨時抱佛腳,專門在家辟出佛堂,但似乎效果并不理想。據(jù)我揣測,讓他陷入恐懼的遠(yuǎn)不止當(dāng)年拆除墳?zāi)?。這作家極其精明,他如同一口鐵鍋,就連身邊的朋友,也都想多少熬出油水來。大家逐漸熟悉秉性,紛紛敬而遠(yuǎn)之。盡管他著述零落,但在地方好歹算文化名流,卻因惡行太多,不敢按時睡眠,只能煎熬地坐到天明。倘無意外,這個活在縣城的作家,此時必端著一杯茶水,孤獨地坐在書房。連續(xù)幾十年,他每晚飲茶,幾乎把自己變成茶罐了。
這片土地,歷來有喝茶的傳統(tǒng)。千百年來,涌現(xiàn)不少寫茶的詩句。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這樣兩句:詩寫梅花月,茶煎谷前春。明代許次紓在《茶疏》里說,清明谷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后,其時適中。谷雨時節(jié)采摘的春茶,滋味最好。若在茶室置放兩枝梅花,格調(diào)大雅。品茶是生活質(zhì)量的體現(xiàn),宴臣精通茶理,也不為衣食所累,故常邀三五好友,坐飲暢談,韻致清遠(yuǎn),頗有上古遺風(fēng)。
那個作家雖也富裕,卻沒顧上享受生活,仍要一門心思鉆營名利。由此可見,齷齪并不是哪個階層的專利。喝濃茶的起碼能夠出售力氣,而喝清茶的缺乏身力,也無法出賣自己的肉體,似乎便只能售賣靈魂了。我與那個作家曾是忘年之交,但多少不愿往來了。茶葉倒寬宏得多,無論善惡,誰都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