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子
光芒自帶體系
一匹馬得知不是自我
而是一種角色站在這兒
系在斷墻上的韁繩知道河流是如何停滯不前的
時間發(fā)動汗液的征伐
從棕紅色皮毛的等待中擠出虛詞
你大可不必當真
眼前必須轉移到腦后面才能領會更多
但眼前就夠了
如同四只蹄子捺在灰色的水泥地上不留痕跡
馬蹄鐵在空中閃耀
飛燕口銜一枚鐵釘追趕小道消息的縫隙
虛詞已經(jīng)耗盡一生
盡管田野上的蒿草和露珠不會贊同
以人為馬的城市
韁繩在轉手的買賣中
噓——
帶汗珠的陽光步伐一點都不亂
就像剛剛起床的少年
而你只看到襁褓中變老的自己
你,你還沒有好好使用過你的身體。
(選自本刊2020年第六期“首推詩人”欄目)
倪志娟品讀:
詩歌第一節(jié),“體系”與“韁繩”對應,后者使前者脫離了抽象性,還原成一個實詞,指向身體及身體上的羈絆,同時使光芒也變得具體,落實到一匹馬。詩人由此開啟的是從虛詞向實詞、從無形之物向有形之物的轉換。
但這種轉換輕易就被否定了:“一匹馬得知不是自我/而是一種角色站在這兒”,馬本是實體,在這首詩中卻無法被實體化,角色一詞意味著它依然是虛擬的。斷墻與停滯的河流設置了空間的盡頭,下一節(jié)出現(xiàn)的時間亦沒有向外延伸。
馬扮演的是我們的角色嗎?讀者會這樣問,并作出肯定回答。我們汲汲經(jīng)營的一生,成就的或許是這樣一種不真實的幻象,不留痕跡,攜帶小道消息的縫隙,它不是我們的自我,但我們又如何抵達一種真實?
詩歌的結尾寫到了宿命,哪怕回到少年、襁褓,也無法避免在某種虛擬的角色中變老。我們的身體,如此珍貴,卻是被棄用之物。
這首詩有趣在于以實寫虛,詩人調動實詞建構一個馬的幻象。多個指向攫取或建構關系的詞,比如“體系”“韁繩”“征伐”“捺在”“鐵釘”等,因為面對的是虛詞一樣的馬,反而有一種徒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