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千
表現(xiàn)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家,現(xiàn)代派小說的鼻祖,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中篇小說《變形記》,很好地運用了“意指錯位”這種藝術手法,通過描寫人變成大甲蟲后的種種遭遇這一荒誕故事,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利害關系,真實地表現(xiàn)出了人“異化”(即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喪失自我,在絕望中掙扎的精神狀態(tài))的主題思想。
卡夫卡的《變形記》寫的是作為主人公的某公司旅行推銷員的格里高爾,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了一只大甲蟲,內心十分恐懼,由此給他帶來了厄運:他可怕的形象嚇壞了前來了解情況的公司會計,又使他的母親因悲傷而暈過去了,還被他的父親誤解,甚至他的妹妹也由開始的同情他到后來的極度厭惡他,房客們知道真相后紛紛退租,他的家庭的經濟狀況急劇惡化。他本想早日上班,繼續(xù)承擔起家庭的生活重擔;但無奈,大家對他十分厭惡、冷漠無情,最后他只得反鎖自己,不再進食,帶著對家人的溫柔和愛意死去了。這樣一個故事,從人變成大甲蟲的角度來看,極其荒謬;從他變成大甲蟲后的遭遇來看,又極其真實。這里卡夫卡用了現(xiàn)代派小說“意指錯位”(“悖謬”)的藝術手法,用神話象征的模式去表現(xiàn)那個真實而荒誕的世界。
所謂“荒誕”①,是因為故事的整體框架的構建借助了一個神話象征模式;這個故事框架——人變成蟲的邏輯結構本身是非真實的,他只是用來寄寓人在哲理意義上的生存狀態(tài);作者不是讓人們去接受人變成蟲這一客觀存在的事實,而是去體察和領悟其超現(xiàn)實意義上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深沉心理,去尋找荒誕中的本質之真。人變成甲蟲不過是人類精神世界的象征,而非實指的客觀外在世界。
所謂“真實”,是因為作者平平靜靜地描寫了主人公變形前具體的生活細節(jié)和變形后逼真的心理狀態(tài),使人感到他所處的始終是一個真實的人的世界。盡管主人公以及他周圍的人與讀者的心理距離是貼近的,我們既能理解格里高爾的痛苦,也能理解他的家人的焦慮,因為他們雙方的情感世界正是生活中你、我、他的情感世界,于是,閱讀中就有真實感。
所謂“神話象征的模式”指的是,卡夫卡在自己的作品中,重新奏響了遠比古人更濃重的悲哀、凄苦與絕望,體現(xiàn)了遠古時代的“人(俄狄浦斯)與命運抗爭”的神話主題,以此作為《變形記》的結構模式,來表現(xiàn)格里高爾生活其中,并受到異化的那個真實而荒誕的世界是如何作弄、擠壓、迫害他的身心乃至使其死亡的深刻主題的。
卡夫卡不在真實的摹寫中追求再現(xiàn)式的逼真,而以象征的表現(xiàn)追求真實中的荒誕、荒誕中的真實,這正是《變形記》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點,也是“卡夫卡式”小說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所謂“意指錯位”②,指的是文學要求作家能以獨特的符號機制(指稱內在圖景的符號所誘發(fā)的審美效應),來負載他的情調(與日常態(tài)度體驗不呈對稱性)。也就是說,作家在文學作品中,盡管工筆白描的符號意義不時將讀者引向現(xiàn)實記憶,但某種強烈怪異、同日常體驗決然逆反的符號意味,卻又像磁石牢牢地將讀者吸附在小說的情境圈;現(xiàn)實生活中不能激起某一情緒傾向的物象,它在作品中卻偏偏激起了這種情緒傾向。筆者不揣冒昧,斗膽陳述己見,就教于方家。
我們知道,卡夫卡用一種平靜得近乎冷漠的態(tài)度敘述一個凄慘而又令人觸目驚心的故事,所采用的語調是客觀而冷冰冰的。人變成甲蟲是一件讓人難以接受甚至覺得可怕的事,但作者的敘述卻那樣漫不經心、無動于衷,在沖淡曖昧的素描中深蘊著靈魂的巨大悲憫和哀慟?!蹲冃斡洝返拈_頭就淡泊得驚心動魄,真實而荒謬: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蟲。他仰臥著,那堅硬得像鐵甲一般的背貼著床。他稍稍抬了抬頭,便看見自己那穹頂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塊弧形的硬片,被子幾乎蓋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來了。比起偌大的身軀來,他那許多只腿真是細得可憐,都在他眼前無可奈何地舞動著。
主人公一覺醒來,發(fā)覺自己已經變成了甲蟲。照常理,他本應震驚不已、焦灼不安或呼天搶地地狂怒,但格里高爾卻只是稍稍有點不安(“我出了什么事?”他想。)卡夫卡的敘述態(tài)度是如此事不關己。這里真實與荒謬交織。人不僅可以變成甲蟲,而且還可以有個旅行推銷員的身份和人類的懦弱的心靈。這里蟲的形體與人的神志這一離奇的組合,雖然不是紀實性的畫面,但超現(xiàn)實的故事用真實的白描手法寫出比現(xiàn)實還逼真,而且還偏偏能不動聲色。甲蟲“所有的腳都嗖嗖地向食物奔過去”“把可吃的東西叼到遠一點的地方去吃”,還寫了它(格里高爾)的翻身、搔癢、下床、開鎖,甚至還幻想到公司上班等等細節(jié)。作為一只人性未泯的大甲蟲,盡管他的父母、妹妹和房客都厭惡他,希望他早點死去;他本該怨恨他們的冷酷無情,詛咒世態(tài)炎涼,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以德報怨,為他人著想。他是那般溫存、拘謹,具有小人物的全部善良、忍讓和哀愁。但作為一個被禁錮在甲蟲軀殼里的“非人”,他愈想一本正經地履行兒子或兄長的職責,他的舉止就愈益變得滑稽丑陋,不為世界所容。這一連串動機與效果的分離,行為與價值的分離,形與神的分離,是毀滅性的人生災難。
如果是其他人遇上這種情況,當然會發(fā)出聲震云霄的怒吼或悲鳴??ǚ蚩ㄔ谶@里,卻讓半蟲半人的格里高爾承受著人被“異化”的巨大悲劇,讓他臨死前還“懷著溫柔和愛意想著自己的一家人”,最后長眠在空虛而安謐的沉思中。這種“意指錯位”的寫法,愈是寫格里高爾如何的溫柔、如何的安謐,就更能使讀者在這種溫柔、安謐中,體會出比起寫格里高爾如何的歇斯底里、如何的暴跳如雷更有藝術的力量,因為這種憤怒的控訴、無聲的指責就是于無聲處的驚雷,振聾發(fā)聵,發(fā)人深省。
對此,作者一點也不驚訝,他照例用最平淡的口吻去敘述最怪異的苦痛。沉靜得像在復印一份昆蟲的報告,又像是在慢條斯理地解剖一具尸體,不是一刀切下去,而是一塊一塊地割下來。這里沒有宣泄,只有平靜。作者將小人物在資本主義重壓下與命運抗爭而又逃不脫命運毀滅他的悲劇這一古老的神話模式,作為《變形記》的結構形式,真實地描寫格里高爾變形后的種種遭遇,以及他的種種改變自己命運的努力,用獨白、夢囈、象征、夸張等藝術形式展示出來,寫得愈真實,讀者就愈是不上當,偏偏朝向反方向去想,探尋荒謬怪誕外表下的真諦。這種“意指錯位”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像希臘神話中的俄狄浦斯那樣,他與命運之神搏斗,看似取得了勝利,實則被命運的另一異己力量打敗,仍然逃不出失敗的怪圈??ǚ蚩ㄕ峭ㄟ^這種超然的語調和簡短的句子,使平常變得可怕,又使可怕變得平常,從而激發(fā)讀者去思考人的生存現(xiàn)狀中的問題。
眾所周知,格里高爾在生活的重壓下,從“人”變成了一只大甲蟲。表面上看,似乎荒誕無稽;但是,通過變形這個象征的手法卻揭示了一個普遍真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所創(chuàng)造的物,例如金錢、機器、生產方式等,作為異己力量同人相對立,它們操縱著人,并最終把人變成“非人”。這就有力地表現(xiàn)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在重重壓迫下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以致“異化”的現(xiàn)象③;《變形記》是反映這個主題的重要代表作??ǚ蚩ㄍㄟ^受壓抑的小職員格里高爾變成一只甲蟲后的思想和活動,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利害關系:他的家人以及房客對他的遭遇所表現(xiàn)出來的冷漠無情,揭下了蒙在他們臉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顯露出來了他們的金錢萬能、六親不認、冷酷無情的本來面目。當然,這里也有卡夫卡現(xiàn)代派小說的“自傳性”的特征??ǚ蚩ǖ淖髌吩诤艽蟪潭壬鲜撬麅刃臓顟B(tài)和幻象的直接延續(xù)、記錄。它通過內心感受所激起的幻象和怪誕,揭示現(xiàn)代社會中人的深層心理騷動和對這個災難遍地、滿目瘡痍的世界的心理反應;描寫了一種任人擺布、無法自主、錯綜復雜、似真似幻的處境,加深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掘進程度”。因而在這個意義上說,閱讀卡夫卡的作品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與人類社會。他所創(chuàng)造的“真實而荒謬”的藝術世界,被人們稱為“卡夫卡式”,以致形成“卡夫卡熱”。
卡夫卡的小說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哲學內涵,揭示了現(xiàn)代人所面臨的存在困境;其表現(xiàn)和探索的主題在現(xiàn)代派小說中具有代表性。他的全部小說的藝術特征體現(xiàn)在象征性、荒誕性、悖謬性、冷漠性和意識流④這幾個方面;也可以用“意指錯位”來概括。他的小說的這些特征又與純粹的荒誕作品不同,它在荒誕的框架中包含著細節(jié)的真實,作家通過富有實感的形象,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探討人生哲理,揭示社會矛盾,收到了真實中的荒誕、荒誕中的真實,亦真亦幻、引人入勝的與眾不同的藝術效果。
【參考文獻】
①《大師是怎樣寫作的》,夏中義著,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59~69。
②《外國文學史》(第三版),鄭克魯、蔣承勇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8月版,144~148。
③《外國文學史》,金元浦、孟昭毅、張良村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293~297。
④《外國文學史簡編》(歐美部分,第七版),朱維之、趙澧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538~545。
(作者單位:重慶市開州區(qū)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