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淑蘭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城關第二小學,福建 三明 365000)
閱讀與寫作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閱讀是知識輸入,寫作是知識輸出,借由讀寫結合訓練法,將知識輸入與知識輸出有機整合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知識獲取能力等都會大大提升。中年級語文教師要科學開展讀寫結合訓練,借由閱讀與寫作融合的優(yōu)勢,真正激活小學生語文學習熱情,奠定小學生語文根基。
在《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講解后設置練筆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四幅圖,讓其圍繞圖片內容寫出相應的表述句子。教材中為學生描述的四幅圖片,主題均與大海有關。前三幅圖均描繪了海底的景象,最后一幅圖描繪海面的美景。學生不能單純看圖完成描述任務,而需以之前學習的課文內容為基礎,課文主要描述的是西沙群島水下和島上的景色,而四幅圖也是以海底和海面景象為主,這便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合理的拓展,同時融入學生儲備的生活經驗來完成寫作訓練。這種訓練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從之前學習的課文著手,通過既定主題的素材拓展來進行描述,同時逐漸總結出另一種寫作方法,從而提升寫作的技能。這種讀寫結合的方式主要特征為內容方面的關聯(lián)性,而在寫作手法方面則沒有明確的標準要求。學生既可基于課文的寫作方式進行拓展,也可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新的寫作方式進行描述。
在《花的學?!氛n文后,便設置如下寫作練習:
第一單元文后練習第三題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體會“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這句話的意境,并仿照句型進行寫作練習。這種訓練方式更為符合寫法的應用。在對課文進行閱讀和分析時,學生便會遇到各類新穎的詞匯和句式,從而更為關注該種表達方式的特色。由于喜歡新穎的表達方式,便更傾向于練習和使用。這便為讀寫結合訓練提供了心理基礎,也使寫作練習變得更為順利。
該類型的案例還有課文《秋天的雨》設置的寫作練習:引導學生想象秋天的雨還會將顏色分給誰??蓞⒄照n文的表述方式進行寫作,學生可寫出將顏色給了銀杏樹,黃葉子就像一把扇子,趕走了炎熱。該種練習方式與《花的學?!匪O置的讀寫結合形式不同,能夠明確具體的寫作方法和應用途徑,寫作的內容也與之前習得的課文具有更高的關聯(lián)性,可作為課文內容的拓展。這種內容方面的拓展和寫作練習相融合,能夠全面促進學生提升想象能力,并將寫作的內容變得更為豐富和生動。
閱讀能夠提升學生在生活中的溝通能力,以總結的生活經驗指導生活,這也是語文學科開展的核心價值。通過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形成的體驗參與寫作,能夠使學生深入把握語言學習的應用性價值,提升學習的內在動力。如在課文中會出現(xiàn)這樣的表述:兒童在上學的路上發(fā)現(xiàn)“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便能夠契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引發(fā)學生調動經驗,回想自己在上學的路上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讀寫的內容形成內在的高度關聯(lián)性,同時貼近生活,這便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情趣,在素材的搜集和運用方面也能夠更為順利。
該種讀寫結合的訓練方式主要體現(xiàn)于童話編寫和寫觀察收獲部分。該部分內容為典型的例文示范類型的讀寫訓練。如在童話編寫部分,教學目標便是引導學生感受童話內容的豐富性,從而發(fā)揮想象進行編寫。而觀察收獲部分,則為學生安排兩篇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例文后的教學目標均設置為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如《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文中的旁批便注釋“作者把楊梅的變化觀察得多仔細?。 睆亩龑W生積極調動觀察能力,細致總結楊梅的形狀、顏色等信息,體現(xiàn)出作者觀察的細微性。同時以此為例告訴學生,文中能夠描寫出上述細節(jié)性的內容,便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觀察的細致性。如果學生在描述具體事物時,也需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盡量按照一定的順序將事物的關鍵信息進行描述,從而實現(xiàn)較高水平的寫作成果。
無論運用何種讀寫結合的方式,其最終目標均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便需要教師在實踐中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體驗者。在此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便會逐漸體會到,很多課文后設置的練筆內容,其最佳實踐環(huán)節(jié)并不在文章講解完畢后,而是在對文章進行講解和分析的過程中。
如在《秋天的雨》后安排的“照樣子寫一寫”,便是對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拓展表述。因此在講述課文時,教師便可同步進行讀寫結合練習,讓學生細致品味文章內容,迎合其心理需求。如果教師在開展課文教學之前,便能夠引導學生掌握與秋天相關的色彩元素,掌握秋天的特征,當學生朗讀到具體的句子時,便會自然而主動地仿照課文的表述方式進行寫作模仿練習。
又如在學習《搭船的鳥》課文中的第二段時,學生便會自然聯(lián)想到之前可能見到的鳥,并自主回憶鳥的具體模樣。此時學生所提及的信息可能大多為碎片式的,不具有一定的條理性,因此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課文表述的“模板”對自己提到的信息進行重新整理,便可形成具有更高條理性的寫作內容,從而實現(xiàn)單元的讀寫結合練習目標。
教師需注意整個教學過程均需以學生為核心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迎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學生的角度衡量學習的任務。如進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課文后的寫作練習時,由于多數城市學生難以擁有自己獨特的“上學或放學路上”,那么教師在具體引導時,便不能僅限于上述內容,而需進行適當的遷移和拓展,可以描寫散步的路,或者通往公園的路等。
在開展不同類型的讀寫訓練時,教師均需樹立明確的訓練目標,保證學生能夠通過訓練形成收獲。具體的教學手段應深化落實,不可求多而忽略對質的追求。具體來說,學生進入小學三年級,便具有一定寫作的意識,也是讀者意識形成的初步階段。因此準確設置目標能夠促進學生在讀寫結合的練習方式中獲得相應的收獲,體驗到趣味性和成就感,同時還可輔助學生高質量完成寫作任務,體驗到寫作的真正價值。
如在《花的學校》課文后安排的“照樣子寫一寫”,對于“雨一來,他們就放假了”這句話,如果教師將教學目標設置為其表述更富有詩意和新奇感,那么學生便會隨意結合讀寫形式,寫作出的質量也難以提升。而教師精準設置目標,便會在讀寫結合前,讓學生在掌握句子表述新奇性的同時,還能體驗到表述的意境和畫面感。課后寫作的目標應設置為心里先形成寫作的畫面,此后按照想象的樣子進行表述。這樣學生便可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獲得技能收獲,并對課文內容形成更深刻的認識。
又如《美麗的小興安嶺》課文后的選做任務,便可將教學目標設置為“為什么”。該目標首先指的是內容,其次是寫作的策略。在明確意識的指導下,學生的寫作內容才能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
有些單元課文的內容看似與寫作目標關聯(lián)性不大,如果教師能夠以系統(tǒng)的思維進行分析,便會鎖定讀寫結合的切入點。教材中對于寫的目標設置為“感受習作的樂趣”,而讀的目標則設置為“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因此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在寫作中運用具有新鮮感的句子作為著手點,便可促進學生感受到寫作的趣味性。教材中以秋天為主題的詩文,其習作的任務便是掌握日記的寫作方法。從表面來分析,讀寫內容的關聯(lián)度并不高,但通過細讀文章,便會感受到秋天景色和故事的描述可成為日記的寫作素材,從而有效進行讀寫結合。
教師還可在文本閱讀、口語表達和寫作之間建立聯(lián)系。如進行《父親、樹林和鳥》等課文的教學時,便可將寫作中的“身邊的‘小事’”進行聯(lián)系,從而拓展學生對小事關注的視野。此外在開展“我有一個想法”寫作練習時,其中的“想法”便可結合小事來寫作。單元課程具有較為明確的訓練線索,便可大幅提升學習的豐富性,從而讓學生在有效的讀寫結合訓練中得到收獲。
中年級小學語文教師要基于語文教材內容與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在教學中合理組織開展讀寫訓練,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為小學生更高層次的語文學習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