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帆
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陶冶了一代代華夏兒女,其所包含的文學價值、文化價值、美學價值都被歷代學者高度重視。2011 年頒布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增加了古詩詞的比重,強調了它在教學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古典詩詞遠離當代現實生活,而初中生的理解和賞析能力欠佳,使古詩詞與學生之間總像有一條鴻溝難以逾越。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提高學生的賞析水平,引導學生品味詩詞的藝術美感,使學生自然地喜歡上這門藝術,而古詩詞的文化傳承也就不再是難題。
文學作品作為一種特殊的意向性客觀存在物,中外文學理論家都曾對它的文本構成問題做過富有成效的探討。波蘭學者英伽登(Roman Ingarden)在《對文學的藝術作品的認識》一書中把文學作品由表及里分為四個層次:語音層面,意義單元層面,再現的客體層面,圖式化的觀相層面。有的作品還有第五層面,即形而上層面,如悲劇性、喜劇性、人生哲理等。在中國古代文學和古典傳統(tǒng)美學文論中,“言象意”也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比如《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妄言。”《周易》首次在“言”“意”中融入“象”。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是“言盡意”和“言不盡意”的辯證統(tǒng)一論者,進而提出“意象”概念,巧妙地解決了文藝創(chuàng)作中言意之間的矛盾。發(fā)展至今,我國當代著名文藝理論家童慶炳先生在其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中,則直接將文學作品由表及里分為言、象、意三個層次。綜合中外文學理論大家的觀點來看,文學作品的文本構成可分為這樣三個層次:第一,文學言語層。第二,文學形象層面。第三,文學意蘊層面。
好的詩詞作品是“言象意”三者的完美統(tǒng)一,“言”即“文”,“象”即“質”,都為“意”服務,最終反映詩人的思想情感,因此古典詩詞的美包括語言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如果打一個通俗的比方,則文學作品好比蘋果,由表及里有三個層次構成,語言是皮,形象是肉,意蘊是核。我們教導初中生閱讀和欣賞一部作品,就好比吃一個蘋果,要從蘋果的皮開始,進而吃蘋果的肉,直到觸及最內層的核。把握這樣的主線來進行詩歌文本解讀與鑒賞,不僅傳承了詩歌之美,而且涵養(yǎng)了人文情懷,最終夯實了傳統(tǒng)文化這一國人底色。
以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4 課——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為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睂τ谶@首詩的欣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試從言、象、意三個方面作一簡析。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首先看詩的最外層即語言層。語言之于詩歌,猶如衣之于體,產生美飾作用。詩歌語言是物象之間有機化、戲劇化的美學聯系。該詩為五律,押ian 韻,首聯“外”“前”二字和尾聯中的“邊”字,三個表方位的詞語,既前后呼應成回環(huán)往復的效果,又緊扣題目中的“次”的主題,寫出了自己羈旅在外的情景,充分體現了詩人的煉字煉詞工夫。而頷聯頸聯對仗工整。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平”“闊”“正”“懸”四字練得非常好,因為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因為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四字準確地表現了外在的物象和情態(tài)。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入”賦予“日”“春”以人的情態(tài),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自然理趣,煉字煉句頗見工力,為傳誦千古之名句。
其次,引導學生分析詩的形象層。形象層是作品的語言之皮所表現出來的意象以及由此而組成的畫面,需要讀者用心去品味其中的豐富性。首聯用“路”“舟”“青山”“綠水”四個意象點題,展現出一幅詩人漂泊羈旅的圖畫,頗有幾分傷感的意味。中間兩聯寫詩人所見江上景色:春潮涌漲,江水浩渺,兩岸更顯開闊。風勢正順,白帆高高揚起。天將明未明之時,江面上一輪紅日冉冉升起;舊年將盡未盡之時,江南的物候已帶來春的氣息。這兩聯寫景如在目前,極富畫面感,讓人身臨其境。頷聯寫景寬大,其中的“正”和“懸”兩個字用得精準,寫出了江風的和緩與船的平穩(wěn)感。頸聯寫時序交替,既合自然,又合事理,遣詞造句十分精警,融情景理于一爐,韻味無窮,遂成千古名句。尾聯用鄉(xiāng)書、歸雁、洛陽三個意象,表現詩人對家鄉(xiāng)洛陽的思念,亦以抒羈旅他鄉(xiāng)之愁。
最后,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意蘊層。意蘊層通常是指蘊含在作品中的情感、思想等,具有多義性、模糊性和朦朧性,體現為一種哲理、詩情或神韻,通常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需要引導學生反復領會和細心感悟?!洞伪惫躺较隆返囊馓N較難把握,需要注意的有三點:其一,頷聯所形容的景物“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恢宏大氣,象征了充滿希望的盛唐時代,以自然意象表現積極進取精神的藝術理想。其二,頸聯情理兼?zhèn)?。既加深了鄉(xiāng)思之情,又從景物、時序的變遷中,生發(fā)出一種令人妙想聯翩的自然理趣。這兩聯詩都是其寫景煉意妙絕千古的美學和哲學意義之所在。其三,尾聯所抒發(fā)的詩人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讓人回味。
實際上,本詩的言、象、意三個文本層次的內容,既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點難點,也是命題的重要對象。在解答時務必要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從名句的語言、形象和意蘊三個角度加以展開。
“詩言志、歌詠言”,中華古詩詞在情感、意境、繪畫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美學特質,同時,歷代詩歌兼有“詩教”功能,是文字的推敲,更是國人千年風貌的書面展示,一代代華夏兒女從中汲取營養(yǎng),完善人格魅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課堂中古詩詞美學教育的功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必須講究一定的方式與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言象意文本三層次的古詩詞賞析教學法探索實踐,學生們普遍反映掌握了古詩詞賞析的方法和要領,達到了課標中規(guī)定的能力要求,同時充分體會到了古典詩詞的藝術美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