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湘,陸振林,吳貽怡
(桂林市人民醫(yī)院 廣西 桂林 541002)
在臨床上,心房異構綜合征是一種比較罕見的復雜型畸形病癥,主要包括心臟大血管畸形、胸腹腔臟器異常,以及心房異構等癥狀[1]。由于該病的發(fā)生率較低,產科醫(yī)生對其認知不足,導致產前診斷難度相對較大,容易出現(xiàn)漏診、誤診等不良事件?;诖?,本組研究主要通過45例行產前超聲診斷的孕婦,旨在通過觀察上腹部橫切面,提升心房異構綜合征的確診率。現(xiàn)將結果做如下總結。
選取2014 年1 月—2019 年5 月在我院經產前超聲診斷為心房異構綜合征的孕婦45 例作為研究樣本,年齡為20 ~45 歲,平均年齡為(28.65±1.32)歲,孕周為22~36 周,平均孕周為(25.38±1.24)周。
分別采用超聲診斷儀和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此次課題研究。預先調整探頭頻率,并對胎兒的上腹部橫切面進行常規(guī)掃描。如橫切面的超聲影像顯示胎兒的發(fā)育狀況存在異常,應使用胎兒超聲心動圖開展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并將美國超聲心動圖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ASE)推薦的《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指南》[2]作為診斷依據(jù),對胎兒心臟狀況實施多切面序列檢查,詳細記錄相關的診斷情況及指標。
(1)正常的上腹部橫切面超聲影像:①腹主動脈、下腔靜脈分別位于胎兒的脊柱兩側,但腹主動脈位于前方偏左的位置,下腔靜脈位于前方偏右的位置。②胃泡、膽囊分別位于胎兒的奇靜脈兩側,但胃泡多處于胎兒的左上腹位置,膽囊則位于胎兒的右上腹位置。③肝臟位于胎兒的右上腹位置,門靜脈竇則呈“C”型。
(2)異常的超聲影像:①上腹部橫切面: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呈并列關系,同時位于胎兒脊柱的左側或右側;腹主動脈與奇靜脈呈并列關系,同時位于胎兒脊柱的左后或右后位置。②支氣管冠狀切面:胎兒的兩側主支氣管均呈現(xiàn)為形態(tài)學右支氣管,可判定為右側異構;胎兒的兩側主支氣管均呈現(xiàn)為形態(tài)學左支氣管,可判定為左側異構。③心切面:胎兒的雙側心耳若呈三角形,且與心房腔之間的連接處比較寬大,則考慮為右心房異構;胎兒的雙側心耳若呈指狀或管樁,且與心房腔之間的連接處比較窄小,則考慮為左心房異構。④若胎兒符合①~③中的任意兩條,均可被判斷為心房異構綜合征,但最終診斷應由2 名及以上的主治醫(yī)師共同做出。
通過精確概率法,分別比較各種畸形癥狀在胎兒心房異構綜合征中的出現(xiàn)比例。
根據(jù)上腹部橫切面超聲影像顯示結果,共發(fā)現(xiàn)28 例胎兒的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呈并列關系,即為右心房異構;17 例胎兒的腹主動脈與奇靜脈呈并列關系,即為左心房異構。
由于胎兒的胃泡、膽囊位置未固定,在本組課題中,28 例右心房異構胎兒和15 例左心房異構胎兒的胃泡均處在脊柱偏后的位置,而膽囊則位于脊柱偏前的位置。
在本組課題中,28 例右側異構胎兒的肝臟分布在中位線附近,門靜脈竇則表現(xiàn)為“T”形改變;17 例左側異構胎兒的肝臟分布在中位線周圍,門靜脈竇也表現(xiàn)為“T”形改變。
在胚胎發(fā)育期,心房異構是由內臟分側性發(fā)育異常造成的一組罕見性復雜病變[3]。為了減少病癥威脅,改善孕婦及胎兒的診治效果,需要對該類病癥的診斷方法進行回顧分析和總結。
左心房異構綜合征的病理表現(xiàn)為雙側三葉肺、雙側動脈的支氣管上方和心臟畸形,其影像學特征為腹主動脈與下腔靜脈位于脊柱的同一側,且肺靜脈伴有異位引流表現(xiàn)。經超聲橫切面檢查后,胎兒上腹部腹主動脈與下腔靜脈的位置在脊柱右側或是左側,且下腔靜脈在腹主動脈的前方,若二者均處在脊柱左側,即易被漏診。右心房異構的病理表現(xiàn)為雙側兩葉肺、雙側動脈的支氣管下方和心臟畸形,影像學特征為下腔靜脈離斷,伴有房室傳導阻滯。此外,半奇靜脈或是奇靜脈可能伴有異常引流表現(xiàn),直接引流至左上或右上腔靜脈。超聲橫切面檢查未見下腔靜脈回聲,于降主動脈的左后方或是右后方可見半奇靜脈或奇靜脈。竇房結正常位置在右心房內,存在右房結構,而左心房異構不伴有此結構。此外,有數(shù)據(jù)顯示,左心房異構伴有多脾的幾率為95%,但其產前診斷難度大,可借助CDFI 觀察脾動脈,確定多脾與單脾情況,進而診斷左心房異構。左心房異構易使內臟處于反位、正位或是不定位,因此肝臟位置在左上腹、右上腹或是中位。以上特征可作為鑒別診斷標準。
在本組課題中,45例產婦均存在胎兒心房異構綜合征,其中,17 例為左心房異構,28 例為右心房異構。研究說明,與左心房異構相比,右心房異構的發(fā)生更為頻繁、嚴重,通過觀察上腹部大血管的排列關系、胃泡和膽囊的位置關系,以及肝臟和門靜脈竇的分布特點,有助于提高心房異構綜合征的臨床診斷率,避免遭受胎位影響。
綜上所述,在產前超聲診斷中密切觀察上腹部橫切面,有助于發(fā)現(xiàn)上腹部大血管的排列關系,進而確診胎兒有無心房異構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