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權力腐敗根源的探討

2018-04-01 19:57:59
社科縱橫 2018年5期
關鍵詞:剝削階級根源行使

游 岸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102488)

當前中國正進行著十分必要的反腐斗爭,根據黨政文件通告及各類媒體報道顯示,從中央到地方已有相當數目的涉腐官員落馬,腐敗現象得以有效遏制,反腐成效逐漸顯現,反腐機制逐漸成熟定型。以實際行動體現對腐敗現象的零容忍,這是對廣大人民群眾反腐訴求的正面回答,是對社會主義法治和公正的推進,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不忘初心、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決心和毅力。反腐斗爭是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的重大工程。反腐不但要治標,更要治本。所謂治本,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圍繞治本這個終極目標,首要在于認準腐敗的根源。鑒于前人的研究盡管為認識腐敗根源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參考,但對于腐敗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依然沒有形成定論,本文將由表及里,力求認清腐敗的根源。

一、權力本身不是腐敗的根源,但腐敗是對權力所有者意志的違背

從權力腐敗行為的一般表現上看,其共同模式在于憑借所掌握的權力,為本人或利益相關人謀取非法利益。據此,很多學者將權力腐敗簡要地定義為“以權謀私”,并由此認為權力是導致腐敗的根源。然而,在此邏輯上作進一步推敲,便可發(fā)現存在著明顯的不準確之處。因為“以權謀私”和“權力腐敗”并不能夠完全劃等號,譬如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權力不但高度歸屬于君主,而且可以世襲,權力明顯體現為“私人所有”,君主自身的“以權謀私”不可能被稱為腐敗。同樣,在資本主義社會,公共權力產生于資本主義經濟基礎,被資產階級占有,具有維護資本主義社會永續(xù)運轉的特殊職能。在這樣的權力維護下,資產階級作為一個整體,能夠長期剝削無產階級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如此明顯的“以權謀私”,即通過資產階級掌控的政府運用公共權力,為資產階級謀取只屬于這個階級的特殊利益,也不可能被指為腐敗。所以,不能不顧社會政治歷史背景一概而論地用“以權謀私”來定義權力腐敗。譬如在封建社會,權力腐敗往往發(fā)生于由君主授予實權的官員,體現為“食君之祿”非但不能安守本分“忠君之事”,反而把當官做為發(fā)財的手段;至于資本主義社會,權力腐敗也同樣表現為經過選任就職的官員(其實質是資產階級代理人)為圖私利參與了錢權交易,侵犯了資本主義制度內的公平、正義、法治等價值訴求,造成其個人利益與資產階級整體利益的背離。就此,如給權力腐敗進行更準確的定義,則可提出:權力腐敗是權力的所有者和行使者相分離的情況下,權力行使者憑借對權力的實際掌控,違背權力所有者意志并對權力所有者利益構成損害的非法營私行為。

不帶偏見地審視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人們都很清楚,權力腐敗現象作為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之后一切社會的頑疾,并沒有在以往歷史進程中表現出逐漸消亡的跡象。對于這種令世人不齒,其危害罄竹難書的社會頑疾,有學者認為,權力腐敗屬于權力行使中的非正常異變現象,其根源在于權力本身,認為正是由于權力專制性與可謀利性誘使了腐敗行為。在此基礎上,有人提出只有通過不斷消滅權力本身才能徹底消除腐敗。這個邏輯看似有理,但是當人們就權力本質進行考察,便不難發(fā)現其致命缺陷。事實上,權力不過是對人與人之間某些具體社會關系的抽象反應,權力更多地反應出其所有者、行使者與權力行使對象在社會關系中的分工和地位。權力的運行則具體表現為在生產過程、交往過程中權力所有者和行使者所具有的對客體實施的關于計劃、組織、協(xié)調、分配、交換、使用、評價等等行為的支配力和影響力。權力是對以上現實關系的抽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權力的行使日趨專業(yè)化、分散化,因此造成權力行使與權力所有的分離。盡管如此,權力行使主體之所以獲得權力行使的職權,根本上在于得到權力所有者的賦權,以及必須符合權力所有者的利益訴求,否則就存在不合法性。從權力所有者獲得權力、權力行使者被賦予權力以及行使權力等一切權力相關的活動中,權力只能作為工具性的客體。因此,如果把抽象的權力看作導致權力行使者發(fā)生腐敗行為的根源,那只是唯心的想象,是在權力腐敗根源的認識上所出現的方向性錯誤。實事求是地說,權力的系統(tǒng)化和廣泛存在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結果。隨著人類文明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社會的內在關系變得更加紛繁復雜,通過對權力體系改造——新職能的設立和舊職能的淘汰——權力體系的新陳代謝,由簡單到復雜,由“無為”到“有為”從而維持社會整體有序運轉是歷史的必然。尤其是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權力體系的精細化及其內部要素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完全可以和任何高度精密的機器媲美;體現在認識層面,到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圍繞權力而展開研究的法學、哲學等著作也更顯得汗牛充棟、數不勝數。因此,權力是不可能被消滅的,即使是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社會的有序運行也同樣需要權力來保障和推動。如果把腐敗的根源歸結于權力本身無疑是會導致“因噎廢食”的糊涂認識。

當然,這里反對把腐敗的根源歸結于權力,并不就等于說腐敗與權力沒有絲毫關系。恰恰相反,腐敗與權力的關系太密切了,但兩者不是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而是行為和行為的條件之間的關系。沒有權力,權力腐敗的行為人便不可能從事腐敗的行為,權力在腐敗行為中是被當做了謀私的工具來使用。權力可不可以被用來謀私,通過前面的論述就已經說明,權力被用來為特定的個人或集團服務有其必然性,但決定權僅在于權力所有者。在權力所有者和行使者相分離的情況下,權力行使者對權力的運用,應當在權力所有者許可的范圍內進行,并且不應當對權力所有者的利益構成侵犯。腐敗行為之所以于法于理不被容于社會,乃是因為這種行為不但不是為權力所有者謀利益,更會對權力所有者的利益構成直接的或間接的,顯在的或潛在的侵犯。

二、權力腐敗不可歸結于抽象的人性,應當在人的社會關系中去尋找根源

權力本身不是腐敗的根源,它也并不能主動作惡,真正能從事腐敗行為的只能是權力的行使人。人是行為的主體,因此,通過研究“人”,來尋找腐敗的根源,與“權力根源論”相比,可以說是同樣引人關注的重要探討方向。的確,“人”是這個世界上最特殊、最值得研究的對象,具有自覺的主觀行為能力,能夠在行為產生之前有意識地選擇“為”或者“不為”。那么作為權力行使者,是什么原因支配著他們去選擇從事權力腐敗的行為呢?較多的觀點,把腐敗行為歸結于“人性的自私本性”,認為是人的自私本性導致了腐敗。“人性自私導致腐敗”,就腐敗行為而言其邏輯解釋力不可否認。這種解釋力體現在:既有傳統(tǒng)哲學的“人性論”作統(tǒng)攝,又有經濟學上“經濟人假設”為支撐,也有來自于生物學上的生存需要為實證,當然還有腐敗官員在其“懺悔錄”中頻頻出現的“自私”、“貪念”等等歸因。所以,不少學者都傾向于將腐敗的根源歸結于“人的自私本性”。

然而,仔細推敲,以“人性自私”來解釋腐敗也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一,就“人性論”來說,關于人本性的學說,除了以自私為核心理念的“性惡論”,還有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或者是向善的“性善論”,以及“性無善惡論”。這些觀點的爭鳴,從古至今究竟孰是孰非還尚無定論。第二,就“經濟人假設”而言,該假設是由西方古典經濟學提出的,以經濟人假設為前提,西方經濟學才得以成立。“經濟人假設”認為人的任何行為都是以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但是其之所以被稱之為“假設”,那即是因為其不但不能被全部事實所證實,反而可能被某些事實而證偽的。比如,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利他行為,舍身取義的行為等等。因此,單就“經濟人假設”作為西方經濟學的重要前提而言,具有其學理意義,可如果用于解釋一切人類行為就顯得極為局限了。至于一些引自生物學的解釋,更類似于生搬硬套,把人作為生物體的需要與社會領域內的“自私”簡單地連接起來。當然,就人的需要而論,馬克思主義也承認其“天然的必然性”。但是人的需要,并不只有單一的生物性需要,人的需要既有生理方面也有心理方面,既有生存需要,也有發(fā)展的需要,還有“向外”追求完全無私的自我實現。由此可見,用人性論來解釋腐敗的根源,是不夠準確的。俗語講“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非要認定腐敗就是由于人所固有的自私的本性,那就必然等同于宣告腐敗是不能被鏟除的,于是乎腐敗也就獲得了永久存在的合理性。這顯得何其荒謬!

那么,怎么做到既從主體的方面去探討腐敗的根源,又避免陷入抽象人性論的不準確解釋呢?這便需要把腐敗行為的主體,放到與動物性相區(qū)別的人的本質中去理解。馬克思曾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1](P56)現實地看,權力腐敗行為人,之所以必然受到撤職、剝奪個人自由等處罰,在于其腐敗行為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不能被法律法規(guī)和道德準則所確定的社會秩序所容納,需要從一定程度上將這種非法的、不合規(guī)的關系消滅。而這種消滅的目的在于避免權力腐敗對經由法律法規(guī)和道德準則所認可的社會關系構成破壞。權力腐敗行為人,之所以會被貼上腐敗的標簽,基于人的本質視角,不難發(fā)現:正是因為某些重要社會關系的運轉失序或負面熏染,使權力行為人產生了腐敗的心理動機和行為表現??梢詮倪@三方面關系來理解腐敗的發(fā)生:

一是權力行使者與權力所有人的賦權關系。這類關系來源于權力所有者在信任基礎上對權力行使者的賦權,以及權力行使者對權力所有者的承諾。

二是權力行使者與權力行使對象之間的關系。這類關系主要體現為權力行使主體對權力行使對象的各種支配、控制或許可;也包括權力行使對象對權力行使主體的被管轄和申請許可關系。這種關系具有最明顯的利益蘊含。

三是權力行使者與各種非權力直接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這類關系中,權力行使者與更為廣泛的社會因素之間發(fā)生著永不間斷的物質交換、信息交換、利益交換(顯在的或潛在的交換)。

在上述關系中,第一類關系是最為簡單、明確的關系,也是權力行使者身份的來源,但由于在權力運行過程中權力所有者和行使者的相互分離,如果權力所有者不能有效監(jiān)督權力行使者,而權力行使者又不能隨時注意自己的身份,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便往往會把自身當做權力的所有者,從而在權力行使過程中變得專斷、任性,甚而憑借權勢為所欲為,這樣一來權力行使者與所有者之間的關系便不免發(fā)生異變,背叛也由此產生。第二類關系是權力行使的空間,也是權力發(fā)揮其正當職能的場所。由于權力具有強制性、權威性等特性,其行使必然對行使對象帶來或正或負的影響。而這過程中權力的行使,必然由于權力行使者天然擁有的自由裁量,因此這類關系便成為了權力行使者直接面對利益誘惑的場域,也是權力尋租、貪污挪用、買官賣官等等腐敗行為的生長空間。第三類關系是最為復雜的,有的概括為“文化”,但“文化”也不足以反映其特質。這類關系中權力行使者的家族成員、朋友、師生乃至于全部與權力非直接相關的人際關系都包括在內;與權力行使者生存發(fā)展直接相關的全部現有物質環(huán)境也包括在內;除此之外,更還包括權力行使者或耳濡目染或直接投身其間的世俗習慣、價值觀念和道德氛圍等等。第三類關系伴隨著權力行使者的整個人生過程,涵蓋著責任義務關系、利益互動關系、人情關系、社會評價關系等等,并形成了龐雜交錯的關系體系,為權力行使者提供著生存條件、歸屬感、肯定性評價和心理享受的滿足,對權力行使者的行為選擇構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并作為形成其人格的現實土壤,尤其在腐敗行為發(fā)生之前,就給腐敗行為人帶來難以察覺的深遠影響。

論及至此,關于腐敗的根源似乎具有了“關系決定論”的味道,但也并不完全如此。必須指出,人和各外在因素之間的關系具有互動性。就整個社會而言,建立在人與人關系基礎上的社會關系結構的確是一種強大的客觀存在,但更是由過去的人和現在的人共同實踐活動的結果。就個體的人而言,除了不能選擇自己的血緣關系等先天關系之外,但是在產生自我意識之后,便具有了行為選擇和是非判斷的能力,也能夠根據自身需要通過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創(chuàng)造和改變圍繞自身的社會關系。因此,當把歸因焦點投放到具體的腐敗行為人的社會關系上,不難看到:一方面既有個體為滿足自身需要,經過權衡風險和收益,而在主觀考慮和客觀實踐上,最終選擇背離、破壞個人與外在世界正當的利益關系,從而建立起不正當的社會關系;另一方面也表現為,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互動中,受制度、文化和價值觀的誘導、誤導,從而接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觀念,以貪污受賄來獲得奢靡的生活,以斂財數量來衡量自身價值,或者受制于不健康的官場風氣和官場人際,“與之俱黑”、“欲罷不能”。

城南污水廠工程建設過程中,按中石化QHSE進行管理,工程項目部要求參建各方的各級管理人員更加注重群體因素和個體因素在安全生產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將這種認識傳達到每一個具體行為人,落實到具體組織管理中,力爭全員主動做好制度與安全、效益與安全的平衡與控制,真正增強全員主動安全意識。

三、剝削制度和剝削觀念是權力腐敗的根源所在

在上述論證中,已經很明確地闡述了腐敗行為對于權力所有者和權力行使者之間關系的破壞,也指出了腐敗行為建立于行為人與社會互動關系基礎上的生成邏輯。但是僅僅提出從抽象的社會關系互動角度去挖掘腐敗的根源,還顯得過于寬泛。因為,作為腐敗行為的根源,應當具有“本原”屬性,即有此本原便能生發(fā)出導致腐敗行為的內因和外因。而這本原,必定是能成為歷史上一切腐敗行為的“源頭”,具有高度穩(wěn)定性的核心關系。歷史唯物主義地講,社會關系的核心是人與生產資料之間的關系——所有制關系。所有制關系產生于人們長期的社會經濟實踐過程,涉及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占有和分配,既隨著人類社會形態(tài)變遷而發(fā)展,但在具體的歷史階段又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已出現過兩種對立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和私有制,在漫長的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中,剝削制度和剝削觀念便是產生權力腐敗的根源。

在人類社會上百萬年的歷史中,原始社會階段經歷了最長的時間區(qū)間,同時也是最缺少權力腐敗的時期。眾所周知,原始社會在所有制上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必須共同勞動,以及對勞動產品共同分配。生產工具是根據勞動(獲取食物)的直接需要而生產的,個人使用的工具大多是根據個體使用習慣生產的,生產工具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其用處也只在于為獲取共同的勞動產品而服務;在勞動產品方面(主要是食物),由于產品的數量本來就不多,為保證社會的存續(xù),消費品只能根據人的生理需要進行分配,在消費之后就無從剩余。在那個時期,作為權力行使者的氏族、部落首領,或者議事會等權力機構的成員,既沒有可供他們腐敗的物質條件,又由于原始公有制決定的共同生活的普遍存在,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可以明確地說,在原始社會階段絕大部分時間里是不可能存在權力腐敗現象的。權力腐敗是自原始社會末期,在物質資料私人占有的關系出現之后才產生的特殊現象。

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以小規(guī)模的家庭為單位的生產便能夠滿足其成員的基本需要,勞動產品出現了剩余。在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組織形式下,勞動產品由社會共同占有開始轉向家庭式的私有。私有化的生產決定了私有觀念的產生。私有觀念進一步促使人們?yōu)樨S富自身的物質積累而努力。至于掌握部落權力的一些成員,也逐漸在私有觀念的作用下,開始進行私人占有公共物質行為,例如在祭祀活動之后,將食物等祭品據為己有;在對外戰(zhàn)爭之后獨占戰(zhàn)利品;在組織共同勞動之后,為自己或利益相關者謀取更多的分配。這就是腐敗的雛形。至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商品交換關系的擴大,貨幣的出現之后權力行使者便以權力腐敗的方式來占有更多的貨幣,這其實是在國家出現之后才大量發(fā)生的現象?!皣摇笔请A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也可以說是私有制的產物。因為私有制和私有觀念導致了物質資料占有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構成一部分人剝削、壓迫、統(tǒng)治另一部分人的條件,這正是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的分界。當剝削制度帶來的不平等引發(fā)對抗,致使階級矛盾不可調和,剝削階級便憑借暴力來迫使社會接受,而國家便隨之產生了。國家是有組織的暴力體系,剝削階級成為了統(tǒng)治階級,即權力所有者,其代表具有運用國家暴力來維護階級利益的權力??傊瑖耶a生于私有制的經濟基礎,以剝削制度和觀念來鞏固,這使得原始社會末期的腐敗雛形具有了進一步發(fā)展演化的條件。剝削階級統(tǒng)治的國家制度是產生權力腐敗的最大溫床。

國家誕生之后,權力是在國家職能的發(fā)揮中體現其意義的。如果把國家比作精密的機器,那么權力則是推動國家運轉和調節(jié)各部門之間關系的動力。盡管國家的建立是為維護剝削階級的利益,但這個階級的每個成員畢竟不可能全都參與到權力的行使中去,因此統(tǒng)治的權力——國家權力——是由任命的各級官員來行使。無論這些受任命的官員原本的身份如何,一旦進入國家權力體系之日起,便明確具有了剝削階級成員的身份。按邏輯說來,這些人在社會中面臨的最大矛盾,只可能是作為剝削階級成員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矛盾,但在權力行使者隊伍中為什么偏偏存在著背離權力意志的以權謀私行為呢?例如中國古代的貪贓枉法,又如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權力尋租,哪一件腐敗行為不是對剝削階級自身所制定的社會規(guī)范的違背呢?拋開各種感恩清官、咒罵貪官的臺詞,誰都不得不承認,在從奴隸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私有制社會形態(tài)中,在統(tǒng)治階級內部始終存在著既反腐敗,又搞腐敗的矛盾現象。而且善搞腐敗的“貪官”,甚至于比不搞腐敗的“清官”會更得勢。再此,如果還抱著一些人主張的權力本身或者“人的自私性”為腐敗根源,那就毫無說服力了,因為權力再能致人腐敗,不至于權力會反對自身吧,而腐敗實在可以帶來政權的瓦解;人性再自私,不至于不顧性命地違背社會規(guī)范吧,事實上因腐敗而招致殺身之禍的現象卻古今中外不勝枚舉。所以,一切還是得從剝削制度及其觀念的角度來解釋。

在剝削階級統(tǒng)治的國家,國家存在的意義在于實現和維護剝削階級的利益,這種利益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之上的。國家權力的行使是對作為權力所有者的剝削階級自身意志,尤其是利益訴求的實際體現。就整個剝削階級而言,他們更注重的是權力行使者能否按剝削階級意志行使階級統(tǒng)治的職能,能否為統(tǒng)治階級獲取更多的利益而服務。從根本上說,權力行使者與整個剝削階級具有的行為交匯點,在于共同對被剝削階級進行壓榨和統(tǒng)治,對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財富進行剝奪和占有。權力行使者只要還能發(fā)揮維護本階級利益、統(tǒng)治和壓迫被剝削階級并使之無法反抗,那么權力行使者的個人貪腐行為就完全可能被最高統(tǒng)治者乃至于整個統(tǒng)治階級所暫時容忍。權力腐敗不過是權力行使者想在對被剝削階級的壓榨統(tǒng)治中多分一杯羹,大多數情況下治理貪腐的常態(tài)舉措更像是防止剝削階級內部的分贓不均,除非因分賬不均導致劇烈的內部政治斗爭,或者權力行使者的貪腐行為引起極大民憤,民怨四起甚至發(fā)生革命起義,此時由于形勢嚴重影響到整個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腐敗現象才會得到加緊治理和懲治。因此這里存在著一個適用辯證法來總結的關系,即剝削制度下的權力所有者和權力行使者基于對勞動人民進行剝削而構成了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以此推論,圍繞權力腐敗行為人相關的各種違背剝削階級內部規(guī)范的不正常利益關系以及相互的支持、牽連與制約,乃至官場腐敗集團、利益輸送鏈條的形成都在于權力行使者憑借權力,為其私利而參與到剝削收益的分配。

四、消滅剝削制度和觀念,建立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是消除權力腐敗的治本之道

由于腐敗破壞的社會公平,加重了被剝削階級的負擔,在任何社會,居人口大多數的勞動者都是對腐敗最為痛恨的,但是他們往往對懲治腐敗無能為力,因為權力不在他們手中,國家制度在于維護剝削階級的利益。而就整個剝削統(tǒng)治階級而言,其權力行使者搞腐敗是常態(tài),反腐敗是為階級長遠利益的打算,并形成了“腐敗——反對腐敗——腐敗”的循環(huán),正是由于剝削制度和觀念的存在,權力腐敗才獲得了長期存在的基礎。那么權力腐敗到什么時候才會消失呢?或者鑒于勞動人民對腐敗的痛恨,那么消除腐敗現象的的治本之道是什么呢?首先,不可能讓社會回到人類剛誕生沒有腐敗的原始社會,因為原始社會畢竟是生產力極為低下,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極低的社會,而且個人意志不獨立,存在著與集體意志完全融合的特點,所以在人類物質文明已經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且觀念多元化的情況下,再要去回到原始社會的狀態(tài)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人能接受的。因此,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在經歷了幾千年剝削制度統(tǒng)治的社會歷史之后,作為辯證否定規(guī)律在人類歷史是體現,即建立于高度發(fā)達的生產力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制度,將徹底取代過去一切的剝削制度,并徹底終結階級和階級之間的剝削關系。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將采取全民所有的社會占有形式,剝削被消滅;生活資料或消費品,將采取按需分配的形式,每個人根據實際的需要領取生活資料,而領取的方式也將是科學理性的方式,因此公職人員為滿足個體的消費需要而貪污就顯得沒有必要了,至于通過權錢交易來剝奪和瓜分勞動者剩余勞動的行為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主義社會,使財富占有值也不再會是衡量人的能力或價值的評價標準,個人獲取肯定性評價的心理需要也不再建立在對私人財富的占有關系上了。而權力,盡管在社會主義社會依然會繼續(xù)存在,因為正如恩格斯在《論權威》中所說:“不論在哪種場合,都要碰到一個顯而易見的權威”[2](P226)。然而,由于剝削統(tǒng)治階級被消滅,從而使權力成為屬于整個社會的公共權力,將用于保證社會有機體的有序運轉和穩(wěn)定發(fā)展,權力可用于謀取私利的屬性將徹底消失??傊?,在具有高度發(fā)達生產力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人類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狀態(tài)都將得到極大的改觀,而人們的意識和觀念也都會有根本性的提高和轉變,因此作為舊的私有制社會弊病的腐敗行為將徹底消失于人類社會。

盡管社會主義具有從根本上消除權力腐敗的意義,但社會主義制度下同樣也可能出現權力腐敗。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曾指出,在無產階級掌握政權,生產資料公有制確立起來之后,社會的總體狀況“它在各個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盵2](P304)作為舊社會丑陋痕跡的腐敗行為,仍然可能在沒有完全消除的私有的、利己主義的觀念作用下繼續(xù)延續(xù);至于不健康的社會價值觀念,如“官本位”,“金錢至上”,用金錢來衡量人的價值等評價標準的存在,依然會成為一些權力行使者發(fā)生腐敗行為的心理動因。以社會主義的中國為例,這些問題在新中國建國之初就曾經發(fā)生過。但畢竟政權是掌握在人民大眾手中,隨著社會主義的不斷發(fā)展完善,社會對個人物質需要盡量給予公平關照,加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治機制有力地運行起來,如“三反”、“五反”運動的堅決開展,群眾對干部的監(jiān)督加強等等,使得權力腐敗行為受到極大的遏制。而社會主義的“為人民服務”、“大公無私”、“勞動光榮”的價值觀和奉獻精神的確立,更使得引起腐敗行為的剝削階級的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觀念意識被逐漸掃除。

當然,任何事物在發(fā)展過程中都存在著階段性和曲折性,社會主義社會也不例外,畢竟這樣的社會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根據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否定自身存在的剝削制度而建立起來的社會。此外,像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是在較為落后的生產力基礎之上建立的,有必要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指導,客觀地面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規(guī)律,這也構成了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一定程度上恢復私有經濟的原因,并從而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盵3](P142)改革對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強綜合國力是無可爭議的,但無論怎么認識和推進改革,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牢牢把握和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是應當放在第一位的。然而,鑒于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復雜性,剝削關系和觀念開始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甚而逐漸固化,一些干部開始在思想觀念上出現偏差,一方面,忽視了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忽視了精神文明建設,淡漠了法治觀念和人民的立場,局部的不正常的政商關系格局也由此產生;另一方面,由于傳統(tǒng)的封建官僚主義的殘余思想以及國外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侵入,使得部分干部陷入了腐化墮落,脫離群眾、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靡之風逐漸盛行起來。更可悲的是,一些干部甘受糖衣炮彈的襲擊,更憑借掌握的權力資源,暗示或討要報酬、好處費,甘受資本驅使,已經喪失了為政者的基本底線;而權力體系內部,也出現了較多的圍繞職權升遷而買官賣官的現象??梢哉f,當前中國權力體系所面臨的腐敗考驗,包括干部群體共產主義理想淡化,社會主義道德讓位于金錢倫理,權力行使者為滿足個人私利鋌而走險,其根源就在于基于私有制基礎上的剝削關系及其觀念已經開始侵蝕干部群體。因此,為根治權力腐敗,除了堅持加大反腐敗力度,建立完善權力監(jiān)督機制等正確的舉措,更需要通過進一步發(fā)展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完善權力監(jiān)督機制、加大懲腐力度,加強干部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依靠和發(fā)動人民群眾進行監(jiān)督,從而達到徹底掃除權力腐敗不正之風,并最終實現“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根治效果。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歡
剝削階級根源行使
暫停行使金融合同提前終止權的國際實踐及其啟示
逾期清稅情形下納稅人復議權的行使
一道電偏轉創(chuàng)新題的命題根源剖析
幫孩子找出問題的根源
黨員應如何行使黨員權利?
論FRAND原則對標準必要專利權行使的限制
知識產權(2016年1期)2016-12-01 06:56:44
湊合是離婚的根源
傳統(tǒng)媒體商業(yè)模式坍塌的根源
聲屏世界(2015年4期)2015-02-28 15:19:33
和剝削階級家庭生活在一起能不能劃清思想界限?
中國青年(1965年20期)1965-08-20 04:03:02
一定要貫徹重在表現這個階級政策
中國青年(1965年17期)1965-08-20 04:03:00
白河县| 三亚市| 景洪市| 温宿县| 商洛市| 富源县| 龙口市| 连山| 盐城市| 泾川县| 无为县| 曲松县| 上杭县| 湖北省| 怀集县| 墨脱县| 朝阳区| 黑山县| 平潭县| 云霄县| 凌源市| 汾西县| 神池县| 且末县| 怀柔区| 合山市| 海安县| 临西县| 鄂州市| 凉城县| 左贡县| 柳林县| 邛崃市| 曲阜市| 元朗区| 贵港市| 玉田县| 双鸭山市| 镇雄县| 嘉峪关市| 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