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鳴
記憶是一片沒有波浪的海洋,在這海洋的中心有一座永恒的孤島,島上擺著一張略顯破舊的圓桌,它靜靜地守候在那里,一動不動。我抬手觸摸它,微涼。
這張圓桌姥姥家用了十余年,似乎和我的年歲相仿。每逢佳節(jié),與父母回去看望姥姥時,我總能見到它。平時,它便安靜地靠在昏暗的墻角,周遭人來人往,歡笑滿堂,沒有人在意它的存在??傻搅孙堻c兒,圓桌便在電燈的照耀下閃亮登場了,姨夫會把它搬到廳堂正中央,隨后桌上便會擺滿美味佳肴,家人們則圍坐在它的周圍。開飯了,大大小小十余口人在圓桌上舉筷舉杯,暢聊彼時的期盼與夢想,此時的趣事與牢騷,其間還夾雜著大人們的哄笑與小弟的哭嚎。
在我的記憶中,這張圓桌上總是其樂融融的,洋溢著溫暖的氣息,唯有一次例外。
那時我大約七八歲的年紀(jì),玩兒心正重。菜已上桌,我還是抱著手機不撒手,不情愿地在桌前坐正。許是我的心思不在吃飯上,我竟然單手接過了姥姥給我盛好米飯的碗。我永遠(yuǎn)記得那日父母的怒顏,親朋的勸解以及止不住的苦咸的淚水。那淚水是滿含愧疚的,姥姥總是許久才能見到她親愛的外孫女一次,可我的目光卻始終沒有停留在她的身上。
時過境遷,轉(zhuǎn)眼間,我與這張圓桌的牽絆已有十多年。姥姥家的舊房換新瓦,小院、廚房、地磚都翻了新,電器也越來越智能,唯獨沒變的就是這張破舊又笨重的圓桌。它靜靜地守候在我的記憶里,不管過去多久,那桌上的人們還是肩并著肩,心連著心。
這張小小的圓桌,與姥姥殷切的目光相連,承載著萬千歡笑,也曾被稚子的淚水染濕,見證了稚子的成長與蛻變。
我輕觸它的身子,微涼,但它承載的溫暖記憶始終都在,歲歲年年。
(河北保定市蓮池區(qū)第一實驗中學(xué))
點評
作文立意鮮明,句意流暢,言至意達(dá),精煉有力,言語感人至深,確是小作者的肺腑之言。本文以姥姥家的圓桌為線索,講述了小作者與圓桌間的故事,也展現(xiàn)了姥姥家十?dāng)?shù)年間的變化。十年間,事與物變化萬千,但唯一不變的是“情懷”,小作者借最普通、最不起眼的“圓桌”上的一件普通小事,表達(dá)了隔輩之情,其間飽含著濃濃的愛意與親情,而圓桌的溫度也被小作者牢記在心。
(韓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