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婧洋
大家對“不翼而飛”這個成語不陌生吧,它的字面意思是沒有翅膀卻能飛,用來形容消息傳播得很快或者東西突然消失。但在地球上,不翼而“飛”卻真實存在,這種“飛”其實就是滑翔。滑翔跟飛翔有著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飛翔可以在天上任意轉(zhuǎn)換方向,而滑翔只能借助風力和慣性從一個點滑向另一個點,方向也只能略微進行調(diào)整。在自然界中,有很多擅長滑翔的動物。那動物們都是怎樣滑翔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滑翔者的王國,去看看動物們的滑翔表演吧。
鼯鼠是一種長得酷似松鼠的小動物。它們身體的前后肢之間進化出了一種寬而薄厚適中的飛膜。當鼯鼠準備飛行時,會先爬到樹的高處,決定好飛行的方向,測準距離,然后用腳蹬樹干。鼯鼠的四條腿向左右伸展成正方形,此時它的飛膜和軀干就像滑翔機一樣,在氣流的作用下,可以很好地幫助鼯鼠在空中滑翔。在滑翔過程中,鼯鼠用自己的尾巴保持平衡,并控制滑翔的方向。它看起來就像是一只在空中飛翔的松鼠,因此,鼴鼠也被稱為“會飛的松鼠”。
鼯鼠雖然有類似蝙蝠翅膀的飛膜,但是因為不能像鳥類那樣上下擺動,產(chǎn)生上升的動力,所以它們的“翅膀”只能用來滑翔。想要再次滑翔必須重新爬到樹上,重復(fù)之前的動作。
飛魚是海洋中著名的“飛行員”,它長著一對可以伸到身體后方的胸鰭、一對較小的腹鰭,以及不對稱的叉狀尾鰭。不過飛魚能“飛”靠的是來自尾鰭的推動力,而不是它們那長得像翅膀的胸鰭。
每當飛魚準備滑翔時,它們就會用尾部用力拍水,直至加速到能躍出水面后,才打開胸鰭和腹鰭向前滑翔。
不過,飛魚在水中快速游動所提供的動力始終是有限的,所以當完成一次滑翔后,飛魚就會落入海水中,需要用尾鰭再次拍打水面才能進行第二次滑翔。
除了魚類,海洋里的軟體動物也有能“飛”的!在太平洋東部的海域里,住著一種叫太平洋褶魷魚的生物。它們的獨特技能,就是能夠離開水面在空中滑翔一段時間。
這種魷魚會向前方噴射水流,利用噴射水流產(chǎn)生的反作用力讓自己向后躍起,然后離開水面進行滑翔。這時候,太平洋褶魷魚的尾部向前,長在尾部的魚鰭可以幫助它們控制方向,讓它們能在空中短暫地滑行一段距離。據(jù)科學家了解,太平洋褶魷魚最高可以躍到距離水面21米的高度。
雖然人們很少拍攝到太平洋褶魷魚跳離水面的照片,但是出海的人們經(jīng)常會在甲板上發(fā)現(xiàn)跳到船上的褶魷魚。因為船航行時會引起漩渦,褶魷魚看到漩渦會本能地以為是掠食者來襲,于是就躍出水面,結(jié)果落到了人類的船上。
黑掌樹蛙,擁有帶蹼的長腳趾。在受到威脅或是準備覓食時,黑掌樹蛙會從樹枝上躍下,然后迅速張開四肢以及趾間的蹼。這些蹼就像四個小降落傘,幫助黑掌樹蛙順利滑翔到附近的樹上。不僅如此,它們還會收縮腹部來增加自己的面積,使自己在空中滑行更長的時間。
根據(jù)研究,一些黑掌樹蛙能滑行15米甚至更遠,而肥厚的腳趾有助于減緩它們著陸時受到的沖擊力,以及幫助它們抓牢樹干。
黑掌樹蛙雖然喜歡生活在高處,但它們需要在靠近地面的地方交配產(chǎn)卵。黑掌樹蛙不像普通的青蛙那樣把卵產(chǎn)在水中,而是產(chǎn)在樹葉上面。和卵一起被產(chǎn)出的還有一種叫做“蛋白”的物質(zhì)。黑掌樹蛙會把蛋白和卵一起敲打成一種泡沫團。這個泡沫團在不久之后會變得十分堅硬。下雨的時候,雨水會把這些泡沫團沖刷到池塘里。
有一種蛇也會“飛”,這種蛇叫金花蛇。金花蛇的滑翔本領(lǐng)類似于鼯鼠和黑掌樹蛙,可以在空中進行短距離的滑翔??山鸹ㄉ邲]有寬大的飛膜和蹼,它是怎樣滑翔的呢?
金花蛇的滑翔秘密在于它獨特的身體構(gòu)造。正常情況下,金花蛇圓柱形的身子扭動身體移動的方式,和普通的蛇沒什么區(qū)別。而切換到滑翔模式的金花蛇,會將肋骨向兩側(cè)伸展開來,使身體變得扁平,再將身體彈出,滑翔至目的地。金花蛇不僅能準確滑翔到目的地,當它們身處空中時,還能以擺動身體的方式,對飛行方向進行微調(diào),并增加飛行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