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安瀾路小學 劉園園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要求這一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師針對小學數學課堂做出自主探究,增強學生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幫助學生快速實現學習目標。數學這一科目與其他科目不同,要求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更強,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提高數學學習效果。但是從當前小學生學習數學情況分析,很多學生都缺乏這種學習能力,只有改變學習的方式以及教學方式,才能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質量。
自主探究學習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找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會遇到非常多的困難,這也是導致學生不愿意學習數學的原因之一。學生在小學時就沒有逐步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學習的積極性難以提高,其學習效率以及學習成績提高變得更加困難。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快速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全面促進學生發(fā)展,促進課堂教學目標有效實現。
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僅僅是將數學中的理論知識教授給學生,卻沒有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學科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沒有讓數學服務于生活,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時遇到了諸多困難。數學這門學科的形成、發(fā)展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該將有效的自主探究融入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數學來解決和發(fā)現生活中的不同問題,讓學生走入不同的情境中去思考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潛移默化地形成自主探究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比如,教師在教學“能被2、3、5 整除的數的特征”這一課程時,為了讓學生對本門課程理解得更加深入,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一連串的數字,讓學生回答哪些數字可以被2、3、5 整除。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學生能夠逐漸明白這一課程中的教學重點,教師也可以將這一問題融入日常的生活情境中,比如說,有四個蘋果,如何平均分給兩個學生?有八個蘋果,如何平均分給兩個學生?有5 名學生,要保證每人得到的蘋果一樣多,可以買幾個蘋果?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了解數學可以與生活相融合,通過計算的方式開展自主探究,提高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
數學知識是在人類不斷向前發(fā)展中逐步探索而來的,數學知識對于人的發(fā)展和進步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以及影響。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了解在對小學生傳輸數學知識之時,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需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由于小學數學學習的知識十分基礎,如果在這一階段教師都不能幫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在中學以及以后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面對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在我國進行數學教學改革之前,很多教師所應用的方式都是應試教育,忽略了填鴨式教學帶來的消極影響,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缺乏對學生的尊重,也讓學生在學習時無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但是在教育教學改革的今天,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探究選擇怎樣的方式來加強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對于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樣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比如說教師在開展加減混合運算教學時,可以將生活中的內容引入教學,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擁有一定的差異,在實際運算時存在非常多的問題,教師在開展這一階段的學習中可以幫學生構建一個教學情境,如:小白去買文具,買了16 元的鉛筆盒,22 元的習題本,已知小白手中一共有60 塊錢,售貨員應該還給小白多少元?根據這一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逐步將問題解答出來,而學生也可以根據這一問題中所列出的不同算式進行整合,進而明確應該怎樣進行加減混合運算。
綜上所述,小學這一階段對于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時期,是人生的啟蒙階段,更是人生的奠基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需要明白數學所具有的基礎性、抽象性以及生活性,特別是數學所具有的生活性。很多學生不愿意去學習數學,就是因為他們認為數學對生活發(fā)展沒有任何意義,而通過自主探究性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數學學科所具有的獨特精神,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消除數學與學生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