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新師范”建設總結大會召開
11月19日,廣東省“新師范”建設總結大會在肇慶學院召開。會議由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高等教育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分會、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指導,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主辦,肇慶學院承辦,全面總結了廣東省“新師范”建設工作,研討分析了廣東教師教育面臨的新形勢,并對第二輪“新師范”建設進行了工作部署。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宋磊為大會致辭;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璧亮出席會議并講話。
宋磊在致辭中表示,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全國較早出臺“新師范”建設方案,探索形成了富有推廣意義的教師教育廣東模式,為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經驗參考,希望廣東不斷總結經驗,用高質量教師教育支撐區(qū)域教育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以優(yōu)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李璧亮指出,廣東“新師范”的提出,順應了黨的十九大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總體要求,適應了全省教育現代化的需要。經過三年聚焦問題、持續(xù)用力,全省已構建起教師教育工作新格局,師范生培養(yǎng)類型與結構得到優(yōu)化,師范生培養(yǎng)質量大幅提高,大批優(yōu)秀師范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中。2020年,全省音樂、體育、美術師范生招生規(guī)模比2016年分別提高了17.76%、25.10%和44.01%;學前教育本、??普猩?guī)模比2016年分別提高了1.97倍和9.96倍;特殊教育本科招生規(guī)模比2016年提高了31.05%;累計招收近6000名公費定向培養(yǎng)師范生,覆蓋全省15個地市71個縣(市、區(qū)),有效緩解了各地區(qū)師資緊缺問題。接下來,將進一步強化師范教育的戰(zhàn)略地位,在新一輪“新師范”建設中創(chuàng)新工作舉措,實施高水平師范院校建設計劃、改革師范生招生與培養(yǎng)制度、以項目制推進“高?!行W”共同體建設等,全面提升教師教育辦學水平,培養(yǎng)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適教樂教、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推進廣東基礎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會上,華南師范大學、肇慶學院、嶺南師范學院、潮州市教育局、肇慶市懷集縣教育局作為“新師范”建設典型高校(部門)分別進行主題發(fā)言,廣東技術師范大學、韓山師范學院、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廣州大學、深圳大學、韶關學院、嘉應學院、惠州學院分享廣東省創(chuàng)建國家教師教育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建設成果,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專家分別進行教師教育新形勢專題報告。會場還展出了廣東“新師范”建設系列成果。
全省56所設有師范類專業(yè)的高校代表、廣東省第一批創(chuàng)建國家教師教育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負責人,以及20個地市教育局領導等,近200人參會。
(省教育廳辦公室供稿)
廣東教育學會2021年學術討論會和校長論壇召開
11月5日至6日,廣東教育學會2021年度學術討論會暨第十七屆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論壇在廣州舉行。本次學術年會以“高品質學校建設與高質量課堂教學”為主題,旨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助力高素質專業(yè)化創(chuàng)新型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李璧亮、廣東教育學會會長李學明,以及來自全省各地市基礎教育界的專家學者、校長、教師等530余人參會。
李璧亮在學術年會開幕式上強調,2021年廣東省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qū)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雙區(qū)驅動”戰(zhàn)略機遇,圍繞構建“一核一帶一區(qū)”區(qū)域發(fā)展新格局,深化教育領域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加快建設教育強省。要以本次大會為契機,積極展開研討、交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減”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同時,廣大校長、教師要強化責任擔當,積極部署工作,堅決做好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工作,做好義務教育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統(tǒng)籌推進“雙減”工作有效落實,為學校教育提質增效助力,推進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切實做好“雙減”工作的廣東答卷。
李學明致開幕辭時表示,“校長論壇”和“學術討論會”是廣東教育學會不斷發(fā)展的全省基礎教育學術研究品牌項目。至今連續(xù)舉辦17屆“校長論壇”和舉行39次“學術討論會”,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教育工作部署,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活躍群眾性學術氛圍,推動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悉,今年共收到論文9621篇,經專家初評、復評和終審,評出一等獎670篇、二等獎1482篇、三等獎3696篇,優(yōu)秀組織單位28個。
本次會議分大會論壇、校長論壇、教師論壇三個板塊展開,邀請有關專家、學者、校長作主題報告,開設圓桌會議討論教育熱點話題,并由獲獎校長、教師代表分享其學術觀點、研究成果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經驗。
(韋英哲)
中山兩個省級學科教研基地赴河源送課交流
為充分發(fā)揮廣東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在交流學習中促進省學科教研基地成員的專業(yè)發(fā)展,中山市初中化學和初中生物學兩個省基礎教育學科教研基地主持人及成員,于10月27日至30日共赴河源市紫金縣與和平縣開展了送課交流活動,包括“指向學科理解的教學設計”“指向科學思維發(fā)展的教學設計”“論文寫作”等專題講座活動,以及“物質成分的探究”“化合價”“細菌”“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等示范課。本次交流活動受到河源市紫金縣教師發(fā)展中心、和平縣教師發(fā)展中心、紫金縣慶齡中學、紫金中學實驗學校、和平縣華強學校和星星中學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效果。
(黃日暖)
創(chuàng)新支部工作方法,打造黨史學習教育“先鋒論壇”
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基礎上,五邑大學土木建筑學院學生第五黨支部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打造黨史學習教育“先鋒論壇”。不斷擴大基層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迅速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班級、進宿舍、進課堂。結合專業(yè)特點,搭建“知心友、談心亭”新平臺,達到交流促進心靈融合以及組織關懷與人性關愛同步的目的。截至目前,已開展“先鋒論壇”系列活動超過15期。同時,暑期依托“本土”紅色史跡,策劃10期“行走的思政課”,尋“邑”黨史小分隊前往開平市百合鎮(zhèn)的周文雍陳鐵軍烈士紀念館。如此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工作實踐,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育人新格局。
(五邑大學 胡偉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