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北
在動漫中發(fā)展和豐富起來的“萌”系,是日本“美少女”文化在經(jīng)歷嬗變重組后一次極為廣泛的傳播。作為流行事件,“萌”的火爆已持續(xù)有年,“賣萌”更是作為富于細膩心理的社交行為而受到關(guān)注和研究。在有人還搞不清為什么要“一起學(xué)貓叫一起喵喵喵”時,“賣萌”之激情已引發(fā)新生代諸多夢幻般體驗——對此你不能妄加“幼稚”的罵名,因為說不準下一秒就被“萌翻”。很少人可以抗拒可愛,或者說承認可愛本身并沒有任何“恥感”。相比較魅惑一類,性感“有害” 而“萌”“無害”,“甜死人”并沒有那么容易牽扯道德。但是“賣萌”并不能完全撇清指責(zé),其形姿指南之“撅嘴”“咬嘴唇”“歪頭”,并不是一點也沒有過界的危險——它的身體性指向是清楚的,它的求慕意圖也是明顯的。但“萌”的狀貌因為總是顯得幸福怡然,且接近兒童的天真,而受到人們的包容。若“橫逸斜出”,“不慎”含有一些蠢蠢欲動的因子,則大不了被放到一個叫做“發(fā)乎情,止乎禮”的情感悸動的籃筐??偠灾?,“知好色則慕少艾”是人性,討巧作樂好過枯木朽株,所以“賣萌”的少男少女大體上是可放心的。
“賣萌”實是自導(dǎo)之戲劇,源于生活且略有奇異之味道。以小動物之呆萌為樣,以取自動漫形象的貓耳、蝴蝶結(jié)等元素為飾,裝扮甜美可愛之形象,為“賣萌”之入門級;以神情之嬌柔、親昵而令人喜愛為“賣萌”之進階;至棄“萌”視覺基本設(shè)定,巧秀有韻,不見賣弄,可謂修煉有成,不過至此微妙滋味常已屬“非賣”。 然而,“賣” 與“非賣”,不在赤裸含蓄之辨,而在“物主”有無達成“生意”之意愿。早在“倚門賣俏”中,俏之“出售”便有高明低劣之別,然“賣”便是有價值要謀取,如換取好感、愛意和其他利益等。
雖“賣萌”必有所求之物,然“賣萌”者常不是因為缺乏,而是因為富余。有人發(fā)現(xiàn)原生家庭氛圍越是寬松愉悅,自小越是受歡迎越會成為“賣萌”的角兒。人生敘事的“動用”再次說明:人之表現(xiàn)永嵌于其經(jīng)歷之中。正是“賣萌”的馬太效應(yīng),允可了“萌主”持久的迷醉和冀望。當(dāng)然,流行也有滲透不到的地方,始終對“賣萌”不屑也大有人在。而無論是缺是余、對眾對私,“賣萌”者的戲碼常常需要自我調(diào)節(jié),才有演下去的樂趣和空間。一味仿效西施捧心只會起反效果,“萌”精神的發(fā)揚也貴創(chuàng)新忌模仿,如以“傲嬌”“蠢萌”“反差萌”開“萌”之新天地,皆有為時頗長之“紅利”。
“賣萌”以人體“軟裝”撬動少女經(jīng)濟,附飾繁多,旨在爛漫?!懊取彼鶑娀娜崧?,在造夢運動上加劇的自我催眠,也可視為對無趣命運輕微的挑釁。隨著這些折疊的童年“繽紛”的打開,“賣萌”在幼崽崇拜的娛戲上繼續(xù)加載回憶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