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興
【摘要】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吸收我國古代評點思想的精華,大膽地將其遷移進教材自讀課文中,形成了旁批和課后閱讀提示為主體的助學系統(tǒng)。在自讀課教學中,旁批如何發(fā)揮確定教學內(nèi)容、引導教學展開和將教學深化等方面的作用,值得做一些探析。
【關鍵詞】自讀課文;旁批;教學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19—0057—03
一、引言
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自讀課文中的旁批,是對古代詩文、小說、戲曲評點思想的初步介紹和方法思路的再利用。旁批和課后閱讀提示組成的教材助學系統(tǒng),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有獨特的價值和重要作用,它們蘊含了不同的課型,應該有不同的教法思想。因此,教師宜在備課中深入挖掘,從而指導具體的教學實踐。
二、旁批在教學設計中的價值
1.旁批是教學內(nèi)容確定的起點。教學一篇文章,具體選擇怎樣的教學內(nèi)容呢?余米曲認為:“課文旁批是準確的導引?!彼凇?lt;動物笑談>備課手記》中將課后閱讀提示析出四個教學點:“1.和動物有關的趣事、笑話;2.科學家探求真理的專注與嚴謹;3.文章詼諧風趣的語言;4.價值觀的培養(yǎng)[1]。然后細讀旁批,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從而較為準確地確定了教學內(nèi)容。
教師在備課時深入細致地分析旁批和閱讀提示,所確定的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也就比較科學合理,既符合教材的主張,又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讀課的“自讀”之意就能在具體的方法引導上體現(xiàn)出來。
2.旁批是教學過程銜接的紐帶。教學的展開,是圖窮匕首見,還是伐竹取道,關鍵在于教師的拿捏。高明的做法往往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借助已有的工具,信手拈來,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搬一架梯子。如,肖培東《巧借旁批讀桃樹——我教賈平凹的<一棵小桃樹>》認為“旁批對學生自讀課文提供了支架”,并介紹了自己的做法:“具體教學思路是利用文中旁批,先讓學生自行思考解決問題,再引導學生利用旁批提示的方法自主閱讀,既讓學生習得方法,又緊扣情感,深嚼細品,讀懂課文,讀出自己?!盵2]
3.旁批是教學打開發(fā)散思維之門的鑰匙。與人教版教材比較,統(tǒng)編教材的教讀課文從選文來看變化不大,加強了課前預習、課后習題的設計,導向性更加明確。加之均為經(jīng)典文章,教學、研究類的案例汗牛充棟,有的已經(jīng)形成了明顯的教學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容易把握。而自讀課文,特別是一些新選入的文章,除了旁批和閱讀提示之外,鮮有其他輔助材料,且新教材聚焦于“自讀”課型的要求,從實際教學來看,反倒不好把握。如何從流于形式或淺易的“自讀”遷移到真正自覺的“自讀”,旁批的靈活應用頗為關鍵。如,教師可將古人“集評集注”做法引入教學,在某一知識點下用旁批的形式做歸納整理,將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打通,從而達成溫儒敏先生在《語文教科書編寫的匯報提綱》中指出的:“‘教讀’課老師講得多一點,精一點,主要就是舉例子、給方法。‘自讀’課就是讓學生使用‘教讀’課給的方法,更加自主地閱讀,教師不必精講”。[3]在完成課型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避開精讀課整飭有度、向內(nèi)深挖之道,努力打開靈活發(fā)散之門,立足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不斷激發(fā)其興趣,開掘其潛力,固化能力,提高水平。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旁批的內(nèi)容,能更好地發(fā)揮其助學、導教的作用。
三、旁批在教學設計中的應用舉例
1.銜接舊知,尋找切口。寫景散文中的描寫,學生不陌生,如何幫助學生有新的收獲,突破最近發(fā)展區(qū)呢?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雨的四季》時,教學的切口在哪兒?整理閱讀提示,教學內(nèi)容指向了:(1)寫景散文美在“飽含的情感”“細膩生動的筆墨”“詩一般的語言”(語言賞析);(2)本文寫的雨“‘容貌’有別,‘性情’各異”(內(nèi)容的梳理和描寫賞析)。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切入點應該選在對“內(nèi)容的把握和描寫手法的賞析”上,進而到語言的賞析、感悟。課文第二段的旁批——“作者沒有直接描繪春雨,而是寫萬物經(jīng)雨淋洗后的情態(tài)。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開了好頭,一方面直指本段的寫作對象是“春雨”,暗示學生注意后文會寫到“夏雨”“秋雨”“冬雨”,這樣就能與題目相呼應;另外,“沒有直接描繪……而是寫……淋洗后的情態(tài)”恰好將“描寫”拈出,暗示學生要注意對文中“描寫”的關注。此時,教師可給學生提供下面一段文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矗衽C?,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fā)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xiāng)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nóng)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朱自清《春》)
兩者進行比較可發(fā)現(xiàn):(1)同樣是寫雨,前者是間接寫,寫雨后的花、樹、葉、草,甚至空氣;后者有直接寫,寫雨的持續(xù)時間、形態(tài),有間接寫,寫雨中的樹葉、小草、鄉(xiāng)村、人家等。(2)無論哪種寫法,都表現(xiàn)了春雨能洗滌萬物,催生生機,營造氛圍的特點。(3)顯然,在寫春雨時不約而同地都用到了諸如比喻、擬人的修辭,將春雨在作者眼中的“容貌”“性情”寫出,的確是好的描寫。通過這樣的引導,在比較中讓學生體會到描寫的好處,無形中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2.匯集形象,發(fā)散思維。教讀課文《回憶我的母親》(朱德)“積累拓展”部分提到:“很多作家都寫過回憶母親的文章,比如鄒韜奮《我的母親》,老舍《我的母親》等,找來進行比較閱讀,看看不同作者筆下的母親形象、文章的寫作手法、作品的語言風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p>
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范例,在精讀課寶貴的課時限制下,這一問題可以延伸到自讀課中去探究。如,七年級課本中就有現(xiàn)成的文章——《秋天的懷念》《散步》《金色花》《荷葉·母親》,這些文章不約而同地寫到了母親,每一位母親的命運各不相同,人物角色的作用也不相同,但在每一個作者的筆下,母親都是愛和真善美的化身,在這個相同的點上,怎樣才能寫出母親的不同,是值得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究的。
此外,父親的形象亦不能忽視?!蹲咭徊?,再走一步》《背影》《臺階》《孤獨之旅》,從文本的分布來看,涉及三個年級;從文體來看,有散文和小說。父親的角色作用也各不相同,描寫方法因文體差異亦有不同;和母親形象相比,所選材料更能體現(xiàn)父親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和精神的培養(yǎng),指向了克服困難、錘煉意志力、爭取榮譽、反哺親恩的陽剛之美。
3.關注情節(jié)、挖掘深意。九年級上冊第16課《孤獨之旅》節(jié)選自曹文軒的小說《草房子》,課后閱讀提示指出“這是一篇描寫少年成長之路的小說”,寫十來歲的少年杜小康在家庭突遭變故,隨父親去放鴨的故事。杜小康在放鴨過程中的“歷險”與七年級上冊第14課《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的經(jīng)歷相似,教學時,教師利用閱讀提示第二段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回憶起七年級學過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并將兩篇文章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讀。除了可以較好地領悟心理描寫、景物描寫的突出特點之外,還會有不少新的發(fā)現(xiàn)和深入的理解。比如,(1)情節(jié)相似,都寫了一個孩子的一次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在經(jīng)歷中被迫面對困難,在父親的陪伴(幫助)下克服困難,積累了人生經(jīng)驗,從而完成了階段性成長。這一過程,符合成長小說的敘述結構:“天真—誘惑—出走—迷惘—考驗—失去天真—頓悟—認識人生和自我?!盵4](2)人物——父親的作用相似。父親在孩子成長歷險中都起到了陪伴的作用、引領的作用和精神慰藉的作用。兩文中父親的出現(xiàn),一方面是小說情節(jié)安排的需要,另一方面可看作一個隱喻:歷險是男孩成為男子漢的必經(jīng)之路。(3)主題相似。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呼喚人們關注孩子在成長歷險中父親的在場極其重要。這樣,由閱讀提示進入,宜深則深,挖掘出文章更深刻的含義。
總之,自讀課文中教師的教學設計尤為重要,教師要充分借助旁批和閱讀提示的導教功能,將教讀課文中所學知識點、方法合理遷移應用,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特點,逐漸形成自讀課文教學的課型特點。
參考文獻
[1]劍南主編.初中語文這樣教(上):統(tǒng)編新課名師備教手記[C].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9:176.
[2]肖培東.巧借旁批讀桃樹——我教賈平凹的《一棵小桃樹》[J].語文教學通訊·B,2017(35):44-47.
[3]溫儒敏.溫儒敏論語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158.
[4]芮渝萍.美國成長小說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08.
(本文系2020年度蘭州市教育規(guī)劃課題《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自讀課文旁批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LZ[2020]GR1421)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