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卞笑瑩 韓希民
摘 ? ?要:以青少年為研究對象,通過實驗操作威脅信息下的注意偏向,考查注意偏向訓練對于模糊信息解釋方式的影響。結果表明,對威脅信息的優(yōu)先注意分配影響了后續(xù)模糊信息的解釋方式,具體表現(xiàn)為接受過威脅信息的個體比對照組個體更有可能以負性的相關方式處理模糊信息。對于青少年來說,對威脅信息處理的初級階段進行干預,可有效防止信息解釋偏向的鏈式效應,有利于積極認知的建立。
關鍵詞:注意偏向;信息解釋偏向;青少年
Cascading Effects on Teenagers of Attention Bias to Threat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Information
Zhang Rong, Bian Xiaoying, Han Ximing
(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angzhou 061001,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experimentally manipulated attention bias to threat and examined the effects on the way ambiguous information was interpreted on teenager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ttention to threat would affect the manner in which ambiguous 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 For teenagers, interven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rea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cascading effect of 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 bia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positive cognition.
Key words: attention bias; 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 bias; teenagers
〔中圖分類號〕 ?B842.6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1674 - 3229(2021)03- 0000 - 00
0 ? ? 引言
焦慮個體偏向于注意環(huán)境中的相關威脅信息,并傾向于應用負性方式解釋模糊信息。有研究表明,增加對威脅刺激的注意偏向及消極信息解釋偏向會提升個體焦慮的易感性[1]。因此,無論是負性注意偏向或信息解釋偏向都是個體焦慮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認知偏差。但是,這兩種認知偏差在焦慮產(chǎn)生和發(fā)展過程中到底占有何種地位,如何減少此類認知偏差對青少年情緒的影響,此類研究較少。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
1 ? ?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 研究對象
由于女性壓力反應的性別特質突出。本研究選取29位女性高中生(年齡16.21±1.35),隨機分為訓練組和控制組參與研究。兩組參與者在狀態(tài)焦慮量表(STAI)上的差異不顯著,訓練組([M]=41.75,[SD]=4.23),對照組([M]=39.01,[SD]=6.04),[t](27)=1.42,[p]=0.17。
1.2 ? 研究過程
參與者要完成一系列實驗程序,包括信息解釋偏向(1)、情緒量表(1)、壓力誘導任務(1)、情緒量表(2)、注意偏向測試(1)、注意訓練、注意偏向測試(2)、情緒量表(3)、信息解釋偏向(2)、情緒量表(4)、壓力誘導任務(2)、情緒量表(5)。
1.3 ? 研究方法
1.3.1 ? 注意偏向測試(點探測任務)
圖片來源于中國情緒圖片庫,其中男女表情圖片各8張,每組圖片面部表情由一個人憤怒的面部表情和中性表現(xiàn)并排呈現(xiàn)。每張圖片高11cm,寬8cm。點探測程序共分為三個模塊,兩個測試階段和一個訓練階段。每個試次開始時,注視點呈現(xiàn)500ms,面部表情圖片呈現(xiàn)500ms,向上/向下箭頭呈現(xiàn)200ms,反饋界面1400ms。探測點出現(xiàn)在威脅刺激出現(xiàn)過的位置稱為一致條件,探測點出現(xiàn)在中性刺激出現(xiàn)過的位置稱為不一致條件。注意偏向訓練組接受威脅刺激一致測試,對照組接受威脅刺激一致和威脅刺激不一致測試各半。
1.3.2 ? 信息解釋偏向測試(句子完型任務)
為評估參與者的信息解釋偏差,從句子完型任務(the Sentence Completion Task)和身體感覺問卷(the Body Sensation Questionnaire)中選取42個問題建立測試庫。例如,你的心跳的很快是因為你_____(緊張/興奮)。要求參與者列出他們想到的所有詞語,并要求選出最符合他們想法的詞語。問題庫中的42個問題隨機分配到信息解釋偏向(1)和信息解釋偏向(2)中。
參與者列出的詞語由兩位不參與其他實驗的研究者進行編碼,共分為情境類別和效價類別兩大類[2]。情境類別下分為社會情境詞語和非社會情境詞語兩個子類,效價類別下又分為正性詞語、中性詞語、與焦慮有關的負性詞語、與焦慮無關的負性詞語和其他詞語五個子類。共有4718個詞語被記錄和編碼。編碼率達到了95%。
1.3.3 ? 情緒量表
為了評估實驗過程中的情緒變化,焦慮和抑郁情緒量表在整個實驗中共使用了5次。該量表包含兩條15cm30等分的線段,分別為放松——焦慮維度和高興——抑郁維度。參與者在線段上標識出符合自己當前情緒狀態(tài)的位置,得分從1-30分。得分越高表明參與者越焦慮或抑郁。
1.3.4 ? 壓力誘導任務
實驗中包含了兩類壓力誘導任務:字謎任務、木塊圖任務。在每個壓力誘導任務前,參與者被告知任務表現(xiàn)與智力水平有關,并且參與者的表現(xiàn)將被錄像,如果表現(xiàn)太差,那么錄像視頻將在參與者允許的情況下作為高校實驗心理學的教學視頻(實際不錄像)。兩項任務各3分鐘。
字謎任務:從《字謎庫》[3]中選取80個難度中等([M]=0.43,[SD]=0.11)的字謎作為材料,謎面長度為2-4個漢字之間,謎底均為一個漢字。例如:半邊人,答案為“伴”。
圖形拼湊:從韋氏智力量表(WAIS-RC)中選取木塊圖進行測驗。用白、紅兩色的立方體木塊復制給定的平面圖案。
2 ? ? 結果
2.1 ? 注意訓練對注意偏向的影響
點探測實驗中,剔除1400ms有效窗口內無反應和反應時小于200ms的實驗結果,剔除反應時超過兩個標準差的極端值結果?;诖?,一名被試的數(shù)據(jù)及三個異常值被剔除。
注意偏向值為探點在憤怒表情上參與者的反應時減去探點在中性表情上的反應時。注意訓練前后兩次注意偏向測試的結果見表1。
測試時間(注意訓練前、注意訓練后)和探測條件(一致、不一致)為組內變量,組別(訓練組、對照組)為組間變量。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測試時間的主效應顯著[F](1,23)=6.36,[p]=0.02,組別主效應不顯著[F](1,23)=2.16,[p]=0.16。測試時間與訓練條件交互作用顯著[F](1,23)=4.60,[p]=0.04。事后檢驗表明,訓練組在注意訓練前后存在顯著差異[F](1,11)=9.92,[p]=0.01,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F](1,12)<1。但需要注意的是,盡管組別的主效應不顯著,但是訓練組與對照組在注意訓練前的注意偏向值存在顯著差異,[t](23)=1.17,[p]=0.04。因此,綜合來看,注意訓練確實改變了訓練組的注意偏向值。
2.2 ? 注意訓練對信息解釋偏向的影響
在句子完型任務后,對參與者給出的詞語進行編碼,若參與者沒有在所列詞語中選出認可答案,則這些詞語均剔除。為了檢驗注意訓練對信息解釋偏向的影響,分別計算參與者產(chǎn)生的第一個反應詞匯的百分比及總的詞匯的百分比。結果見表2。
2.2.1 ? 注意訓練對第一反應詞
測試時間(注意訓練前、注意訓練后)和編碼分類(情境分類、效價分類)為組內變量,組別(訓練組、對照組)為組間變量。采用Bonferroni校正α減少I型錯誤,0167(0.05/3)。為了考查不同效價類型間的差異,采用整體檢驗(omnibus ANOVA)統(tǒng)計方法,球性檢驗結果表明,效價分類[χ2](5)=20.24,[p]=0.001;測試時間與效價分類[χ2](5)=21.94,[p]=0.001;
效價分類與情境分類[χ2](5)=10.15,[p]=0.07;測試時間、情境分類與效價分類[χ2](5)=22.42,[p]<0.001。效價分類主效應顯著WilksΛ=.31,[F](3,20)=14.89,[p]<0.001;測試時間與效價分類WilksΛ=0.28,[F](3,20)=17.50,[p]<0.001;效價分類與情境分類WilksΛ=0.67,[F](3,20)=3.31,[p]=0.04;測試時間、效價分類與情境分類WilksΛ=0.62,[F](3,20)=4.14,[p]=0.02;組別、測試時間與效價分類WilksΛ=0.68,[F](3,20)=3.21,[p]=0.05,交互作用顯著,說明注意訓練對參與者在不同效價分類詞匯的第一選擇上有影響。組別、測試時間與效價分類、情境分類交互作用不顯著WilksΛ=0.80,[F](3,20)=1.69,[p]=0.20。
2.2.2 ? 注意訓練對第一反應詞為負性詞語的影響
測試時間主效應顯著[F](1,22)=27.41,[p]<0.001;測試時間與消極詞語類型交互作用顯著[F](1,22)=13,96,[p]=0.001;組別、測試時間與消極詞語類型交互作用顯著[F](1,22)=7.58,[p]=0.01。對于與焦慮無關的消極詞語,無論是訓練組[F](1,10)=1.49,[p]=0.25還是對照組[F](1,11)=2.78,[p]=0.12,參與者的第一反應訓練前后無差異。但對于與焦慮有關的消極詞語,訓練組訓練后詞語占比有了明顯的增加[F](1,10)=77.63,[p]<0.001,同時,對照組訓練后詞語占比也有所增加[F](1,11)=18.05,[p]=0.001。因此,注意訓練能增加參與者與焦慮有關的消極詞語量。
2.2.3 ? 注意訓練對第一反應詞為正性詞語的影響
測試時間、編碼分類的主效應不顯著,測試時間與編碼分類,組別與測試時間,組別、測試時間與編碼分類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2.2.4 ? 注意訓練對第一反應詞為中性詞語的影響
測試時間主效應顯著[F](1,22)=28.95,[p]<0.001。其他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2.3 ? 注意訓練對情緒的影響
為了檢驗注意訓練是否對情緒的變化有影響,情緒量表得分按照測試時間(訓練前、訓練后)和壓力誘導(誘導前、誘導后)為組內因素,組別(訓練組、對照組)為組間變量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
從焦慮量表的得分來看,壓力誘導主效應存在顯著趨勢[F](1,21)=3.23,[p]=0.09,其他交互作用均不顯著。注意訓練對個體焦慮情緒的易感性沒有影響。
從抑郁量表的得分上看,壓力誘導主效應顯著[F](1,21)=6.07,[p]=0.02,參與者壓力誘導任務后壓力值都上升了。但是測試時間與壓力誘導的交互作用、組別與測試時間交互作用不顯著。三者交互作用不顯著。
3 ? ? 討論
本文考查了注意偏向訓練與信息解釋偏向的關系,并探討了注意偏向如何影響參與者對模糊信息的解釋。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對威脅的注意偏向與負性解釋偏向有一定的關系。
優(yōu)先將注意力資源分配給威脅刺激可能會導致負性的信息解釋偏向,因為,當注意力指向威脅線索時,面對模糊信息,負性相關的解釋比正向解釋更容易獲得。但是,注意偏向與信息解釋偏向孰因孰果或同屬于其他因素之果尚無定論。此外,此次注意偏向訓練對信息解釋偏向中積極詞語的影響不顯著,其內部機制有待進一步考察。最后,此次研究只選取了女性青少年及面孔情緒材料,后續(xù)研究中進一步豐富。
參考文獻:
[1] 彭家欣,楊奇?zhèn)?,羅躍嘉.不同特質焦慮水平的選擇性注意偏向[J].心理學學報,2013,45(10):1085-1093.
[2] HuppertJD,Pasupuleti RV, Roa EB, Mathews A. Interpretation biases in social anxiety: Response generation, response selection, and self-appraisals[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7,(45):1505-1515.
[3] 吳真真,邱江,張慶林.頓悟腦機制的實驗范式探索[J].心理科學,2009,32(1):122-125.
[收稿日期] ? 2021-03-16
[基金項目] ? 河北省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課題“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情緒信息注意偏向研究”(20200303103)
[作者簡介] ? 張蓉(1987-),女,碩士,滄州師范學院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情緒認知與自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