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傳蘭
摘 要跳繩是一項集游戲、鍛煉于一體的綜合性運動?!?~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提出:“對于拍球、跳繩等技能性活動,不要過于要求數(shù)量,更不能機械訓練?!比绾螏椭變毫暤眠@一技能,是反復訓練?還是游戲化自主習得?本文以羊羊學跳繩為例,針對大班幼兒跳繩技巧有效性進行了初步研究,從尋找孩子喜歡的學習方式、關注心理變化、尋找最近發(fā)展區(qū)等方面,結合課程游戲化精神,提出了大班幼兒學習跳繩的游戲化支持性指導策略,從而讓孩子會跳繩,愛跳繩。
關鍵詞大班幼兒;跳繩;有效學習;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33-0050-02
幼兒的主體性、自主性往往體現(xiàn)在孩子的游戲或區(qū)域活動中。該如何在集體教學中讓孩子體現(xiàn)其主體性?
一、問題——“教”會跳繩VS“學”會跳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健康教育的子領域動作發(fā)展目標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xié)調、靈敏,要求5~6歲的幼兒能連續(xù)地跳繩。學會跳繩,是大班幼兒年齡階段一項必達的體育運動。但是由于個體差異,孩子們學會跳繩的過程也不盡相同,或順利或曲折。大家經(jīng)??梢钥吹竭@樣的鏡頭:操場上,教師不厭其煩地為孩子們做跳繩動作示范,一遍一遍督促不會跳的孩子加強練習,好像教師教得多,孩子們就學得快。這樣的現(xiàn)象在幼兒園屢見不鮮,孩子累,教師也很累。如果這樣的忙碌與辛苦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發(fā)展,那也就累有所值了,可事實并不如想象的美好,有的孩子因為練習再練習而對跳繩失去了信心和興趣。
面對如此技能性活動,教師們不禁要問:是教會幼兒還是讓幼兒自主學習?《指南》明確提出了教育建議:“對于拍球、跳繩等技能性活動,不要過于要求數(shù)量,更不能機械訓練?!闭怯捎诮處熯^于強調動作技能的學習,也過于關注幼兒動作的規(guī)范性,從而隱性地增加了幼兒的心理負擔。幼兒技能動作的習得,應是在一定情境中、游戲中逐漸習得,教師的技能教授也應注重趣味游戲性、個體差異性、循序漸進性。
二、實踐——跳繩活動游戲化的實施
針對上述問題,以幼兒羊羊(化名)為例,筆者對大班幼兒學習跳繩進行了嘗試與實踐。
(一)膽怯——運用游戲化教學法,增加趣味性,激發(fā)興趣
如何做到跳繩活動游戲化,首要問題是增強跳繩活動的趣味性。《綱要》中提到:“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興趣愛好,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币虼?,當孩子們興趣高漲的時候,提出要開展一次別開生面的跳繩比賽時,筆者應該順著孩子們的意愿,這樣更有利于筆者掌握孩子們動作發(fā)展水平和跳繩所達到的能力。
案例1:跳繩比賽
新學期伊始,筆者和孩子們談到在家有沒有練習跳繩時,孩子們情緒高漲,嘟嚷著要求進行跳繩比賽,筆者順勢便答應了。應孩子們的要求,我們采用的是競爭賽制,男女對開賽,比賽中的孩子們拼盡全力。輪到羊羊時,她先是扭扭捏捏地不肯上場,在同伴的一番勸說下,她慢吞吞地走到中間,低著頭用手不停地扭著繩子。當口令喊完開始后,她還是用手不停地扭繩子,然后雙腳跳兩下,繩子甩一下,結果一個都沒跳過去。聽到同伴的嘲笑,她紅著臉,扭繩子的頻率更頻繁了……
羊羊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平時到園時間較晚,特別喜歡跳舞,從她跳舞的動作中,筆者發(fā)現(xiàn)她的動作協(xié)調能力很好,她的動作發(fā)展已達到5-6歲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她對跳繩也十分感興趣,但總是跳不好,動作難以統(tǒng)一。
游戲化指導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熞?、珍視幼兒好奇求知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景,誘發(fā)幼兒主動學習。當孩子們興趣高漲,提出要開展一次別開生面的跳繩比賽時,筆者順著孩子們的意愿,這樣更有利于筆者掌握孩子們動作發(fā)展水平和跳繩所達到的能力。同樣,當個體有異于大眾,孩子無法由內部升騰起一種對“跳繩”的渴求,教師更應給予更多的關注,激發(fā)孩子的內在愿望。
(二)羞澀——注意個體差異性,鼓舞自信,循序漸進
幼兒動作發(fā)展個別差異較大,體質也有強弱之分。因此在活動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和了解每個幼兒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靈活地加以指導。孩子的經(jīng)驗水平和學習進度總是有差異的,他們對動作的理解和具體的操作方式可能與教師預設的不一致,他們的嘗試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教師不能要求統(tǒng)一的起點、統(tǒng)一的進程,有時候孩子的學習有他自己的節(jié)奏。面對這樣的孩子,教師若能體會幼兒的這種心情,就會多一些理解與尊重。幼兒是敏感的,不應該苛責,她只需要多幾次跳繩的機會。
案例2:手甩一下,腳跳一下
筆者走到羊羊身邊說:“羊羊,我和你一起跳好嗎?”“我不會跳……”羊羊低著頭,用只有她自己聽得到的聲音回答一道?!皼]關系的,你仔細看我怎么跳,我跳完之后你在試試,你很聰明肯定一學就會了的?!惫P者故作輕松地說道。說完,筆者邊說邊跳:“手甩一下,腳跳一下……”當反復地跳完5個后,筆者讓她合著筆者的口令,試著跳繩。她也同樣念叨:“手甩一下,腳跳一下……”繩子甩過了,腳卻沒跳過;腳先起跳,繩子沒甩;情況反復,幾個之后,她又開始頻繁地扭繩子了……
游戲化指導策略:
《指南》著重強調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p>
1.同組教學與異組教學
在日?;顒又校捎谟變荷眢w素質與學習品質等差異往往會導致幼兒學習方式與學習結果的差異。教師要尊重并善用幼兒學習的差異,對幼兒進行分組教學。同組教學是將學習進度與學習方式相同的幼兒組成一組。在跳繩中,班級有部分像羊羊這樣技能缺失的幼兒,教師將其組合成一組,實施小組教學,教授跳繩的技能技巧。當幼兒習得技能后,采用異組教學的方式,將能力強與能力弱的孩子分在一組,鼓勵幼兒間互相學習。
2.感統(tǒng)結合,手口并用
在演示的過程中,雖然筆者采用了手口并用的方法來刺激她的大腦,更有利于她掌握學習方法,但從羊羊的反應中看出,筆者的教育方法純屬于個人的理想狀態(tài),羊羊嘗試失敗后,又讓她對跳繩失去了興趣……而手口并用的咒語,還是源于教師的經(jīng)驗基礎。對于羊羊式的孩子,教師能給予的支持是放慢學習的腳步,及時了解幼兒的實際水平與潛在發(fā)展水平,尋找最近發(fā)展區(qū),把握教學最佳期,提供適宜的指導,以引導幼兒向著潛在的、最高的水平發(fā)展。
(三)快樂——控制運動量,動靜交替,花樣跳繩
組織幼兒進行適當?shù)奶K活動,可以滿足幼兒運動、娛樂、表現(xiàn)、交往等身心方面的需要,促進幼兒心理和社會性的健康發(fā)展。但在組織幼兒參加跳繩活動時,教師應遵循幼兒生理機能活動變化的規(guī)律,合理安排活動量,在活動中,仔細觀察幼兒運動量是否適宜,并根據(jù)幼兒體力狀況靈活調節(jié)活動量。
案例3:合著節(jié)奏間斷跳
那日,筆者和羊羊來到了長廊:“羊羊,我們試試跳繩好嗎?”她拿起繩子,甩了兩下,沒能跳過,便低下頭說:“老師,我不會。”筆者打著節(jié)奏哼著歌曲:“我/可喜歡你,你/喜不喜歡/我?!保▌澗€處起跳一個)筆者唱了兩句后,她也跟著哼了起來。筆者趁熱打鐵道:“你聽老師唱,到我拍手的地方跳一下,好嗎?”一開始她還是那么小心翼翼,動作甚是僵硬,慢慢地,她手腳并用地跳了起來,不一會兒,她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跳過去了三個。筆者馬上鼓掌表揚道:“哇!羊羊你會跳繩了?!彼樕下冻隽诵老驳男θ荩吲d地說到:“是?。±蠋?,我明天要跳到10個?!闭f完,跑到“我跳繩,我快樂”評比欄前,將自己的圓片換成了會連續(xù)地跳1~10個。
游戲化指導策略:
1.練習模式循序漸進
開始練習跳繩時,動作需從慢速到快速,由簡單到困難;首先,學習單人跳的基礎動作,然后,學習困難的復雜的多人跳或團體跳的提高動作。
2.練習時間合理合適
練習跳繩的時間正常情況下不受限制,需要注意的是,飯前和飯后半小時內不可跳繩,以免引起反胃、頭暈等癥狀。建議使用下課時間和課外時間進行練習。
3.選擇合理的放松活動
每次跳繩結束后,要組織幼兒適當進行全身放松或拉伸活動,幫助幼兒及時地緩解疲勞、快速恢復正常心率等。
三、收獲——以幼兒為本,游戲化指導
縱觀羊羊跳繩,從同伴面前的膽怯、羞澀,到開始領悟跳繩節(jié)奏的快樂與輕松,筆者一直給予放慢學習腳步的支持,及時了解幼兒的實際水平與潛在發(fā)展水平,尋找最近發(fā)展區(qū),把握教學最佳期,提供適宜的指導,以引導幼兒向著潛在的、最高的水平發(fā)展。
(一)順應——把學習的權利交還給幼兒
幼兒的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漸進的過程。從整個過程看,教師順應了羊羊的發(fā)展,幫助其積累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當?shù)谝淮蔚慕逃鬀]有達到設想的目標后,教師靜觀羊羊表現(xiàn),耐心尋找羊羊喜歡的學習方法,根據(jù)羊羊自身的個性重新制定教學策略,把學習的權利教還與她,讓她在自己適應的方式下,輕松、愉快地學習跳繩。在幫助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過程中,能尊重幼兒發(fā)展的連續(xù)性與階段性,不急于求成、拔苗助長,努力地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從“量變”到“質變”環(huán)境,讓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的節(jié)奏獲得實實在在的發(fā)展。
(二)捕捉——發(fā)現(xiàn)幼兒的需要及合適的時機
新教育主張以人的個體生命為本位,根據(jù)個人發(fā)展的需要確定教育的目標并實施教育,從知識的人本化和學習的人本化出發(fā),引導幼兒發(fā)展個性、舒展自我,達到人的“自我實現(xiàn)”。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在羊羊學跳繩的過程中,通過有效的觀察,捕捉她的表現(xiàn),尋找合適介入的時機,找到了孩子喜歡的學習方式,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尋找孩子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從而讓孩子會跳繩、樂跳繩。這正是體現(xiàn)了《指南》精神中的關注兒童有效學習的理念。
(三)支持——提升幼兒經(jīng)驗及主動構建能力
在整個學跳繩過程中,教師能彈性處理幼兒的發(fā)現(xiàn)、進步、表現(xiàn)、提問,當幼兒困惑時,教師并沒有直接給予低級句號式的反饋,取而代之,以啟發(fā)、點撥的提問、總結,引導幼兒新舊經(jīng)驗的交融,激發(fā)并支持幼兒搭建適合自己的腳手架,主動構建新經(jīng)驗,從而形成幼兒頭腦里的驚嘆號和省略號。
四、思考——期待大家一起來探討
羊羊跳繩筆者更多的是關注到了一個孩子的個體發(fā)展,那在幼兒的一日生活和集體活動中,教師能否制定更加有個性的教學方案來促進每個孩子的有效學習呢?這些問題與困惑,筆者期待在今后的實踐、探索中和大家共同探討。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梁志燊.學前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