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課要實現(xiàn)教學目標,離不開課堂雙主體的交互作用,而大學生的邊緣行為制約著學習時效性。本文對“邊緣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課堂角色以及課堂互動的邊緣行為做了成因分析,并就此提出了混合式教學實踐將有助于課堂邊緣生的有效轉化。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堂; 邊緣生; 現(xiàn)狀分析; 轉化策略
0 引言
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邊緣生”,是指在英語課堂教學時間中,學生的行為在大部分時間或間斷的時間里表現(xiàn)為非學習行為或者與本課教學無關的行為,不被教師和同學關注,游離于英語教學活動的中心,在課堂中往往扮演著“邊緣”角色,身體處于教室邊緣地域,沒有得到良好發(fā)展的學生個體或群體(郭紅玲,2020)?!斑吘壣钡拇嬖谝欢ǔ潭壬现萍s著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影響著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為此,我們應當積極關注并研究大學英語課堂“邊緣生”現(xiàn)狀,在信息技術發(fā)展下,依托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進行“去邊緣性”。
1 大學英語課堂“邊緣生”現(xiàn)狀分析
周琴(2020)指出,課堂“邊緣生”的“邊緣性”主要表現(xiàn)為課堂參與度低,處于退縮狀態(tài),心理游離于教學活動中心,很少與教師進行互動,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減少行為、情感與認知諸方面的投入,出現(xiàn)偏離或者違反課堂秩序的示范、越軌等行為,最終脫離教學中心。
1.1“邊緣生”課堂表現(xiàn)、角色、互動現(xiàn)狀
在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中充分主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以至于學生的學習行為、知識應用和知識積累都缺乏自主性,更促發(fā)“邊緣生”在課堂表現(xiàn)、課堂角色、課堂互動等“邊緣性”方面的表現(xiàn)。1)課堂表現(xiàn):與教師互動頻繁的學生主要集中在前排或中間區(qū)域,而“邊緣學生”通常坐在教室后排和位于教室兩側的教師“盲點區(qū)域”。就坐于“盲點區(qū)域”的他們游離于課堂教學活動,有躲在書本后睡覺或刷手機,有低頭“忙于”做其他科目的作業(yè),總之不想受到教師與同學的“關注”。2)課堂角色:大部分“邊緣生”并非完成不喜歡與老師、同學討論問題,但他們在溝通交流中往往沒有話語權,扮演著的是可有可無的“旁觀者”角色。3)課堂互動:常見的課堂互動類型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而“邊緣生”在英語課堂中主要表現(xiàn)為自我互動,與教師的互動頻數(shù)少之又少。
1.2“邊緣生”現(xiàn)狀成因分析
1)“邊緣生”普遍具有功利主義學習觀。一門課是否有用成為學生是否認真他聽課的重要標尺。他們沒有意識到大學英語課堂教授對于他們提升英語能力的重要性或者認為自己的初高中階段的英語已然足夠具有水平,且對現(xiàn)有仍舊教師掌握話語權、控制課堂節(jié)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失望與厭倦,導致他們也希望得不到教師的“關注”;2)學生課堂邊緣化成本低。在現(xiàn)有大學英語課程評價來看,雖已重視過程性評價,但仍存在期末考試成績占比過高。且由于學生的課堂角色、課堂互動等方面的表現(xiàn)由于不易量化而導致數(shù)據(jù)的收集有難度,導致在最終的總評所占權重基本處于10%以下,基本會被“邊緣生”所忽略。
2 大學英語課堂“邊緣生”轉化策略: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
2.1 U校園智慧教學云平臺與iTEST智能測評云平臺
U校園智慧教學云平臺,是北京外研在線數(shù)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在線教育平臺。教師可通過云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實現(xiàn)多終端實時監(jiān)控,關注教學進程,實現(xiàn)教學應用常態(tài)化。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功能所提供的成績分析,可以進行學習問題診斷,開展差異性和個性化教學與指導。iTEST智能測評云平臺是外研社Unipus旗下的在線測試平臺,基于云服務的基礎架構和大數(shù)據(jù)分析,支持各類規(guī)模、多種模式的考試,將日常教學、自主學習和測試評估有效結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U校園智慧教學云平臺,在線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融入線上視頻內容、課本教學內容呈現(xiàn)等學習,以及書本上相關練習、口語話題討論結果的電子化提交。同時利用iTEST智能測評云平臺,進行過程性測驗,留下足夠的考核數(shù)據(jù),也為提高過程性考核在總評所占權重的提高有了可考量的數(shù)據(jù)支撐。
2.2 “邊緣生”課堂表現(xiàn)、角色、互動網(wǎng)絡化
基于兩大云平臺的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線上”自學與“線下”課堂教學的不同時空結合,而是可以實現(xiàn)“線上”與“線下”的同時空的有效結合,同時教師可以對所有學生,包括原先的“邊緣生”的學習進度、學習行為、學習情況等進行實時監(jiān)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師有意無意對“邊緣生”的忽視。1)隨著這個平臺的介入,打破了原先課堂教學的教師無法對全體學生的關注,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邊緣生”“邊緣性”課堂表現(xiàn)的出現(xiàn)。云平臺上的各種任務完成,沒有面對面的“不適”以及來自于教師同學“過多”的關注。但實際上,即使他們仍舊樂于坐在教室的“盲點區(qū)域”,在云平臺使用的教學空間里,每個學生都是處于中心位置,對于“邊緣生”來說,這種虛擬參與是符合他們不想被關注的心理,也會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淡化了對于“盲點區(qū)域”的“堅持”,從而更好地融入整個班集體的學習。2)受制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同學群體中出色學生領導角色的體現(xiàn)總是比較突出,但在云平臺的各項任務中,所有學生都是參與者,都是需要且有發(fā)表意見見解的時空機會。這個機會是均等的,那么原先的“邊緣生”,也從群體的可有可有、可偷懶的“旁觀者”角色轉變?yōu)榉e極的“參與者”。3)課堂學習中的“參與者”角色改變了“邊緣生”的自我互動的單一模式。云平臺便捷的參與方式,以及各項即時生成的數(shù)據(jù)會作為課程考核的依據(jù),促使“邊緣生”也積極參與了各項互動。
3 結論
總而言之,大學英語課堂“邊緣生”的轉化不是形式上的的方針與口號,而是要在行動中去落實。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可以通過不斷實踐深化混合式教學模式來關注“邊緣生”,讓“邊緣生”感受到教師真切的關懷以及在舒適的學習時空下的學習參與所帶來的的愉悅感。
參考文獻:
[1]郭紅玲. 高中英語課堂中“邊緣生”課堂行為引導研究[D]. 寧夏師范學院, 2020.
[2]趙濤. 智慧技術支持下混合式學習模式建構與實踐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 2021(416): 137-142.
[3]周琴.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邊緣學生的成因及轉化路徑[J]. 高校教學, 2020(4): 35-41.
作者簡介:何繼修,(1982.03-),男,浙江蒼南,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波工程學院科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401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