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師范大學 文學院 221100)
張昱,字光弼?!睹魇贰堦艂鳌份d:“酒間為瞿佑誦所作詩,笑曰‘我死埋骨湖上,題曰詩人張員外墓,足矣!’”1郎瑛《一笑居士》載:“海昌胡虛白作詩以吊云:‘二仙坊里張員外,頭白相逢只論詩。今日過門君不見,小樓春雨燕歸遲?!髯雍^碧草春,天留山水葬詩人。老林逋下應相見,為說梅花寫得真?!?張昱今存詩九百余首,文四篇。詩的數量遠遠超過文,“頭白相逢只論詩”可說是對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生動概括。
明代著名文臣楊士奇評價張昱說:“少事虞文靖公集,得詩法。文靖才高識廣,其詩浩博而不肆,變化而不窮,而一宿于正。先生之詩,氣宇雄壯,節(jié)制老成,而從容雅則,稱其傳焉?!?虞集在《李景山詩集序》中說:“古之人以其涵煦和順之積而發(fā)于詠歌,故其聲氣明暢而溫柔,淵靜而光澤。!”4虞集以水喻詩,認為水真正的特性是表面平淡安然,而內里十分深長,詩人涵養(yǎng)性情,寫出來的詩就具有平而深的中和之美。作為漢儒,虞集的詩歌具有“以理命氣”的特點。5虞集《題南野亭》:“門外煙塵接帝局,坐中春色自幽亭。云橫北極知天近,日轉東華覺地靈。前澗魚游留客釣,上林鶯囀把杯聽。莫嗟韋曲花無賴,留擅終南雨后青?!?張昱《金山寺》:“六鰲捧出法王宮,樓閣居然積浪中。門外鷗眠春水碧,堂前僧散夕陽紅。揚州城郭高低樹,瓜步帆檣上下風。人世幾回江上夢,不堪垂老送飛鴻?!?若僅以此二首游覽詩觀之,皆可謂“喜而樂也,不至于放;哀而怒也,不至于傷。從容輿日用酬酢之間,蕭散于塵壒游埃之外?!?
朱彝尊認為張昱的詩派出西昆,其在《靜志居詩話》中說:“其詩派出西昆,未免過于濃縟,如‘萬斛春光金盞酒,百年心事玉人箏’;……令楊大年見之,定把臂恨晚也?!?朱彝尊所舉十句詩依次出自《睡覺》《次林叔大都事韻》《湖上漫興》其三、《惆悵》其六、《湖上漫興》其一、《別春次揚州成廷圭韻》《寄松江楊維禎儒司》《碧筒飲次胡丞韻》《贈寓客還瓜洲》《金山寺》,從詩歌類型來看,贈答詩5首、書懷詩4首、游覽詩1首;從詩歌體裁來看,全為七言律詩。有學人對楊億詩歌進行研究,“將楊億詩歌主要部分分為應酬詩、詠物詩、詠史詩、書懷詩四個部分”,其現存共416首詩中,七律詩作有244首。10朱彝尊對楊億的詩歌無疑是熟悉的,所選張昱詩作從詩歌類型到體裁都與楊億詩作的主流相合。
張昱的《別春次揚州成廷圭韻》寫道:“燕語鶯啼盡可哀,更無馬跡到青苔。自從玉樹成歌后,曾見銅仙下淚來。為晉為秦花幾度,行云行雨日千回。若教蝴蝶知春夢,盡把黃金付酒杯?!?1張昱的行跡并不能確切可考,因此下面僅指出此詩所用的典故,而不與詩人進行綰合。一二句化用李白《游泰山六首》“馬跡繞碧峰,于今滿青苔”,此句前兩句為“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說的是曾經天子祭天的泰山御道現在長滿了青苔;三四句寫《玉樹后庭花》曲和漢武帝立金銅仙人掌承露盤以求仙,一為亡國之音,一為亡國之事;五六句用先寫“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源中人已不知花開幾度,后化用《高唐賦》“旦為行云,暮為行雨”一日竟達千回來狀瞬息萬變;七八句則用莊周夢蝶之事寫出人生如夢的虛幻感。整首詩雖無實指,卻極易讓讀者聯想起元末順帝荒淫誤國之事和元末戰(zhàn)亂及士人沉湎聲色,聚眾狂飲的無奈之舉。張昱的這首詩是一首贈答詩,現也舉一首楊億的贈答詩。對比楊億的名作《書懷寄劉五》,二詩同樣詩中多用典故,但比較貼切,并非縹緲難解之作,也無堆砌之病,使用典故是為了婉轉見志的需要。方回評價楊億這首《書懷寄劉五》是“昆體之平淡者”12,將其用于張昱的《別春次揚州成廷圭韻》也未嘗不可。
張昱也創(chuàng)作了《古詩》十四首來表達自己的詩歌理想。張昱《古詩》其一中有:“帝王有大度,不在論風雅。”13其十四中有:“宜爾金玉音,風雅存遺制。”前為《古詩》第一首,后為最后一首,從中可拈出“風雅”二字,因此可以說張昱的詩學理想是“風雅”。風雅的內涵是什么?這還需要聯系《古詩》十四首這一整體來進行具體的分析。
這里可從第十四首論韋應物的詩寫起。韋應物其人和其詩都可說是沖淡平和,唯《逢楊開府》一詩有豪橫語,因此張昱說他“賦詩長日靜”,只有到遇到了楊開府才“感激道所以”,也是感到《逢楊開府》有別于其他韋詩。這首《逢楊開府》14非常著名。葛立方在《韻語陽秋》中引李肇《國史補》認為該詩作于武皇仙去的”折節(jié)悔過之時?!笨烧f是結合韋應物的性格和生平說明了該詩存在的合理性。到了元人吳師道這里,則認為此詩有興諷之意了,其在《吳禮部詩話》中說:“此蓋韋公見當時三衛(wèi)恣橫,身在其列,故托以自言?!眳菐煹缹Υ嗽姷睦斫馄鋵嵤谴╄徃綍模珡闹锌梢愿Q見元人的部分詩學觀念?!巴幸宰匝?,亦古人之意”就是說詩要婉轉,有比興寄托。張昱論“孟浩然”說“感懷峴山作,托興洞庭賦”;論“陶淵明”說“托志圣賢錄,千載成絕響”,《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詠荊軻》都是有寄托的作品,正說明了作詩不能傷于直露。
語言上則是要力避濃縟,其論“三謝”說“摛章固自美,雅誦從此絕。余波及齊梁,纖秾入哀怨?!迸u了重視辭藻、聲色大開的三謝和齊梁詩作。關于這一點張昱在《言志》詩中也說:“乃知三百篇,不貴辭娟好?!?5內容上則崇尚一些有骨力的作品,其論“曹操”說“橫槊鞍馬間,慷慨念平生”;論“阮籍”說“詠懷數十篇,倬爾追漢魏?!?/p>
張昱作為元末明初的重要詩人,其詩歌風貌一方面呈現出與元代中期詩壇盟主虞集相承續(xù)的一面,一方面后代詩論家又認為他的詩作派出西昆,但其詩歌是能得“昆體之平淡者”。與此同時,張昱在自己的“論詩詩”中集中體現了自己的婉轉見志、平淡的詩美理想。
注釋:
1.引自《張光弼詩集》附錄《明史》卷二百八十五,第578頁.
2.引自《張光弼詩集》附錄(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三十一,第577頁.
3.引自《張光弼詩集》卷首(明)楊士奇《張光弼詩序》,第213頁.
4.引自《虞集全集》,上冊,第490頁.
5.可參看查洪德《理學背景下的元代文論與文學》,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327-332頁.
6.引自《虞集全集》,上冊,第98頁.
7.引自《張光弼詩集》卷二,第521頁.
8.引自《虞集全集》之《吳和叔詩序》,上冊,第515頁.
9.引自《張光弼詩集》附錄(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四,第582頁.
10.丁仁武《楊億詩歌研究》,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作者在第18頁所列表格總計詩歌為416首,又說“楊億存詩為《新集》317首、《西昆》75首,集外詩24首,計416首,除去重收《受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一首,加上非近體4首,共419首,若加“挽歌”“樂章”則為486首?!?
11.引自《張光弼詩集》卷二,第422頁.
12.(元)方回著,李慶甲集評校點《瀛奎律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60頁.
13.引自《張光弼詩集》卷一,第275-277頁 下面再引的張昱所作其他《古詩》不再標出。
14.(唐)韋應物著,陶敏、王友勝校注《韋應物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361頁。下面所引后人對此詩的評價全據此書,故不再標出.
15.引自《張光弼詩集》卷一,第2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