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 田桉熔
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史,首先是一部人與自然的關系史。人類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往往決定了社會的發(fā)展狀況——關系和諧,社會發(fā)展會順暢;關系惡化,社會會動蕩不安。
在人類社會初期,人類的力量還不足以維持溫飽,所以他們唯一能做的便是聽天由命,完全臣服于自然。可是,當人類變得越來越強大時,他們的力量就將他們欲望的胃口越撐越大。為了滿足自己不斷增長的利益需求,他們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智力、物力,研究、探索、掠奪如母親一般的大自然,甚至將其視為自己的奴婢。
改造自然,如果是為了將自然“改造”得更為美好那自然沒錯,但這種“改造”如果只是為了讓人類獲得更多的利益,就值得三思了。比如我們“改造自然”中最見“成效”的圍湖造田、毀草開荒之舉就給大自然造成了巨大傷害。洞庭湖,原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然而上個世紀中葉,人們?yōu)榱双@得更高的糧食產量圍湖造田,導致生態(tài)急劇惡化,周邊地區(qū)旱澇災害頻繁發(fā)生;我國東北和內蒙古地區(qū)毀草開荒事件頻發(fā),使一片片肥美的草原變成飛沙走石的荒漠。
國外亦如此。美洲的亞馬遜熱帶雨林也曾被人們“改造”,雨林每年被大片砍伐。由于環(huán)境氣候的惡化,被砍伐的樹木無法再生,致使雨林面積逐年萎縮。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曾譴責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砍光了森林,結果使這些地方變成了不毛之地。這哪里是對自然的“改造”,分明是“戕害”!
人們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總會獲得一些眼前利益,而這些眼前利益往往又驅動著人類的欲望向著縱深發(fā)展。于是,“征服自然”便成為許多人鎖定的下一個目標,同時,“人定勝天”的思想也在逐漸發(fā)酵。
而這種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帶來的便是浮躁、蠻干和對自然越來越大的傷害。
過度圍湖造田導致氣候干旱,過度放牧導致土壤沙化,過度燃燒化石燃料導致空氣污染,過度砍伐林木導致水土流失……這一切都是人類“征服自然”的衍生物。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壤沙化,水資源匱乏……這些災難性的事件都是人類輕慢自然的后果。人類待自然若奴婢,自然待人類若寇仇!
自然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的欲望是無限的。如果我們只圖眼前利益消耗自然,寅吃卯糧,我們能留給后代留下什么?更何況我們不僅僅在向大自然無盡索取,還在污染、破壞自然生態(tài),如此,我們又如何能與大自然長期共存?
好在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從各種人為的“自然災害”中清醒過來: 要拯救自然,唯有徹底矯正我們的觀念,視大自然為人類之母,懷著敬畏自然的態(tài)度,控制無盡的欲望,與自然和平相處。如此,我們才會重新迎回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