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斌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在生活中運用得較為廣泛,但同學們對寫作說明文的興趣不濃,總感覺說明文的語言有些干癟乏味,不像記敘文那樣生動形象。
其實,寫說明文時也需要適當融入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也可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只要安排恰當,運用得體,同樣能讓說明文內(nèi)容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下面,來談?wù)務(wù)f明文中表達方式的運用。
一、概括敘述,暗示特征。
說明文中的敘述不需要詳細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和發(fā)展變化,只敘述事情的梗概即可。其目的是為說明對象服務(wù),暗示說明對象的某些特征,讓讀者能有效地捕捉到相關(guān)信息。
如《中國石拱橋》一文中對盧溝橋的說明,就有這樣的敘述:“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游記里,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并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gòu)成美麗的奇觀’。在國內(nèi),這座橋也是歷來為人們所稱贊的。它地處入都要道,而且建筑優(yōu)美,‘盧溝曉月’很早就成為北京的勝景之一?!?/p>
我們從這段概括性的敘述中,很容易就能捕捉到盧溝橋歷史悠久、結(jié)構(gòu)堅固、形式優(yōu)美、馳名中外等信息,這也正是盧溝橋顯著的特征。
二、生動描寫,明確特征。
在說明文中對說明對象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既能吸引讀者閱讀,又能讓說明對象的特征清晰明了,給人以具體可觸之感。
如《看云識天氣》一文開頭對云的描寫:“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這里,作者對云的描寫生動形象,同時,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展示出了云的各種形態(tài)。我們只有明確了云變化無常的特征,才能較好地識別天氣,因而這段描寫為后文說明云與天氣的關(guān)系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適時議論,深化特征。
在說明的過程中,適時簡潔的議論,能夠深化說明對象的特征,讓讀者更快地認識說明對象。
如《蘇州園林》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jù)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因為依據(jù)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都是適時簡潔的議論,既點明了蘇州園林那樣栽種和修剪樹木的緣由,又深化了蘇州園林具有圖畫美的特征。
四、恰當抒情,強化特征。
要給說明文增添色彩,恰當?shù)氖闱橐彩遣诲e的選擇,它還能進一步強化讀者對說明對象特征的理解。
如《綠色蟈蟈》一文,在說明蟈蟈的叫聲時,作者說它竊竊自語的聲音“像是滑輪的響聲”和“干皺的薄膜隱隱約約的窸窣作響”,又說它“喑啞而連續(xù)不斷的低音中,時不時發(fā)出一陣非常尖銳而急促、近乎金屬碰撞般的清脆響聲”。之后,作者有這樣一句抒情:“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
這里的抒情強化了蟈蟈聲音喑啞微弱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