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敏
十八大以來國內關于《共產黨宣言》研究綜述
楊慧敏
(復旦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433)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學者對《共產黨宣言》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其中在關于文本創(chuàng)作與翻譯研究、文本的歷史解讀和時代闡釋的研究以及文本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相結合等研究主題方面,相關學術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梢园l(fā)現(xiàn),近幾年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定的理論共識,特別是體現(xiàn)在與時俱進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嚴謹態(tài)度上。文章認為,推進和深化《共產黨宣言》的研究,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加大研究力度;二是擴大研究范式;三是加強研究的現(xiàn)實針對性。
《共產黨宣言》;研究綜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
《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為《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缎浴方o世人留下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財富,及其所體現(xiàn)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經(jīng)過一百七十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至今仍熠熠生輝。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學術界對《宣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文本創(chuàng)作與翻譯研究、文本的歷史解讀和時代闡釋的研究以及文本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相結合的研究??v觀黨的十八大以來學術界關于《宣言》的研究情況可以看出:2012年以來對《宣言》的研究總體呈上升趨勢,并且在《宣言》發(fā)表170周年的2018年份達到頂峰。
一方面,學術界基本上認同《宣言》具有三大稿本:《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共產主義原理》和《共產黨宣言》。馬卿譽認為,這三個稿本的本質內容是相同的,但在細節(jié)和具體內容上存在著差異。文中他指出了其差異存在于題目、內容和寫作手法三個方面??偠灾缎浴份^之前兩個版本更為客觀、科學、全面[1]。李銳認為,現(xiàn)今很多學者過多地注重比較三個稿本之間的差異性,而忽略了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性。他指出:“三個稿本之間是一個相對系統(tǒng)、完整和全面的理論,任何一個鏈條和邏輯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紕漏和瑕疵,就難以形成最終的《宣言》”[2]。牟文謙提出“三個稿本”的核心思想具有互文性[3]?!盎ノ男浴币辉~是由法國哲學家、語言學家朱莉婭?克里斯蒂娃在其《符號學》一書中提出來的。作者認為:“每一個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鏡子,它們相互參照,彼此牽連,形成一個潛力無限的開放網(wǎng)絡”[4]。因此,三個稿本之間的關系是息息相關的,不能肯定了《宣言》,而就此否定了前者的成果。至今,關于《共產主義信條草案》的作者身份問題、根本性質問題以及和其他著作的關系問題,學術界仍然爭論不休,但大致認為《共產主義信條草案》的產生為《共產主義原理》和《宣言》的發(fā)表提供了理論前提。另一方面,關于《宣言》創(chuàng)作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關系問題研究。有學者提出,雖然《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但是否代表其思想一致呢?對此,李銳認為,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有所差別,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思想也會發(fā)生變化,因此不能以馬克思、恩格斯個別思想的差異而否定他們兩者根本思想的一致性[5]。雖然《宣言》是1848年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但是學術界對此爭議仍舊很大。有人認為《宣言》的主要創(chuàng)作者是馬克思,有人認為《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作完成的。顯然,第一種觀點的認識有些偏頗。因為從恩格斯的早年著作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其思想一直是在共產主義、生產力、工人等關鍵領域中進行探索,從其撰稿的前兩個稿本也可以看出,恩格斯的思想是《宣言》重要的創(chuàng)作源泉。
《宣言》的七篇序言是馬克思主義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的體現(xiàn),強調理論要與時俱進,這也給當今的理論發(fā)展提供了可視性的借鑒。關于《宣言》正文與序言的關系,學者們基本上認為二者之間的結合體現(xiàn)了《宣言》的整體性。李銳認為,《宣言》正文和七篇序言共同組成了整體意義上的《共產黨宣言》[6]。楊哲認為,《宣言》的序言對于解讀和研究其正文具有重大的價值意義[7]。蒲國良認為,《宣言》的七篇序言展示的是一部傳播史,一部學術史。它們在廣度上已經(jīng)基本覆蓋了恩格斯所形象描繪的“從西伯利亞到加利福尼亞”的廣闊地域;在深度上,“《宣言》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反映1848年以來現(xiàn)代工人運動的歷史”[8]。
第一,關于《宣言》在中國的早期翻譯研究中,方紅、陳家新、張國偉等學者早就對此進行了研究,并在一些問題上達成了共識。例如,馬克思的名字如何被國人知曉?《宣言》第一次被國人翻譯是什么時候?還有關于《宣言》譯本的說法不一。關于中譯本,分別有“十二譯本說”(楊金海)、“二十三譯本說”(高放)以及“十譯本說”(王保賢)。而對于最早的中譯本,學者們基本認為是陳望道于1920年以上海社會主義研究所的名義出版的《宣言》。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目前學術界研究涉及比較多的就是關于《宣言》個別詞句的翻譯研究。其一是對《宣言》首句中“Gespenst”翻譯的研究。徐洋認為,翻譯成“幽靈”最為貼切,因為這樣才更接近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9]。但也有學者認為,翻譯成“幽靈”是貶義詞,而應該翻譯成“神靈”這樣的褒義詞,這樣才能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未來發(fā)展展望[10];第二,關于《宣言》末句翻譯的研究。很多學者認為“無產者”在這里的使用并不恰當,而應該換成“國家勞動者”。還有人認為應該換成“工人”。但筆者認為,原譯沒有錯,“無產者”的翻譯是順著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而譯的;第三,關于《宣言》中“消滅私有制”翻譯的研究。對此句翻譯的紛爭主要在于:到底應該翻譯成“揚棄”,還是翻譯成“消滅”?其實,在原文中用的是德文“Aufhebung”,它其實是個多義詞,依據(jù)馬克思一以貫之的思想可以發(fā)現(xiàn),翻譯成“消滅”更加合理,而“揚棄”只有在黑格爾的著作中才會體現(xiàn)出來,中央編譯局研究院殷敘彝如是說。而很多持“揚棄”翻譯觀點的學者則是認為,翻譯成“消滅”具有極端意味,不適合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第四,關于《宣言》翻譯的語言路徑與傳播成效問題。據(jù)國際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IMES)統(tǒng)計,馬克思恩格斯著作有65%是用德文寫成,30%是英文寫成,另外5%是用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丹麥文等其他歐洲語言文字撰寫而成的[11]。然而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國傳播的源頭并非德國,而是通過日本、蘇俄、歐洲等多條路徑傳入中國。《宣言》的1920年陳望道版本是譯自日文,1930年華崗版本是譯自英文,1938年成仿吾、徐冰版本譯自德文,1943年博古版本譯自俄文。由此可見,早期《宣言》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主要是通過日本譯文,翻譯傳播最為廣泛的地點是在上海和廣州,當時主要是由上海社會主義研究社、廣州國光書店、解放叢書社等為中心出版物對《宣言》進行出版和發(fā)行。之后由于戰(zhàn)爭,傳播重地轉移到了延安。李偉和馬靜指出,《宣言》的翻譯出版和傳播從東北、華北到華東一路推進,遍地開花,與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線的推進呈現(xiàn)出高度的一致性和同步性[12]。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宣言》對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重要性。
《宣言》同之前的兩個稿本相比而言,在題目上我們可以看出是側重于“宣言”二字?!靶浴碧N含著政治宣告的意蘊,它與之前的“教義問答”和“理論闡述”都不相同??梢哉f,《宣言》的文體更傾向于“政治散文詩”,因此在語言風格上著重突出了“雄渾有力、透徹鮮明、濃重墨彩、言簡意賅”的特點”[13]。馬譽卿認為,《宣言》的語言風格較之前兩個文稿更加生動和簡潔[1]37。英國學者埃里克·霍布斯鮑姆曾經(jīng)指出《宣言》打動讀者的是它激情洋溢的信念、高度精練的簡潔性以及思想和風格的力量。在表達形式上,霍布斯鮑姆認為,在19世紀的德語寫作中同樣不同尋常的是,《宣言》使用了論證明確的簡短段落,基本上是由1到5句組成,在200多個段落中只有5個段落由15句左右組成。不可否認《宣言》在政治修辭上有一種圣經(jīng)式的力量[13]。而關于《宣言》的文本形式,林青提出,《宣言》是一篇極其特殊的文獻,它以一種“宣言”的文本形式激活和調動了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思考[14]??梢钥闯觯缎浴返恼Z言風格較為簡練,作為一個“詳細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15],且作為一種獨特的“宣言體”文本形式,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關于《宣言》的解讀性研究主要是從《宣言》的核心思想入手。第一,關于“每個人的發(fā)展”的相關研究中,《宣言》深刻體現(xiàn)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譚玉敏、梅榮政認為,在《宣言》中一以貫之的根本遵循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它是對“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同時,《宣言》為“以人民為中心”提供了實踐指南[17];第二,關于《宣言》中“全球化”的思想研究中,寧德業(yè)認為,《宣言》中早就對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問題作出了深刻的闡釋[18]。的確,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也提到,“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19]。這里的“世界文學”其實就是“全球性文化”。但是,有些學者是不認同《宣言》中存在馬克思文化思想,更不用說存在馬克思“世界文化”思想,這與有些學者不認同《宣言》中存在“全球化”思想是一樣的。但通過搜索文獻發(fā)現(xiàn),這些學者的觀點是只有論點而無論據(jù)。因此,國內學者對“是否有全球化思想”這個討論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他們一致認為,雖然《宣言》中沒有出現(xiàn)過“全球化”字眼,但是馬克思恩格斯兩人關于“世界歷史”“世界性擴張”“世界文學”等表述,都暗含了全球化思想。通過總結分析發(fā)現(xiàn),學者們對《宣言》中全球化思想的研究主要分為社會主義全球化研究和資本主義全球化研究。在社會主義全球化研究中,張雷認為,社會主義全球化發(fā)展與《宣言》的世界傳播史具有內在的聯(lián)系[20]。關于資本主義全球化研究,學者們一致認為,馬克思恩格斯在文本中分析資產階級的產生、發(fā)展以及商品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預測了資本主義全球化趨勢。楊舒心將資本全球化的內容歸結為三個方面:經(jīng)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三者之間緊密聯(lián)系、互為輔助[21]。
《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正式誕生,世界社會主義由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與當代中國發(fā)展相結合的產物,在此背景下,新時代的理論研究必定會將二者結合起來。
從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普遍性角度來看,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員,它的發(fā)展使得福山的“歷史終結論”不攻自破,證實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田文林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從一窮二白的傳統(tǒng)農業(yè)國,發(fā)展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綜合國力蒸蒸日上,這從側面驗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他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新,例如“人類命運共同體”新觀點的提出,為世界社會主義注入了新功能[22]。任曉偉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與當代中國發(fā)展相結合的產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中國發(fā)展道路上的一個新階段,堅持了《宣言》關于“兩個必然”的思想,堅持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思想,并彰顯了《宣言》中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23]。李逢鈴也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宣言》在21世紀偉大的實踐,既是對其科學原理的堅持和貫徹,又是對其實現(xiàn)每個人自由全面發(fā)展價值新的推進”[24]。
從中國社會主義自身發(fā)展的特殊角度來看,《宣言》的傳播和發(fā)展對于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對此,學者們從不同角度證實。
第一,在理論貢獻維度上,很多學者認為《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首個綱領,是社會主義革命的思想武器。這主要是因為它具有科學性,同時,它的發(fā)表第一次公開表明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特別是十九大報告主題中提到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促使很多學者繼續(xù)對《宣言》進行學習、研究、宣傳和實踐,這對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具有重大意義。謝毅從《宣言》所蘊含的幾個重要思想觀點出發(fā),探求其與共產黨人堅持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關系。例如,關于“兩個不可避免”的思想,謝毅認為共產主義理想雖然存在,但是仍需要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們只有堅持共產主義理想,才能具有政治上的堅定性,才能具有高度的自覺性,才能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關于兩個“最徹底的決裂”,他提及,共產主義的社會革命是同人們思想的自我革命聯(lián)系的。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必須隨著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關于“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著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運動的論述,謝毅認為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25]。那到底什么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其實《宣言》中所提到的最終目標就是共產黨的價值標準和價值目標,這就是其初心和使命。房廣順和關震從三個維度分析了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內涵。他提到,《宣言》中所闡述的初心,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之上的,它順應了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思想認識,實現(xiàn)了價值觀和科學觀的有機結合和統(tǒng)一。它是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作奮斗目標[26]。
第二,在建設和發(fā)展維度上,《宣言》在中國化的進程中,對于加強黨的建設具有重大的時代價值。楊金海認為,《宣言》是共產黨人政治建設的重要思想來源。我們黨在各個時期提出的政治主張、基本路線、目標任務、方針政策、戰(zhàn)略策略等,都是《宣言》的中國化和時代化[27]。王坤認為,《宣言》蘊含“國家”思想,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都是對《宣言》思想的發(fā)展和實踐[28]。胡振良從思想比較和繼承的角度分析得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是對《宣言》思想的實踐和發(fā)展,它們在當代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但是思想本質是一樣的。例如“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與“文化自信”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社會主義特征論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的新判斷等,中國用社會主義矛盾論的轉變,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新成果,回答了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9]。
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宣言》的研究情況,無論是從研究的廣度還是從研究的深度來看,關于《宣言》的研究都逐漸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更值得注意的是,關于《宣言》的研究也越來越趨向于本土化發(fā)展,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學者開始立足于中國發(fā)展的視角來探究《宣言》的來龍去脈??梢园l(fā)現(xiàn),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關于《宣言》的研究成果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其一,研究多從《宣言》的文本考證出發(fā)加強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宣言》整個文本篇幅并不長,卻是馬克思恩格斯經(jīng)典著作中最有影響力的一篇著作,因此學者們對它的理解也是百家爭鳴。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逐漸推進,《宣言》中“消滅私有制”“幽靈”等核心思想的關注度逐漸提高,因為這些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息息相關。其二,對《宣言》的研究方法不斷豐富。近年來,多元化的分析方法與理論文本的結合,更加清晰地闡釋《宣言》的具體內容,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了幫助。其三,近幾年來對《宣言》的研究越來越注重與現(xiàn)實的結合,這也是最大程度發(fā)揮其實踐價值的體現(xiàn),但是如何更好地與時代發(fā)展的現(xiàn)實狀況合理結合,并作出正確的指導,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思考與研究。
為了進一步客觀地、全面地把握《宣言》的歷史地位和現(xiàn)實意義,筆者認為可以進一步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xù)推進:
第一,加大《宣言》的研究力度。這就要求學者們更加細化對《宣言》的研究。例如:在序言的研究上,需要學者們進一步將不同國家中研究序言的文獻與中國的研究進行比對研究,這樣才能找尋我國在序言研究方面的不足之處。
第二,要擴大《宣言》的研究范式。這就要求學者們從歷史學、傳播學、翻譯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入手來進行研究。不同的研究范式能夠從不同角度發(fā)掘《宣言》的文本優(yōu)勢,將其思想傳播開來,使大眾易于接受,從而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
第三,從新的歷史方位進一步挖掘《宣言》研究對當代中國發(fā)展的意義。例如,要著重分析黨的十九大之后,“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方案”等新提法與《宣言》思想的內在聯(lián)系。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30]。新時代,要不斷激活《宣言》中的豐富思想,并將其基本理論和當代中國實踐相結合,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走向新階段。在加強《宣言》研究的同時,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傳播的同時,要有現(xiàn)實針對性的思考。例如,如何以《宣言》研究為范本,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話語權等。
實際上,對《宣言》的研究是以社會實踐為指向,根本問題在于如何把其蘊含的宏觀思想和具體環(huán)境合理結合,進而對現(xiàn)實具有指導意義。所以,在不同發(fā)展階段,如何更具有思辨性和充分性地研究《宣言》,是每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使命和擔當。質言之,當代《宣言》的研究永無止境。
[1] 馬譽卿.《共產黨宣言》創(chuàng)作中三個稿本的比較[J]. 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18(3): 32~37.
[2] 李銳.《共產黨宣言》研究中若干問題解析[J]. 甘肅理論學刊, 2013(5): 123~127.
[3] 牟文謙.《共產黨宣言》“三個稿本”核心思想的互文性[J].理論視野, 2018(12): 5~9.
[4] 薩莫瓦約·蒂費納. 互文性研究[M]. 邵煒, 譯.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 4.
[5] 李銳.《共產黨宣言》的文獻學問題研究[J]. 社會科學家, 2013(1): 29~30.
[6] 李銳.《共產黨宣言》七篇序言創(chuàng)作的歷史情境及其意義 [J].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1): 21~27.
[7] 楊哲.《共產黨宣言》序言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對序言譯介史的考察[J]. 教學與研究, 2017(2): 51~57.
[8] 蒲國良.《共產黨宣言》序言/導言研究簡論[J]. 社會科學文摘, 2018(6): 8~11.
[9] 徐洋. 馬克思恩格斯為什么稱共產主義為“幽靈”?——《共產黨宣言》首句中譯文的演變[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11): 158~160.
[10] 李田心.《共產黨宣言》首句翻譯探析[J]. 科學社會主義, 2015(6): 131~136.
[11] 韋建樺.《用生命擎起思想的火炬——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編譯事業(yè)百年回顧》[J]. 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 2016(6): 2.
[12] 李偉, 馬靜.《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J]. 東岳論壇, 2020(8): 164.
[13] 劉建軍.《共產黨宣言》的文體類型與語言風格[J]. 科學社會主義, 2018(2): 18.
[14] 顧海良. 馬克思與世界[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8: 37.
[15] 林青.《共產黨宣言》的文本形式及其方法論啟示[J]. 現(xiàn)代哲學, 2019(3): 33.
[16]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5.
[17] 譚玉敏, 梅榮政.“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理論源頭——紀念《共產黨宣言》發(fā)表170周年[J]. 紅旗文稿, 2018(4): 4~8.
[18] 寧德業(yè).《共產黨宣言》的文化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2018(1): 64.
[19]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35.
[20] 張雷.《共產黨宣言》與當代社會主義全球化[J]. 理論探討, 2016(1): 39~42.
[21] 楊舒心.《共產黨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J]. 法制與社會, 2018(6): 229~330.
[22] 田文林.《共產黨宣言》與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J]. 紅旗文稿, 2018(10): 5~6.
[23] 任曉偉.《共產黨宣言》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1): 5.
[24] 李逢鈴. 思想史語境中的《共產黨宣言》——兼論《共產黨宣言》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J]. 東南學術, 2018(5): 49.
[25] 謝毅.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紀念《共產黨宣言》發(fā)表170周年[J]. 紅旗文稿, 2018(3): 4~8.
[26] 房廣順, 關震.《共產黨宣言》與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J]. 思想教育研究, 2018(8): 34~40.
[27] 楊金海.《共產黨宣言》與共產黨的政治建設[J]. 前線, 2018(6): 15.
[28] 王坤.《共產黨宣言》基本思想對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啟示[J].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8(4): 29~34.
[29] 胡振良. 開創(chuàng)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新境界——從《共產黨宣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J]. 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 2018(3): 7~14.
[30] 習近平. 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 2016-05-19(02~03).
A Review of Domestic Studies on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YANG Hui-min
(School of Marxism,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omestic scholars have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in the study of, among which the researches on text creation and translation,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texts and era interpretation,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tex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are representative.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have formed a certain theoretical consensus, especially reflected in the rigorous attitude of advancing with the time to develop Marxist thought. The paper believes that to advance and deepen the study of, the following points are necessary to be done: to intensify research efforts, to expand the research paradigm and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pertinence of the research.
; research review;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A811
A
2095-9249(2020)05-0007-05
2020-06-30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泮林望津”研究項目(2019FDMYC10)
楊慧敏(1992—),女,福建仙游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責任編校:王中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