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唐云霞
【摘 要】本文基于被調查者基本信息、戲曲文學作品學習情況、對地方戲曲的了解和學習現狀以及被調查者的建議四個方面的調查結果,分析廣西中職藝校語文教學與地方戲曲教學相融合面臨的語文教學載體單一化、教師教學資源開發(fā)能力有限、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等問題,并提出以課本劇表演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通過藝術與文化的交融提高文學素養(yǎng)、通過營造情感體驗氛圍促進文本學習、通過體驗戲曲故事精神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改善措施。
【關鍵詞】藝校 語文 地方戲曲 融合 現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6-0011-03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特別是對地方戲曲的傳承與發(fā)展的關注,各大藝術院校都加大了對地方戲曲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一些中職藝校將語文教學與地方戲曲教學融合起來,在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促進語文教學與地方戲曲教學的共同發(fā)展,具有較為現實的意義。但是,在語文教學與地方戲曲教學相融合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語文教學與地方戲曲教學相融合效果。對此,筆者進行了一次關于廣西中職藝校語文教學與地方戲曲教學相融合現狀的問卷調查,本文擬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和分析,得出廣西中職藝校語文教學與地方戲曲教學相融合現狀的有效數據,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和改善措施,為同行提供有益借鑒。
一、問卷調查情況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廣西藝術學校戲曲班學生、戲曲教師和語文教師共 100 人,就語文教學現狀及其與地方戲曲教學相融合現狀進行調查。調查采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形式,向被調查者發(fā)放問卷,被調查者填寫后回收。問卷共發(fā)出 100 份,回收 98 份,2 份問卷無效(未收回),回收率為 98%。問卷共提出 13 個問題,開放式和半開放式問題相結合,主要針對廣西中職藝校的語文戲曲文學教學力度、被調查者對戲曲文學作品的重視程度、被調查者對廣西地方戲曲的了解程度、在融合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提出的建議等幾個方面進行調查變量的設定,符合問卷調查的真實性和可行性。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文從被調查者基本信息、戲曲文學作品學習情況、對地方戲曲的了解和學習現狀以及被調查者的建議四個方面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
(一)被調查者基本信息。從表 1 可知,第 1、第 2 個問題是調查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數據顯示,被調查者中有 64.30% 為女性,而被調查者分布在各年齡段,其中以 17 歲以下學生為主(占 69.40%)。也就是說,本次調查的主體是學生,且多數是女生。
(二)戲曲文學作品學習情況。從表 2(見下頁)可知,第 3 至第 8 題是調查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對戲曲文學作品的學習情況。從調查結果來看,差不多一半的被調查者都比較喜歡學習戲曲文學作品,也對自己編寫劇本比較感興趣。他們在戲曲文學作品學習過程中最感興趣的內容分別是情感體悟(26.12%)、戲曲常識(21.60%)和形象把握(21.20%)。但 63.30% 的語文老師只有在教授與戲曲相關的文學作品時,才會給學生推薦一些戲曲文學作品,這對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是遠遠不夠的。被調查者在學習戲曲文學作品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其中 49.82% 的人認為最大的困難是對戲曲文學作品了解太少。他們普遍喜歡的學習戲曲的方式是影視作品欣賞(40.85%)和戲曲排練演出(33.36%)。這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地方戲曲教學指明了方向。
(三)對地方戲曲的了解和學習現狀。表 3(見下頁)中第 9 至第 12 題是調查被調查者對地方戲曲的了解和學習現狀。56.10%的被調查者表示,對廣西地方戲曲只有少許的了解,他們大都是通過電視(24.04%)和網絡(19.32%)才接觸到地方戲曲,或者偶爾在現場看過此類的演出(22.96%)。他們最愿意參加的戲曲文化活動是戲曲體驗學習類活動(24.73%)以及與戲曲相關的影視、歌曲欣賞(24.35%)和名家唱段欣賞(23.15%),而對于圖片展覽則意愿不強。這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意見。被調查者認為,要想發(fā)展現今的地方戲曲,培養(yǎng)青少年興趣(31.05%)和加強戲曲人才培養(yǎng)(30.22%)是關鍵,加大宣傳力度也必不可少。
(四)被調查者的建議。第 13 題是開放性問題,希望被調查者結合自身對戲曲的看法或學習經驗,給語文教學與地方戲曲教學相融合提出一些寶貴建議。被調查者所提建議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課堂多元化,多添加一些歷史和戲曲常識,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二是引入地方經典戲曲影視作品,并對名段進行講解;三是了解地方民間故事作品,學會分析民間故事作品的人物性格及表達的情感,把握民間故事作品情節(jié);四是加強寫作能力,特別是對人物形象的描寫能力,同時了解劇本寫作的基本知識,創(chuàng)作戲曲小劇本;五是增加文言文和古詩的學習,多和前輩交流戲曲學習的心得體會;六是加強語言表達訓練,加強唱詞記憶;七是提高自身文學修養(yǎng),閱讀經典作品,擴大知識面,提升閱讀水平,塑造舞臺形象。
三、問題分析
從以上調查結果分析可知,當前廣西中職藝校語文教學與地方戲曲教學相融合面臨以下問題。
(一)語文教學載體單一化。當前中職藝校語文教學僅以單一的課本為教學載體,教師一般根據現有的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很少講解廣西地方戲曲內容。表 2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只有在教授與戲曲相關的文學作品時,才會給學生推薦一些戲曲文學作品,讓學生課后去閱讀,且缺乏后續(xù)的跟進,使得教學和自學效果都不理想。而學生在建議里也提到,希望能多閱讀經典名著,引入經典地方戲曲和影視作品,這就需要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手機軟件和線上線下課堂進行多元化融合教學。否則,僅以單一的課本為教學載體,學生不能很好地學到他們想學的戲曲知識,教師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學內容,無法體現融合教學的主導性和可利用性。
(二)教師教學資源開發(fā)能力有限。表 3 的調查結果數據顯示,大多數被調查者只能通過電視或網絡的途徑接觸少許地方戲曲,而他們更愿意參加一些戲曲體驗學習類活動、欣賞名家唱段和與戲曲相關的影視作品。然而,在廣西中職藝校這個大環(huán)境中,語文教師普遍對地方戲曲的了解不充分,與戲曲專業(yè)教師的溝通不夠密切,在極大程度上限制了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開發(fā)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尋求新的戲曲知識獲取途徑,通過網絡搜索、實地考察、校團合作等形式豐富自身的戲曲知識,開發(fā)新的教學資源,進而在課堂上將語文知識與廣西地方戲曲特點相結合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深入學習相關文化知識。
(三)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以上調查數據反映了一個直觀的問題,就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接受情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學習興趣。作為藝術生,他們熱愛自己的專業(yè),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偏科現象,對語文等文化課則毫無興趣。當教師所講授的語文知識與戲曲相關的時候,他們才會主動聽課和學習。而學生給出的建議里也反映了他們希望通過語文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從而為專業(yè)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只有抓住學生這個心理,挑選合適的教學內容,把語文知識深入文學素養(yǎng)中,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由內而外地改善學習風氣。
四、改善措施
(一)以課本劇表演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語文課堂教學有興趣時,學習是沒有阻力的。因此,教師可結合課本劇表演將語文課堂變成快樂的課堂,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例如,在課文《寶蓮燈》的人物賞析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看劇本,再分析作品,最后指導課本劇表演。學生通過觀看課本劇,能很快熟悉課文內容,對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對課文的解讀也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分小組排演的形式,激發(fā)學生更深入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時的一些寫作技巧,從而提高他們對課文的鑒賞水平。
(二)通過藝術與文化的交融提高文學素養(yǎng)。藝校語文課堂應是藝術與文化交融的課堂,追求課堂活動的豐富多彩,學生學習與交流的開放、自由,讓學生通過自由的活動形成藝術與文化的感知與內化。例如,在粵劇《荔枝頌》的授課過程中,除了從修辭手法、正面和側面描寫等進行課文的分析、領會情感之外,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yè)特點,讓他們發(fā)揮特長,以粵劇的方式演唱《荔枝頌》,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戲曲的興趣,促使他們更深入地了解詠物詩借物抒情的特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對劇本的鑒賞水平。
(三)通過營造情感體驗氛圍促進文本學習。藝校語文教學不應僅依賴課本內容,可通過實現教師與地方戲曲的對話以及師生、生生的對話,讓學生積極地走進文本。這要求學生要有與文本相一致的情感體驗氛圍,以及激發(fā)基本情感的語文教學前提與任務。例如,民間故事《春草闖堂》的主人公春草是一個善良正義、有勇有謀、知恩圖報的姑娘,學生一般都比較喜愛這個角色,教師可以把課文分成春草和其他人物對話的幾個小片段讓學生演繹。學生可以根據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和處世方式自由發(fā)揮,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人物中,大膽地創(chuàng)編和改寫臺詞,實現情感的體驗。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就可以演練自己的專業(yè)表演技巧,也自然而然地對文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則可讓學生進入小劇本的改寫中,通過文字和演繹兩種不同的形式,加深學生對地方戲曲的認識。
(四)通過體驗戲曲故事精神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課堂中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過程設置實現藝校語文教學模式的構建,一個基本的橋梁就是“情節(jié)與故事”。可以通過對戲曲故事的情節(jié)體驗實現教學基本目標。在藝校語文教學中體驗地方戲曲故事的情節(jié),“故事”只不過是形式而已,“故事精神”才是最為本質的特色。例如,在講授課文《百鳥衣》的時候,教師通過讓學生品讀文章,了解民間故事的文體特點,并運用所學的鑒賞方式嘗試賞析民間故事;同時讓學生體會亞原和妻子真摯的感情,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他們?yōu)榱俗非髳矍楹托腋?,敢于向邪惡勢力做斗爭的積極進取精神,從而教會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真正實現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目標。這也是語文素質教育和地方戲曲教學融合的一個新的嘗試。
廣西中職藝校語文教學與地方戲曲相融合,可以取得“1+1>2”的效果,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在中職藝校語文教學中,應通過多種形式的融合活動,在促進學生專業(yè)學習的同時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自然.語文學習與戲劇表演的融合[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14(9).
[2]高玉潔.論中職學校語文課程中傳統(tǒng)戲劇教學的困境與出路[J].四川戲劇,2015(7).
【基金項目】2018 年度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藝術中職語文教學與地方戲曲融合的研究與實踐”(GXZZJG2018B052)。
【作者簡介】黃冬梅(1983— ),女,瑤族,講師,研究生,現就職于廣西藝術學校,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中英文教學;唐云霞(1979— ),女,漢族,副研究館員,研究生,現就職于廣西藝術學校,研究方向為語文課程與教學。
(責編 王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