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湖(江蘇省昆山青陽港實驗學校,江蘇昆山 215335)
初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的許多課文蘊含了辯證思維規(guī)律,如梁啟超的《最苦與最樂》包含了“苦”與“樂”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紀昀的《河中石獸》告訴讀者要用聯(lián)系的運動的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顧頡剛的《懷疑與學問》闡述了“懷疑”與“學問”的辯證因果聯(lián)系,魯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思想意識與自身地位的矛盾構成了情節(jié)發(fā)展的動力,《孟子·魚我所欲也》中“舍生取義”的觀點體現(xiàn)了抓住主要矛盾的辯證思想。這些課文的教學都適合滲透辯證思維教育。七年級上冊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作者敘述了自己八九歲時的一次懸崖冒險、遇險、脫險經(jīng)歷。生動的故事蘊含著量變質(zhì)變的辯證道理。文章先寫孩子們在酷熱的七月里,厭倦了游戲,于是去爬懸崖。然而“我”雖然渴望像他們一樣勇敢和活躍,“但是在過去的8年歲月中,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病弱的孩子,并將媽媽的警告牢記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強壯,而且不能冒險”。這為下文寫“我”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爬上懸崖,以及遇險時的極度恐懼作了鋪墊。在遇險中,文章從多種角度,形象、生動、細致地描寫了“我”極度脆弱、恐懼、絕望的心理。后來在爸爸的引導下,“我”終于一步一步地走下了懸崖。在此過程中,“我”的恐懼心理逐漸緩解,信心逐步增強。最后,當“我”突然間邁出最后一步,踩到懸崖底部的巖石時,產(chǎn)生了令人驚訝的“巨大的成就感和類似驕傲的感覺”。
課文講述的故事是作者形象思維的理性化,是作者從印象中加工提煉出來的意象,也就是運用形象思維的方法,對表象材料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加工處理,使印象轉化為具有理性意義的、典型化的形象,從而由原先的感性經(jīng)驗發(fā)展到理性認識。這其中蘊含著量變質(zhì)變的抽象哲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從小處著手,點滴積累,可以實現(xiàn)大的目標,或戰(zhàn)勝大的困難;其二,脆弱的或者失望的,甚至絕望的心理,經(jīng)過多次小的成功體驗,可以逐漸獲得自信,獲得堅強,最終實現(xiàn)心理蛻變,變得內(nèi)心強大。
這也就是課文蘊含的辯證思維規(guī)律,它表現(xiàn)在與之相對應的具體的言語形式之中:一是對“我”的心理活動及其變化所進行的多角度、多方法的生動形象的描寫;二是對父親引導“我”一步一步走下懸崖所進行的具有鮮明反復性的充滿智慧的語言描寫。教學中品析這種言語形式,就抓住了言語和思維的二重結構,通過品言得意、言意兼得,滲透辯證思維,就能有效發(fā)展學生的言語思維。所謂“言語思維”,即言語和思維的融合,其心理機能主要是通過思維提取語言,生成一定語境下可供閱讀的言語形式,從而實現(xiàn)交際目的。滲透辯證思維,發(fā)展言語思維的重要教學策略,就是品讀課文與之對應的言語形式,實現(xiàn)語用建構和思維發(fā)展的統(tǒng)一。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自讀課文,筆者根據(jù)教材單元編撰意圖和課后“閱讀提示”,提煉出兩條教學目標:一是默讀課文,勾畫文中標志事情發(fā)展和描寫“我”不同階段心理活動的語句,試著復述這個故事;二是抓住課文人物描寫,品析“我”的心理變化和文中爸爸幫助“我”一步一步脫險的智慧,從中獲得哲理啟迪。導入課文之后,學生默讀課文,勾畫語句,然后復述課文。接下來的教學主要分為如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1.學生默讀“我”遇險后的第16~22 自然段,圈畫關鍵詞句,品味“我”的恐懼心理。如:
①我往下看,但是卻感到陣陣暈眩;一股無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緊貼在一塊巖石上,感覺天旋地轉。我想掉頭回去,但知道我絕對回不去。這太遠,也太危險了。
“陣陣暈?!薄氨破任业粝氯ァ薄疤煨剞D”,這是“我”向下看時感覺“太遠,太危險”而產(chǎn)生的十分難受而恐懼的心理?!熬o貼”也反映出“我”當時的極度緊張,非常害怕會掉下去?!拔医^對回不去”,則寫出了“我”沒有信心走下懸崖,進退兩難。
②在懸崖的中途,我會逐漸感到虛弱、無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
寫“我”在危險之中產(chǎn)生的幻想,想到“掉下去摔死”,襯托了“我”的極度恐懼。
③但是通向頂部的路看起來更糟——更高、更陡、更變化莫測;我肯定上不去。
四個“更”,還有“肯定”,突出了“我”完全沒有信心、進退兩難的窘迫心理。
④我聽見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誰,最后才意識到那就是我。
“我”居然對自己的哭泣失去了注意,這種錯覺說明“我”沉浸在極度的恐懼之中。
⑤時間在慢慢地過去。影子在慢慢拉長,太陽已經(jīng)沒在西邊低矮的樹梢下,夜幕開始降臨。
用環(huán)境描寫烘托“我”的恐懼,兩個“慢慢”,寫時間漫長的感覺,襯托“我”經(jīng)受恐懼煎熬的心理;“夜幕開始降臨”,更增添了“我”內(nèi)心的恐懼。
⑥我趴在巖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勞已經(jīng)讓我麻木,一動也不動,甚至無法思考怎樣下去,安全地回家。
“趴”,說明“我”已經(jīng)全身無力;“麻木”“一動不動”“無法思考”,說明“我”的筋疲力盡,恐懼心理已經(jīng)接近崩潰的邊緣。
⑦“我不行!我會掉下去的!我會摔死的!”我大哭著說?!安唬也恍?!太遠了,太困難了!我做不到!”我怒吼著。
兩個“不行”,兩個“我會”,兩個“太”,運用反復寫出了“我”的恐懼、絕望,完全喪失信心。句中連用6 個感嘆號表現(xiàn)“我”當時的情緒異常激動,幾近失控,突出了“我”的極度恐慌。
2.筆者引導學生總結:
(1)課文描寫“我”恐懼心理的方法:直接描寫、動作表現(xiàn)、幻想和錯覺體現(xiàn)、環(huán)境烘托。
(2)讓“我”產(chǎn)生恐懼心理的主要原因:“我”覺得太遠,太危險,太困難。
1.筆者引導學生默讀課文第23~28 自然段,分別畫出一些反復出現(xiàn)且意思相近的短語,說說爸爸是如何巧妙地幫助“我”走下懸崖的。如:
①“邁一小步”“先走好第一步”“接下來的這一步”“一次一步”“邁出了最后一步”等。
這些短語反復照應課題,強調(diào)讓“我”先邁出第一步,接著走一步,再走一步,直到走下懸崖。這樣可以逐步增強“我”的信心,化解“我”的恐懼感。
②“邁一小步”“就在你下面一點兒”“往右邊下面一點兒”“就幾英寸遠”等。
這些短語反復強調(diào)每一步都很小,邁出去很容易,是“我”能做得到的。這樣可以不斷樹立“我”的信心。
③“不要想有多遠,有多困難”“不要擔心”“不要往下看”“不要想別的”。
這些短語反復告誡“我”不要只是想著很困難,很危險。這是引導“我”控制恐懼、絕望的心理。
④“你需要想的是邁一小步”“這就是你要做的”“慢慢地往下。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著接下來的這一步”“看我手電照的地方,這就是你要做的”“只需要做一個簡單的動作”等。
這些短語反復強調(diào)“我”要想、要做的,引導“我”放下恐懼,集中注意力,專心走好每一小步。
⑤“這個你能做到”“你能做到”“他一直告訴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這些短語反復強調(diào),走好每一小步都是“我”能做到的。這樣可以不斷鼓勵“我”的信心,消除“我”絕望的心理。
筆者引導學生:
1.結合語境想象、猜度“我”的心理變化,仿照下面的格式,簡要概括“我”的心理狀態(tài),填在括號中。
【示例】“我不行!我會掉下去的!我會摔死的!”我大哭著說。(恐懼、絕望)
2.根據(jù)語境猜度人物心理,完成如下練習:
①“看到了嗎?”他大聲問道。 我慢慢地挪動了一下?!翱吹搅??!蔽一卮?。(如“恐懼感得到了緩解”)
②這看起來我能做到。(如“有了一點信心”“信心萌發(fā)”)
③我往后移動了一下,用左腳小心翼翼地感覺著巖石,然后找到了。(如“信心增強了”)
④“這就是你要做的。只要想著接下來的這步,不要想別的?!蔽艺兆隽恕#ㄈ纭靶判脑鰪姡謶指袦p輕”)
⑤“好了,現(xiàn)在松開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樹干,就在邊上,看我手電照的地方,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如“信心大增,有了成功感,恐懼感進一步減輕”)
⑥就這樣,一次一步,一次換一個地方落腳。(如“信心不斷增強,成功感也不斷增加,恐懼絕望的心理逐漸消除”)
⑦突然間,我向下邁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亂的巖石,撲進了爸爸強壯的臂彎里。(如“產(chǎn)生巨大的成就感,有了驕傲的感覺”)
筆者引導學生:
1.默讀課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語句中的“一小步”與脫險時的“一小步”有何不同?
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遙遠的巖石,而是注意相對輕松、容易的第一小步,邁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這樣體會每一步帶來的成就感,直到達成自己的目標。
[脫險時的“一小步”是指自己邁出的小的腳步,而這里的“一小步”是比喻小的任務,小的目標,或者小的困難。]
2.本文原題是“懸崖上的一課”,結合課文最后一段,說說你從這一課中得到了哪些啟示。
[①每當遇到一個感覺難以實現(xiàn)的目標,或者令人畏懼的困境,不要驚慌失措,而要保持冷靜,充滿戰(zhàn)勝困難、實現(xiàn)目標的信心。②做事情要善于大處著眼,小處著手。③要善于分解困難、分解目標,不斷戰(zhàn)勝小的困難、獲得小的成功,最后戰(zhàn)勝大的困難,實現(xiàn)大的目標。④要朝著目標,專心致志,不懈努力。]
3.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說說課文還能給你什么啟示。
【鏈接材料】二戰(zhàn)期間,莫頓·亨特接受了一項特殊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和膽量,出色地完成了這項幾乎無法完成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次懸崖脫險經(jīng)歷的啟示?!?/p>
【練習】在下面句子的橫線上填上適當?shù)膬?nèi)容,表達自己獲得的啟示:
懸崖脫險的經(jīng)歷中,“我”通過完成一步一步小的任務,戰(zhàn)勝一個一個小的困難,最終不僅戰(zhàn)勝了恐懼、絕望,成功脫險,還獲得“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和類似驕傲的感覺”。正是因為這次經(jīng)歷的影響,“我”后來居然在戰(zhàn)爭中成為孤膽英雄。這告訴我們,一個人歷經(jīng)困難的考驗,擁有戰(zhàn)勝困難的經(jīng)驗,可以讓________的心理變得_________。
[①可以讓失望的心理變得充滿自信;②可以讓絕望的心理變得充滿希望;③可以讓恐懼的心理變得充滿膽量;④可以讓懦弱的心理變得充滿力量。]
綜上所述,《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重點分為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透過形象化的描寫,品味“我”的恐懼心理,這就是還原作者言語思維的內(nèi)容。同時,提煉通過動作、幻想、錯覺等描寫人物心理的方法,即通過相應的言語形式習得言語思維的方法。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品析爸爸幫“我”脫險的智慧,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蘊含了主題內(nèi)涵,熔鑄了作者的辯證思維。與之相關的課文內(nèi)容,有很多意思相近的短語反復出現(xiàn),通過品析其語用意圖,實現(xiàn)言意轉換,就是抓住相對應的言語形式,滲透辯證思維過程。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通過想象和猜度,品味“我”的心理變化,就是深入課文的意脈,感受“我”的心路歷程,感悟“我”的心理成長。這同樣是抓住相對應的言語形式,從成長的角度感受“我”的心理蛻變,滲透辯證思維過程,是更具深度的教學。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探索故事蘊含的人生啟示,就是感悟課文深刻的哲理內(nèi)涵,走進課文的底蘊,走進作者言語思維的隱喻世界。這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相互聯(lián)系,逐漸深化,通過品讀表層言語形式,深入言語思維規(guī)律,實現(xiàn)語言建構和思維發(fā)展的統(tǒng)一,這是發(fā)展學生言語思維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