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娟芹
(華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目前見到的先秦時期的秦國詩歌主要是《詩經(jīng)·秦風》和石鼓文,①秦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除《秦風》與石鼓文外,還有秦代的幾首民謠,如《秦始皇時民歌》等,這組詩歌與漢樂府關(guān)系較密切,將另撰文論述。兩組詩歌各十首。《秦風》因收入《詩經(jīng)》中,為人熟知。石鼓文被刻在形似鼓形的石頭上,有的詩歌文字有殘缺,石鼓現(xiàn)存故宮博物院。最早著錄石鼓文全文并作注的是《古文苑》,由南宋章樵作注。學界對石鼓文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說法不一,但作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則可以肯定。大體看,石鼓文創(chuàng)作時間略晚于《秦風》。
石鼓文是記載秦公一次田獵活動的組詩,《秦風》中有四首詩歌涉及田獵、車馬、兵器、戰(zhàn)爭等,即《車鄰》《駟驖》《小戎》《無衣》。秦國有關(guān)戰(zhàn)爭、田獵的詩歌占絕對多數(shù),頗引人注意。如《駟驖》一首:
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于狩。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游于北園,四馬既閑。輶車鸞鑣,載獫歇驕。[1]
詩中有“公曰左之”,明確說明這是秦國最高統(tǒng)治者秦公的一次田獵行為?!睹娦颉罚骸懊老骞?。始命,有田狩之事,園囿之樂焉。”[2]進一步說明這次田獵活動,并非簡單的個人打獵娛樂,而是一次有組織有規(guī)模的狩獵活動。詩歌雖只有3章48字,卻如同簡筆畫,將狩獵的全過程盡現(xiàn)眼前。首章寫將獵。開首進入眼前的就是四匹高頭大馬,嚴整肅靜,蓄勢待發(fā),營造的是田獵前聲勢浩大、紀律嚴明的場面。接著由馬寫到人,那位六轡在手,跟隨秦公游獵的隨從,從容不迫,胸有成竹。由隨從的表現(xiàn)不難聯(lián)想到這次田獵的核心人物秦公的威武雄壯。次章寫正獵。起筆從一群群膘肥肉壯的時令獸寫起,讓人仿佛看到馬馳獸奔、塵土飛揚、轟轟烈烈的場面。這時出現(xiàn)了秦公的一個特寫鏡頭,只見他一聲令下:“射左邊那只”,肥獸應聲而倒,留給人們對秦公在整個活動中不俗射獵的無限想象。末章寫獵后。與前兩章的緊張激烈、氣勢浩大不同,末章寫得輕松悠閑,使得全詩有張有弛,富于變化,同時也是秦公在田獵勝利后志得意滿心情的反映。
《小戎》一首寫法不同于《駟驖》,重在表現(xiàn)秦國軍隊陣容壯觀,裝備精良。詩共三章,每章前六句鋪排說明車馬、兵器,仿佛一幅古代戰(zhàn)車兵陣圖。《無衣》一首,一反《詩經(jīng)》戰(zhàn)爭詩多反映思念憂傷艱苦等主題,代之以好戰(zhàn)、樂戰(zhàn)的高昂情緒,面對戰(zhàn)爭,持這樣的情緒,在中國古典詩歌中頗為罕見。
《秦風》中的詩歌因限于篇幅,描寫秦國田獵戰(zhàn)爭場面還較為簡單,多選取橫斷面,采用以少勝多、以簡馭繁的手法,到石鼓文則詳細記錄了秦公田獵的全過程,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作了細致的描寫。十首詩歌①本文十首詩歌之篇名和順序采用南宋王厚之說法,王厚之在《古文苑·石鼓文》后附跋辭。見《古文苑》,四部叢刊初編集部。主旨如下:
《車工》第一,敘述出獵情景。
《汧殹》第二,描寫汧源之美與游魚之樂。
《田車》第三,敘述打獵情景。郭沫若曰:“此石敘獵之方盛。”[3]
《鑾車》第四,敘打獵。
《霝雨》第五,敘路上遭遇大雨時的艱難行進。
《作原》第六,此石每行上三字均缺,僅剩四字。從現(xiàn)存文字觀之,敘述開辟原場,種植樹木。
《而師》第七,本詩主旨甚難判斷,從詩中“弓矢”“左驂”等詞推測,亦與田獵有關(guān)。
《馬薦》第八,本詩殘缺最嚴重,今僅存完字十五。從“天”“虹”二字與前《霝雨》一首推測,主要敘述雨后情景。
《吾水》第九,敘述修整道路種植嘉樹后,天子田獵情形。
《吳人》第十,寫田獵結(jié)束后進行祭祀活動。
綜觀這組詩歌,《田車》《車工》《鑾車》三首直接描寫田獵過程,《汧殹》寫汧源、游魚,當為田獵目的地景象?!峨炗辍贰恶R薦》一敘路上遇雨,一寫雨后情景,亦與田獵有關(guān)。《而師》《吾水》《吳人》也有涉及田獵的字句?!蹲髟芬皇讓戦_辟原場,是為田獵做準備工作。組詩敘述了秦君出獵的全過程:獵前準備、出行情況、田獵情景、獵后祭祀。這是當時秦君一次正式的大型田獵活動的真實記錄。現(xiàn)抄錄《田車》如下:
詩中有四字殘泐,對個別字的釋讀學者們尚有分歧,但詩歌的整體風貌與內(nèi)容十分清晰。車馬場面壯觀,獵物四處逃散,人們興高采烈。本詩與《駟驖》的寫法如出一轍,唯不同者,《車工》描寫的場面較《駟驖》更具聲威,更有氣勢。可以說,石鼓文是《秦風》中《駟驖》《小戎》內(nèi)容的擴大與具體化。
秦國詩歌為什么集中反映戰(zhàn)爭與田獵?班固、馬瑞辰道出了秦人尚武的緣由,甚有啟迪。班固在《漢書·地理志》曾作闡述:
天水、隴西,山多林木,民以板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習戰(zhàn)備,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故《秦詩》曰“在其板屋”;又曰“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及《車轔》、《駟驖》、《小戎》之篇,皆言車馬田狩之事。[5]
班固從秦人生活的地域、政治環(huán)境角度作了說明。清代馬瑞辰則從秦人歷史、風尚方面分析:
秦以力戰(zhàn)開國,其以力服人者猛,故其成功也速,其延祚也短;而其弊也,失于黷武而不能自安。是故秦詩《車轔》、《駟驖》、《小戎》諸篇,君臣相耀以武事。其所美者,不過車馬音樂之好,兵戎田狩之事耳。[6]
在周代,田獵是天子、國君舉行的大規(guī)模狩獵活動,屬于大型文化活動。①除了正式的田獵活動外,周代還有專供天子、國君、貴族娛樂的“制度之外”的田獵活動。為了區(qū)別這兩種性質(zhì)不同的田獵活動,有的學者把禮儀制度下的田獵活動稱為“校獵”。見曹勝高《漢賦與漢代制度——以都城、校獵、禮儀為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秦國也有田獵之制,如《睡虎地秦簡》中的《日書·甲種》:“外陽日,利以達野外,可以田獵。”[7]這批竹簡的《秦律雜抄》中有《公車司馬獵律》,記載了當時有關(guān)射獵的法律規(guī)定。
秦國立國之初擺在秦人面前的第一要務是從犬戎手中奪回“岐以西之地”。[8]無論是立國前還是立國后,秦人為了生存與戎狄進行了長期而艱苦的斗爭。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秦人剛健雄邁的性格特征,形成了他們尚武好戰(zhàn)的風習。石鼓文幾乎每首都言及馬,田獵場面更是其他諸侯國詩歌中所沒有的。秦國習俗對文學創(chuàng)作題材的影響可見一斑。
《秦風》題材豐富,主旨多樣,彌補了石鼓文組詩主旨單一的不足,為人們從不同角度了解秦國歷史、風俗提供了寶貴資料?!肚仫L》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受周文化影響而創(chuàng)作的詩歌,如《蒹葭》《渭陽》等,風格多秀婉雋永;一類以表現(xiàn)秦人尚武好戰(zhàn)的風習為重點,多描寫田獵、車馬、戰(zhàn)爭,如《車鄰》《駟驖》《無衣》等,風格多粗獷質(zhì)樸。
就詩歌風格論,《秦風》中的詩歌多悲涼、凝重,石鼓文則一掃《秦風》慷慨、沉重的色調(diào),給人們以明朗歡快、積極向上的昂揚精神。這里沒有《渭陽》中送別的惆悵,沒有《蒹葭》中思念的煎熬,沒有《權(quán)輿》中貴族沒落后的消沉,也沒有《黃鳥》中良人殉葬后的痛心。君臣進行軍事演習,浩浩蕩蕩,出游打獵,一路旌旗飄揚,歡歌笑語,一幅太平盛世的祥和氣象。即使是天公不作美,路遇暴雨,也能齊心協(xié)力,達到目的。(《霝雨》)當雨過天晴,天空出現(xiàn)彩虹的時候,馬兒悠然地吃著嫩嫩的青草,人們享受著美味的獵物,其樂何如!(《馬薦》)
進一步探討,《秦風》、石鼓文這種風格的不同與其遣詞造句有直接關(guān)系。用詞方面,石鼓文多用明快活潑的詞語,最突出的一點是疊詞的大量運用,如狀汧水的“沔沔”、狀游魚的“”和“鱳鱳”、狀驂馬的“騝騝”和“旛旛”、狀麀鹿的“速速”、狀大獸的“趩趩”、狀奔馬的“趍趍”、狀日光的“昱昱”、狀鳥鳴的“庸庸”等等。石鼓文現(xiàn)存四百六十余字,僅疊詞就有三十五個,可以設想,完整的詩歌中疊詞應該多于這一數(shù)字。這在喜用疊詞的《詩經(jīng)》中也很罕見。這些詞語的運用不但增加了描寫形象的生動性,同時還給整組詩歌染上了明朗的色調(diào)。而《秦風》中的疊詞,如蒼蒼、萋萋、采采、惴惴、欽欽、厭厭、交交等,與石鼓文中疊詞傳遞的情感信息迥然不同。
《秦風》除《駟驖》與《無衣》外,其余八首都表現(xiàn)出擔憂、悲傷、恐懼、消極等情感。如《小戎》,每章前六句都用賦體,分別描寫戰(zhàn)車、戰(zhàn)馬和兵器,描繪細致,筆意鋪張,辭藻華麗。不但襯托了主人公地位的非同一般,同時也見出軍容之盛,洋溢著激昂向上的陽剛之氣。但是,到每章后四句,情緒急轉(zhuǎn)而下,溫其如玉的君子遠征西戎,令人心亂煩憂,給全詩抹上了濃濃的憂傷色調(diào),前六句的華貴、瑰麗在主人公眼前頓時黯然失色。這與石鼓文從始至終情感統(tǒng)一判然有別。
石鼓文與《秦風》總體基調(diào)的差異源于詩歌作者身份、創(chuàng)作動機、創(chuàng)作背景、書寫載體等的不同。石鼓文的作者是統(tǒng)治者的代表,在軍事演習時看到國家軍事力量無比強大,那種自豪是由衷的,對國君的贊頌發(fā)自肺腑?!肚仫L》表達的是不同身份、不同人物的心聲,雖然作者中也有貴族,可離開了田獵這一特殊的場景,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就更加理性而全面,詩歌中反映的情感、心理也是多方面的。這是導致二者風格基調(diào)不同的主要原因。
從詩歌載體與創(chuàng)作目的看,石鼓文為石刻文字。王輝曾云:“秦人素重刻石,春秋至戰(zhàn)國間有石鼓文、詛楚文,滅六國后有嶧山、泰山、瑯玡臺、之罘、東觀、會稽諸刻石……秦人頗以長于石刻自詡,秦公一號大墓石磬殘銘,不過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之一?!盵9]秦國比其他諸侯國更加熱衷于在石頭上刻寫文字,其石刻成就最突出。石鼓文、石磬文、詛楚文是先秦時期的典型石刻文字。古人樹立碑石,是為了贊揚功業(yè),以求不朽。因此,石刻文字多記載重大事件,有特定的創(chuàng)作背景,如石磬文記載了秦國的一次盛大典禮,這次典禮連周天子也應邀參加慶賀。詛楚文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與楚國一次爭霸戰(zhàn)爭的記錄。秦統(tǒng)一后李斯創(chuàng)作的七篇刻石文字則是秦始皇巡游全國的產(chǎn)物,旨在頌揚始皇帝的聲威。從創(chuàng)作目的看,《秦風》與石鼓文截然不同?!肚仫L》每首都抒發(fā)一己感情,風格纏綿質(zhì)樸;石鼓文為頌揚秦君功業(yè)而作,組詩內(nèi)容關(guān)系國家大事,抒發(fā)的是秦國統(tǒng)治者的政治熱情,主題嚴肅莊重,風格豪邁激昂。后代碑、銘、頌等文體,無論是形式還是風格,都與石鼓文有相近之處。
從詩歌體制論,《秦風》以配樂為主(學界把為配樂創(chuàng)作的詩歌稱作歌詩),因此其結(jié)構(gòu)多為《詩經(jīng)》風篇常見的重章疊唱形式,如《蒹葭》《終南》《黃鳥》《晨風》《無衣》《渭陽》《權(quán)輿》七首詩歌都采用完全重疊的形式,詩歌每章結(jié)構(gòu)相似,只替換幾個重要詞匯。《車鄰》則采用不完全重疊形式,全詩三章中后兩章重疊;《小戎》則是“言念君子”一句三章都出現(xiàn)。未使用重章疊唱結(jié)構(gòu)的只有《駟驖》一首。重章疊唱的形式,通過相同或相近旋律的多次反復,抒情更為深入充分,尤其是一些關(guān)鍵詞的替換,既避免了詩歌前后重復單調(diào),同時還傳達了時間推移、情感程度加深的意義,使得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抒發(fā)更加細膩委婉,纏綿不盡,給聽者留下無限的遐想?!肚仫L》多用重章疊唱形式,與其配樂歌唱、內(nèi)容以抒情為主有直接關(guān)系。
石鼓文作為特定田獵活動的產(chǎn)物,創(chuàng)作目的是歌頌秦國君的功績。石鼓文已經(jīng)完全脫離音樂,成為誦詩,重章疊唱的形式已經(jīng)見不到。詩歌在配樂演唱時,聽眾關(guān)注更多的是音樂的旋律和抒情作用,而歌詞本身的內(nèi)容形式退居其次,這時音樂功能大于語言功能。當詩歌脫離音樂成為誦詩后,由演唱變成吟誦,這時通過音樂旋律抒情的功能沒有了,語言成為唯一表情達意的媒介,詩歌本身的內(nèi)容形式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唯一對象。誦詩如果再繼續(xù)使用重章疊唱的結(jié)構(gòu),勢必給人形式簡單、重復較多的印象,影響了詩歌內(nèi)容的容量,顯得不夠豐富多樣,因此,誦詩很少使用重章疊唱形式?!肚仫L》與石鼓文,一為歌詩,一為誦詩,功用的不同直接影響了二者的體制結(jié)構(gòu)。
《秦風》與石鼓文兩組詩歌雖然總體格調(diào)不同,但同產(chǎn)生于秦國,二者還體現(xiàn)出一些共性。
首先,兩組詩歌都具有現(xiàn)實性。從總體而言,這一時期的作品都有現(xiàn)實性傾向,《詩經(jīng)》中各國詩歌無不是“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10]的產(chǎn)物?!肚仫L》體現(xiàn)尤為突出?!睹娦颉吩陉U釋《秦風》時動輒以“美襄公”“刺康公”等字樣論之,雖不免有附會之嫌,但每首詩歌都由具體事件誘發(fā)而作,卻是事實?!饵S鳥》因秦穆公死后三良殉葬痛惜而作,《渭陽》是秦康公送別舅舅重耳而作,《駟驖》《無衣》反映打獵、戰(zhàn)爭,與秦人生活密切相關(guān);《車鄰》《小戎》《晨風》《權(quán)輿》四首,或反映秦君生活片段,或招賢人,或沒落貴族自傷,都有感而發(fā)。最能夠反映這一特點的是《終南》。秦襄公是秦國歷史上具有開創(chuàng)之功的國君,理應受到頌揚。《終南》作者在客觀承認襄公偉大功績的同時,又勸諫他勿滿足于眼前的一切,要積極安撫百姓,爭取進一步擴大領(lǐng)土,鞏固地位。秦人這種居安思危,常??M繞心頭的憂患意識也許是最終能夠滅亡六國的原因之一??梢哉f,秦人關(guān)注的都是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guān)的事件,關(guān)心的是實實在在的生活,至于文人們的附庸風雅、風花雪月,一般不會進入秦人的視野,這促成秦國詩歌題材突出的現(xiàn)實性。
秦國詩歌的現(xiàn)實性,在秦人的其他作品中也有反映。如《尚書·秦誓》是秦晉殽之戰(zhàn)秦國慘敗后,秦穆公因悔過而作;《詛楚文》是秦楚大戰(zhàn)前夕,秦國意欲發(fā)動鬼神的力量,作文詛咒楚王;《商君書》中很多篇章是商鞅變法時頒布的法令。這些作品無不是針對現(xiàn)實問題而作,具有鮮明的政治目的。最突出的是《呂氏春秋》?!秴问洗呵铩分忻鞔_提出編撰此書的目的是為即將統(tǒng)一的秦王朝制定治國方略:“凡十二紀者,所以紀治亂存亡也,所以知壽夭吉兇也?!盵11]該書從是否有利于政治出發(fā),對先秦思想文化做了整理與取舍,又按照一定的指導思想對這些材料重新進行了綜合與編排。
《秦風》與石鼓文還體現(xiàn)出質(zhì)樸性?,F(xiàn)實性是就其題材、內(nèi)容而言,質(zhì)樸性則是就其風格、形式而論。
朱熹在論析《無衣》時曾言:“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質(zhì)直,無鄭、衛(wèi)驕惰淫靡之習?!盵12]秦人長期與西戎雜處,西戎以游牧生活為主,秦人受此影響,文化中不免還夾雜著一些樸拙甚至粗野的痕跡。對此,學者也有說明:“由余在否定西周宗法倫理的同時,提出‘上含淳德以待下,下抱忠信以事上’的原則。秦人從戎夷那里接受的‘淳德’與西周的‘文德’不同。前者具有古樸、率直、以實際利益為重的特點,而不看重后者的一套繁文縟節(jié)和儀式規(guī)范?!盵13]
秦國民風淳樸,這種淳樸的民風表現(xiàn)在文學藝術(shù)中形成了秦文學質(zhì)樸的風格,生活的原生態(tài)成為文學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體現(xiàn)出一種樸素美?!肚仫L》對武力的崇尚,石鼓文中清新、熱鬧、歡快的田獵場面,甚至《車鄰》中那位國君,也沒有國君的威嚴和高高在上,反而如生活中的摯友。這些描寫形成了自然樸素之美。
秦國詩歌的質(zhì)樸性除了與詩歌內(nèi)容有關(guān)外,還與表現(xiàn)手法有關(guān)。與其他諸侯國詩歌相比,秦國詩歌更長于用敷陳其事的“賦”的手法,《小戎》《車工》等,幾乎可以看作是微型賦。方玉潤曾曰:“(《小戎》)三章寫戎器,刻畫典奧瑰麗已極,西京諸賦迥不能及,況下此者乎!”[14]他的話不免有夸大之處,但是道出了本詩“賦”的特點以及對漢賦的影響?!缎∪帧访鑼戃囻R、兵器之盛,石鼓文中《作原》《汧殹》敘整治原場,種植佳木,汧水兩岸豐饒之物產(chǎn),水中游魚之樂,《田車》《鑾車》寫打獵盛況,無不通過真實、細致的敘述再現(xiàn)當時情景,使人如臨其境,這與其他諸侯國詩歌大量運用比興不同。比興手法的運用,固然能形成含蓄蘊藉、韻味無窮的美感,這也是古代詩歌追求的美學特征。但是本體與喻體、所詠之詞與用來起興的他物之間若不能找到恰到好處的連接點,比興就會導致晦澀難懂?!百x”的特點是直接敘述,易于理解,長于造篇。秦國詩歌的質(zhì)樸性與賦體的大量使用有關(guān)。
秦國詩歌多重現(xiàn)實場景的敘述,而少虛幻景象的描繪,多方物名稱詞語,少抒情詞語。每一首詩歌都如現(xiàn)實生活的再現(xiàn),沒有夸飾,沒有虛擬,一切自然行文。這種重現(xiàn)實場景的寫法,也有弊端。想象力的缺乏,必然使得詩歌太多地拘泥于現(xiàn)實,缺乏抒情性作品的空靈和空白,限制了讀者閱讀作品時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這是秦國詩歌的不足。
秦國詩歌的質(zhì)樸性在秦人的出土器物中也有體現(xiàn)。秦公一號大墓出土金鳥、金獸、漆木豬,銅川棗廟村墓出土泥俑、泥馬等。金鳥、金獸造型逼真生動,漆木豬形體介于豬與獸之間,通體用黑、紅色漆彩繪,石俑、陶牛、泥俑、泥馬的造型古拙、質(zhì)樸。以上作品的共同特點是僅求形似,氣韻卻不夠生動。[15]這些美術(shù)作品與秦國詩歌呈現(xiàn)的總體特征完全一致。
秦國詩歌在題材方面多描寫戰(zhàn)爭、車馬、武器、田獵,這一特點到了漢代又進一步發(fā)展,在漢賦中有了更加突出的體現(xiàn)。漢大賦中,田獵類賦是最重要的一類,蕭統(tǒng)在《文選》中專列田獵類,分為上、中、下三小類。在這些賦中,作者對田獵場面、過程的描寫更為詳盡,辭藻更為華美,更加鋪排渲染,極盡夸張之能事,讀來琳瑯滿目,應接不暇,在文學上是一個大的發(fā)展。
以漢大賦的代表作品《子虛賦》《上林賦》為例,這兩篇賦也可以看作一篇,為《天子游獵賦》,①《史記·司馬相如傳》載,漢武帝“讀《子虛賦》而善之”,蜀人狗監(jiān)楊得意遂引薦司馬相如見武帝,司馬相如“請為《天子游獵賦》”?!稘h書·司馬相如傳》載同。二書都將《子虛賦》《上林賦》看作一篇,為《天子游獵賦》。蕭統(tǒng)編《文選》時才將其析為兩篇。這兩篇內(nèi)容連續(xù),分則為二,合則為一,學者們將這種結(jié)構(gòu)稱之為葫蘆形結(jié)構(gòu)?!短熳佑潍C賦》這一篇名直接說明了其內(nèi)容是描寫最高統(tǒng)治者的田獵活動?!蹲犹撡x》寫諸侯游戲之樂、苑囿之大,《上林賦》則寫天子上林苑田獵之盛,張大天子之威勢。大賦重在贊美天子,只是贊美中略含諷諫。這兩篇賦描寫對象、描寫內(nèi)容、反映的主旨與石鼓文完全一致,二者之淵源關(guān)系清晰可見。可以說,《子虛賦》《上林賦》就是石鼓文的擴大版。唯不同的是,石鼓文中表達了對秦公由衷的贊美,并沒有諷諫意味。
西漢末年的揚雄,曾作《羽獵》《長楊》二賦,亦收入《文選》中?!队皤C賦》通篇寫田獵,從獵場之廣、儀衛(wèi)之盛、聲威之壯,寫到獵獲禽獸之多,最后以諷諫作結(jié)?!堕L楊賦》則描寫漢成帝與胡人共同田獵一事??梢哉f,田獵內(nèi)容是揚雄賦作的重要題材。
除了田獵類賦之外,兩漢其他大賦也有大段田獵、車馬的描寫。如枚乘的《七發(fā)》中以七大段篇幅描寫了并列的七件事,其中,第四段寫車馬之盛,第六段寫田獵之興。東漢的賦作,也出現(xiàn)了描寫田獵的段落,如班固《兩都賦》在反映京都的繁盛時,描寫了京都的宮苑之盛,《二京賦》又寫了帝王游觀之樂。
劉勰曾曰:
秦世不文,頗有雜賦。漢初詞人,順流而作,陸賈扣其端,賈誼振其緒,枚馬同其風,王揚騁其勢;皋朔以下,品物畢圖。繁積于宣時,校閱于成世,進御之賦,千有余首,討其源流,信興楚而盛漢矣。[16]
劉勰在這里具體勾勒了漢賦發(fā)展的過程。漢初承秦之余風進行創(chuàng)作,以陸賈為開端,賈誼繼承之,到枚乘、司馬相如、王褒、揚雄已經(jīng)蔚為大觀,枚皋、東方朔以下,則各種事物皆以賦描繪了。劉勰對賦之發(fā)展的評述大體符合當時實際情況。他提到“秦世不文,頗有雜賦”,秦世的雜賦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法見到,但是從秦人之詩歌多反映戰(zhàn)爭、武器、田獵等題材看,秦人雜賦內(nèi)容不難推測,也應以這些內(nèi)容為主,而這些雜賦又影響了漢賦的題材內(nèi)容,因此劉勰才有“漢初詞文”繼承秦人“雜賦”“順流而作”的論述。
當代學者也注意到石鼓文與漢大賦的關(guān)系,直接將石鼓文作為田獵文學。饒宗頤先生在為王輝先生《秦出土文獻編年》作的序中說:“十鼓信為自來‘畋獵文學’之極品,后來衍生出漢人《羽獵》、《長楊》之巨制……”,[17]甚有見地。
可以說,秦國詩歌對田獵題材的著力描寫,催生了漢代田獵類賦的出現(xiàn)與蔚為大觀,秦國詩歌的題材選擇傾向直接影響了漢大賦的總體面貌,這是秦國詩歌對漢代賦體文學的巨大影響。
漢承秦制,學者們在論及這一問題時,多從政治制度方面進行論說,如三公九卿制、郡縣制、法律內(nèi)容等。文化方面,學者多主張漢代對秦代批判較多,尤其是西漢初期出現(xiàn)眾多的有關(guān)過秦、亡秦的政論文,對秦人都不約而同采取否定態(tài)度,對秦代運用法家思想導致的暴政進行了不遺余力的批評。但不可否認,漢人在否定秦人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秦人的影響。漢初政論文,直接繼承李斯《諫逐客書》等文章而來;淮南王劉安模仿《呂氏春秋》,編撰了《淮南子》;漢代紀功碑文、銘文、頌體等脫胎于石鼓文與秦刻石文。此外,《史記》中體現(xiàn)的整書編撰思想、編撰體例借鑒了《呂氏春秋》;董仲舒吸收了《呂氏春秋》中的“精氣”說,形成了天人感應說。就詩歌而言,秦國詩歌中反映的尚武好戰(zhàn)的風尚,對田獵場面、車馬、武器的細致描寫,正好暗合了漢代社會狀況與當時文人的創(chuàng)作心理。漢王朝常年與匈奴作戰(zhàn),軍事演習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田獵正是軍事演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漢大賦中多描寫田獵場面的社會基礎。漢武帝時強盛的國力,頻繁的田獵活動,激發(fā)了大賦作者們歌頌大漢帝國、抒發(fā)生逢盛世的豪情,這一心理也與《駟驖》《無衣》、石鼓文反映的作者心理相吻合。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漢大賦作者將田獵作為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將秦國詩歌作為他們學習借鑒的最好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