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晶
(中國社會科學院 哲學研究所,北京 100732)
習近平在2013年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并逐漸成為國際共識。2015年9月,習近平在第70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再次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更是明確了“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的思想。習近平闡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蘊含傳承千年的中國智慧,是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推動國際社會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指明了方向。
人類具有社會屬性,自從猿類進化到人類那一刻起,人就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現(xiàn)實的人,只有在社會共同體中,人們才能生存和發(fā)展。而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政治多元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成為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與此同時,氣候變化、資源匱乏、環(huán)境污染、疾病流行等問題,也造成了世界各國、各民族諸多的不穩(wěn)定性和不確定性,不管人們是否愿意承認,人類實際上已經(jīng)處在一個共同命運體之中。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把握當今國際關系發(fā)展的特征和規(guī)律,高瞻遠矚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這既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外交經(jīng)驗的科學總結和理論提升,也是為解決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貢獻的中國方案。
《易經(jīng)》是我們中華民族原創(chuàng)性智慧,它以自己原發(fā)的立場、觀點、規(guī)矩、準繩和方法,為中國人創(chuàng)建了本民族的安身立命之道, “持經(jīng)達變”一直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思想文化傳統(tǒng)。盡管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人對《易經(jīng)》存在著誤讀甚至是誤解,但是,通過對中國幾千年來“革故鼎新”的歷史進程就可以看出,《易經(jīng)》首先就是一部關于治國理政的政治書籍,它對今天的國際政治也能提供一定的啟示。傳承文明道統(tǒng),將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元典《易經(jīng)》全面引入到我國的外交領域研究中,不僅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且也是可行的。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就是以《易經(jīng)》所提出的要“返本開新”“自強不息”的觀念,引導我們以中國新理念、中國新思維,超越陳舊的國際政治的游戲規(guī)則,“革故鼎新”推動生成世界新文化秩序,助力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以文明的多樣性而精彩紛呈??梢哉f,沒有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就沒有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與互鑒,也就沒有今天世界的文明進步和發(fā)展。人類文明普遍性與多樣性的統(tǒng)一,要求我們必須“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 ,尊重世界各國的歷史文化多樣性,推動各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兑捉?jīng)》是一種辯證的、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方式,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包容性的思想內(nèi)涵以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境界與氣魄。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理念加強文明對話、促進文化和諧,也是當今世界共同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叭f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薄J澜绺鞣N文明和文化應當在長期的共存共生中相互取長補短、自我更新,人們要以世界的眼光和胸襟承繼人類社會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而不是唯我獨尊、貶低其他文明和民族。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6月9日青島的上合峰會上引用了一句“協(xié)和萬邦”(尚書.虞書.堯典),“協(xié)和”就是要我們認識到人類文明的多樣性,這既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源泉,也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各種文明在比較和競爭中相互交流,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在融合中共同發(fā)展。雖然文明的差異性有時也會帶來沖突甚至戰(zhàn)爭,但是不同文明沒有高低之別,更無優(yōu)劣之分?!案使媳Э嗟?,美棗生荊棘”,世界上每一種文明都有其獨特的意蘊,都彰顯著人類的進步。因此,文明的差異性不僅不應當成為制造矛盾與沖突的借口,成為阻止人類社會進步的障礙。恰恰相反,人類文明的交流與互鑒必須摒棄傲慢與偏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交流對話,在相互競爭中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使文明交流互鑒共存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和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
《易經(jīng)》的整體觀認為,整個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生命網(wǎng)絡,也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系。網(wǎng)絡中的每一個個體是生生不息的,個體與整體是“一多不分”關系。即個體發(fā)生于整體,最后又歸于整體,二者不可分割,即是“不二”的關系?!兑捉?jīng)》以“生生為貴”的態(tài)度來贊頌生命的偉大,一切都是生命運動的情態(tài);“一陰一陽之謂道”,都是陰陽消長的情態(tài)。用“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以及“湯武革命,順天應人”來體現(xiàn)著生命現(xiàn)象的活力?!兑捉?jīng)》的這種“生生”思想指出,人類必須在世界范圍內(nèi)認識到自然界的人類是一個大生命網(wǎng)絡和體系,這個大生命過程對全人類來說是相似的。人類只有一條道路可走,就是把個人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目光轉到自然宇宙人類社會的一多不分、生生不息關系。人類要把自己看成是命運共同體,必須考慮到人類生死是在同一條船上。“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概念就體現(xiàn)出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生命觀”與“整體觀”的不可分割性,習近平總書記的觀念給《易經(jīng)》古老的思想賦予了新的時代價值。我們現(xiàn)在正處于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來到一個人類歷史走向新啟蒙和新哲學的轉折點,人類要自救,世界政治必須“革故鼎新”。《易經(jīng)》的第49卦“革”卦講的“革故鼎新”,就是追求生生不息、求生存求發(fā)展的思想,而不是西方講的“revolution”只是“變”的意思。革卦具有朝向有利于生命體系健康生存生活的明確含義,是“一多不分”生生為貴的健康的人與人關系,是朝向全人類之間和平共處、天下為公,發(fā)展出最適合全體人類大生命體生存生活的狀態(tài)。
我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的思想,順應了世界發(fā)展的總趨勢,體現(xiàn)了中國應該有的“大國擔當”,表明了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兼顧各國正當利益的前提下,構想了不斷完善中的新型“世界秩序觀”,這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天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