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汝林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功能和作用是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教學內容中藴含著極其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教育的內容,為現(xiàn)代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A教育課程改革,將原體育課深化為《體育與健康》,明確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如何體現(xiàn)這一指導思想,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工作的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發(fā)展,通過體育課堂教學,使體育鍛煉與健康教育互相滲透,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之一。
一、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樹立健康意識
意識是人內在需要的趨向。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不斷變化階段。應充分發(fā)揮體育課堂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過程中的優(yōu)勢,站在“育人”的高度上,從小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意識的培養(yǎng)。利用《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豐富的素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意識的教育,因為意識是推動學生產生動力的,心理因素,讓學生了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認識身心發(fā)展的關系。人的身心是一個統(tǒng)一體,它們互相影響,相互作用,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心理健康有助于身體健康。只有這兩個方面保持和諧的統(tǒng)一,才能真正達到健康狀態(tài)。
二、以激發(fā)興趣為突破口,課堂教學中貫穿心理健康教育。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力的源泉。課堂教學中,以激發(fā)運動興趣為突破口,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引起愉快的課堂氛圍。
(1)用最貼近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運動,體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從生活中來向生活中去。日常生活中體育運動無時不在。因此,作為體育教學要發(fā)揮功能優(yōu)勢,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契機,采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指導,有針對性的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情境”,使學生置于生活的氛圍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運用生活中的事例或游戲進行教學,用簡單的物品制作,如在跳高教學中讓學生用自行車內胎作橫桿,用鐵絲繞成鐵球等。使學生在練習中有新鮮感和親切感,產生樂于參與的興趣,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學實踐工作中我常發(fā)現(xiàn)一些不善于交際,膽怯,怕羞的學生。對于這些學生多安排他們參加跨欄,跳高,單杠等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勇氣,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對于性格內向甚至孤僻的學生,則多組織他們參加一些集體活動。
(2)讓學生自己嘗試,體驗。親身嘗試與體驗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最強興奮劑。首先是成功的體驗,成功的體驗有利于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發(fā)展。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機會,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中自主的體驗成功,在合作與競爭中體驗成功。例如:在教學“立定跳遠”時,為能使學生體驗成功,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不同遠度的練習場地,由學生自己選擇有把握跳過的標志線,并隨時進行調整。這樣不但消除了學生的恐懼心理,自信心得到增強,多次跳過距離較遠的標志線,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對跳的遠的同學,用比賽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競賽體驗成功。其次是抗挫折能力的體驗,現(xiàn)在學生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意志不堅強,心動缺乏獨立性,堅持性,特別是經(jīng)歷挫折和困難時會退縮,情緒低落。而體育活動,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在教學中經(jīng)常設計一些學生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讓他們從經(jīng)歷挫折,經(jīng)歷困難。如耐久跑,越野跑等,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頑強精神;克服困難的勇氣;跳箱,單雙杠等項目,可培養(yǎng)勇敢,果斷的優(yōu)良品質。通過這些體育活動,既提高了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又是學生在不斷體驗進步的過程中,增強自尊心與自信心,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3)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基本情況出發(fā),選擇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設計適應教學內容的學習方法,著力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和各個環(huán)節(jié)上突出學生自主、自愿的學,努力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切切實實的放在主體地位上。將教材內容游戲化,如在學生發(fā)展躲閃能力、快速反應能力的游戲中,讓學生想象情境,自己變成小動物進行躲閃游戲等情景,展示學生特長,激勵學生更加主動的去練習。
三、關注個體差異,面向全體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是學生。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差異,心理健康教育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1)要有正確的學生觀。教學過程中是教育學的雙邊活動,我們面對的是心理,個性不同的學生。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教學過程中要有高昂的熱情,飽滿的精神點燃學生的激情。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和諧,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游戲課中,教師參與游戲活動,與學生拉近距離的接觸,在各種比賽中,教師的介入會使學生感到親切。重視啟發(fā),引導,幫助學生真正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從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成為一名身心健康的人。??? (2)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受益,享受平等的教育。教育中采取有效的措施,通過各種體育活動,自覺地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指導。做好全面育人的工作。例如:在跨越式調高教學中,學生差異性比較突出,可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身體形態(tài)和生理,心理,能力等方面買的因素,將跳高架橫桿設置成十字形四個場地,橫桿用皮筋代替,設置不同高度,練習時逐漸升級。讓學生自主選擇,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練習性,消除了學生的心理障礙,也增強了聯(lián)系密度。同時也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進了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3)體育教學中始終貫穿評價的指導思想,以激勵性評價為主,全方位的評估。細致的觀察,分析學生的進步,對于點滴的進步都給予表揚與鼓勵,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讓他們失去進取的信心。應視其優(yōu)點與長處給予表揚,鼓勵,以激勵學生更加努力的學習。例如:在田徑課上,不要貶低那些身體素質差,發(fā)育慢的學生,更不要輕視,要鼓勵和幫助他們。又如:在體操課上,對那些體型差,運動不便的學生,要在同學面前給予正確的評價。激勵那些不怕苦,不怕累的學生,讓他們互相幫助、相互合作、積極參與、勇于挑戰(zhàn),完成所學內容。教師每一句鼓勵的話,一個簡單的手勢,一個贊許的眼神,都是一種鼓舞和激勵。不僅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一種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一種精神,一種態(tài)度,一種求知的渴望。
總之,只有重視了體育課中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實際需要出發(fā),運用適當?shù)捏w育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其中的主體作用才能保證心理教育充滿活力。使體育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健康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