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雷
李德群,1945年8月生,江蘇泰州人,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材料成形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長期從事塑料注射成形模擬和智能型塑料注射機的研究和開發(fā)工作,取得的創(chuàng)新成果用于國防、汽車、電子等高端產品制造中。開發(fā)出三維塑料注射成形過程模擬商品化軟件,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986年至1987年,他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做訪問學者,2001年至2006年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3次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0年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
從飛機的空氣動力學部件、汽車的精美內飾、空調的仿金屬外觀塑料外殼,到手機內的光學塑料鏡片,形態(tài)各異的塑料制品早已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這都離不開塑料注射成形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功勞。
三十余年來,李德群一直致力于塑料注射成形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引領我國該領域“智能制造”的發(fā)展。從表面模型的提出,到模擬軟件的開發(fā),再到智能裝備的制造,李德群為我國塑料成形加工學科和行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破冰
1968年,李德群從清華大學畢業(yè),被分配到寧夏靈武農場修理廠工作,后又被調到湖北潛江機械廠,一干就是十年。十年的基層經歷,不僅沒有讓李德群意志消沉,他還運用自身所學,幫助工廠改進工藝流程、改造生產設備、改善生產環(huán)境,為企業(yè)的轉型升級作出了許多貢獻。
“有了那個十年,經過人生的跌宕起伏,讓我學會了如何克服困難和挫折?!崩畹氯罕硎?,十年里他在精神、體力、智力、技術等多方面都有了提高,讓他對現在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熱愛。
1978年,33歲的李德群拿著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回歸校園,重新拿起課本,開始了人生新的征程。“進入華工后,我才有可能真正開始學術研究?!崩畹氯赫f,他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和科研機會。
當時李德群的導師肖景容教授結合學科前沿和實際需要,為李德群確定了材料成形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研究方向,他從此步入了塑料注射成形模擬和模具CAD/CAE/CAM的科研之路。
傳統(tǒng)的塑料注射成形行業(yè),基本以塑料注射的中面模型為理論依據來進行塑料成形模擬,但中面模型存在著過于依賴技術人員對軟件的操作水平,且難以模擬結構復雜、內外不對稱的塑料制品等弊病?!安捎盟芰献⑸涞闹忻婺P瓦M行塑料成形模擬,不僅要求技術人員熟悉相關的專業(yè)知識,還要進行大量的圖形處理?!崩畹氯赫f,提取中面的工作量甚至要占整個塑料成形模擬工作量的80%。
針對中面模型的缺陷,李德群經過深入地思考和調研,提出了表面模型的概念,開發(fā)出基于表面模型的模擬軟件,并率先在國際上發(fā)表相關論文。國際專業(yè)雜志Modern Plastics隨后用整版篇幅專題報道了該研究成果。
李德群的這一成果很快成為國際研究熱點。來自美、英、德、日等50多個國際研究團體引用了其表面模型的論文,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Cardozo教授在綜述論文中評價:“表面模型的概念是塑料注射成形模擬歷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p>
引領
1986年,李德群應邀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李德群不僅致力于塑料注射成形過程計算機模擬技術的研究,還為美國的AC-Tech公司開發(fā)出商品化二維冷卻系統(tǒng)軟件。一年多的美國之行,讓李德群認準了塑料注射成形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fā)展方向。
由于與西方工業(yè)先進國家存在很大差距,我國長期以來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塑料注射成形模擬軟件,大量的塑料模具需要依靠進口。從美國歸來的李德群意識到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行業(yè)難題。
“那時國內的塑料注射成形技術剛剛起步,做不出精密度高、結構先進的成形模具,生產出的塑料制品不僅費料,次品率也很高。要想解決這一難題,必須研發(fā)出屬于自己的塑料注射成形模擬軟件。”20世紀90年代初,李德群和他的團隊率先開發(fā)出國產塑料注射成形模擬軟件并實現了工程應用。
在李德群和他主持的數字化成形團隊的不斷努力下,塑料注射成形集成模擬軟件——華塑CAE誕生了。該軟件成為我國塑料注射成形模擬領域的一項重要成果,并與金屬鑄造模擬、板料成形模擬軟件一道,成為我國材料成形模擬領域的知名品牌,目前已在1000多家單位應用,覆蓋家電、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龍頭企業(yè),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有了塑料注射成形模擬軟件,就可以更便捷地完成塑料制品從工藝、模具到成形等一系列復雜工序。它革新了國內塑料制品行業(yè)長期依靠生產試錯這種費時費錢的方式,提高了塑料注射成形模具的設計和制造水平,使我國也能生產出更精密、更經濟的塑料制品?!崩畹氯赫f。
布局
21世紀初,我國塑料注射機保有量達100萬臺,傳統(tǒng)技術普遍陳舊,無法實現能量按需供給與優(yōu)化控制,產品質量的一致性也難以保障。于是,李德群將目光投向成形裝備智能制造上。
“傳統(tǒng)的塑料制品生產過程,需要先在計算機上進行塑料注射成形模擬,再人工將相關參數輸入塑料注射機中,這往往需要塑料注射機操作人員具有很高的技術熟練度。如何讓塑料成形模擬軟件與塑料注射機融合在一起,擺脫塑料制品生產過程對人工的依賴,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是我想要做的事情?!崩畹氯赫f。
李德群帶領科研團隊,在成形模擬的基礎上將工藝參數自動設置、自適應注射等智能技術應用到注射機上,提出了在線反演的注射速度平滑優(yōu)化、工藝曲線的二級閉環(huán)控制等方法,成功開發(fā)出智能型注射機。
經國家權威機構測試,李德群所開發(fā)的智能型注射機能耗低于我國及歐洲最高能耗標準,響應時間、位置精度等關鍵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顯著提高了注塑產品的重復精度和生產自動化程度。目前,智能型注射機不僅在國內推廣應用,還遠銷海外。早在工業(yè)技術4.0、智能制造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之前,李德群和他的團隊就已經走在了學科和行業(yè)的前沿。
“未來,我們還將繼續(xù)尋求商業(yè)合作,讓塑料制品的生產變得更加智能化和宜人化?!崩畹氯罕硎?,他和他的數字化成形團隊將繼續(xù)深入材料成形智能化的研究和開發(fā),將中國的創(chuàng)新成果推廣到國際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