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摘要】在初中教學階段,由于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存在較強的叛逆心理,在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的情況下,相關教育工作的展開,往往會面臨較多的問題。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展開為論述內容,結合當前教育情況,簡要探討如何在相關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法治素養(yǎng) 法律意識
所謂法治素養(yǎng)指的是學生對于法律條令的認知及應用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能夠利用法律知識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當下的教育活動中,由于教師對于傳統(tǒng)課目的偏重,往往會造成學生法律知識的缺失。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推出,為幫助學生培養(yǎng)法治素養(yǎng),提升其法律意識,開辟了寬闊的教育之路。
一、增強法律意識,形成法律認知
學生法律意識的養(yǎng)成來自于兩方面的努力:一是家庭方面。在長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對于學生的影響會伴隨其一生。當學生出現(xiàn)不良行為而家長沒有及時糾正時,就會導致學生認知觀念的錯誤,不僅不利于學校管理,還會影響其個人發(fā)展,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學校對于學生的教育工作。作為陪伴學生較長時間的教育機構,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的教學方法都會對學生法律意識的養(yǎng)成產(chǎn)生較為深遠的影響。而縱觀當下的教育制度,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限制,道德與法治教育并不在學校的主流課目之中,即使開展了相關課程,也只是流于表面的“看課文,看故事”,忽略了學生個人對于法律與道德章程的理解。對于一些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學生,在缺乏對“是非曲直”的合理認知的情況下,更會導致管理工作的復雜化。
要在初中教學階段加強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教師就要改變教學手法,將道德與法治課程提上教育日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觀念。在初中教育階段,由于教學手法的匱乏、教育資源的落后,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的開展存在短期性、應付性等弊端,教師應結合課程要求,做出及時有效的改變。在課程較為寬松的教學時段內,教師可利用多種方式宣傳法律知識,如根據(jù)現(xiàn)有的生活資源幫助學生認知到生活中的法律——不闖紅綠燈、不超速等行為約束條款記錄在《交通法》中;學生每天上學放學被記錄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在宣講法律帶給學生好處的同時,幫助其認知法律對于合法權益的保護形成法律認知;教師也可鼓勵學生進行課下積累,在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活動中,《法律伴我們成長》便是幫助學生形成法律認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結合既有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開展法律問答,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促使學生形成法律認知,使其養(yǎng)成“法律就在身邊”的知法意識。教師可根據(jù)課程要求與學生學習情況制定學習任務,如以《維護憲法的權威》為教育主題播放相關法律視頻,在后續(xù)的教學活動中進行適當拓展,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了解到憲法是一切法律的發(fā)源,形成尊重法律、認知法律的良好教學循環(huán)。
二、學習法律手段,保護自身權益
法治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不僅僅要求學生形成法律意識,更要學會應用法律,捍衛(wèi)自身的合法權益。對于初中生來說,其正處于身體與心理的雙重發(fā)育階段,此時脫離了家庭的保護,進入了“半自主”的社會活動狀態(tài),在與社會進行短期接觸時,更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侵害。由于一些不正當行為的發(fā)生是不可期的,如校園暴力、校外傷害等,幫助學生學會使用法律,能夠將侵害發(fā)生時的概率降到最低。
在相關教學階段,一些學生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會產(chǎn)生“忍忍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錯誤思想,即使侵害已經(jīng)發(fā)生,仍然采取不反抗的錯誤態(tài)度。對于已發(fā)生的侵害行為,教師應及時進行制止,對于班級學生基數(shù)大、管理任務重的教學活動,則可采取“防患于未然”的治理措施。教師可引導學生一同制作“防止非法侵害,維護合法權益”的黑板報,將有可能遭受的不法侵害進行羅列,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手段。教師要注意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思想,鼓勵其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避免出現(xiàn)“以暴制暴”的錯誤行為;在課堂授課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注重案例與實際情況的結合,以二者的有機推動作為授課手段,教師可通過播放維權案例幫助學生了解維護自身權益的流程,降低其“無處維權,不敢維權”的憂慮。
以八年級上冊《心中有法》的相關教學為例,通過“法不可違”“預防犯罪”“了解法律”三個章節(jié)的有機配合,實現(xiàn)對于學生“知法、守法、用法”的教育工作。在開展相關課程活動時,教師應注意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假設場景的方式鼓勵學生對日常的違法行為進行說明,教師可采取引導性語言進行課程開展,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如你在日常生活中見到了哪些違法行為?他們對社會造成了怎樣的侵害?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中,學生了解到“侵害”與“違法”之間的聯(lián)系,依靠對當前虛擬情景的思考,學會合理有效的“用法”。
法律手段的應用應該是多面的,由于存在復雜性、指導性,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日?;顒右约凹彝顩r,幫助其合理使用法律武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通過召開家長會、組建班級微信群等方式,幫助家長樹立法律意識,在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的情況下,營造知法懂法用法的家庭氛圍,教師應擔負起“警鐘長鳴”的重任,對于已出現(xiàn)的侵害行為要及時傳達,幫助家長形成防范。在道德與法治的相關教育環(huán)節(jié),家長與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雙重保護傘,在學生受到侵害時,選擇合法有效的途徑進行維權。
三、了解法律制度,遵守法治章程
在初中課程教育環(huán)節(jié)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由于對理論課程與考試課目的偏重,學生的法制教育面臨著“無處可學”“學無所用”的尷尬局面??v觀當下的初中教育,一些教師為了完成理論課程教育任務,甚至會占用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的上課時間,造成教學時間的不充分,導致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教育工作者及相關教育機構應對法律的重要性形成一個合理的認知,一方面,健全的法律制度是保障學生健康成長,促進教育活動有機前進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全面的法制教育是營造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提升學校教育競爭力與管理能力的高效通道。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jù)道德與法治相關課程內容制定合理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了解法律制度,自覺遵守法治章程。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特點使其形成清楚的法律認知,幫助其改變“法律高不可攀”的錯誤認知,使其認識到“法律是存在我們身邊的、保障我們健康成長的有效手段”。
以八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法律在我們身邊》的教學工作為例,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局限于教師的口頭講解,不利于學生形成直觀的教學體驗,在教師反復強調“犯了法很嚴重”“犯了法會受罰”的情況下,學生并不能理解法律的執(zhí)行力與威嚴,甚至會產(chǎn)生“以身試法”的錯誤思想。而在道德與法治的授課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利用多種手段開展教學工作。如果課程時間較為寬松,教師可鼓勵學生開展情景劇,依靠“切實體驗”增加對于法律條令的認知,情景劇的內容以貼近生活為宜,如有人偷挖地下線纜,偷竊公共資源等,在實際的觀察與應用中,了解法律與社會的聯(lián)系性;如果教學時間較為緊張,教師可為學生播放法治節(jié)目,通過音視方式宣講法律手段,使學生形成敬畏法律、尊重法律并應用法律的法治意識,貼合生活情境的教學手段更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直觀的畫面展示下形成法律認知。
總之,法律存在于社會的方方面面,小到家庭和諧,大到社會運轉,都離不開法律的約束作用。中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對其進行及時全面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維護社會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鄭君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J].學周刊,2019,(20) :69.
[2]李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路徑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
[3]劉輝.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