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勝芳
教學評價是什么?它是“依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標準,對教學活動的結果進行價值判斷,為教學決策服務的一種活動”。[1]學科不同,教學評價的手段、標準也不同。因此,語文教學的評價應依據語文學科的特性,從三方面做進一步完善。
一、語文學科的基礎性,決定其評價的內容應由片面轉變?yōu)槿?/p>
“語文學科具有基礎性、工具性,它不僅是其他學科的基礎,而且對將來的學習和工作,對提高個人乃至全社會全國民素質具有重要意義。語文以外的任何一門知識學科同時都是以語文為載體的?!盵2]新修編的語文教學大綱也指出要在語文教學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寫作、聽話、說話的能力,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而應試教育下的語文教學評價,只是片面地對學生書面閱讀和寫作能力進行考核,聽話、說話能力的評價則成為一大空白。這顯然既不符合語文學科的基礎性,也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語文實際水平??荚嚥豢迹處熅筒唤?,學生也就不學了,有些學生做筆記速度慢、口頭表述不清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在語文教學評價中,非常有必要補充制定易于操作的聽話、說話能力的評價細則,在最具權威性評價的中考、高考語文試題中加大有關聽話、說話題的比重。這樣,就可促使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把聽、說訓練貫穿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二、語文學習的生活化,決定其評價的形式應由單一轉變?yōu)槎鄻?/p>
應試教育下的語文教學評價形式單一,對教學的最終評價是以課堂書本知識考試為唯一形式,以書面考試的分數為教學質量的唯一衡量標準。其結果導致學生成為唯課本而啃課本的書呆子。學生的知識面窄,對生活的感悟性差,語文實際運用能力就比較差。我們承認,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形式,通過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獲取語文學習的必要知識和方法。但我們又必須看到,課堂教學并不是語文教學的唯一形式。“語文教改的關鍵在于如何把狹窄的課堂教學引入社會實踐與生活實踐中,把語文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盵3]決定這一取向的根本原因在于,生活與語文的關系是源頭與活水的關系,即語文素材來源于生活,生活豐富了語文素材。人教社語文一室在介紹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第一冊時,更具體深刻地論述了語文與生活的關系:“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有兩個方面:一是反映,語文是用來摹寫生活的;一是服務,語文服務于生活。反映與服務緊密相連,以此達到人們互相交際的目的”。
以課堂書本知識考試為唯一教學評價的形式,顯然人為地把語文與生活隔離開來了,那么缺乏社會生活源頭的語文教學只能是死水一潭。語文教學需要改革,需要適應高度發(fā)展的信息社會和知識激增的形勢,因此對語文教學起調節(jié)、診斷作用的教學評價就更應站在改革的前沿,即改過去一貫以課堂書本知識考試的唯一評價形式為兼顧課堂考試以外的多樣評價形式。如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寫一定量的觀察日記和社會調查報告、影視評論等,并以之納入教學效果的考核內容中。而對初、高中語文教學起“指揮棒”作用的中考、高考,作文題目就應緊密地與社會生活實踐相聯系,著重考察學生運用語言解答社會生活中熱點問題的能力。這樣就可以把學生的視野引向萬花筒般的社會生活,讓他們在關注、調查、分析、思考各種復雜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中,增智廣識,尋找語文素材的活水,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實際運用能力。
三、語文學習的漸進性,決定其評價的運作應由靜態(tài)轉變?yōu)閯討B(tài)
應試教育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把學期終結的考試分數看得特別重,其結果使教學評價凝固于考試結果之中。由于教學評價較少介入學習過程中,缺乏學習過程和認知能力形成軌跡的動態(tài)評價,復習時“題海戰(zhàn)術”,考試時“偷雞摸狗”,考試后“高分低能”便事出有因了。靜態(tài)的終端評價之所以給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原因在于違背了語文學習的漸進性。語文學習的漸進性告訴我們,語文素質的提高過程是對語文基礎知識、語文基本技能長期吸取、咀嚼、消化、積累的內化過程。“就語文作品化為學生的能力的過程而言,先是接觸表層意義的語言文字,再是理解蘊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接著是思考這樣的思想感情為什么用這樣的語言文字而不用那樣的語言文字來表達的理由,從而掌握滲透著思想感情的、具有個性特征的生動活潑的語言文字?!盵4]顯然,只靠考試前短時間內囫圇吞棗式的死記硬背和一朝一夕的突擊學習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因此,語文教學評價的運作應由片面注重終端考試的靜態(tài),轉變?yōu)樨灤┯谡Z文學習全過程的動態(tài)。落到教學實踐上,就是對學生一個學期各個學習階段中的語文綜合能力,以量化形式作評估性記載,到學期結束時,與終端考試成績一起進行綜合評價,再確定一個學期的語文成績。畢業(yè)升學時,需把學生平時在校初、高中階段每一學期的語文成績,分別于中考、高考的語文成績進行綜合評估,作為升學考試的語文最終成績,從而構成完整的動態(tài)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平時的學習積極性,日積月累,學生的語文學習便能取得真正效果。
總之,我們在研究語文素質教育的同時,應把語文特性與教學評價體系結合起來實施,只有健全完善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才能使其真正成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調控杠桿,從而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汪霞.構建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新體系[J].江西教育科研,1998(1).
[2]張忠勇.素質教育在語文活動中的體現[J].學生之友:中考月刊,2009(11).
[3]王小娟.語文閱讀教學應該貼近學生生活.王小娟的微博,http://blog.sina.com.cn/u/2934123064.
[4]張大文.世紀之交語文教改的思考[J].上海教學研究,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