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諾
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說:“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征生與死的沖突一樣?!辈煌实囊馕妒遣煌?,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由此看來,色彩作為電影視覺語言元素,其語言修辭功能最常見的方式是象征和換喻。
一、色彩在電影中語言表達的功能
作為綜合視覺藝術的電影,用強燈光把拍攝的形象連續(xù)放映在銀幕上,看起來像實在活動的形象藝術。電影包括視覺元素(影像)、聽覺元素(聲音)、結構元素(蒙太奇)。其中,視覺元素包括影像、膠片、構圖、光線、色彩。而色彩無疑是一種極富表現(xiàn)力的藝術視覺語言。電影的原理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眼的視覺暫留,使得畫面連續(xù)放映給人自然運動的效果,這是產(chǎn)生生理感應的基礎;二是人的心理因素,心理學上的“似動”效果是電影被看成活動的根據(jù)。色彩的直接心理效應來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對人的生理的直接影響。從生理的角度出發(fā),色彩能喚起觀者情緒上的波動和共鳴。張藝謀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色彩是電影視覺中最能夠引起人們在情緒上波動的一種情感元素”。
色彩是一種能感染人的無聲語言,色彩常常在影片的渲染氣氛、烘托感情等方面,產(chǎn)生很好的表達效果。隨著科技越來越發(fā)達,色彩在電影中的運用、它的藝術性和觀賞性的價值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導演在影片中講述故事,顏色能夠引發(fā)觀眾的心理反應,使他們聚焦重要的細節(jié)。設置影片的基調(diào),凸顯影片中不同人物的角色特征,并借此展現(xiàn)色彩在電影故事情節(jié)變換中的象征和換喻的作用,這就要求色彩在電影中賦予情節(jié),以及具體形象以靈魂,正如聲音賦予語言以情感,當彩色影像成為影片情節(jié)空間的主體的時候,銀幕色彩不僅具有還原自然現(xiàn)實的再現(xiàn)功能,更重要的是還能傳達導演的創(chuàng)作意圖。
如何反映五彩繽紛的現(xiàn)實世界,成為電影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他們嘗試著用色彩營造的氣氛來表達畫面的意義。導演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三色系列片《藍色》《白色》和《紅色》,影片的名字藍色、白色和紅色是法國國旗的顏色順序,有人覺得基耶斯洛夫斯基作為純粹的電影藝術大師,不會在電影藝術表達中賦予色彩政治含義并利用色彩為法國做視覺宣揚的。整體而言,三者之間的視聽語言無論是音樂、色彩或是情節(jié)結構都暗含著某種聯(lián)系,充滿一種宿命感?!端{》《白》《紅》三部曲應該被視為一部可以相互獨立又互映共生的作品,因為,它們在精神追求和藝術追求方面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三部曲中的三部影片分別以法國的國旗顏色來命名,分別代表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理念,憑借其獨特的敘事方式、藝術構造及主題內(nèi)蘊,在國際影壇獲得極高贊譽。其中《藍色》通過一起意外死亡事件,探討擁有了無限自由后選擇的可能性;美學風格方面,極盡基耶斯洛夫斯基獨有的表達方式,影片中對時間對生命的偶然性予以莫名的反芻與觀照,《藍》是對現(xiàn)代人如何認識“自由”的一次質(zhì)詢與拷問,而且,影片是從“自由之艱難”這個反命題切入,思考“自由”本身的。
影片中反復呈現(xiàn)的抑郁的藍色是“記憶與遺忘”的主題象征,但從女主茱莉的處境可以看到,影響她享受“自由”的僅是“記憶”的羈絆。因此,“自由與囚禁”才是茱莉真正的心靈困境,也是影片所要揭示的現(xiàn)代人宿命般的兩難。這是具有表現(xiàn)傾向的紀實性描述,影片中色彩從單純地指代、象征作用,發(fā)展為情感對話的紐帶。基耶斯洛夫斯基通過運用以色彩為主的表現(xiàn)手法,賦予主色調(diào)藍色和黑色、黃色等輔助色調(diào)不同的象征意義,給人以強烈的視聽、心理沖擊,引人深入思考“自由”的含義,以其代表的“自由”象征,在影片中通過“藍色”這種具有代表性和辨識度的色彩,演繹生命的自由主題,彰顯了色彩作為一種重要表現(xiàn)元素在電影敘事中的獨到運用?;孤宸蛩够谟捌栋咨分性噲D用法國國旗三色中的白色來象征“平等”的深意,他在影片中奇妙地讓白色多次出現(xiàn)在情節(jié)中,比如多米尼克頭身著白色婚紗的場景,多次出現(xiàn)主人公卡洛爾身著白色西裝的場景,等等,都會使觀眾印象深刻。就像《藍》探討自由的條件,《白》開掘平等的前提一樣,電影《紅》表達博愛的力量?;孤宸蛩够选都t》作為三部曲收尾之作,讓我們不由得進行深入研究。影片開場是一組電話線穿越極其炫目的紅色電纜,急速地進入深海,又在紅色的拱形線條的籠罩下穿出深海上岸,到達一處閃著橙光的燈為止。伴隨著無人接聽的鈴聲,這個被發(fā)出的紅色溝通信號,中斷在褪色的畫面上。導演要表達的影片主題即“褪色的現(xiàn)實”。把褪色的橙色,還原為堂堂正正的紅色,就成了全片的“補色”任務。我很好奇,這個“紅”又是什么呢?這個難以溝通的電話是年輕法官奧古斯特向他的戀人發(fā)出的,而他的生涯與老法官年輕時的經(jīng)歷完全重合。基耶斯洛夫斯基用兩個年紀相差巨大的角色,表現(xiàn)男性主人公從“褪色”到“補色”的歷史。而激發(fā)這個補色行動的主角,正是影片的女主人公瓦倫締娜。
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影片《紅》的色彩運用上,使用了與《藍》《白》同樣的手法,顯示出其噴涌的藝術能力和才華,影片中不斷出現(xiàn)的象征博愛的紅色,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量。在電影中,瓦倫締娜常穿紅色的毛衣,或者紅色的裙子。她的屋里布滿了紅色。盡管年輕法官屋里是褪色的基調(diào),卻處處點綴著不同的紅色。老法官的別墅蕭條,瓦倫締娜第一次進屋以暗綠為主,輔以褪色的橙色和雜亂的灰黃,當她看到老法官的時候,才出現(xiàn)一把紅色的椅子和蘇格蘭紅底黑格的披巾。這兩件東西是老法官的貼身物品,暗示著老法官內(nèi)心深處有人性的溫暖,有紅在掙扎。從披巾的紅黑相間、瓦倫締娜海報的黑頭發(fā)與紅背景,以及年輕法官的車的顏色紅與黑,我們注意到黑色在影片中的色彩意象:愛受到威脅甚至踐踏。在攝影師與瓦倫締娜選海報照片的場景中,他滅了燈想行曖昧之事,瓦倫締娜在黑暗中拒絕了。這時他們選定的照片放在桌上,雖然處于黑暗中,可紅色還是戰(zhàn)勝了黑暗,這就是愛的力量。
基耶斯洛夫斯基通過對紅色的不斷渲染,在《紅色》中很好地表達了博愛具有無可置疑的價值和力量。
而在安東尼奧尼的影片《紅色沙漠》里,影片的色彩基本由紅、黃、灰、藍組成情景或情感和精神的色彩象征組合。比如影片中的藍色,表現(xiàn)出女主角朱莉婭娜因交流的受阻所致的孤獨,藍色的陰郁冰冷,隱喻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隔膜和冷淡。黃色是工廠煙囪冒出的煙霧,是工業(yè)文明毀滅人性生存狀態(tài)環(huán)境的象征。紅色作為影片的主色調(diào),象征充滿壓抑與恐怖的現(xiàn)實空間,既是寫實的,又是心理的和幻覺的。而大海始終是綠色的,這對朱莉婭娜而言,綠色意味著永不停歇的生命力。安東尼奧尼把紅色作為影片的核心色彩,象征著激情,藍色代表了冷酷無情、白色表示極度空虛,黃色意味著衰敗,綠色象征著生命,黑色暗示死亡。在這里,色彩作為視覺語言的表達方式,成為導演表達主觀感情直抒胸臆的工具。對色彩有意識的處理和運用體現(xiàn)了其高度的個性化主觀傾向,在不同的電影情節(jié)中,色彩被賦予了不同的情感內(nèi)涵。
二、色彩在電影中表達的形式
色彩象征意義的表達在電影中存在很多的形式,可以是整部電影的基本色調(diào),也可以是部分畫面的場景,抑或是環(huán)境或服裝的色塊,但所有的表現(xiàn)手法始終要與電影中的形象、主題、內(nèi)容及其文化背景相結合。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運用黑白作為整部電影的基本色調(diào),既還原了歷史的真實感,同時也表現(xiàn)了法西斯集中營里的壓抑與陰森。在電影中,他讓小女孩穿上鮮艷的紅裙子,蹦蹦跳跳地從一片黑白中走過,給畫面帶來生氣和活力。然而這一點紅色的再次出現(xiàn),卻是在后來的焚尸爐中,一個鮮活的生命被無情地踐踏。黑白整體色調(diào)以及點綴著的部分鮮艷色塊的應用,很好地表現(xiàn)了在悲慘時代猶太人的苦難和歷史沉重感。同樣是紅色的表達,在愛森斯坦的《戰(zhàn)艦波將金號》中,用人工著色法將水兵起義時升起的旗幟染上紅墨水,試圖通過被染色的紅旗表現(xiàn)革命的含義。這面鮮紅的旗幟,對色彩的作用做了全新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地在銀幕上展現(xiàn)了色彩的情緒作用與象征意義的威力。而紅色對于情緒的渲染在張藝謀的影片《紅高粱》里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影片中不斷出現(xiàn)的紅衣、紅褲、紅鞋、紅蓋頭和紅紅的高粱地,將女人呈現(xiàn)在男性欲望的視野中。在影片“野合”的部分,迷怪狂舞的紅高粱和近似慘烈的嗩吶聲,不僅表明男狂女愛的欲望,更多的是展現(xiàn)了一種原始的生命力。影片正是通過對濃郁和刺目的紅色的渲染,奠定了它弘揚生命意識的主題基調(diào)。
三、靈活多樣的色彩運用
色彩在電影中的運用不是一成不變的,導演根據(jù)不同電影的風格形式和內(nèi)容表達,進行主觀創(chuàng)作。
紀實風格的電影,在運用色彩表現(xiàn)方面不同于其他類型的電影。現(xiàn)代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認為,紀實性是電影的基本特性,這種風格的電影中,長鏡頭的運用較多,色彩較為貼近生活。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以獨特的視角反映農(nóng)村教育現(xiàn)狀,表現(xiàn)貧窮的農(nóng)村地區(qū)存在的令人關注的教育問題。影片選用非專業(yè)演員,他們用真誠樸實自然來表現(xiàn)這個感人的故事。電影完全采用紀錄片形式,真實客觀地還原了農(nóng)村的現(xiàn)狀,選擇北方農(nóng)村特有的土黃、土綠與褐色為電影畫面的主色調(diào),與生活中的自然形態(tài)和被攝物的局部色相達到充分的和諧與統(tǒng)一,避免留下人工的痕跡。
導演陳凱歌在影片《黃土地》中,對色彩也有非凡的運用,注重藝術?和視覺上審美的表現(xiàn)力,凸顯出黃色。黃色是陽光的,溫暖的,歡樂的,在寬廣遼遠的黃土地面前,人顯得格外渺小,在人和黃土地的鮮明對比下,準確地表達了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向往。
王家衛(wèi)是一位獨特另類的導演,在運用黑、灰、白烘托氣氛,意喻神秘和幽閉的情節(jié)上,有超人一籌的表達。電影《花樣年華》中,他成功運用單純的色彩元素轉換為神秘主義的因素。影片中兩個人的世界,或許會讓人感覺色彩的單調(diào),但色彩的搭配是和情節(jié)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約會的場景里是灰蒙蒙的圍墻、濕漉漉的破舊欄桿。沉悶的灰色給人一種沉重的心情,暗示著男女主人公無法獲得自由,無法呼吸新鮮的空氣,像是被關在籠子里一樣暗示了讓人失望的悲劇結果。影片正是在這種色彩的矛盾與憂郁中,烘托出神秘主義的總體基調(diào),從而完成這個若即若離的故事。
同樣是黑白為視覺主體的影片,日本傳奇導演黑澤明的《羅生門》對黑、灰、白三色的運用范例非常經(jīng)典。影片中運用三種顏色的不同濃度、不同灰度,不同的色相和不同的色彩明暗,創(chuàng)造出電影的空間。場景中采用了大量的黑色、深灰色和淺灰色,營造嚴肅而沉重的氛圍,給觀影者帶來壓抑、沉重的感覺。羅生門下的屋檐是由灰到黑的遞進,可以找到巨大的深黑后景,這個黑色是危險,是人類的謊言,以及日本社會戰(zhàn)后的亂世和行將傾覆的價值世界。臺灣導演侯孝賢在影片《好男好女》中訴說一種絕望的情緒,讓冷灰色調(diào)貫穿故事情節(jié)的流動中,以戲中戲的套層結構實現(xiàn)敘事時間軸的不再單一,甚至使用彩色與黑白畫面的交替出現(xiàn)來打亂敘事順序,進行不同時空的交錯處理,使觀者產(chǎn)生直接與臺灣歷史對話連接的心理感受。
主體內(nèi)容呈現(xiàn)浪漫和夸張趣味的風格電影,在色彩運用上沒有特殊要求,只要與電影的主體風格,主題以及文化內(nèi)涵相協(xié)調(diào),任何色彩,任何形式都可以,靈活性較強。周星馳的《大話西游》系列通篇采用紅色系的暖色調(diào)來表達喜劇性,傳達給觀眾輕松快樂的情趣。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的喜劇片《布達佩斯大飯店》,為了達到溫馨的喜劇效果,以粉色為視覺主體色調(diào),配色明艷,全片洋溢著夢幻的色彩,讓人身心愉悅,觀影過程就是一場快樂的視覺盛宴。同樣是喜劇片,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的喜劇片《鳥人》,卻把藍色比喻為浪漫情調(diào)而貫穿全片。
今天在以追求票房價值為主要目標的商業(yè)片中,影片中的色彩通常是艷麗而響亮的,具有強烈的、形式上的視覺美感?!稘M城盡帶黃金甲》是張藝謀的一部商業(yè)片。整體布景和人物服裝大量地運用黃色,顏色艷麗,體現(xiàn)出古代宮廷的恢宏氣勢,是富貴和權力的象征。在最后的戰(zhàn)爭中,以大量的黃色菊花作為背景,渲染戰(zhàn)爭的壯烈,給觀眾視覺上的美感和沖擊。
當觀眾坐在銀幕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電影畫面中的色彩,大多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由色彩帶來的情感觸動甚至刺激。雖然早期的電影只有黑白兩色,風格單調(diào),但是導演通過讓黑白色彩跨過自然屬性,用獨有的風格特色吸引觀眾的注意,讓單純的色彩在觀者觸景生情的浮想中,對真實的物象色彩產(chǎn)生情不自禁地變換,在觀看影片中參與到電影主題的傳達,空間氛圍的渲染和演員角色形象的塑造中。
所以,色彩作為電影藝術中不可或缺的視覺主體,如果忽略色彩就無法清楚地表現(xiàn)環(huán)境氛圍和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甚至影響到電影敘事的完整性和藝術性。擁有良好的色彩運用能力能夠極大地拓寬電影作品的創(chuàng)作空間,提升藝術水準。
(作者單位: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