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楠
摘要:基于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德育教育全面滲透到幼兒教育中,主要強調幼兒素質培養(yǎng)、健康心理需從小培養(yǎng),在此方面引起各學校的重視,幼師在整個教學階段均發(fā)揮出自身引導作用,分析幼兒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教育方法使幼兒們自然地了解與掌握德育知識。再加上教學內容趣味性增強,正確引導幼兒行為、思想,成為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內容之一。
關鍵詞:幼兒教育;德育教育;手段
引言:在幼兒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出發(fā)點要落實在實際中,分析幼兒們的思想、能力均處于發(fā)展初期,離不開幼師的引導教學,也使幼師教學壓力增大,考慮幼師教學、幼兒學習需求,需選擇適合的教學手段與措施,依據德育內容開始教學活動,為幼兒們營造自由、愉快的學習氛圍,設定“幼兒發(fā)展”為教學目標,強調幼兒學習興趣激發(fā),才可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德育教育方法合理選擇,激發(fā)幼兒們的積極性
依據幼兒年齡、特點等內容分析,開展德育教育工作需從“常規(guī)”方面入手,考慮幼兒們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可把德育知識拓展到幼兒日常生活中,使幼兒們與德育知識有一個“接觸、了解”的過程,打破德育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局限性,能“隨時隨地”為幼兒們開展德育教學課堂,激發(fā)幼兒們的積極性,在日常參與中對德育知識逐漸了解與掌握[1]。
例如:幼兒在日常生活或學習中使用禮貌用語時,幼師或父母一定要積極鼓勵,并對幼兒講述鼓勵具體原因,并可以進行物質獎勵,有助于加深幼兒的印象,能在日后生活與學習中均能注重自身素質。借此條件,也能引導幼兒正確分辨是非,能對幼兒的心靈、思想、行為等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哪怕是見到長輩主動打招呼、問好等,也能突出幼兒個人素養(yǎng),幼兒在日常滲透教育階段就能對此引起重視,可在每天入園前就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有小紅花鼓勵,能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并善用利用用語,逐漸提升幼兒素養(yǎng)。
二、借助實踐活動拓展德育知識,保證德育教育滲透效果
受傳統化思想意識影響,大部分家長均認為孩子的教育是幼師工作職責與任務,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均在品德教育方面存在較突出的問題。對此情況,幼師深度探究新課標改革內容,在教學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借助節(jié)假日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既能拓展德育知識,在實踐中影響幼兒行為,又能糾正家長們的錯誤意識,也要參與到幼兒素質教育與培養(yǎng)中,經多方努力使幼兒們的個人素養(yǎng)顯著提升[2]。
例如:借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有教育意義的節(jié)日開展實踐活動。首先,幼師會在活動開展前為學生們“介紹”與節(jié)日相關的內容,可在活動開展前對幼兒思想意識產生積極影響,能在生活中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其次,幼師在班級群中分享此次活動的具體內容,要求每位家長主動參加,與幼師相互配合下,為幼兒們創(chuàng)造“特殊性”的學習空間,家長在參與階段也會在思想上發(fā)生改變,能以自身的行動為孩子們進行潛在性引導;最后,是對“特殊性”活動的總結,創(chuàng)設一節(jié)“主題”課堂,以幼兒為主,幼師與家長均鼓勵幼兒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實踐中的努力與付出,每位幼兒均得到幼師與家長的高度認可,能增加幼兒自信心,有較強的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通過實踐活動使幼兒們懂得很多道理,也可對幼兒學習與成長起到促進作用。
三、選擇勞動教育方法,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在幼兒教育階段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最大的阻礙因素就是“家庭”,因大部分幼兒均是“獨生子女”,父母忙于工作無暇參與孩子的成長、教育,大多數孩子均是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帶大,而長輩們只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卻沒有意識到幼兒的德育教育需從小培養(yǎng),在實踐活動開展階段無法保證每位家長主動配合。也因此影響影響,使大部分幼兒的性格較孤僻、懶散、任性等,自身自主能力較差,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均會對他人有較強的依賴性,使幼師的德育工作開展難度增大。
針對此情況,幼師選擇花費較長的時間糾正家長與幼兒們的錯誤意識,遵循“勞動教育”理念,要求家長們積極配合,在學校場所中開展勞動教育的同時,要求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為幼兒們布置勞動任務,主要是勞動性的游戲活動,家長們只需與孩子積極交流,能使孩子把自己的感受、喜悅之情等及時地分享,避免在此方面打消幼兒積極性[3]。
例如:在校期間鍛煉幼兒們自己擦桌子、打掃衛(wèi)生,把在校期間掌握的“技能”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主動為父母分擔家務,主動分擔家庭衛(wèi)生打掃工作,還能為父母洗腳、捶背等,重點強調的是幼兒們的實際行動,能使幼兒們在較短的時間內有較強的自主意識與能力。同時,勞動教育階段還能使幼兒學習幫助他人,在實踐中發(fā)現“付出才會有回”,幫助幼兒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全面提升幼兒教育階段德育教育質量與效率,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結語:
為保證幼兒教育中德育教育良好效果,需學校在此方面大力支持,降低幼師育人工作開展難度,在德育教育方法上合理選擇,能激發(fā)幼兒們的積極性,設置教學內容較強的趣味性,借助實踐活動拓展德育知識,保證德育教育滲透效果。同時,還能引起家長們關注與重視,能積極配合幼師育人工作,選擇勞動教育方法,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幫助幼兒樹立健康思想,在實踐中提升幼兒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恒.基于立德樹人背景的幼兒德育教育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6(03):38-38.
[2]瞿繼香.幼兒園開展德育教育的途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68(03):166-166.
[3]曾秀珍.幼兒園德育教育的途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42(06):16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