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急腹癥為首發(fā)癥狀結腸癌的診斷及外科治療結局。方法:選取2006年—2020年我院收治的38例結腸癌患者為試驗對象,對所有患者的診斷和外科治療資料做重點分析,比較相關情況。結果診斷+治療后,患者的相關情況明顯更好,男女患者治愈率相加在80%以上,(P<0.05)顯示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結腸癌術前診斷及外科治療診斷,對于患者病臨床檢出具有顯著應用價值,保障外科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腹癥;首發(fā)癥狀;結腸癌
引言
結直腸癌早期癥狀并不明顯,患者常誤以為是簡單的胃腸道疾病,結果一旦癥狀嚴重,再到醫(yī)院檢查,已經是癌癥晚期,導致了很多結直腸癌病人失去了寶貴的治療機會。因此了解結直腸診斷與治療方法非常重要,更有利于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結腸癌的發(fā)生與遺傳因素以及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癌前病變惡性發(fā)展有關,在綜合因素的影響下結腸上皮細胞惡性增生,患者以腹痛、瀉下黑便為典型癥狀,患者在伴有胃腸道不適癥狀的同時易因腸腔變窄、腸內糞便干結,從而誘發(fā)腸梗阻,結腸癌伴腸梗阻患者病情危重,臨床主要采取手術治療。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2020年在院治療的38例急腹癥為首發(fā)癥狀結腸癌患者,對所有患者的診斷和外科治療資料做重點分析。所有患者均以急性腹痛原因來就診,其中24例患者出現(xiàn)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等腸梗阻癥狀,10例患者出現(xiàn)腹痛、發(fā)熱等消化道穿孔癥狀,4例患者表現(xiàn)為右下腹痛等闌尾炎癥狀。所有診斷結果均與術后病理檢查對比。
1.2方法
診斷辦法:術前診斷患者均在手術3~5d接受檢查,術后疑似復發(fā)患者均在手術半年后接受檢查。診斷采用美國GE64排螺旋CT系統(tǒng)實施診斷,診斷前8h內患者均禁食、禁飲,口服適量硫酸鎂進行腸道準備,診斷前2h行灌腸準備?;颊呔⊙雠P位接受診斷。CT成像掃描中先實施全腹螺旋容積掃描及定位掃描,掃描范圍設定為腹部橫膈膜膈頂至盆底肛門范圍,掃描參數設定為管電壓120V,管電流600Am,螺距為0.75,層厚為5mm,層間距為5mm。常規(guī)成像掃描結束后,實施增強CT掃查,即在取高壓注射器經患者肘中心靜脈推注碘海醇對比劑(1.5ml/kg,5ml/s)后,進行增強掃描,增強掃描參數同上。
治療辦法:外科手術。
1.3觀察指標
觀察所有患者的情況,記錄患者手術時間、吻合口狹窄例數、術后切口感染例數、肺部感染例數、72小時內死亡例數、腸穿孔合并休克例數、術后多功能衰竭例數,認真記錄并比較,同時根據術后出現(xiàn)的相應例數生成治愈率((總例數-發(fā)生病癥例數)/總例數=治愈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對研究對象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據采用( ±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對數據進行校檢;P>0.05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診斷配合治療后,患者的情況明顯變好,男女患者治愈率相加在80%以上,(P<0.05)顯示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3討論
結直腸腺瘤泛指直腸黏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包括兒童型息肉、腺瘤、息肉病和炎癥息肉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年來結直腸腺瘤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臨床中結直腸腺瘤切除術仍是治療的主要方式,但切除率高,術后復發(fā)率也相對較高。結直腸腺瘤患者首次手術成功是提高患者術后生存率的關鍵,也是預防術后復發(fā)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但由于結直腸腺瘤的復發(fā)與腫瘤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組織類型、患者全身免疫狀態(tài)、手術切除情況等多種因素均有密切相關性,如術后殘留的結直腸雖然為正常的腸道黏膜,但是其發(fā)生結直腸腺瘤的幾率為正常腸道的3倍,且術中對結直腸腺瘤反復擠壓等可能將腫瘤細胞擠落入血液循環(huán)中,造成腫瘤細胞轉移和播散,導致患者術后復發(fā)。結腸鏡是一種直徑約1cm細長可彎曲的儀器,通過肛門進入直腸和大腸,使醫(yī)生觀察到患者大腸和結腸的內部情況,多用于對結腸和大腸內部病變的檢查和診斷。因而本研究對非進展期結直腸腺瘤外科治療后的長期腸鏡檢查結果及復發(fā)的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以期能為后期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治療辦法:結直腸癌的治療在完成結直腸癌診斷后,還需要結合不同結直腸分期,明確不同的治療手段。首先是直腸癌:如果是Ⅰ期直腸癌,說明是早期癌癥,患者只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即可,一般不需要采用其他治療手段。如果外科醫(yī)生在手術時,發(fā)現(xiàn)癌癥實際上期別更晚,那么患者還需要接受輔助聯(lián)合放化療,最常采用的放化療藥物為5-FU和卡培他濱。針對Ⅱ期與Ⅲ期直腸癌的治療,患者需要接受多種治療手段,除了手術治療以外,患者好需要接受化療與放療。如果是IV期直腸癌,或者是已經復發(fā)轉移的直腸癌,針對少數能夠進行手術的寡轉移患者,可以選擇在手術前接受術前或者手術后接受化療,其中CAPEOX和FOLFOX治療方案最為常見。如果患者的情況比較嚴重,已經無法接受手術治療,那么只能進行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接下來是結腸癌治療。針對Ⅰ期結腸癌,患者一般只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即可。如果結腸癌發(fā)展到了Ⅱ期,當下在醫(yī)學家,關于Ⅱ期結腸癌在手術后是否需要進行化療,依然沒有達到統(tǒng)一認識。當前給出的建議是,如果患者癌癥情況較輕,屬于低危患者,那么可以不接受化療;反之,則需要配合接受化療,也可以選擇觀望而不化療,視患者個人意愿而定。針對Ⅲ期結腸癌,在手術后,需要配合醫(yī)生接受化療,CAPEOX方案和FOLFOX方案是比較常用的治療方案。針對IV期結腸癌患者,或者已經復發(fā)轉移的結腸癌患者,如果能夠接受手術治療,可以直接進行手術治療,并在這一過程中接受化療。反之,患者可進行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最后,在結直腸癌的化療方面,無論是結腸癌,還是直腸癌,二者采用的化療藥物相同。在實際進行化療時,也可以選擇不同的化療方式,一種是全身化療,化療藥物會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直接隨著血液抵達患者的全身,患者也可以選擇口服吸收,從而在藥物的作用下,有效抑制結直腸癌細胞擴散轉移。二是局部化療,在實際治療時,通過將化療藥采用動脈注射方式,使其直達腫瘤部位,讓藥物直接作用于癌細胞上,這種治療方式有利于降低化療副作用影響。
結束語
綜上所述,良好的診斷配合上正確的外科治療能有效提高急腹癥為首發(fā)癥狀結腸癌改善效果,保障外科治療結局,非常推廣價值大。
參考文獻
[1]吳秋明,呂俊生,林秋疃,馬松.結腸癌合并腸梗阻老年患者外科手術治療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J].癌癥進展,2019,17(22):2702-2705.
[2]黃強,劉軍偉.結腸癌合并腸梗阻的外科手術治療分析[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9,24(05):899-900.
[3]王專.外科手術治療結腸癌并腸梗阻的臨床護理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29):221-222.
[4]張麗.關于外科手術治療結腸癌并腸梗阻的臨床護理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85):260-261.
[5]楊敬元.結腸癌并完全腸梗阻外科手術治療38例臨床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8.
作者簡介:秦鈺(1986-01-),女,漢族,本科,廣西桂林人,講師,研究方向:臨床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