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高校體育教師晉升教授后,隨著職稱的基本定型與年齡的增長,論文發(fā)表的數量有所下降[1]。經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講師、副教授、教授三種職稱中教授發(fā)表科研論文的產出率是最低的[2]。科學社會學家默頓認為“科學是年輕人的游戲”[3];但是那些還活躍在科研前線,致力于科研創(chuàng)作的教授們有何特征,其中是否因性別、教育水平、單位組織等個體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差異而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基于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已經提出研究和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重大任務。未來退休年齡政策的演變,勢必對教授的科研壽命產生重要影響,如不加以重視,一定程度上會造成高水平科研人才資源的浪費。如何讓教授們對科研保持熱情與探索精神,需要對那些產出高質量科研成果教授的特征進行研究,探究其根本原因,從而促進我國高校科研競爭力和體育科研事業(yè)的長期發(fā)展。
1.數據量化采集方法
本文對中國知網收錄《體育科學》2005-2019年共發(fā)表的2524 篇論文下載至電腦;對會議、講話等非科研文章進行剔除,篩選第一作者職稱符合教授的科研論文作為研究樣本。被解釋量為學術產出;解釋變量包含作者性別、載文量、年齡、職務、單位屬性等。年齡分為35 歲以下、35~40 歲、41~45歲、46~50 歲、51~55 歲、56~60 歲、61~65 歲、66 歲 以 上 八檔。職務分為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研究生導師。院校分為體育專業(yè)院校、985 與211 工程院校、普通院校等;單位以作者第一單位作為區(qū)分。
2.數據統(tǒng)計結果與分析(見表1)
(1)不同性別、職務教授載文特征。15年期間《體育科學》教授論文共載533 篇,人文社科載文量是載文的主體,體育自然科學載文隨時間推移呈上升趨勢。女性教授載文79 篇,占總量比為14.8%。普通女教授載文總量大于女性碩博研究生導師的總和。隨時間推移,女性教授載文量上下波動,并未出現大的增幅趨勢。男性教授載文量按總量和年份總量均大于女性;且不同職務之間載文量呈現較大差異性,普通男教授載文量隨時間推移向下波動,而博士研究生導師向上增長波動。男、女碩士研究生導師載文量均小于普通教授或博士研究生導師。
表1 2015—2019年《體育科學》教授論文載文量及比例 篇
(2)不同性別教授的科研基金項目情況。項目資金支持的總論文占比為73.9%,女性教授占比明顯小于男性教授;擔任碩、博研究生導師的教授基金比例普遍大于普通教授。隨著科研基金項目級別的升高,申請難度的增加,男女教授獲得基金項目的人數隨職務的差異性呈明顯下降趨勢,在同等級別的基金項目中也存在著性別的差異性。
(3)教授群體年齡特征。從圖1得出,體育教師獲得教授職稱后,在56~60年齡段再次出現科研產出高峰;這與工作25年后再次出現科研發(fā)表高峰相符合。按性別分析,男性教授科研產出量整體高于女性,且上升期較女性早,持續(xù)時間久;女性科研產出達到頂峰時間節(jié)點要比男性的早,持續(xù)時間較短。受職務影響,擔任碩博研究生導師的男性教授載文量有所增長;而女性因職務差異,載文量小于普通女教授。達到退休年齡后,男性碩博研究生導師科研產出下降相對緩慢。
(4)高校單位屬性特征。本次研究中共涉及109 個高校單位,將其化分為體育專業(yè)院校、985 與211 工程院校、普通院校。專業(yè)院校以北京體育大學和上海體育學院為學科代表,科研論文發(fā)表總量領先于其他院校。院校排行越靠前且所在地區(qū)越發(fā)達的專業(yè)院校、985 與211 工程院校發(fā)文的連續(xù)性和頻率普遍高于普通院校。
圖1 2015—2019年《體育科學》載文教授年齡分布
總體上,女性科研產出比重呈現增長趨勢,但是男女性別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男性教授是體育科學研究的核心力量和主力軍,這種現象并沒有隨時間的推移和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顯著的改變。學歷結構隨時間的推移,博士學歷比重不斷的完善;學歷和職務越高,其科研產出的潛力越高;多人合作成為教授們科研產出的重要方式,且這種合作會因作者的學術地位和單位屬性所影響。
(1)加快人才培養(yǎng)。高學歷人才是高校增強競爭力的重要基礎,人才資源的結構和質量影響高校的持續(xù)發(fā)展。一方面,從體育本身而言,要有效地擴大體育專業(yè)基層生源,增大從事體育事業(yè)學生的本科入學率,最后高校完善研究生培養(yǎng)體系,培養(yǎng)科研人才;積極通過政策幫扶和鼓勵引導體育專業(yè)生源和非體育專業(yè)生源考取體育研究生文憑。另一方面,引導高級競技體育運動員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向科研人才轉變。
(2)完善組織科研管理體制??茖W的管理體制是科研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它能夠促進公平的競爭,合理的評價科研人員的科研成就,保障獎罰公正、生活水平與人際關系。對于科研人員要合理的安排工作強度,針對不同的科研人員群體特點,建立有彈性的工作時間,績效考核可實行數量和質量雙標準,提升自我效能感。尊重教授的工作特點,要建立人性化的和諧管理模式取代剛性的管理模式。
(3)加強科研人員思想道德修養(yǎng)建設。職業(yè)倦怠與其工作壓力和自我要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種現象需要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矯正價值觀偏差;克服從眾心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階段性的引導其樹立新階段目標,形成新的科研動力。還需要從自信、樂觀、希望、韌性、幸福感、智慧和愛國情懷等7 個方面積極培養(yǎng)體教授群體的心理資本,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
(4)關注女性。積極推動現代化性別平等建設,合理調整由性別差異所引起的不合理競爭,從而優(yōu)化女性科研人員的工作環(huán)境、工作強度和社交關系,同時創(chuàng)建有利于女性科研人員互相交流和信息獲取的平臺,打造融洽的科研文化;制定科研政策或是同等條件中要關注女性科研人員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