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寶英
摘要:繪本圖文并茂,具有直觀性、生動性的特征,貼近孩子的生活。優(yōu)秀的繪本本身就是“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結果”。繪本的內容短小精美,語言簡潔易懂,因此,在低年級段,將其納入教學資源之中更能引發(fā)共鳴。筆者以小學一二年級為研究對象,從繪本的主題選擇、繪本的情境教學、副版繪本的延展應用等方面進行研究,力求培養(yǎng)低段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濃厚興趣,更好地對孩子進行引領示范。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繪本指導;策略研究
小小的繪本會讓孩子們眼中的世界更加豐富、更加美麗起來。在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中,以短小精煉的繪本作為課堂的一大教學資源,能帶給學生更為直觀的感官享受。因此,我從繪本入手,從繪本選取、教學指導、延展運用等方面展開了實踐與研究,力求培養(yǎng)學生繪本閱讀能力,以提升學生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繪本選擇,激發(fā)學生直觀體驗
繪本在選擇的過程中,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繪本,同時和道德與法治的課堂相關聯(lián),使繪本故事能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1.選擇單元主題繪本,建立對應生活關聯(lián)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一個相關的主題,如“家中的安全與健康”、“我和大自然”、“我們在一起”等,不同的板塊包含了對孩子不同的主題教育,主要選取了生活中的場景、典型事件作為對象來設計組織教學內容?;诓煌膯握n內容,我選擇不同的繪本進行引領。
2.選擇同一主題繪本,引導日常習慣培養(yǎng)
雖然教材中單元間的主題不盡相同,但是比較可知,有部分的內容是由共通之處的,因此,可以將內容有所串聯(lián)的課文整合起來,如“我的好習慣”這一主題,實則貫穿于一二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書中,像《我們不亂扔》、《不做“小馬虎”》、《我們小點兒聲》等,都是引導孩子日常習慣培養(yǎng),可以在繪本上進行同一梯度的篩選與教授。
二、情境教學,盡顯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
1.依托繪本,情境引入
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導入至關重要,教師利用繪本,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能讓孩子產生急切閱讀的心理,促進課堂內容的開展。作為孩子課堂最興趣盎然的活動——聽故事和演故事,便是其中一種策略。
如在學習《我的環(huán)保小搭檔》中,一開始,老師講述《爺爺一定有辦法》的繪本故事。它寫的是一個有智慧的老爺爺把孫子心愛的破毯子變成外套、背心、領帶……從爺爺做東西的過程中展現(xiàn)了約瑟的成長歷程,更有趣味的是在約瑟的點滴生活中,還有一位特殊的朋友——老鼠一家,它們的生活被放置到了畫面下方窄窄的空間中,以多幅小畫面,展現(xiàn)了老鼠一家的生活,這里沒有文字的鋪陳,卻能從畫面中清晰地看到,爺爺每次縫紉留下來的小碎片都被老鼠一家撿了去,它們的故事便在這些圖畫中一一展開。在生動的故事中,孩子能夠了解節(jié)約資源的內涵,同時學習如何將事物變廢為寶的點子,基于這一內容的鋪墊后,孩子對于本課內容的學習自然就高漲許多,也能將知識運用得得心應手。
2.創(chuàng)設問題,引發(fā)思考
繪本式的德育故事,能讓學生產生滔滔不絕的話題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因此,教師的提問顯得尤為重要,往往巧妙的提問能夠讓孩子的思維激發(fā)出來,產生想要表達的興趣與欲望。
在繪本《孤獨的小豬》中,心高氣傲的小豬身處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因此每當動物需要求助的時候,它總是說不要幫助別人,也不需要別人的幫助,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意理睬它,它變成了小豬孤獨的小豬。該繪本選用的是校園朋友間相處的場景,與孩子們所處的校園環(huán)境相契合,所以他們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根據(jù)《孤獨的小豬》中的主題,可以提問學生:小狗遇到了什么困難?在緊要關頭找小豬的時候它幫忙了嗎?還可以問問孩子為什么小豬非常地孤獨,后來,是什么讓它重新?lián)碛辛嘶锇椋客ㄟ^了解小兔、小熊、小狗不愿意與小豬玩的原因,讓孩子產生與課本對話的沖動,從而明白分享與互助是朋友間相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繪本留白,關注成長
畫面中若是有太多的色彩填充,會干擾學生的想象力度與興趣,而若僅剩黑白二色,則讓人興致缺缺,沒有探索的欲望。繪本中適當?shù)牧舭祝∏〗o予了學生想象與探索的空間,為他們帶來運用與思辨的可能,這就需要孩子們從教材出發(fā),回到自己日常的生活中去,以獲得自己的敘述空間。
繪本《螞蟻和西瓜》中第一、二頁是跨頁,整版畫面就是一個巨大的西瓜,四周都留出了空白的地方,與旁邊渺小的螞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右下角的一家四口比螞蟻又大上了幾分,從大小的對比上,更顯現(xiàn)出力量對比的明顯之處。
三、副版繪本,延續(xù)學生思維碰撞
在《道德與法治》一二年級的編寫中,出現(xiàn)了主教材與副教材相結合的編排式樣,此次副版教材,是以繪本的形式加入,在解讀教材的過程中,如能充分挖掘副版繪本的內容,也是極佳的學習資源。
1.探究副版繪本,解決疑點重點
通過教材內容的學習,孩子不僅要成為一位學習者,最為重要的是,要將它們內化為自己行動的方式,轉向主動的“構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講副版中的繪畫作為知識回復與運用的媒介,以此突破學習的難點。
在《大家一起來合作》的教學中,重點應側重于對于取長補短與互相幫助的認知,引出“合作”一詞,讓孩子理解“合作”的意義。因此,充分利用《小鹿和小猴》的故事,能讓孩子們看到合作方式的多樣性,讓他們思考:在摘桃子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小猴和小鹿又是怎么樣克服的?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探究,孩子逐漸明白:原來,生活中可以有合作,光靠自己一個人是無法成事的,有時候,兩個人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能帶來不一樣的效果。借助副版的繪本,推進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他們從換位思考的形式體驗遭遇困境的為難和合作之后的快樂,以教材中的榜樣——小鹿和小猴作為他們行動的依據(jù)。
2.延伸副版繪本,激發(fā)深層思考
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副版中有部分內容屬于道理敘述,看似與主教材關系不深,然而恰好是孩子知識延展的通道,使孩子能夠在探究過程中,產生自主拓展的興趣,理解新的知識。
結束語
閱讀一本優(yōu)秀的繪本就像是在美術館參觀一樣得到莫大的享受。孩子們在內涵深刻的圖文中,趣味性地進行了“二度學習與創(chuàng)造”,擁有了鮮活的樂趣與興味,這不僅是《道德與法治》學習中所需要的,也是孩子的生命成長中所不可缺失的。
參考文獻:
[1]張丹霞.讓課堂擁有鮮活的“兒童表情”[J]美學藝術,2018(8).
[2]廖紅.深入研讀教材,巧用副版繪本[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8(4).
2020年南安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
課題編號 NJYZ2020-76
課題名稱 低段道德與法制繪本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