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東升
(四川輕化工大學,四川 自貢 643000)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社會服務的重要傳播媒介。當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數量龐大,有一千多家[1]。不過編輯出版界傳統習慣是指的高校社科學報,一般沒有將高校主辦的專業(yè)性期刊納入在內[2]。無論是否將高校專業(yè)性期刊納入到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范疇內,她們都具有高校主辦的學術期刊的共同功能與使命。
從學科的分野與融合[3]來看,大多數高校社科學報屬于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不同刊物甚至其每期的欄目是多元、不固定的,就期刊之間的學科比較來說,并無明顯的差異。反過來看高校主辦的專業(yè)性期刊,基本上是在本學科大類載文,只是欄目在學科大類下進一步細分或者不分欄目。進入新時代,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fā)《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4],這與之前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具有緊密關系。因為一流期刊可以助推“雙一流”建設,而學科建設是“雙一流”建設的核心[5-6],同樣學科建設也應該是一流期刊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促進一流期刊建設尤其是所承載的學科建設,很有必要系統了解其信賴傳播現狀與效果[7-8]。一方面能夠給研究者及學科建設者提供重要參考;另一方面也可以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各利益相關主體提供有益的啟示。
目前,我國最受廣泛認可的核心期刊評價體系主要是南京大學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簡稱CSSCI)和北京大學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盡管由于評價方法的不同,得到的評價結果略有差別,但CSSCI 與中文核心收錄的法學期刊仍然存在高度重合的地方。
CSSCI(2019—2020 版)核心來源和擴展版來源期刊共收錄了37 種法學期刊,其中,CSSCI核心來源期刊收錄了24 種,CSSCI 擴展版來源期刊收錄了13 種。而中文核心(2017 版)收錄了28 種法學期刊??傮w上看,由高校主辦的占了絕大多數,少量由科研院所、學會等主辦。比較其中的異同可發(fā)現,CSSCI 核心來源和擴展版來源期刊共收錄的37 種法學期刊里全部囊括有中文核心收錄的28 種法學期刊。但是,有4 種法學中文核心期刊未被CSSCI 核心期刊收錄,而被CSSCI 擴展版來源期刊收錄。從嚴格的“核心”期刊角度來看,剔除CSSCI 擴展版來源期刊,而被CSSCI 核心來源期刊和中文核心同時收錄的“雙核心”法學期刊為24 種,這些期刊在學術影響力和傳播力方面具有相對更好的評價效應,也更能代表法學核心期刊的領先地位。再根據刊物的主辦單位是否為普通高等學校,又進一步篩選出15 種法學核心期刊為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即《中外法學》(北京大學)、《法學》(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法商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現代法學》(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清華法學》(清華大學)、《當代法學》(吉林大學)、《法制與社會發(fā)展》(吉林大學)、《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法學評論》(武漢大學)、《比較法研究》(中國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學報》(華東政法大學)、《行政法學研究》(中國政法大學)、《政法論叢》(山東政法學院)。
這些有代表性的法學核心期刊中,辦刊的宗旨、文化、理念乃至選題風格、用稿規(guī)范、裝幀設計、編排體例等異彩紛呈,呈現出各具風格的信賴傳播現狀與效果。因此,本文以編輯出版體制機制、學科影響力規(guī)律為切入點,通過個案研究法、文獻計量法、比較分析法進行觀察整理,考察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期刊信賴傳播現狀與效果。
了解法學核心期刊的編輯出版體制機制可以通過考察其編輯出版制度及其思想來入手。需要指出的是,法學核心期刊之所以能成為法學期刊乃至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行列的翹楚,通常建立了讀者、作者、編者等之間信賴利益關系[9]。這種關系維度和表現,既有顯性表現,也有隱形特征;既有穩(wěn)定性,也有不持續(xù)性;因此,需要盡可能多地挖掘整理有參考意義的資料和信息,包括一些有待提煉闡釋的支離破碎的信息。不過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擇其要者進行整理分析。
1.《中外法學》投稿基本要求
(1)選稿“恪守學術”和“注重學理”,拒絕實務操作指南性質的來稿和推介某部法律的一般性“普法教育”稿件。(2)2020年5月前通過郵箱投稿,5月后投稿需登錄網站進行網上投稿。網址:http://journal.pkulaw.cn。(3)采用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2.《中外法學》編輯出版基本概況
(1)雙月刊,具體出刊時間不明。(2)每期載文13 篇左右,總頁碼280 頁,平均每篇文章22頁左右。(3)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不收版面費。(4)網址:http://journal.pkulaw.cn,有該刊全文瀏覽、新聞報道、編輯工作介紹,由于網址為新建,對于選稿要求等方面的細節(jié)還未完善。其中全文瀏覽除了PDF 版本外,還可全文純文本直接瀏覽。(5)《中外法學》沒有專職編輯,由北京大學法學院的教師輪流擔任編輯。不主動約“名家”“大家”寫稿,鼓勵編輯參加各種學術會議、講座,開拓稿件獲取渠道。(6)從2012年起開始推出每年兩卷的英文期刊。(7)微信公眾號:pkuzwfx。
1.《法學》投稿基本要求
(1)稿件字數不低于1.8 萬字,以1.8 萬—2.5 萬字適宜。作者應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博士研究生學歷(含在讀博士生)。(2)投稿需登錄網站進行投稿。網址:http://faxuetougao.ecupl.edu.cn。(3)采用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2.《法學》編輯出版基本概況
(1)月刊,每月20日出刊。(2)每期載文13 篇左右,總頁碼192 頁,平均每篇文章15 頁左右。(3)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不收版面費。(4)微信公眾號:huazhengfaxue。
1.《法學家》投稿基本要求
(1)投稿需登錄網站進行投稿。網址:http://www.faxuejia.org.cn。(2)采用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2.《法學家》編輯出版基本概況
(1)雙月刊,逢單月出刊。(2)每期載文13 篇左右,總頁碼196 頁,平均每篇文章15 頁左右。(3)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不收版面費。(4)網址:http://www.faxuejia.org.cn,有該刊基本信息、投稿指南、全文PDF 下載、編輯部公告等內容。(5)自2012年起,《法學家》編輯出版英文版并在海外公開發(fā)行。(6)微信公眾號:faxuejiazz。
1.《法商研究》投稿基本要求
(1)2020年5月前通過郵箱投稿,5月后投稿需登錄網站進行投稿。網址:http://fsyj.cbpt.cnki.net。(2)采用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2.《法商研究》編輯出版基本概況
(1)雙月刊,逢單月15日出刊。(2)每期載文14 篇左右,總頁碼196 頁,平均每篇文章14頁左右。(3)網址:http://fsyj.cbpt.cnki.net,有該刊簡介、每期文章摘要等內容。由于該系統為中國知網所建設,不能免費瀏覽全文,全文瀏覽鏈接轉向知網頁面。但是,該刊微信公眾號可以免費瀏覽部分全文,并且還有相對網站更豐富的內容。(4)微信公眾號:fashangyanjiu。
1.《現代法學》投稿基本要求
(1)投稿需登錄網站進行投稿。網址:http://qks.swupl.edu.cn/xdfx/。(2)采用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2.《現代法學》編輯出版基本概況
(1)雙月刊,逢單月15日出刊。(2)每期載文14 篇左右,總頁碼209 頁,平均每篇文章15頁左右。(3)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不收版面費。(4)網址:http://qks.swupl.edu.cn/xdfx,有該刊簡介、投稿指南、全文瀏覽等內容。(5)《現代法學》基本沒有專職編輯,由青年博士、教授兼職擔任編輯。日常工作主要由林士平負責。(6)微信公眾號:xdfxbjb。
1.《法律科學》投稿基本要求
(1)從2019年11月起,不再接受兩名及兩名以上作者合著署名稿件的投稿,僅接受獨立作者署名投稿。期刊對投稿作者無學歷、職稱等條件限制。(2)投稿需登錄網站進行投稿。網址:https://flkx.nwupl.edu.cn。(3)采用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2.《法律科學》編輯出版基本概況
(1)雙月刊,逢單月10日出刊。(2)每期載文18 篇左右,總頁碼201 頁,平均每篇文章12頁左右。(3)網址:https://flkx.nwupl.edu.cn,有該刊投稿須知、期刊動態(tài)、期刊簡介等內容,未提供全文及摘要等瀏覽內容。
1.《清華法學》投稿基本要求
(1)該刊基本上為獨立作者署名。(2)投稿需登錄網站進行投稿。網址:https://qhfx.tsinghua.edu.cn。(3)采用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2.《清華法學》編輯出版基本概況
(1)雙月刊,逢單月15日出刊。(2)每期載文11 篇左右,總頁碼208 頁,平均每篇文章19頁左右。(3)該刊網址:https://qhfx.tsinghua.edu.cn,有該刊簡介、相關規(guī)范等內容,未提供全文及摘要等瀏覽內容。
1.《當代法學》投稿基本要求
(1)投稿需登錄網站進行投稿。網址:http://ddfx.paperonce.org。(2)采用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2.《當代法學》編輯出版基本概況
(1)雙月刊,逢單月10日出刊。(2)每期載文14 篇左右,總頁碼160 頁,平均每篇文章12頁左右。(3)網址:http://ddfx.paperonce.org,有該刊期刊簡介等內容,只有少量幾期全文下載內容,全文瀏覽上傳幾乎處于停滯狀態(tài)。
1.《法制與社會發(fā)展》投稿基本要求
(1)投稿需登錄網站進行投稿。網址:http://fzyshfz.paperonce.org。(2)采用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2.《法制與社會發(fā)展》編輯出版基本概況
(1)雙月刊,逢單月10日出刊。(2)每期載文13 篇左右,總頁碼224 頁,平均每篇文章17頁左右。(3)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不收版面費,給予稿酬。(4)網址:http://fzyshfz.paperonce.org,有該刊期刊簡介、投稿須知、注釋體例、全文下載等內容。(5)微信公眾號:fzyshfz。
1.《政法論壇》投稿基本要求
(1)稿件篇幅要求2 萬字左右為宜,選題意義重大或具備很強創(chuàng)新價值的,可適當放寬。(2)該刊作者基本上為獨立署名。(3)投稿需登錄該刊網站進行投稿。網址:http://zflt.cbpt.cnki.net/EditorDN/index.aspx?t=1。(4)采用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2.《政法論壇》編輯出版基本概況
(1)雙月刊,逢單月出刊。(2)每期載文14 篇左右,總頁碼191 頁,平均每篇文章14 頁左右。(3)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不收版面費,給予稿酬。(4)網址:http://zflt.cbpt.cnki.net,有該刊期刊介紹、主編絮語、投稿指南等內容。由于該網站為中國知網所建,未提供全文免費瀏覽內容。
1.《法學評論》投稿基本要求
(1)投稿需登錄該刊網站進行投稿。網址:http://fxpl.cbpt.cnki.net。(2)采用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2.《法學評論》編輯出版基本概況
(1)雙月刊,逢單月13日出刊。(2)每期載文16 篇左右,總頁碼196 頁,平均每篇文章12頁左右。(3)網址:http://fxpl.cbpt.cnki.net,有該刊期刊介紹、本刊動態(tài)、投稿指南等內容。由于該網站為中國知網所建,未提供全文免費瀏覽內容。
1.《比較法研究》投稿基本要求
(1)稿件要求1.5 萬—2.5 萬字為宜(含腳注和空格),選題有重大研究價值的不限篇幅。(2)投稿需登錄該刊網站進行投稿。網址:http://bjfy.cbpt.cnki.net。(3)該刊基本上要求作者獨立署名。(4)采用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2.《比較法研究》編輯出版基本概況
(1)雙月刊,逢單月出刊。(2)每期載文12 篇左右,總頁碼200 頁,平均每篇文章17 頁左右。(3)網址:http://bjfy.cbpt.cnki.net,有該刊期刊簡介、投稿須知、注釋體例等內容,該刊網站為中國知網所建,提供文章摘要瀏覽,但未提供全文免費下載。(4)該刊不收版面費和審稿費。
1.《華東政法大學學報》投稿基本要求
(1)稿件要求1.5 萬—2.5 萬字為宜(含腳注和空格),選題有重大研究價值的不限篇幅。(2)投稿需登錄該刊網站進行投稿。網址:http://journal.ecupl.edu.cn。(3)采用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2.《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編輯出版基本概況
(1)雙月刊,逢單月出刊。(2)每期載文15 篇左右,總頁碼192 頁,平均每篇文章13 頁左右。(3)不收版面費和審稿費。(4)微信公眾號:ECUPL-JOURNAL。
1.《行政法學研究》投稿基本要求
(1)文章篇幅以8 千字以上,最長不超過2.5 萬字。(2)基本上要求獨立署名。(3)實行網站投稿系統投稿:http://xzfx.chinajournal.net.cn。(4)采用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2.《行政法學研究》編輯出版基本概況
(1)雙月刊,逢單月15日出刊。(2)每期載文11 篇左右,總頁碼144 頁,平均每篇文章13頁左右。(3)網址:http://xzfx.chinajournal.net.cn,有期刊簡介、投稿須知、審稿制度等內容,未提供全文免費下載內容。(4)不收版面費,但也不支付稿酬。(5)微信公眾號:xzfxyj1993。
1.《政法論叢》投稿基本要求
郵箱投稿:sdzflc@163.com。
2.《政法論叢》編輯出版基本概況
(1)雙月刊,逢雙月10日出刊。(2)每期載文13 篇左右,總頁碼160 頁,平均每篇文章13頁左右。(3)網址:http://xbbjb.sdupsl.edu.cn,有期刊簡介、欄目介紹、投稿須知、近期目錄等內容,未提供全文免費下載內容。
法學核心期刊信賴傳播效果的另一個重要觀察視角即學科影響力現狀和效果[10-11]。本部分以中國引文數據庫(中國知網)為檢索平臺工具和數據來源,設置2019年為統計年,檢索整理高校主辦的各法學核心期刊2017—2018年出版文獻的學科發(fā)文量(前8 位)、被引頻次排序(前5 位)[12],以觀察分析其學科影響力規(guī)律。
《中外法學》的發(fā)文學科方向側重為:法理、法史(52),民商法(36),刑法(29),訴訟法與司法制度(29),憲法(17),經濟法(17),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1),國際法(3);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為:民商法(755),法理、法史(452),刑法(440),訴訟法與司法制度(377),經濟法(286),可見《中外法學》在民商法學科方向取得的影響力更為突出。
《法學》的發(fā)文學科方向側重為:法理、法史(98),經濟法(69),民商法(69),刑法(54),訴訟法與司法制度(51),行政法及地方法制(44),國際法(21),憲法(17);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為:民商法(820),刑法(616),經濟法(567),行政法及地方法制(521),訴訟法與司法制度(374),可見《法學》在民商法、刑法學科方向取得的影響力更為突出。
《法學家》的發(fā)文學科方向側重為:民商法(52),法理、法史(35),訴訟法與司法制度(34),刑法(25),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4),經濟法(13),憲法(7),國際法(2);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為:民商法(483),刑法(300),訴訟法與司法制度(288),經濟法(233),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94),可見《法學家》在刑法、經濟法學科方向取得的影響力更為突出。
《法商研究》的發(fā)文學科方向側重為:民商法(44),刑法(38),訴訟法與司法制度(37),經濟法(33),法理、法史(33),行政法及地方法制(27),國際法(21),憲法(8);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為:民商法(347),訴訟法與司法制度(305),刑法(289),經濟法(258),行政法及地方法制(204),可見《法商研究》呈現學科發(fā)文量越多其被引頻次也相應越高的一般規(guī)律。
《現代法學》的發(fā)文學科方向側重為:民商法(44),訴訟法與司法制度(26),經濟法(25),刑法(22),法理、法史(21),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7),國際法(17),憲法(5);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為:民商法(401),刑法(205),經濟法(188),訴訟法與司法制度(173),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54),可見《現代法學》在刑法學科方向取得的影響力更為突出。
《法律科學》的發(fā)文學科方向側重為:民商法(58),法理、法史(48),訴訟法與司法制度(43),刑法(37),經濟法(20),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7),憲法(12),國際法(11);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為:民商法(1346),刑法(409),訴訟法與司法制度(312),經濟法(294),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84),可見《法律科學》呈現學科發(fā)文量越多其被引頻次也相應越高的一般規(guī)律。
《清華法學》的發(fā)文學科方向側重為:法理、法史(43),民商法(41),經濟法(22),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6),訴訟法與司法制度(15),刑法(13),國際法(9),環(huán)境科學與資源利用(5);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為:民商法(543),法理、法史(205),經濟法(147),訴訟法與司法制度(144),刑法(110),可見《清華法學》在民商法學科方向取得的影響力更為突出。
《當代法學》的發(fā)文學科方向側重為:訴訟法與司法制度(56),民商法(30),國際法(24),行政法及地方法制(22),法理、法史(22),刑法(15),經濟法(12),憲法(8);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為:訴訟法與司法制度(648),民商法(248),行政法及地方法制(213),經濟法(104),刑法(97),可見《當代法學》在法理、法史以及國際法法學科方向取得的影響力欠佳,尤其是法理、法史學科方向未進入被引前五位。
《法制與社會發(fā)展》的發(fā)文學科方向側重為:法理、法史(88),訴訟法與司法制度(39),民商法(19),憲法(11),行政法及地方法制(9),刑法(7),經濟法(6),高等教育(5);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為:法理、法史(255),訴訟法與司法制度(194),民商法(131),刑法(52),憲法(40),可見《法制與社會發(fā)展》在刑法學科方向取得的影響力更為突出。
《政法論壇》的發(fā)文學科方向側重為:訴訟法與司法制度(48),法理、法史(47),刑法(26),民商法(26),經濟法(22),國際法(19),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1),憲法(10);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為:訴訟法與司法制度(567),民商法(213),經濟法(171),刑法(162),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15),可見《政法論壇》在民商法、經濟法學科方向取得的影響力更為突出。
《法學評論》的發(fā)文學科方向側重為:法理、法史(41),民商法(37),行政法及地方法制(32),刑法(31),訴訟法與司法制度(28),憲法(26),經濟法(23),國際法(16);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為:刑法(502),民商法(346),行政法及地方法制(329),憲法(288),訴訟法與司法制度(239),可見《法學評論》在刑法、憲法學科方向取得的影響力更為突出。
《比較法研究》的發(fā)文學科方向側重為:法理、法史(60),民商法(49),訴訟法與司法制度(27),刑法(19),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5),經濟法(13),國際法(7),憲法(6);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為:民商法(520),訴訟法與司法制度(212),法理、法史(201),經濟法(193),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83),可見《比較法研究》在民商法學科方向取得的影響力更為突出。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的發(fā)文學科方向側重為:法理、法史(63),民商法(44),訴訟法與司法制度(35),行政法及地方法制(31),刑法(22),憲法(16),經濟法(11),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4);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為:行政法及地方法制(329),法理、法史(268),民商法(261),訴訟法與司法制度(225),刑法(220),可見《華東政法大學學報》在行政法及地方法制學科方向取得的影響力更為突出。
《行政法學研究》 的發(fā)文學科方向側重為: 行政法及地方法制(75),訴訟法與司法制度(51),法理、法史(29),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10),經濟法(6),憲法(5),民商法(4),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3);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為:訴訟法與司法制度(505),行政法及地方法制(476),法理、法史(125),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108),經濟法(49),可見《行政法學研究》呈現學科發(fā)文量越多其被引頻次相應越高的一般規(guī)律。
《政法論叢》的發(fā)文學科方向側重為:法理、法史(36),訴訟法與司法制度(32),行政法及地方法制(31),經濟法(28),民商法(22),刑法(20),國際法(19),環(huán)境科學與資源利用(9);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為: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89),訴訟法與司法制度(132),經濟法(129),民商法(125),法理、法史(98),可見《政法論叢》在行政法及地方法制學科方向取得的影響力更為突出。
大多數法學核心期刊編輯部雖然建立了官方網站,但存在信息披露不夠透明的情況:第一,關于選稿的風格、偏好和用稿標準,很多期刊語焉不詳,主要強調普遍公知公識的學術規(guī)范要求。除了學術質量以外,事實上大多數期刊都有自己獨特的選稿風格和偏好,并不是只看學術質量。第二,關于投稿的方法介紹的不夠具體、準確。一些期刊到底采用電子郵箱投稿還是網站在線系統投稿,介紹的不夠明確。
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會造成研究寫作與編輯出版之間橋梁的阻滯或中斷,會讓作者走很多不必要的彎路,造成重復勞動和時間浪費。具有權威性的學術期刊評價機構可以率先在學術期刊評價中創(chuàng)設若干評價指標,要求期刊編輯部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待時機成熟和條件具備時,還可以考慮在編輯出版行政管理層面作進一步的要求和規(guī)定。
第一,編輯部雖然建設了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但不少網站版塊內容形同虛設、疏于維護、內容上傳工作嚴重滯后,不能給讀者及時全面地傳達其編輯出版思想。第二,網絡化建設不夠科學合理,一些期刊選擇了帶有商業(yè)性質的第三方服務公司幫助制作網站,結果造成一般不提供全文免費瀏覽,影響了讀者快速閱讀文章內容的體驗。
大部分法學核心期刊編輯部都建立了在線投稿系統,要求通過網上投稿系統進行投稿、審稿,只有少部分仍保留了電子郵箱投稿方式。大部分期刊編輯部都建立了微信公眾號,盡管不少期刊編輯部對其管理比較簡略。
現今網絡信息時代,學術交流需要更加方便快捷,期刊編輯出版單位不能只重視搭建平臺而疏于持續(xù)性投入建設,如果不引起充分重視,會在日趨激烈的期刊競爭中,逐步失去評價先機,失去核心期刊領先優(yōu)勢。
一些主要由知名法學院系主辦的期刊,專職編輯很少,而主要采取兩種編輯模式:一種是該校的教師兼職編輯,一種可能包含有學生在內的兼職編輯,其中還存在兼職編輯規(guī)模較為龐大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期刊編輯的專業(yè)化、精細化、資源集約化;另一方面反映了名校依托強大的學科實力而表現出來的人才培養(yǎng)自信和實力自信。
很多法學核心期刊編輯部通過明示或委婉方式,表達了作者署名獨立化的要求。在他們看來,通過這種舉措,既可以減少不當署名的學術不端,還可以促進法學研究的原創(chuàng)性。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法學研究是高度依賴于人的經驗和邏輯推理的學科。
法學核心期刊普遍存在增加篇幅、減少發(fā)文量的趨勢,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科研管理和學術評價趨向厚文增質,力推精品力作、代表作;二是學術規(guī)范的要求愈加嚴謹,促使有水分文章的減少,有質量有內涵的文章增多;三是有利于編輯有更充裕的時間精工細作,提升文章的學術質量和編校質量;四是學術期刊評價影響因子的指揮棒作用,適當減少發(fā)文量,可在技術層面上提升期刊的影響因子。
法學核心期刊專職編輯大多數從事法學教學科研,走的是教師序列職稱,還有很多法學核心期刊是兼職編輯,因此,很少有編輯進行編輯出版學方面的研究。而如何從科學合理的期刊評價、編輯出版科學規(guī)律角度研究期刊非常重要。實際上,編輯出版學有自己的科學理論和方法,將其優(yōu)勢充分運用到期刊辦刊實踐中,可以找到更適合本刊物風格和特點的辦刊方法。
民商法、訴訟法與司法制度、經濟法等學科方向是大多數法學核心期刊發(fā)文的主要學科[13],一方面是由于法學具有較強的應用性的特點,另一方面是有更多現實意義的、關系日常生活的選題,容易引起作者關注和研究的興趣。
作為法學研究基礎學科方向的法理、法史和憲法,相對于法學熱門學科方向來說,傳播力不夠顯著,但一些老牌法學核心期刊或者有較高學術聲譽的編輯出版人在盡力扶持其發(fā)展,這一方面彰顯了這些期刊或編輯出版人的學術自信、核心地位自信,另一方面體現了期刊或編輯出版人對公平、正義的法學精神的追求。
一些法學核心期刊刊發(fā)了一些相對不是很熱門的學科方向的文章,卻取得了不錯的引用率,探尋其中的原因,包括該期刊主辦單位擁有優(yōu)勢學科或擁有知名的法學專家學者,所刊發(fā)的文章有一定的名刊名篇示范效應。
環(huán)境科學與資源利用等貼近社會現實需求的交叉、新興學科方向的論文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反映了法學人及其編輯出版人能夠積極適應國家和社會的現實需求、戰(zhàn)略發(fā)展需要,努力跟蹤理論與實踐的前沿,取得了較好的學術傳播效果。
刊發(fā)主題領域比較集中的法學核心期刊呈現發(fā)文量越多被引頻次也越高的規(guī)律,主要存在于:一是專業(yè)性法學核心期刊刊發(fā)的專業(yè)性文章在該領域有資源優(yōu)勢、話語權優(yōu)勢;二是期刊長期集中于某幾個領域選文刊文,發(fā)文主題比較集中,因而在學科領域積累了較高的學術人氣,產生了積極的學術反響。
不少法學核心期刊存在刊發(fā)主題領域比較分散的情況,刊發(fā)學科方向涵蓋很多交叉學科方向,很多文章出現了發(fā)文量越多而所取得的學術引證率未必高的情況,而應用性強的學科方向被引頻次反而更突出。這種現象的存在,也能解釋刊發(fā)主題領域分散,而核心期刊地位依然能夠維持的原因。
根據對法學核心期刊的編輯出版體制機制、學科影響力規(guī)律的分析,涉及理念、行為、制度的橫向與縱向比較,可以發(fā)現一般規(guī)律與特殊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就整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期刊體系的共性而言,具有普遍的借鑒與啟發(fā)意義。研究結果表明,信賴利益關系和結構發(fā)揮著顯著而深刻的作用,大多數期刊在信賴利益關系的不同維度上付出了極大的艱辛和努力,形成了異彩紛呈的編輯出版思想[14-15]。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要打造好互信互利、合作共贏的信賴利益關系,切實服務于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社會服務,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反思和完善辦刊理念、行為與制度。惟其如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期刊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才能持續(xù)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完成所承載的功能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