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丹云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預學案的使用能促進學生形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加深對文本的思考,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蘇教版必修三、四的語文導學案加以整理,發(fā)現(xiàn)中學語文導學案的使用現(xiàn)狀中存在三個問題:(1)導學案從課前預習變成課前練習。(2)導學案設置容量過大,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難以完成。(3)導學案模式化,學生對導學案的完成沒有多大興趣。
面對這種現(xiàn)狀,筆者認為,教師要吃透教材,研究教學大綱,認真?zhèn)浜媒虒W案。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對教學案加以改進。
一、導學案的設置內容要符合單元教學的要求。設置的內容要符合課文所在的單元教學要求以及該課的自身特點。比如蘇教版必修四中“一滴眼淚中的人性世界”專題,這個專題中有戲劇、小說、影視,對學生極具吸引力,教師在設計時要根據(jù)不同的題材來設計導學案的內容,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塑造出個性分明的人物的方法。
二、導學案中的問題要是真問題。真問題的鑒別,可參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課程標準中指明了學生的課程學習目標。教師在設置導學案時,心中要有目標意識,思考學生完成導學案能否達成相應的目標。教師在思考導學案的內容時,可以找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先看課文,問他們這一課主要想解決的問題和希望學到的知識及方法等,如果對學生進行較為深入的了解,學案的設置會更可行一些。
三、導學案中的問題要重點突出。導學案的作用是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對文本整體感知并對文本適當?shù)胤治?。教師在設置導學案時要注意,要在學生對文本有了整體感知后,引導他們思考的問題是課堂上需要重點解決的。導學案內容必須重點突出,要考慮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的完成質量以及在課堂上的有效生成。比如《雷雨》屬于戲劇,學生對戲劇不了解,教師在導學案前可系統(tǒng)地介紹戲劇的概念、種類、語言、沖突等基本知識。戲劇沖突是整體感知課文的重要內容,可以讓學生思考并寫出本課的戲劇沖突。人物形象鮮明也是作者寫戲劇努力達到的目的之一,可讓學生依據(jù)文本分析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
四、學案要在課后適當調整。教師在課前先設置大致的學案內容,在詢問學生后了解學情,要對學案進行適當?shù)恼{整。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預設中的問題在解決過程中會和教師的設想有偏差,這是很正常的。一堂課結束后,教師應對本課進行教學反思。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教師可對學案內容進行調整,使學案內容更科學。
五、導學案要注意學法指導。對于不同的文體,教師要在導學案中有意識地設計不同的版塊,讓學生對相應文體的學法有所了解。比如說杜甫《登高》的導學案,教師先對作者及寫作背景分別介紹,然后讓學生朗讀詩歌,讀對字音、讀出情感。之后可設置這樣的問題:(1)首聯(lián)、頷聯(lián)中采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的運用有何效果?(2)找出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中直接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詞,并分析作者的情感。這樣的設計,學生就懂得了詩歌學習的方法,詩歌學習要先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朗讀詩歌也是詩歌學習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要學會抓住意象來分析詩歌,通過直接表現(xiàn)詩人情感的字詞來分析詩人情感。
導學案要發(fā)揮更大的功效,還需要教師長期不斷的摸索、總結經驗。教師只要“保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初心,堅持把對學生語文學習有利的事做下去,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效率會越來越高,語文教學會越來越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